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生活丨我的农场梦……

​小康生活丨我的农场梦……

首页模拟经营我的农场梦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4-25

泰州发布 2020/07/02 10:35来源:泰州发布、交汇点

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鼓舞决战决胜斗志,凝聚团结拼搏力量,动员激励全市上下奋勇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形成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浓厚氛围,泰州发布今起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挖掘生动鲜活的故事,报道各地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推进产业发展、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成果,现推出第一篇。

讲述人:魏春明

年龄:44岁

住址:姜堰区大(土仑)镇缪埭村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

小时候家里穷

难得吃上一顿米饭

那时

我的梦想就是

长大了能让家人吃上米饭

如今

多亏国家好政策

我流转了几百亩土地

成立家庭种植农场

不光自己收入增加了

还带动了更多的农民

增收致富

戴着斗笠身着雨衣的魏春明往插秧机上放秧苗

上到初中就外出谋生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我和弟弟上到初中,就外出谋生了。姨父在徐州做门窗生意,我跟着姨父学徒,期满后,姨父每天发我100元工资。手艺熟练了,我出来单独干,开了门窗店,收入翻番。

2005年,做门窗生意的人多了,我开始转行,回家拿出6万多元积蓄,买了台二手收割机,带着妻子,跑安徽、走河南,从早忙到晚,多时每天收割八九十亩,少时四五十亩,每亩净收入40多元,除去油费等成本,每天平均收入2000多元。2007年,我们又花10多万,换了台大功率的二手收割机,每天能收100多亩。

二手机容易坏,零配件难买。我和妻子一直想买台新收割机,但新机价格高,不曾舍得。2012年,政府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我和妻子抓住时机,买了台22多万元的大型收割机,政府补贴了3万多元。新机新动力,没了修理费,每天平均收入3000多元。

成立家庭种植农场

收割机赚的是农忙的钱,到了闲时,只能摆在家里,不光挣不到钱,还要花钱维护保养。我和妻子奔波在外,看到有些地方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也盼望着家乡能有这样的好政策。

真是天遂人愿,2015年,我们大(土仑)镇出台政策,鼓励能人流转土地成片种植。我和村里一拍即合,第一个流转了280亩土地,成立春明家庭种植农场,种植稻麦,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务工。第一年,用工太多,挣钱有限。

2016年,我吸取教训,花费近30万元,买了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全面机械化种植,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每亩净收入三四百元。

种田有了效益,我越干越有劲。这两年,我又扩种了140亩土地,农场种植面积增至420亩。村里帮我请来农业专家,送来新技术和新品种,少施了化肥农药,提高了米面品质,每亩增收100元以上。今年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1606,实行的是订单化种植,每亩可增收50元以上。今年,我种田的纯收入至少20万元,更重要的是,还照顾到了家庭。

种田种出了大名堂

三年前,我和妻子生了个二女儿。如今,21岁的儿子在苏州上大学,女儿下学期准备上幼儿园。父母帮着带孩子,有空也到田里帮帮忙,一家人过着幸福的日子。

手头有了余钱,我买了辆价值10多万元的轿车,还在姜堰城区买了套面积107平方米的住房。父母常跟我开玩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能坐着轿车到田头。”

没想到,种田种出了大名堂。下一步,我还要借助国家出台的各项扶农政策,尝试种植高效设施农业,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走“规模化、机械化、轻便化、科技化、品牌化”的种田之路,既增加自己的收入,又上交村集体更多的管理费、配套设施服务费,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编辑:陈文洁 黄文卿

◆采访整理:钱宏斌 蒯晓月

◆图:钱宏斌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