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与没落——从世界工厂到铁锈地带

辉煌与没落——从世界工厂到铁锈地带

首页模拟经营铁匠工厂大亨更新时间:2024-04-26

柳展雄/文

国际政治上,很少有话题像“铁锈地带衰落”出现得那样突兀。数年前,国内知识圈投向美国经济界的目光聚焦在奥巴马医保法案、次贷金融风暴等方面。那会儿最热的议题是,奥巴马的救市是否成功、美国是否从08年的次贷危机中复苏过来,没几个人谈论到制造业。

在特朗普上台之后,“铁锈地带(RustBelt)”这个词很快占据了媒体的热点头条。中国民间各路饱读诗书之士,一个个化身为美国问题专家对北美产业空心化、蓝领低收入人群生活水深火热等问题侃侃而谈。

乔舒亚·B·弗里曼的《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讲述了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巨型超大工厂的发展历程。从侧面上,人们可以从这本书详细了解:美国的东北部五大湖区老工业基地——19世纪的世界工厂,如何经历辉煌与没落,成为今天的铁锈地带。

阿喀琉斯之踵

铁锈地带的衰落比通常人们以为得要早。大多数财经媒体把衰落的时间点从里根(日美贸易摩擦高峰期)克林顿(美国产业链转移到墨西哥和东亚)的年代算起。其实苗头在二战后就有了——1960年代,芝加哥、克利夫兰等城市工业岗位减少,贫困黑人无所事事,种族暴动频发。《巨兽》解释了其中缘由。

自镀金时代以来,工厂越大越具有生产力。钢铁厂和汽车厂的员工人数至少三四千,多则上万。因为规模效应,一个大而全模式的钢铁巨头,比几十个上百个零散的小作坊铁匠加起来的生产效率要高。福特通用的厂房壮观气派,宛如一个宏伟的宫殿。习惯了小作坊生产的人类,看到巨大的熔炉能盛放、倾倒五六吨的铁水,感到的震撼是不可言语的,有记者参观了现代工厂后,说自己仿佛来到了奥林匹斯众神的地界。

但是,巨型工厂存在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只要少数人在一条至关重要的生产线罢工,就可以迫使整个企业停止运转。1944年10月固特异轮胎厂发生罢工运动,罢工者仅仅为4个人,却导致5000人的工厂无法进行生产。面对野火一样绵延不绝的工会运动,企业家无可奈何。

抛开罢工现象不说,从产业自身特性上,巨型工厂有着天然的缺点。在精密加工流程中,单层厂房要远远优于多层厂房,因为加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大型设备很重,原材料也不轻,必须要打牢地基。否则一个微小的差错就会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单层厂房还有便于批量装卸货物等优势,因此受到企业主的青睐。

而芝加哥、底特律等老工业基地,建筑以多层厂房居多,这是因为高度城市化,那里的土地基本开发完毕。制造业搬迁到有着大片空地的美国南部和中西部,是产业演化的必然趋势。

二战之后,交通和通信的发达,让分散化生产有了实现的可能。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内,全国兴修高速公路,运输力量大为增强,企业可以在各地分散组装配套产品,不用集中在一个大厂房。

《巨兽:工厂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美] 乔舒亚•B•弗里曼/著

李珂/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年5月

广袤的南方,土地面积足够大,可以铺开来建单层厂房。南部各州政府还用税收减免、融资债券等优厚的条件招商引资。镀金时代那种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渐落伍,企业纷纷开始“瘦身”,通用电气的老厂房斯克内克塔迪工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人数曾达到4万,1950年代末人数直线下降,仅剩下8500人。通用电气的业务陆续转移到弗吉尼亚州、印第安纳州、马里兰州、纽约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新开的分部。福特的老厂房,1945年有工人85000人,到1954年人数减少一半。

东北五大湖区的生产能力逐渐下降,到今天已经有多个城市陷入困境,2000年至2016年间减少了近50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家庭收入中位数停滞不前。一种专业研究者命名为“绝望之死”的社会症状显现,低学历的中年蓝领酗酒、赌博、浑浑噩噩,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白人男性因肝硬化(这个病通常跟饮酒过度有关)而死亡的人数增加了50%,自*人数增加了78%,药物和酒精过量增加了323%,一片颓废的景象。

“空心化”与社会变革

把目光放得更宽广一些,我们会发现产业空心化是普遍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曾经的工业革命重镇纷纷没落,在化工、纺织和汽车企业集聚的英国西部内陆,有1/4的工人失业。法国西北部的洛林工业区,有28%的制造业工人失业。二战刚结束时,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产业工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0%,二三十年过后,该比例下降到1/7。

全世界的铁锈地带都在衰退,曾经的苏联和东欧也不例外。更值得玩味的是,苏联国企跟美式资本主义企业的相似点不止一处。在东北部五大湖区老工业基地的鼎盛期,卡内基和福特等大亨实行“企业办社会”,福特汽车厂修建了公共食堂、员工图书馆和剧院,仿佛苏联计划经济的国企。

老板跟员工不仅是简单的金钱关系,公司也要管工人的私生活,督促员工保持家庭完整,生活健康,福特有个“社会部”就是专门对接这方面事务的:工资利润分成方案以员工的品行为标准,如果有男性工人花天酒地、热衷打架,或者有婚外恋关系,就没资格拿到利润分成。

在阶级斗争叙事的美国史里,左右两派泾渭分明。民主党捍卫蓝领阶层和农场主的利益,共和党则是卡内基、洛克菲勒等工商业大富豪的代言人,还因此获得“老大党(GrandOldParty)”的绰号。

这种简单的二分法,低估了政局的复杂性。政治学家李·本森分析过19世纪中期威斯康星州北部矿产的行业,结果发现,同样属于工人阶级,德意志天主教矿工和卫理公会矿工的投票并不同。在纽约州,从英国跑到北美的新移民,支持辉格党(共和党前身)的比例是3:1,苏格兰、乌尔斯特(加尔文宗的两个大本营)的新移民,比例达到了9:1。德意志移民的分化充分验证了宗教文化的重要性,信天主教的德裔则一边倒地支持民主党,新教徒德裔一边倒地支持共和党。

两党格局中,共和党守护新教正统,民主党则讲求文化多元性。南北战争前,曾有个奴隶制和资本主义雇佣制的制度大讨论。《汤姆叔叔的小屋》印刷出版后,有个南方文人针锋相对写了本小说《罗宾叔叔在弗吉尼亚的小屋和汤姆在波士顿无家可归》,大体内容为北方工人如何穷困潦倒,除此之外,南方还有很多类似的小说和报告文学。

南方庄园主詹姆斯·哈蒙德(他后来成为南部同盟国的国务卿),发明出“工资奴隶制”这个概念,意指雇佣制下的北方工人生活悲惨,本质跟棉花地的黑人奴隶没有区别,哈蒙德还到东北五大湖区的大城市办讲座,受到工会组织的欢迎。本书《巨兽》作者没注意这点,低估了19世纪关于“工资奴隶制”大争辩,不得不说是一个重大疏忽。

而共和党能够搁置劳资纠纷,把无产阶级和富豪财阀维系起来,去打南北战争,正是靠新教文化纽带。北方人无论贫富,都在同一个教会,为同一种信仰战斗。

共和党宣扬节俭、安静等清教徒品德,强调一个人再穷,只要努力,刻苦勤奋,也有机会发财,出人头地。安德鲁·卡内基就出身于一贫如洗的苏格兰织工家庭;约翰·D.洛克菲勒的父亲也是推销药品的小职员;菲利普·阿穆尔、古斯塔夫斯·斯威夫特、以及杰伊·古尔德等商业巨子原本都是低微的农家子弟,他们白手起家,从底层打工的穷小子成为大富翁。

这类富豪集商人集唯利是图和基督徒的仁爱主义于一身。洛克菲勒一方面无情地排挤打击同行;另一面却是虔诚的清教徒,他生活简朴,不尚奢靡,除了骑马之外没有别的奢侈爱好。清教的自力更生、守信用和节制物欲等价值观有助于积累财富。洛克菲勒严格自律,从未抽过一支雪茄,喝过一杯香槟,如果这种人事业不成功,世上就没有人成功了。

晚年的洛克菲勒热衷慈善,捐款总额超过5亿美元。洛克菲勒基金会专注扶贫、医疗和帮助失学儿童等公益事业,业务向全球开拓,主持了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在内的多个项目。

高净值人群有的做社会慈善,有的从政竞选议员,在1920年代出现了一位富豪总统,那就是胡佛。他出身于平凡的铁匠家庭,二十几岁起就开始闯荡社会,当上采矿工程师,后来自己开公司单干。由于才智非凡,胡佛在商业上很成功,不到四十岁就成了百万富翁,接着担任联邦政府的粮食署署长和内阁部长,直至自己当上总统。

1922年,他写下《美国的个人主义》,表示平等主义是法国大革命哗众取宠的空话,公民个人从政府那里得到的应当是“自由、公正、言论自由”,胡佛以当届内阁举例,包括总统、副总统在内的12个人里,9个没有祖上遗产,靠自我奋斗起家,8个从事过体力劳动。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清晰明了地表达了共和党的社会观念:“我们既不支持穷人也不支持富人,我们支持的是正直的人,不管是贫是富。”这是西奥多执政理念的基石。守护清教正统的共和党,宣扬勤奋努力、节制*等保守主义理念。后世被公认为糟糕透顶的禁酒令,在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并非毫无道理。

在工业化大生产体系形成之前,劳动者的工作节奏以松散、缓慢为特征。工匠们可以在集中精力干完一件手工艺品后停工数日,农夫种田可以今天不种明天种。

近代巨型工厂对劳动模式升级换代,把准时、有规律的工作节奏,施加在人类身上。高度复杂和紧密的机器作业中,有一个流程环节出错,整条生产线都要停顿。在这种情况下,喝酒变得碍事起来,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工人,第二天头昏脑胀,没精力上班,酗酒风气是妨碍生产效率的头号因素。

清教徒滴酒不沾的禁欲主义,跟东北五大湖区的工业化大生产体系天然配套,而爱尔兰等外来移民则有豪饮之风,在美籍爱尔兰人的社区,威士忌比面包还要便宜。这些移民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生活融入了当地社会,收入也提高了,仍然抗拒美国主流社会清教体系,不支持共和党,饮酒与此有着不可低估的分量。

禁酒不仅是私人生活问题,还上升到政治斗争的高度,成为共和党的基本纲领之一。牧师塞缪尔·伯查德简明扼要地把共和党的政敌概括为3R(Rum,Romanism,andRebellion,即朗姆酒、罗马天主教与反叛者),罗马天主教是爱尔兰意大利等外族移民的信仰,至于反叛者,南方白人曾经在南北战争叛离联邦,因此被北方称为反叛者。

1851年缅因州成为第一个禁止制造和销售酒精的州,福特等企业家支援向酒精开战的道德运动,这种清教工作伦理把东北五大湖区变成世界工厂——地球上经济最繁荣的地带之一。

新教的遗产

二战后,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北部制造业开始空心化,变成了今日的铁锈地带。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南方各州经济起飞,经济学家形象地称之为阳光地带,因为美国南方位于亚热带,阳光充足,有的城市全年都不下雪。

在1900年,北美的城市GDP榜单前20名中,有18个城市到了冬天气温会降到零度以下,阳光地带上的繁荣城市只有新奥尔良和旧金山两座。到了小布什时期,城市GDP榜单前20名,有14个坐落在阳光地带。美国经济重心南移,1970年代以来,有240万北方人向南方移民,寻找发财致富的机会。

但是,东北部五大湖区老工业基地并非完全一蹶不振,这个地带积累了深厚的工商业文明底蕴,勤奋节俭、重视读书学习等清教价值观发挥出最后的余热。

明尼苏达州的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1950-1980年间的去工业化阶段,这座城市的人口流失了30%,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后来,明尼阿波利斯发展生物医学,在心脏病治疗等领域有着科研突破,依赖高科技产业恢复了生机。

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复兴,建立于自身的文教基础上,该市47.4%的成年人拥有大学文凭,文化教育程度位居美国各大城市第七。五大湖附近一带本身文脉渊源深厚,社会学家克劳迪娅·戈尔丁和劳伦斯·卡茨称之为“教育带”。

二战前,除了东北部地区外,全国高中毕业率最高的州分别为艾奥瓦州、印第安纳州和内布拉斯加州。这些地方的小城镇教育普及程度甚至比大城市纽约还要高,因为纽约有大批爱尔兰人意大利人黑人,这些群体文盲率较高。

在明尼阿波利斯,19世纪第一批定居者是信奉路德派的瑞典移民,这个人群有着超高的识字率,大多数孩子能完成小学程度的教育。瑞典移民定居下来后,很快创立大学,提升知识水平。为了方便高校建设盖房,市政府增送了大片廉价土地。

在数代人的教育积累下,明尼阿波利斯获取了科技红利,经济保持增长,在小布什时代一度位列美国中西部地区收入最高的城市。

类似的还有纽约,这座城市原本是工业革命纺织业的中心,去工业化后,纽约一度产业倒退,财政*、犯罪率飙升,在1967-1977年间,纽约流失了30多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

当时,美国媒体和学界预计,纽约将深陷债务泥潭里彻底沦落。然而,通过发展高科技和金融产业,纽约在80年代复兴,重新回到全球第一大都会的宝座。

纽约、费城和波士顿等工业城市,纷纷转型第三产业,恢复了经贸繁荣。今天的东北五大湖区,政治面貌跟昔日完全不同,社会高度左倾,嬉皮士、LGBT运动盛行,抛弃了禁酒禁欲等保守主义理念,唯独重视文化教育的脉络没有断绝,这是新教体系留给铁锈地带最丰厚的遗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