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年都有国产剧、华语歌曲、艺人明星在越南大火,不得不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越南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但最受越南人欢迎的似乎是“中国男人”。
近几年,随着国内男女人口数量差距越来越大,再加上男性内部的“优胜劣汰”,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剩男。
按照几年前的数据,中国娶不上媳妇的男人已经达到了3000多万。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机,嗅觉灵敏的商人们立刻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
他们在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以及韩国都成立了大量的“越南新娘”中介机构,一条买卖越南新娘的灰色产业链悄然诞生。
训练有素,有备而来,流程详细,甚至还有“出厂设置”和“保修服务”。
“保证处女,不是包换。”
“跑掉一个,再赔一个。”
“三个月内包娶到家。”
“只要20万。”
……
于是,短短几年内,我们就听到了不少这样的新闻:
“20万娶的越南新娘跑了,剩男依旧前仆后继” “陕西宝鸡多名小伙遭遇越南落跑新娘:花费20多万,有些都有娃了。” “一个越南新娘在中国的26年”等等。
这种看似正规正当,你情我愿的爱情买卖背后,其实隐藏了大量的社会危机。
最明显的就是艾滋病的传播。
越南全国约有20万名全职或兼职的性工作者,其中40%都携带了艾滋病毒。
先不说保证处女这一条真假与否,真的倒还好,一旦遇到一个患有艾滋的假处女,那问题就大了。
大陆如此,台湾更甚。
因为台湾“进口”越南新娘的历史,至少有30年了。
这里有着更加成熟的产业链,完全实现了一条龙服务,从“选妃”到结婚,整个过程最快只需要五天。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纪录片,讲述的就是一个嫁(卖)给台湾男人的越南新娘的故事,也揭开了越南新娘这条灰色产业链——
《阿紫》
本片由台湾纪录片导演吴郁莹执导,拿下了第22届台北电影节的最佳纪录片和最佳剪辑奖。
片名的“阿紫”,就是本片的主人公,一位越南新娘。
参与这场爱情买卖的男男女女,实际上都各怀鬼胎。
男人无非有三种:残、丑、穷。很多男人往往三样都占全了。
女人无非是两种,一种想通过婚姻摆脱贫穷;一种是想靠着嫁人跑出去赚钱,一赚到钱,要么花了,要么都贴补娘家,要么就干脆跑掉。
反正,几乎很少有越南新娘嫁人后好好过日子的,她们一般也没有存钱的概念,赚多少花多少。
阿紫的老公,就是一个双腿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
而阿紫,则属于那种扣婆家钱拼命补贴娘家的“好女儿”,就像影片的英文片名“The Good Doughter”所显示的那样。
这就构成了一个悖论:
阿紫拼命想要父母过上好日子,住上新房子,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但是,她却是被父母卖掉的女儿。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战争,加上七十年代中期的南越政权垮台,长期的战乱导致越南长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女性人数远多于男性,却地位低下,甚至沦为了可被买卖的商品。
阿紫的父亲,就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男人,他有着一套自成逻辑的思维系统。
卖女儿这件事在越南如此普遍,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阿紫的父亲也是这样。
在他眼里,虽然都是卖,但只要卖到“好价格”就没什么可耻的。
比如邻居把自己的闺女卖给了一个只能在地上爬的男人,阿紫至少嫁了个会走路的(虽然要拄拐杖,勉强也算是会走路)。
他还说,在越南,有闺女的家里只有靠着卖女儿才能维持生活这个样子。
越南的姑娘们在中介机构里排成一排,像商品那样等待男人们来挑选。只要是外国人,管他老的丑的,病的穷的,只要出钱,都卖。
卖得好就能过上比原来好的日子。卖得不好,可能过得连牲口都不如。
父亲说,阿紫过得不好,那是她命不好,运气不好。
但阿紫的婚姻,在同类人里算不上很差。
丈夫虽然有残疾,但对她也算得上是好,会心疼她,他不让自己大哥随意使唤老婆干活。
赚到了钱,他还会瞒着老母亲塞给老婆,让她寄回家里,帮着她父母盖新房子。
两个闺女长得也娇俏水灵,正是需要得到精心教育的时候。
阿紫的婆婆年事已高,有着通常受过苦的老人的那种强悍,常常会不客气地批评阿紫。
一开始婆婆并看不上阿紫,因为她觉得这个姑娘养不熟,但还是拗不过儿子喜欢,就妥协了。
这家人并不富裕,当初娶阿紫的时候,男人已经四十多岁了,又老又有残疾,强势的母亲只好拿出毕生积蓄帮他娶了个媳妇。
平日里,一家人就靠着种大蒜和稻米勉强维持着生活,外面还欠了好些债。
娶越南媳妇这件事,在台湾的农村其实很正常。
几年前,经常嘴漏的台北市长柯文哲,就在一场有关生育率的研讨会上,失言讲出“不是进口了很多外籍配偶吗”,因为“进口”二字政治上太不正确,引起了抗议。
所谓的“外籍新娘”,值得其实就是越南姑娘。
柯文哲没有说错,只是他把那些应该被掩盖在一片光明幌子底下的东西,拿到了台面上说,刺痛了许多人的玻璃心。
实际上,台湾对于娶越南新娘向来有着严重的刻板印象,官员们也会说出“外籍新娘少生点”、越南新娘可能存有“越战遗毒”、“感谢各位争取移民人权,但也请顾及我们台湾的人口素质”之类的话。
而娶这些外籍配偶的男人,也常常是基层弱势贫穷群体。
《阿紫》通过影像正面反映了这一点,没有修饰,没有夸张,没有找借口,这是这部纪录片最大的价值。
同时,《阿紫》的角度也非常全面。
在阿紫眼中,她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糟心,婆婆老是骂她,丈夫是个妈宝男,娘家的兄弟不仅不照顾父母还吸她的血。
她想家,但回家又赚不到钱。
为了能够随时随地跑掉,她瞒着丈夫和婆婆偷偷办了身份证。
这些嫁到外国的越南新娘中,大概有60%的人最后都会跑掉。留下孩子,没有母亲照顾。即使留下来,她们文化程度低,语言又有障碍,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功课。
片中阿紫去开家长会的时候,学校老师也提到了这些问题。
阿紫丈夫也觉得很辛苦。一家人隔三差五地吵架,没有一天安宁日子。
老婆帮完父母盖房子、买了摩托车之后,又要钱给兄弟家盖房子。这几年赚的钱零零碎碎都被老婆搬回娘家了,根本就没个尽头。
两个姑娘也大了,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想一直支持孩子读书,却力不从心。阿紫只顾着贴补家里,根本不考虑孩子,也不知道体谅他的辛苦。
阿紫婆婆看上去不知道儿子给媳妇塞钱这件事,实际上她老人家心里清楚得很。
她生气的点在于,阿紫从不知道为这个家考虑,不为两个孩子考虑,不知道存钱,这样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好像这家的每个人都很辛苦,都很愤怒。不过苦,还是被买卖的女人们最苦。
又到一年卖大蒜的时候,这一次,阿紫家卖了个好价钱。
阿紫丈夫看着蒜头在心里盘算,卖点钱让媳妇带着两个孩子回一趟越南,给长辈包个红包,风光一下。
机票钱,请客吃饭的钱,给父母的钱,卖蒜头的钱就下去了一大半。
回到越南的阿紫很开心,跟着父亲走在乡间水泥路上。
这时,讽刺的一幕出现了——
阿紫父亲说:
“有些中国人很坏,现在我们都不喜欢他们。他们不让嫁过去的女孩外出工作,也不给她们钱。中国人自己不吃卖到越南的食物,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食物里放了太多农药了。”
话是这么说,但给钱了他们又拼命把闺女往外推。
卖是自己卖的,又要挑三拣四。
说完之后,阿紫父亲指着对面说:“他们很穷,因为这些人既没有土地,也没有女儿,有女儿的人盖房子比较快。”
在这位父亲眼里,或者在很多越南人眼里,女儿就是赤裸裸的、可以买卖和讨价还价的商品而已。
阿紫父亲是清醒的,所以他才显得更加残酷。
他卖掉了闺女,住着闺女卖身赚来的新房子,骑着卖闺女换来的摩托车,花着阿紫拼命工作和从丈夫那些要来的钱,然后说,这是她的命。
这是她命该如此。
呵呵。
这些深受父权制影响的姑娘们,不仅没有意识到这种想法和行为的错误之处,身在异国还依旧牵挂着父母。
返回台湾,阿紫让丈夫给她几万块钱帮她兄弟盖房子。
阿紫的丈夫面对着镜头,看起来很老实,虽然也会和妻子吵架,但算不上是个坏人。
他无力地说:“我觉得她帮父母也该告一段落了,两个孩子都大了,是时候来顾我们这个小家庭了。我一个大男人,也不能帮两个姑娘洗澡。”
但阿紫没有,她依旧早出晚归,拼命干活,赚钱寄回娘家。
纪录片最后,阿紫的母亲又领着阿紫的表妹找到了中介,等待着被中国男人买走。至于她卖得好还是不好,还是看命。
又一个类似的故事开始上演了。
阿紫和无数女儿都无法走出这个怪圈,最后只能归结为命运,想想也是悲哀。
从纪录片角度来说,《阿紫》的制作水平算不上优秀,但它让我们正视“越南新娘”这个话题,而这也正是国内愈演愈烈的现实问题之一。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