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明争暗斗,阿里京东电商体系压力测试

双11的明争暗斗,阿里京东电商体系压力测试

首页模拟经营我的电商帝国更新时间:2024-06-01

不谈让人眼花缭乱的交易值,先来看两个数字,4772.10亿美元、568.75亿美元,这分别是截止美东时间11月10日,阿里巴巴、京东的市值,前者是后者的八倍之多。但在迅速迭代的后互联网年代,竞速无处不在,没有大而不倒,机遇与危机无处不在。熟知电商、物流体系的人深知,双十一带来的大量订单背后,其实会带来前期库存储备、后期物流压力,以及交易中的访问量激增后对后台技术支撑的高要求,从成本最优来看,双十一购物节并非企业、电商的最佳销售选择,而如今,为何发起者阿里,后来者京东,以及以往擅长线下的苏宁、国美都要参战?一个可以解释的角度是,这是一场电商体系对自身发起的一场压力测试,测试会带来痛感和快感并存。

阿里:从菜鸟到阿里云 难得的练兵场

就像安全领域的攻击与防守要相辅相成一样,防守水平的进阶得益于大量攻击中的训练。

所有互联网产品,平安度过峰值的演练会是对自我能力的一次进阶。

对于如今达到超过4700亿美元市值的阿里巴巴,双十一购物节的意义远远超过一次商品的售卖,更重要的是,为生态体系内的核心业务找到最真实的练兵场,然后像升级打怪一样争取进阶。

购物端的淘宝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对支付宝、菜鸟、阿里云的一次压力测试。

用户下单后,先要考验的是支付宝。

2017年11月11日凌晨,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刚开场5分22秒,新的支付峰值诞生:25.6万笔/秒,比去年增长超1倍,再次刷新全球纪录。同时诞生的还有数据库处理峰值,4200万次/秒。

4200万次/秒的意思是,在支付峰值产生的那一秒里,阿里平稳处理了4200万次请求数。

而菜鸟虽然立足于淘宝系,但成长中一直绕不开与顺丰高单价、高质量服务的商务件的比较,但要成长,菜鸟也要对自身发起更高目标,在速度上,菜鸟对自己发出挑战。

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才过去9个半小时,包裹发货已经超过1亿。开场12分钟,全网第一单在上海完成签收;33分钟,跨境第一单送到宁波消费者手中;69分钟,农村第一单在贵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完成。

而一切网络上的交易、支付、物流往来,最终都会汇聚到阿里云,阿里云是整个系统的最终承压者。

在机器智能浪潮汹涌的2017,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建锋给其麾下的人类指挥官们下达了一个很新鲜的KPI——“双11晚上,大家的主要任务是喝茶”。

但其实,这背后是阿里在黑科技方面的提早布局。

今年双十一,海量订单背后是智能客服、智能导购、智能拣货官、智能配送员等等职能体系的深度布局。阿里在今年也重兵投入做物联网(IoT),马云将其再次精确为“智联网”,双十一也正是搭建物联网的最佳练兵场。

然而,你会给智能机器人打几分?他是否足够聪明?

京东:巨人笼罩下 如何从3C突围?

不知妻美的刘强东如今正在率领京东从3C卖场走向更大范围的市场,包括时尚服饰、美妆等等,奶茶为此也不惜在时尚圈刷屏。

刘强东的野心当然不会止于做3C产品售卖,这部分用户以男性为主、单价较高、起步相对较快,但如今,因为有了做社会化物流、建仓的野心,本着边际效应最大化的原则,刘强东一定要在品类上扩张,拉拢更多女性用户,促成更多高频次、海量交易,这样才能让京东承担起电商帝国的野心。

11月11日上午,京东公布了自11月1日启动的全球好物节促销季阶段性战报,截至11月11日上午7时46分58秒,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过1000亿元。

京东似乎玩了一个小trick,在阿里用从11月11日0点开始的计算方式时,京东选择了从11月1日就开始计算的口径。

这样的小trick被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发现了,他暗讽“不得不承认京东数学很好。只要京东自己愿意,可以把一年的下单金额都算成双十一跨年大活动的下单总额,能让自己开心不是一件坏事,这样天猫一天的交易量肯定超不过京东一年的了。如果我没有记错,京东这几年已经是第七次调整它们的数据统计口径了,我反正是搞不明白。其实京东超越天猫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找一个好会计就解决了啊”。

不过,哪怕被“怼”,对刘强东而言,参照双十一依然是个正确的决定。

最直接的益处是,提升了平台的活跃度。

最能带来营收的依然是手机,但日常用品带来的交易量也是要讲给投资人的故事里不可或缺的元素。战报显示,累计下单金额TOP5品类分别为手机、平板电视、空调、笔记本电脑、洗衣机,累计售出商品件数TOP5品类分别为纸品湿巾、饼干蛋糕、衣物清洁、手机、休闲零食。

数据的背后,是两大电商巨头的相互牵制。

此前,一些店家不得不在京东和阿里之间进行二选一的决策。

九月底,绫致集团旗下的著名男装品牌SELECTED已经正式关闭京东店铺,并向消费者发送短信称:京东店铺因业务调整,无法继续服务。此外,在相关记者搜索时发现绫致集团旗下的诸多品牌也已经悄悄“离开”了京东,其中包括Only、Vero Moda、JACK & JONES等。韩都衣舍、江南布衣、太平鸟、真维斯、G X G等服装品牌也纷纷宣布从京东退出。

业内人士透露,多家服饰品牌退出京东与来自天猫的压力不无关系。

京东在手机上的优势地位是阿里所向往的,而阿里在场景上、频次上的渗透是京东所艳羡的。

虽然在与天猫的竞争中,服饰是京东的弱项,但在家电业务上京东仍具优势。据GFK数据显示,京东手机市场份额已经接近5成,达48%,然而天猫加上苏宁、亚马逊等仅37%;在增速方面,2017上半年京东手机零售额同比增长高达35%,远超线上其它平台3%的增速。

相互厮*的背后是电商增速的放缓,中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的数据显示,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同比增长仅1.8%。

阿里和京东,会持续交战。

"无论是大平台还是小平台,都面临流量枯竭的危机"一位国内一线电商高管称,互联网流量红利期已经过去。

苏宁国美:线上求变 线下场景优势何在

苏宁、国美,这些曾经创下线下门店传奇的零售巨头,在阿里、京东所代表的线上攻势之下,不得不搭上电商的车。然而,历史难免轮回之感。苏宁国美奋身转向线上,流量之争呈现一片红海之势,再回头看昔日的线上师傅——阿里却已经转向线下导流。电商竞速的路径转换如此戏剧。

苏宁有4000家门店,国美有1600多家门店。

苏宁从线下转线上的战略略显吃力。此前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表示,“往年双十一苏宁宣传力度不够,比如路面广告布局,天猫7幅、京东有3幅,而苏宁只有1幅。”

然而,在线上流量日益稀缺、成本高企的情况下,苏宁与国美忙于线上,但却忽视了对线下价值的深度挖掘。

在2017年新零售战场中,各大企业也纷纷布局线下,如此似乎也让苏宁看到了机会。记者注意到,苏宁今年双十一提前布局,动作频频。将双十一战线拉长,推出十一天狂欢活动,利用厂商资源,打全网最低价牌。当然目前各大电商也纷纷号称自家为全网最低。苏宁也协同集团6大产业,举办足球友谊赛、苏宁易购晚会等活动发力双十一。在业内纷纷推出无人店、机器人送货等黑科技后,苏宁也紧跟行业步伐。

但是毫无疑问,价格战是苦情戏,无人店等黑科技并非苏宁、国美这类企业本身所长。

线下场景、体验经济,这份被忽视的金矿却被阿里盯上。

在双十一晚会场外,阿里展示了天猫魔镜、虚拟的购物云。

在现场看到,天猫魔镜是一个结合了人脸识别等技术的虚拟试装台,你可以从屏幕右侧的工具栏中选择橙色、裸色、粉色等色调的口红,然后天猫魔镜就可以将你的嘴唇上妆对应的颜色,如果你喜欢这个产品,可以一键放入购物车,直接完成购买。

这样的功能其实本来在手机屏幕上就可以实现,为何要搞个笨重的机器到线下?

一位阿里巴巴展台前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样其实是为了帮助线下商场导流。类似的还有购物云平台,阿里与罗西尼合作,线下专柜可以展示的款式有限,顾客可以在云平台上浏览更多款式,这些机器在银泰中都可以看到。

快递:网点生死竞速 请给快递员些温暖

说了这么多双十一产业,毕竟市值是巨头与大佬的,产业链末端,滋养快递业的其实是默默无闻的快递员们。

“忙到没时间上厕所,”一位一线快递员告诉记者,双十一期间,快递量会是平时三到五倍,网点的配送速度赶不上快件陆续到达网点的速度,“为了少上厕所都不敢多喝水。”

“双十一”对于快递企业总部而言,对于快递员来说,“双十一”意味着通宵的工作和翻倍的收入。对于快递网点老板来说,则是一场关乎网点生死存亡的挑战。

“撑过去就是活,撑不过去就是死。”北京一处“通达系”快递网点老板称,如果网点由于人员或车辆不足导致货物积压,也就是爆仓,将使网点面临来自总部的巨额罚款。

随着“双十一”期间件量的陡增,仓库、人力成本更是几何式的增长。不少快递末端网点提前一个月便开始招募工人。有些网点甚至打出“识字就来”的招聘标语。记者调查发现,顺丰、中通、圆通、韵达、申通的网点均存在新人不经培训直接上岗的情况。

国家邮政局10日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快递业务旺季服务消费的提示》,提示指出,随着多家电商集中开展“双11”促销活动,快递业务量将于近期出现高峰。预计11月11日至16日期间,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5亿件。11-12日将出现网络压力峰值,最高日处理量可能达到日常处理量的3倍。

而考验一个产业链是否健康,往往要看末端生态。期待快递员、物流企业走向良性发展,那时也应该是双十一的再次进阶时刻。狂欢时,不要忘记那些奔波勤劳的快递员。

新京报记者刘素宏 杨砺 陈维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