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老年人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幸福安康度过晚年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全力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度过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而位于城乡两端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体,由于条件相对薄弱,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应对好农村老龄化挑战,不仅关乔着亿万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
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养老挑战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地区老龄化进程更为迅猛。据统计,2022年我国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8%,比城镇地区高出3.4个百分点。与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大多教育程度较低、收入水平较低、医疗条件较差,养老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首先,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十分有限。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下,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缺乏基本养老保险,主要依赖低微的最低生活保障补贴和子女赡养度日。2022年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标准约为4500元年,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农村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赡养费,占其可支配收入的57%,对子女依赖严重。但现实中部分子女外出打工无力承担赡养费,令一些独居或空巢老人生活困难重重。
其次,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明显不足。大多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老年病医院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医疗条件较为落后。且大多老年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无力承担较高的医疗费用,导致他们的健康状况亟待改善。另一方面,除少数老年人健康状态尚可外,大多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失智需要看护。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养老机构和专业护理人员匮乏的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

再次,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相对贫乏。多数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大多是在家种地、打牌、下棋等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的文化体育设施和社会参与渠道,生活缺乏乐趣,难免感到孤独和乏味。可见,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多方面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生活乐趣和获得感,是我们应当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国家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举措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具体举措,大力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配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政策利好叠加效应,切实增强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高养老金水平是重中之重。2021年8月,国务院出台意见,确定到2025年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将达到每人每月205元,对缺乏基本养老保险的高龄特困老人加发高龄津贴;制定完善养老金适当调整机制,每年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价格变动及时调整。,我国农村养老金人均水平达到每月195元,实现连年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国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将超过每月240元,同时将加大对高龄特困老人的救助力度。有力改善了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此外,持续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按照"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要求,进一步充实乡镇卫生院,扩大村卫生室覆盖范围,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看病就医条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医保政策倾斜,降低他们的医疗费用支出比重。推广开展老年康复、老年助残等专项服务,全面保障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在发展农村养老机构和护理院的同时,也大力扶持社区家庭式养老服务模式,积极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全面解决农村地区养老看护力量匮乏问题。
此外,国家还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如有地区借鉴"互助幸福院"等模式的经验做法,鼓励老年人组建自助型互助组织,在家乡社区互帮互助度过晚年。既节约成本,又能更好地发挥乡亲、邻里守望相助、有关照有作伴的优良传统,让老年人得到温暖和安全感。各地还积极探索"嵌入式"、"旅居式"等柔性养老方式,立足农村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创新养老服务。

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发展红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为农村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机遇和实惠。
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带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幅改善。大力加强农村交通、供水、供电、宽带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农村地区的硬件条件。同时,盘活闲置资源改建为养老院、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彻底改变以往农村环境陈旧落后的状况。农村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化都是重大利好。
其次,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也为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带来极大便利。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加快农村物流发展,满足老年人医药、生活用品

乡村振兴带来新机遇发展红利
其次,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也为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带来极大便利。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加快农村物流发展,满足老年人医药、生活用品等货物的运输需求。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持续下沉,更好满足农村老年群体的金融需求。同时,乡村旅游、文体设施、文化活动等也日趋丰富,极大地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生活乐趣。
再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为农村老年人创造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手工业等,为老年人提供在家门口务工增收的岗位。还可以通过培训培养老年人从事农家乐、农事体验等旅游服务,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此外,不断提高农村公共设施和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也为老年人融入智能化生活带来便利。

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不仅让农村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也让他们拥有更多参与机会,切实改善生活、养老、就业、文化等各方面条件,推动形成良性循环,助力农村全面振兴。
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思路
虽然党和国家通过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实践创新,已为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农村养老工作仍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统筹城乡资源、整体推进。
一是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夯实农村养老保障的现实需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养老金水平,确保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加大对贫困老年人的专项救助投入,切实防止出现因养老返贫的情况。持续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金等投入,提供更好的养老设施和服务供给。

二是健全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乡镇养老机构和村级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缓解农村地区养老机构供给不足的矛盾。同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行动不便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还要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护理人才,补齐护理服务的人员短板。
三是全面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既要优化收入分配,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可持续收入支持保障,又要完善医疗保障、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促进健康老龄化。还要建设适老型居住设施,构建包容性社区环境,让农村老年人拥有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