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 LIANG WAN ZA MIAN”:让人读不懂的拼音招牌糊弄了谁

“ER LIANG WAN ZA MIAN”:让人读不懂的拼音招牌糊弄了谁

首页模拟经营特色小吃店更新时间:2024-08-03

作者:任冠青

“ER LIANG WAN ZA MIAN”“HAO QI DENG SHI”“KAI BIN QING JU JIU DIAN”……走在路上,如果你看到街边商家的招牌都是这种“拼音风”,估计会读得很崩溃。据新闻报道,四川成都有网友爆料,包括她家商铺在内的一排商铺招牌被换成了拼音版,中文店名仅在右下角缩小显示。

6月26日,辖区牛市口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现场处理此事,将会制作临时中文标牌进行更换。该工作人员还称,当时更换标识标牌,是为了统一美化那一排的沿街商铺。

事实上,不论从传播还是美观的角度来说,这批统一招牌的效果都有些堪忧。识别度是招牌的基本功能,如果看招牌成了“猜谜游戏”,放眼望去,连每个店铺到底是小吃店还是理发店都分不清,就很容易给消费者带来困扰,让店铺的正常生意受到影响。

即便如一些商家所言,这样做是为了迎接大运会的召开,体现国际化,也显然有违常识。假设外国友人读不懂中文,那么放上汉语拼音就能“秒懂”了吗?更何况,体现一个城市的热情,靠的绝不是失去自我的一味迎合,而是对自身文化魅力的自信展示。对“天府之都”成都来说,更应该有这份自信和底气。不管是喝盖碗茶、打麻将等“巴适”的生活方式,还是豌杂面、火锅等传统美食,都能够引发外国友人的兴趣,甚至去主动学习有意思的方言说法,又何须过度迎合、连汉语招牌都遮遮掩掩起来?

所谓统一美化的说法,似乎也难以让人信服。简单粗暴的黑白招牌,显得呆板、乏味而缺乏个性,不仅谈不上什么美感,反而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充满活力的商业空间,绝不是靠千店一面的统一招牌,而是多元、包容的表达空间。基于自身定位与营销需求,不同店家完全有权利确立自己的店招风格:小吃店可以很接地气、简单直接,有些可以融入当地方言,有的则可以走创意、情怀路线。恰恰是这些并不“统一”、五光十色的招牌,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活力与烟火气。

值得警惕的是,以“宣传城市文化”“美化市容”为由的统一招牌要求并不少见。此前,湖北十堰一条街的门店招牌就统一设计为黑底鎏金大字,被大家吐槽像“公墓”“灵堂”,此后被相关部门拆掉。2020年,陕西西安四府街的多家店铺先是被要求统一换成红底白字招牌,后来改成黑底白字,遭到群嘲后又全部更换。

不管是商家为此自掏腰包,还是相关部门用公帑埋单,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而这背后,是相关部门权力的任性和决策的随意性。其实,但凡有关部门在决策前做好调研工作,用心倾听商家、消费者和周边居民的反馈和建议,就不难意识到统一黑白招牌、用拼音做招牌等要求的不妥,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折腾。加强对公共决策的程序性要求和公众参与度,是保证决策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前提,也能防止有人上下其手、利用换招牌进行权力寻租。

科学的城市治理思路,应当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拿店铺招牌来说,有关部门出于安全等考虑,当然可以对招牌的材质、尺寸等进行管理和规定。但是,动不动就要求统一店招,无视商家的个性化需求,甚至让一条街都“丑得整整齐齐”的一刀切做法,则是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只会破坏营商环境,引发商家的不满与反感。

如今,引发广泛吐槽后,成都拼音版招牌已被更换。除此之外,反思这一怪诞场景背后的治理思路偏差和公共决策的程序性缺失,也极为必要。(任冠青)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