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对双龙沟的认识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上世纪八九十年,我们队上有两个人:王常瑞和蔡礼,他们有几年抛家别舍去双龙沟挖金子去了,结果几年后回来也没发上大财,只说掏到指头大点金子。二是前几年参加作协“全能赵”赵~锋长篇小说《龙羊婚》首发式,读了他的这部作品,对双龙沟有近乎神奇的印象。三是有一位张义同学闲聊时说他爹在九十年代掏到一块狗头金,买了十多万,难怪他花钱挺阔绰的。四是这两年玩快手,常见有人发双龙恢复植被后美丽的景色。所有这些都是我探索当年双龙沟淘金情况的动力。
从天祝县哈溪镇出发,翻过牛爬坡就到了青峰岭,西面的磨脐山,云雾缭绕,传说磨脐山扑向黄羊河峡谷,要堵住河水流向武威,多亏了天梯山的大佛用手一指,定住了磨脐山,这才有银武威的繁荣。磨脐山下就是有名的黄金河谷——双龙沟。
双龙沟金矿的发现,最早始于1976年,当时甘肃省的地质勘查六队在天祝双龙沟沟底发现了一块特殊的高品位岩金矿石,纯度很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双龙沟就成为淘金者的乐园,在这条不到十公里的河谷,曾经聚集着近十万人,比当时甘肃很多的县城人口还要多,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台湾)的淘金客,云集在这个黄金河谷,历时十几年,有多少人在这里飞黄腾达,又有多少人葬身河底。只有双龙沟里无言的石头知道。
整个一片河谷都是聚宝盆,据说这不大的一片地方有一百多口井,打一口深井的成本是一百万左右,也就是说这里大概投入了一个亿,而整个近十公里的河谷可以说遍地是井,由此可以想见这些淘金客的实力,也可以看出这里的黄金产量之大。一口井通常都要打到地下150米左右,一直到河床的岩石层,然后沿着岩石层向四面八方挖掘,一个正常出金的井口,每个班(12小时)的产量大概是一茶缸金子。百米深的河床底就是这样的岩石,黄金就藏在岩石的石缝里,用钎子凿出来,或者沿着岩石掏出河沙再运到地面洗金,在第一线的往往都是金头最信任的人,因为他们最有可能捡到大的天然金块。
鼎盛时期的双龙河河道两岸,到处都是地窝子,铺上一层草,上面盖一层塑料布,就可以住10个人,5个睡觉,5个在井下干活。老柴讲这里挖金子的工人每个班(12小时)的工资是100元,如果洞口开始出红(出金子),还有奖金,想想那个时候外面公务员的工资每月才是120元左右,这个工资对于打工者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当然这么高的工资也对应着井下极其危险的环境,因为没有太多的防护措施,塌方透水事故经常发生,每个下井的人都和金头签好协议,约定俗成的一条人命4万元,如果发生事故,尸体都是根本不可能挖出来的,埋到哪里是哪里。
据老柴讲:从青峰岭到双龙沟,,前后共采金保守估计大概有三十吨。试想,当时的双龙沟是如何的繁华。天祝县政府在这不到十公里的双龙沟里增设了一个有三十多名警察的双龙沟派出所,还有双龙沟法院、双龙沟检察院、双龙沟工商所、双龙沟税务所、双龙沟银行办事处等机构。当时天祝县全县的税收几乎一大半来自双龙沟,每年税收高达300多万。在当时的双龙沟里还有露天电影院30多座,录像室400多家,小饭馆2000多家,各种商店林立。整条沟里有采金人员6万多人,其余配套服务人员有5万多人,可以说在双龙沟里是要啥有啥,被外人称为小香港。
往事如烟,望眼前平静的河谷,老柴感慨万千。最早没有开采金子时,双龙沟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和灌木丛,各种动物频繁出入。后来淘金客到来后,这里一切都变了。一条不到十公里的河谷里前后开采出了1000多个井口,放眼望去整个河谷白茫茫一片扎满了各种帐篷,河谷两岸的各种百年松柏树被淘金客无情地砍伐,烧火做饭,现在回过头一想,都觉得惋惜。
但事实却是无情的,利益的驱动让人变得如此疯狂。脚下的这块土地曾经是双龙沟的娱乐场所,有放录像的,也有来这里“淘金”的小姐,虽然没有灯红酒绿,也是热闹非凡。如今烟消云散后,剩下的只是残沿断壁和背后那从地下百米深处挖上来的河沙。
地下挖出来的河沙,在“淘金客”眼里也是宝贝,自从禁止挖金后进来拉沙的车辆也渐渐多了起来。双龙沟淘金基本上是开采原生的沙金,没有用化工原料来洗金,因此还没有大的污染。在一些黄金含量不高的地方,很多矿采用“堆摊浸出”的方法采金,就是将矿石堆积起来,用氰化物连续泼洒,通过氰化物的渗透冲刷下黄金微粒,再在底部收集提炼黄金。氰化物的剧毒,使这个生产方法有着极大的危险性,而且也是对环境最具破坏性的、最肮脏的一种采矿方法。双龙沟堆积着大量从地下掏上来的河沙,这些河沙虽然经过筛洗,但是无疑还含有黄金,真的担心有人拉河沙出去,用氰化物来提炼黄金,如果是那样,一次偶然的事故,对于哈溪镇,对于黄羊河水库,甚至于武威都是灾难性的后果。
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幸好,后来政府封住了沟口,才是这类悲剧没有发生。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祁连山生态的综合治理,双龙沟又再一次回归了往日的寂静。那场因黄金而发生的械斗也逐渐被世人遗忘。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