近日,随着台风“杜苏芮”、“卡努”的登陆以及夏季汛期的来临,造成我国京津冀地区、黑龙江地区的洪涝灾害。俗话说:“大水之后必有大疫”。其实是说过去每逢重大自然灾害之后,由于正常生活环境被破坏,容易造成灾区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疫病的暴发流行。这是过去的人们基于生活经验总结流传下来的,从我们现代的科学角度分析应该是以下几点:
1、传染源多了
由于洪水淹没了某些传染病的疫源地,使啮齿类的动物及其它病原宿主分散、迁移和扩大,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其中钩端螺旋体病、出血热等因洪水引起疫源地的扩散导致多次暴发流行。而且洪水灾害后生活环境改变导致蚊虫等病媒生物孳生,造成传染病的传播。疟疾也是常见的灾后疾病。
2、传播途径简单了
房屋倒塌、衣物缺失等导致人们的防护能力下降,而且一般安置点都是人口聚集的地方,很容易出现集体性的传播。
3、易感人群多了
食物、水资源匮乏等导致免疫力下降、精神压抑,易于传染病的发生。
要做到“灾后无大疫”,把传染病的流行控制在最低限度。从个人角度就要做好以下几个事情:
1、做好居住环境的卫生:清理淤泥,尽量不碰污水,接触后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清洗彻底。衣物晾晒干燥,外出做好防蚊防护。
2、食品卫生方面:不吃洪水污染的食物,不吃来源不明的食物,洪水污染的餐具等要消毒后使用,饮用瓶装水或者煮沸后的纯净水。就在笔者写文章间隙,实时热搜就出现了“被不卫生的水泡过的饮料不要喝”。
3、医疗卫生方面:根据疫情监测情况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灾后对对必要疾病进行疫苗的应急接种和服药预防,如钩体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疟疾等。
4、关注家里儿童、老、弱、病、残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的健康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