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大铁路 之六 一座大楼浓缩的历史

这座位于哈尔滨的古老大楼就是原来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楼。始建于1902年,1904年建成。现在是哈尔滨铁路局所在地。
建筑气势恢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是哈尔滨"新艺术"建筑的典范。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
它由中东铁路建筑师德尼索夫设计,设计方案曾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俄国全国设计竞赛中获奖。建筑的总体平面布局呈"日"字形,独具匠心。好像一座坚固的城堡,进入城堡的拱形"城门"在主楼的两翼。分主楼、配楼、前楼、中楼、后楼几部分,由七个过街拱门洞联结而成,互不干扰,相对独立。建筑墙面装饰采用斑驳的暗绿色花岗岩贴面,产生丰富的装饰效果。

1904年大楼建成后一直就是中东铁路的管理中心。当时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兼管中东护路军,铁路管理局长是一名俄国将军,所以这里也是事实上的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总督府。

第一任中东铁路局局长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霍尔瓦特
中东铁路1903年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由沙俄一家全面统治,中间1905年的日俄战争后沙俄把长春至大连的支线割让给日本,日本称南满铁路。沙俄实际控制的是东北北部的铁路,但也称中东铁路。

沙俄时期

那时候铁路领导上班都是马车
1917年至1925年 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混乱,中东铁路一度失控,沦为国际共管,中国民国政府也积极介入,成为管理的一方。
1925年东北军阀张作霖和苏联签订了《奉俄条约》,明确了原中东铁路由中苏共管。
1933年满洲国从苏联手里买下了原中东铁路,其实按照苏联的承诺,他不和中国协商是不能单独处置的,当时的中国政府提出抗议。这样整个东北的铁路都落入伪满手中,当然实际的主人是日本。
1945年,苏联红军占领了东北全境,原来的中东铁路加上南满铁路,统称为中国长春铁路(中长铁路)。由中苏合营,解放战争后,民国政府的管理人员撤离。

中苏合营时期
1952年苏联将原中东铁路完全交还中国。历经56年,中东铁路才完全由中国人全面管理。

当年报纸报道的中长铁路移交大会

*主持回归仪式

现在是哈尔滨铁路局办公楼
这座石头建成的大楼,历经沧桑,是中国近代无数历史风云的亲历者,也见证了中东铁路百年的荣辱兴衰。
给这座充满故事的大楼来个特效,加深一下印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