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好时,乡村路上好风光。赏花踏青、露营采摘、田园观光,你想要的桃源生活这里都有。马住线路攻略,找时间给心情放个假。
线路介绍:官庄街道石匣村——文祖街道青野村——文祖街道石子口村——文祖街道三德范村——城子崖遗址博物馆
石匣村石匣立庄悠久,自春秋战国之际就有人烟,是齐国的边防要塞。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是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省级传统村落、章丘梆子的发源地、大汶河的源头之一。2020年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石匣是章丘梆子发祥地,也是章丘梆子剧团的根据地,建有全国唯一的宣传章丘梆子戏曲的“章丘梆子博物馆”。2016年,“章丘梆子”被评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石匣村每年定期举办“过半年暨乡村振兴戏曲节”已成为惯例,梆子腔,大戏台,半年节,吃伏羊,让你在快节奏洪流中寻一方内心宁静。目前,石匣年旅游接待量可达30万人次,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凤凰网、大众网等主流平台媒体的广泛关注,大大提高了石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真真切切成为章丘“文化 旅游”的成功典范。
青野村
来到青野村,“五音戏”不得不看,不得不听。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中国五音戏的发祥地。五音戏是国家级非遗传统戏曲,村里建有“五音戏博物馆、古戏台、五音戏传习所”,详尽的展示了五音戏的起源兴衰,前世今生。明末清初,在青野村诞生了“五音戏”(周姑子戏),从“五人戏班”盘櫈子到“五音泰斗”登上了艺术殿堂,唱腔娓婉动听,表演朴实细腻,技艺精湛。“艺苑无双调,梨园独一腔”,成为戏曲百花园中一枝艳丽的奇葩。
美丽乡村——石子口村历史文化悠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齐长城保存最完好的桃花峪段,从村庄以南东西穿过,紧邻齐长城三大重要关隘之一锦阳关。这里还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战国古山寨。村里大部分民居为山区典型的石屋建筑群落,是齐长城沿线古村落的典型代表。这里还建有石子口民俗陈列馆,逢节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展演活动,非常丰富,代表性的民俗主题有“齐长城文化艺术节”。
在石子口村,还有以二十四节气命名的精品民宿。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外朴内秀”的乡土生活,庭院内泉水喷涌,石街巷山水潺潺,古香古色,花团锦簇。
三德范村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田园风情,让这个千年古村成为集“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省历史文化名村、省级传统村落”等多项荣誉为一体的典范村庄。
这里历史底蕴深厚,古建筑遍布其里,齐鲁古道穿庄而过,“三德范芯子”闻名遐迩,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塑、石刻艺术超绝,高氏四季拳代代相传,村风向善孝德传家。当您走在大街的青石板路上,如同循着时光隧道踏入了明清,历史厚重感浸入人心。古村与山分不开与水割不断,情感缠绵,仿佛在与你诉说曾经的繁盛与荣耀,那分缱绻乡愁也随之迎面而来。
龙山文化历史悠久,距今约4600-4000年,因最早发现于章丘龙山而得名。因袭山东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在出土的陶器和陶片中陶色以黑色为主,因此被称为“黑陶文化”。城子崖龙山文化是土生土长的、不同于仰韶彩陶文化的东方文化,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灿烂辉煌。
龙山黑陶是章丘最出名的非遗项目。而黑陶中的蛋壳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堪称东方艺术珍品、世界文化瑰宝,被考古学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龙山文化历史悠久,距今约4600-4000年,因最早发现于章丘龙山而得名。因袭山东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在出土的陶器和陶片中陶色以黑色为主,因此被称为“黑陶文化”。城子崖龙山文化是土生土长的、不同于仰韶彩陶文化的东方文化,印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灿烂辉煌。
来源:章丘区文旅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