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看到镜头就紧张,不知道手该往哪放,这是不少人拍照时的“僵硬”时刻。究竟手上摆啥造型才出片?近期走红旅拍圈的古风漆扇,带来了解放双手的新可能。千人千扇各不同,体验拍照两相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凹造型”道具。
摄影是一门美学,道具能传情达意。黑白胶片时代,鲁迅曾在题为《论照相之类》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人呢,或立或坐,或者手执书卷,或者大襟上挂一个很大的时表。”可见,借道具构建自我形象的潜意识一直都有。翻开相册,从改革开放初期手拿大哥大的摆拍照,到近些年挥舞丝巾的打卡照,道具某种意义上也是记录时代的光影符号。眼下走红的古风漆扇,是基于非遗大漆工艺开发的一种现代创新工艺,也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承载着人们对其的喜爱与期待。
江苏扬州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拿着扬州传统的漆扇“扬州慢”在仁丰里月季花墙前打卡。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扇子又称凉友,本是引风消暑之物,在日用而不觉的历史长河中,悄然演绎成了独特的视觉符号:诸葛亮“羽扇纶巾”神机妙算、济公手摇蒲扇法力无边、唐伯虎扇面赋诗风流倜傥……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手中皆握有一把标志性的扇子,成为历代画师描摹其形象的点睛之笔。古人爱扇,并赋予其人文价值。友人之间会相互赠扇,有的地方还有端午赠扇的习俗,更不用说戏曲、相声等曲艺形式都把扇子纳入重要道具。
扇有千百种,为啥漆扇能够走红出圈?这与漆染技艺下的“无法预计”之美息息相关。游客参与制作漆扇的技术门槛较低,只需将白色扇面置于调制好的色漆中,便能以漆为笔、以水为墨,一沉一提之间,大漆便在扇面上翩翩起舞,色彩交错随机而成,山川水影跃然纸上。最妙的是,不同的色漆搭配,辅以点、甩、弹、划等不同手法,叠加水流方向、着色速度等“一半天意、一半人为”的因素,造就了每把扇面纹路的独一无二。做好后还能在上头盖章或题字,留下回忆或寄寓期待,颇有一番趣味。实在要是运气不好“翻车”了,也能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新一轮调侃和“挽尊”。
不仅是漆扇,从汉服、簪花等行头体验,到做瓷器、采茶叶等特色项目,再到“博物馆 新科技”“古镇 音乐会”等创新玩法,带有中国风元素的旅游产品和目的地屡屡出圈,给人们的旅行增添文化味。搭载熟悉的文化因素,打开全新的创作与传播通道,“新场景”和参与其中的游人一起,完成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中式旅游热”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更是推动了文旅市场的繁荣发展。
有人说,在漆扇流云变幻的制作过程中,可以悟到些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拍一张逍遥率真的照片,拿在手中、留在相中的,可能不止是拍照道具,更有此情此景的感悟与心绪。
这正是:
扇面有形,意蕴无限。
相“漆”而遇,“漂”染芳华。
大家晚安!
(文 | 戴林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