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十一”国庆节黄金周期间,由于开始实施了高速公路免费的优惠政策,国内旅游热可谓空前火爆。但因记者半年多前就已定好了当年国庆出境到土耳其自驾游的度假计划,故无形中却避开了在国内旅游异常热络的场面,而难得地享受了一次相对悠闲、舒适、愉快的自驾土耳其探秘之旅。
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摄影:冯赣勇)
10月2日,记者一行11人参加北京爱车阳光汽车俱乐部组织的“自驾土耳其星球大战探秘”之旅,从首都机场乘CZ679航班前往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航班于北京时间17点20分起飞经乌鲁木齐转机短暂停留大约1个多小时再次起飞于翌日当地时间凌晨零点30分顺利抵达伊斯坦布尔机场。在机场外地接的土耳其旅行社的一位古丽女士早已迎候在那里。
伊斯坦布尔街心花园(摄影:冯赣勇)
10月3日上午九点,经过一晚的休息后,大家开始了在伊斯坦布尔的探秘之旅。导游古丽经过和团友们的一番热情交流很快与大家打成了一片。在途中她将伊斯坦布尔的相关情况向团友们娓娓道来。
有轨电车(摄影:冯赣勇)
伊斯坦布尔依山傍海,有2600多年历史。古老的街道、深灰色小骑楼式伊斯兰房屋、红色屋顶的哥特式建筑,沉溺在蓝色博斯普鲁斯海峡温暖的怀抱中。作为土耳其最大城市的伊斯坦布尔是一座历史名城,始建于公元前660年,当时希腊人在今“皇宫鼻”的地方依山筑城,取名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将其重修,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这里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扼黑海出入门户,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
街景--警察与行人(摄影:冯赣勇)
伊斯坦布尔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生要去的五十个地方”中排名第二。故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们纷至沓来。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南端叫达达尼尔海峡,北端叫博斯普鲁斯(伊斯坦布尔)海峡,总称为黑海海峡。
伊斯坦布尔海之景(摄影:冯赣勇)
在伊斯坦布尔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我们此行在伊斯坦布尔的几天中将要观光的都是这里著名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像方尖碑广场、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多马巴切皇宫、托普卡帕宫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地下水宫等。还要乘游艇畅游博斯普鲁斯海峡,观赏两岸的风光美景,并到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市场之一的伊斯坦布尔“金角湾大巴扎”体验购物的乐趣。总之,伊斯坦布尔的行程会给大家带来难忘的美好经历。马丽的一席话说的大家心里暖暖的。
街头咖啡馆(摄影:冯赣勇)
中巴面包车首先将我们带到方尖碑广场。这里是伊斯坦布尔在公元203年罗马皇帝塞维鲁在位期间建起的一座竞技场。当君士坦丁大帝将这座城市改建为罗马帝国的第二个首都的时候,又对这个竞技场进行了重建和扩建。公元330年3月11日,君士坦丁大帝为竞技场举行了落成典礼,并在这里与万民同欢。当年的古竞技场长400米,宽120米,呈U字型,可以同时容纳5万名观众坐成40排观看比赛,是继罗马竞技场之外最大的竞技场,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的竞技场,或称古赛马场。如今,在伊斯坦布尔古竞技场的狭长广场上依然竖立着两座方尖碑,一座是埃及方尖碑和高18.74米的罗马方尖碑。
方尖碑广场(摄影:冯赣勇)
在方尖碑广场的一侧既是著名的蓝色清真寺,记者一行在马丽的引导下进入了清真寺的D门。马丽介绍说:位于伊斯坦布尔旧市街的中心的蓝色清真寺正式称谓为苏丹阿赫迈特清真寺(Sultanahmet Mosque),是回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1609年。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巨大的圆顶周围有六根尖塔,建造蓝色清真寺没有使用一根钉子,而且历经数次地震却未倒坍。故蓝色清真寺也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听导游介绍蓝色清真寺(摄影:冯赣勇)
在这里,记者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进入清真寺前都要脱下鞋子光脚进入。女士不能穿着露着胳膊的衣服,虔诚的女子可以在门口取一个蓝色的披肩披在身上入内。进入清真寺后,仰头望着圆顶的建筑异常壮观。
被称为蓝色清真寺的苏丹阿赫迈特清真寺(摄影:冯赣勇)
据说蓝色清真寺的美有四大看点,一是看从室外穿过260个小窗射入的光线,溶入昏黄、呈圆形排列的玻璃灯光中,幻光明舞,像是个虚拟的空间;二是整座蓝色清真寺装饰着的2万片上的伊兹尼蓝磁砖;三是寺内铺满了的伊索匹亚的朝贡的地毯;四是支撑大圆顶的4根大柱直径5公尺,槽纹明显,柱头的蓝底金字阿拉伯文,和挂在柱身的黑底金字阿拉伯文,真得都像艺术花纹,体现了阿拉伯的书写艺术。
清真寺内(摄影:冯赣勇)
从空中往下看,清真寺被包围在一片葱茏的树木中,6个高高耸立的尖塔分三排对称地立于长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主殿上是层次分明、大小不一的大圆顶,后院则是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小圆顶。白色的建筑与绿色的树林构成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图案。
蓝色清真寺圆顶(摄影:冯赣勇)
走出蓝色清真寺对面隔街相望的就是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条连接两座著名建筑的长街上异常热闹。出售工艺品和风味小吃的商贩们热情地招揽着游客们光顾他们的生意。街道两旁绿草如茵,白色的圆型喷水池向空中喷射着飞舞的水雾,景色十分优美。
街头商贩(摄影:冯赣勇)
作为建于东罗马皇帝Justinian统治时期(公元532年——公元537年)的世界上十大令人向往的教堂之一—的圣索菲亚教堂恢宏无比,充分体现出了卓越的建筑艺术,从而也成为了后来伊斯兰清真寺的设计模板。自拜占庭帝国衰落后,圣索菲亚大教堂已转变成了敬拜安拉的清真寺。
圣索菲亚大教堂(摄影:冯赣勇)
圣索菲亚大教堂现在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Ayasofya Muzesi)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教堂主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前厅有600多平方米,中央大厅则达5000多平方米。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3米,离地高55米。站在这里,其庄严肃穆似乎能使时光停滞,拜占庭文化的典范──马赛克画在此处可让游客一饱眼福。圣索非亚大教堂还是2008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伊斯坦布尔的起跑点。当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境外传递第二站就是从这里启程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庭院(摄影:冯赣勇)
步入大教堂,它的雄伟和庄严一览无余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震人心魄。直径32米,20层楼高的拱顶竟然没有任何支柱支撑。站在这巨大的穹顶下,仰头望去,好似茫茫苍穹笼罩人间,不禁感悟到自身的渺小。阳光透过玻璃窗直射进来,洒在斑驳的墙壁上,照亮了耶稣基督的脸庞,那一刻,仿佛听到天使在歌唱,内心如同经历了洗涤般纯净平和。教堂墙壁上显眼的地方悬挂着6个直径约10米的大圆盘,绘以阿拉伯文字的“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据说是伊斯兰教主穆罕默德和他弟子的象征。古老墙壁上模糊的圣像以及伊斯兰风情石柱上精美的雕刻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战争。而如今,两者奇迹般地融为一体,向后世昭示着这一宗教圣地历经易主,饱经风霜的过去。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摄影:冯赣勇)
环顾一周,左边过道上一根矩形大理石石柱旁有一个拇指大小的洞,人们将拇指塞在里面,并费力地旋转,令人第一时间想起了电影《罗马假日》中男女主角开玩笑时的情景。原来这叫做“哭泣的石柱”,据说将大拇指插入潮湿的石洞,并以平面旋转360度,便可以实现自己当时许的愿望。
教堂壁画(摄影:冯赣勇)
记者一行在观赏过圣索菲亚大教堂后来到多马巴切皇宫,这里也被称为新皇宫。进入皇宫前大家留下了在伊斯坦布尔唯一的一张合影。多马巴切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欧洲部分,高大宽广,气势恢弘,体现了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与富庶。它不仅跨越在迥然不同的东西方文化的两岸,而且见证了古老帝国的兴衰。
多马巴切皇宫的合影
参观新皇宫时要紧跟导游,不能单独游逛,而且导游的讲解声音也压的很低。这里不允许拍照,只能按照规定的线路行走观看。皇宫内的水晶吊灯绝对世界第一,其大宴会厅可谓是最接近天国的宏伟建筑,无论是重达九吨的大水晶吊灯还是绘满图案的高大穹顶,都不是仅仅“震撼”两字能够代表的,实在是超豪华与超漂亮!
多马巴切皇宫外景(摄影:冯赣勇)
整个皇宫装饰得金碧辉煌,丰富多彩的宝藏令人目不暇接,豪华的水晶灯、象牙、黄金制品、紫檀等木雕及各国君王送给的礼物比比皆是。有大量中国的瓷器、屏风、玉器、丝绸等。巨大的象牙包裹着金银,地面铺着珍贵走兽的皮毯。土耳其本地的珍品更是数不胜数。宫内还收藏有不少名家名画,分布于大厅及客房、走廊的墙壁上。二楼的一处走廊有彩色玻璃的花窗,窗外就是大海,从外面射入的光线透进来后变的五颜六色。皇宫虽经过多年磨难,却基本未遭破坏,物品都是真品,就连窗帘、地毯、水龙头等,哪怕是一个木门的手柄也是当年的物品,可见保护之得力。
从码头乘游艇畅游博斯普鲁斯海峡(摄影:冯赣勇)
多马巴切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岸畔。从这里出来后记者一行登上游艇开始畅游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它是沟通黑海和马尔马拉海,并将土耳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隔开的海峡(东经29度零分,北纬41度零分)全长30公里。
从游艇上看伊斯坦布尔城市景观(摄影:冯赣勇)
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分属欧亚两洲,但景色十分相似。草地、树丛,片片翠绿;高楼、小屋,点点朱红。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巍峨王宫,傍水耸立,古堡残垣,矗立岸边。在海峡的中段,两岸各有一个14-15世纪的古堡,像一对威武的雄狮,昂首挺立。海峡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古迹相映成辉。
博斯普鲁斯海峡之畔古城堡(摄影:冯赣勇)
乘坐游船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观光游览,两岸秀美的风光如入画境。岸边停靠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游艇,偶尔也有停泊的巨轮。岸上山峦起伏,绿树掩映中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建筑错落有致。这里有拜占庭时期的夏宫,有奥斯曼帝国的城堡,还有无数私人别墅。有的宫殿如今成了博物馆,有的被改造为伊斯坦布尔最好的五星级酒店,各国总统也常在此下榻。濒海的丛林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咖啡馆、酒吧、茶馆、餐厅和酒店。大家泛舟海峡在欣赏两岸风光的同时,可以静下心来细心品味这座名城的奇妙之处,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被称为老皇宫的托普卡帕宫(摄影:冯赣勇)
10月4日,记者一行继续伊斯坦布尔的行程,首先来到托普卡帕宫(the Topkap? Palace),皇宫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部分、黄金角海湾南岸一个叫“皇宫鼻”的山顶上。“皇宫鼻”像一小半岛伸入海中,右前方为广阔的马尔马拉海,左前方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入口处,景色绮丽。托普卡帕故宫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25 位苏丹王寝住过的宫殿,1478 年建成。作为皇宫达 400 年之久,是奥斯曼时期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这是15—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的中心。被称为老皇宫的托普卡帕故宫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从这里可以俯瞰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
走进托普卡帕宫(摄影:冯赣勇)
整座宫殿占地 70 万平方米,四周有 5 公里长的宫墙环绕。宫殿共有 7座大门,4 座朝陆地,3 座朝海洋。其中主要的一座大门面对圣索菲亚教堂。全宫分 3 个内苑,四旁环绕着成组的宫室,其中有名的建筑为:1472 年建筑的彩石砖阁、谒见厅、保留着先知穆罕默德圣物的圣堂,为纪念 1638 年攻下巴格达而建的精致的巴格达亭等。托普卡帕故宫博物馆分瓷器馆、土耳其国宝馆、历代苏丹服饰馆、古代刺绣馆、古代武器馆、古代钟表馆等,还有一座图书馆及书法展览室。在历代苏丹服饰馆里,有历代苏丹和后妃穿过的丝制大袍,其中有金色图案,有紫地黄花,十分华丽。
托普卡帕故宫建筑群一角(摄影:冯赣勇)
据说,当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皇帝穿的皇袍,就是从中国运来的丝绸制作的。那时世界上只有中国能缫丝织绸,这些丝绸的色彩鲜艳,质地柔软,通过“丝绸之路”运到君士坦丁(伊斯坦布尔的古称),成为宫廷珍品。托普卡帕故宫最为精彩的储藏,是中国的瓷器,人们称这里是中国陶瓷的宝库。瓷器馆是由 10 间宽敞的圆拱顶御厨房和带有青铜大门的后妃们居住的闺房改成的。馆内收藏有 2 万多件来自中国宋、元、明、清时代的瓷器,其中有一只白底蓝花明朝烧制的瓷碗,上面有苏东坡《赤壁赋》的全文及苏东坡游赤壁的中国画。还有一套中国青花餐具,是世上少见的 16 世纪珍品,据说用这套瓷器进餐,如遇有毒物,餐具会立即改变颜色。陈列馆中还有色彩醒目、造型美观的元末明初的大碟、大钵,有南宋到元明时代出产的各种类型的青瓷。这里还挂有一幅画,描绘奥斯曼苏丹梅赫梅特二世宴请外国使臣的场面,宴会上用的全是中国的瓷器。因此,在今天的土耳其语里“中国”和“瓷器”是一个词。
手拿导游语听器的游客(摄影:冯赣勇)
托普卡帕博物馆还收藏了历史上许多罕见的文物和文献,其中有:阿麦德一世的御座,从椅背到椅脚全部由纯金覆盖,并镶有 1000 多颗巨大的钻石、红宝石等各种宝石;苏丹的王冠、宝座;装有几百粒金刚石的闪闪发光的甲衣;重 48 公斤一人高的金制蜡烛,上下镶着 6666 个金刚石,光泽耀目,巧夺天工。这些豪华绚丽的陈列品,既反映了封建君主们穷奢极侈的生活,也反映了土耳其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才能。
老皇宫草坪上的情侣(摄影:冯赣勇)
由于皇宫依山傍海而建,所以站在高处还可俯视大海和山脚下古城墙的断壁残垣,有悲壮之感。特别是在宫中后面的观景平台上远眺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景色更是一种难得美妙的享受。停泊在岸畔的巨大邮轮与往返于海上的船只及横跨于海峡之上的欧亚大陆的铁桥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丽的海天相交的自然美景。
从老皇宫观景平台上远眺海畔的邮轮(摄影:冯赣勇)
从老皇宫的后门出来不远就是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Archeological Museum)。这里原来属于托卡比皇宫的外花园。奥斯曼帝国的各省总督将发现的文物送往首都,因此该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收藏。当该馆在1991年成立100周年时,获得欧洲理事会博物馆奖。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一角(摄影:冯赣勇)
博物馆主楼的兴建开始于1881年,1908年形成目前的新希腊风格。该建筑的立面的灵感来自于馆内的亚历山大石棺和哀悼的妇女石棺。它是伊斯坦布尔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著名建筑之一。博物馆中展示着反映苏美尔(Sumerian)、巴比伦(Babylonian)、亚述(Assyrian)、哈梯(Hatti)以及赫梯(Hittite)等文明的大量珍贵文物。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中的石像(摄影:冯赣勇)
考古博物馆的旧馆于在正面入口的一楼及新建的右翼,伊斯坦布尔、安纳托利亚及临近地区的考古出土品则在二及三楼的新馆。据说如果想见证小亚细亚的文明,必须到伊斯坦布尔的考古博物馆中一观,在这里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一次知识的震撼。
地下宫殿的石柱(摄影:冯赣勇)
午饭后,记者一行来到被称为伊斯坦布尔地下宫殿的地下水宫继续参观。伊斯坦布尔有数座像地下宫殿(Yerebatan Sarnici)一样的大型贮水池,这一座从君土坦丁大帝建造到尤思提安大帝时代(4世纪到6世纪),规模很大,长140米、宽70米、高9米的空间内,共有三百根柯林斯式大石柱,宛如一座地下的超级大宫殿。
地下宫殿景观(摄影:冯赣勇)
地下宫殿最神秘的泪柱,其实是柱身上有树纹及孔雀眼的纹路,这种柱子很可能是罗马帝国时代,自伊斯坦堡倍亚济区(Beyazit)的一处集会广场(Forum)取来的。另外两个焦点是两个被压在柱底的美杜莎头像(Medus)。传说地下宫殿一个倒放一个侧放的美杜莎,可以镇魔,但那后世的穿凿附会之说,其实是建造时,美杜莎头像上的巨柱不够长,所以必须在柱底下再垫一个支撑物,而美杜莎头像的放法是随意而非故意。地下宫殿作用主要是大型的贮水池,曾经是军事弹药库,现在是观光客找浪漫空间或拜占庭传奇、服装秀表演场所的最佳选择,如果办场古典音乐会就更棒了,回音好、昏黄的光线极富浪漫的色彩。
伊斯坦布尔“金角湾大巴扎”(摄影:冯赣勇)
在伊斯坦布尔最后的一项行程是到“金角湾大巴扎”观光购物。这里号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市场之一,光出口就有26个,4000多家店铺。市场里精致美丽的铜盘、风格迥异的花瓶、色泽艳丽的地毯……铺天盖地冲撞着眼球。吃的、用的、玩的、看的应有尽有,只要你想的到就能在此看到。商贩们热情有礼貌,看见东方面孔会问Japan(日本)、Korea(韩国)、China(中国)或Hongkong(香港)?十分有趣。
大巴扎中享受购物的乐趣(摄影:冯赣勇)
在这里的大巴扎,人们可以任意砍价。只要你能砍得下来即可成交。原本受朋友之托想在此买一个海泡石的烟斗,朋友说几年前来此时约合人民币40元左右能买一个普通的,这次希望记者花上一百多元人民币买个带人头像好一些的,结果一打听,最便宜的也得100多里拉。按1比3.5的人民币与土耳其比例来折算,怎么也得300多元人民币了。可见几年之间被中国人喜欢的土耳其特色工艺品价格涨势不菲。
琳琅满目的土耳其工艺小商品(摄影:冯赣勇)
记者一行于2012 年国庆节期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首个行程中就充满了乐趣,可以说欢乐与祥和始终洋溢在途中。全团11个人相敬如宾,互相帮助。其中最小年仅四岁的王菁程一上车就用她那稚嫩、可爱的童声从儿歌到革命歌曲唱个不停,简直像个曲库,真是小天才。英语颇好的钮榕敏以及王茵、李宏军、张中、王利、孙艳、郝延英、刘锡阳等团友都在大巴扎购物的砍价乐趣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家带着一路的欢乐笑语结束了伊斯坦布尔的观光后,开始于翌日踏上土耳其从欧洲跨海到亚洲的行程。(图文:冯赣勇)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