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岁古建筑设计师的突围01:闲置二手物品交易实录

35 岁古建筑设计师的突围01:闲置二手物品交易实录

首页模拟经营闲置建筑3D更新时间:2024-05-09
01、缘起

明年即将到被退休的年龄——35岁,作为一名古建筑设计师,和众多一线苦逼哈哈的画图狗一样,苦于前途的迷茫,但又不能躺平,试图干点啥以缓解职业生涯的焦虑。

平时除了画图做设计外,也没有其他特别的爱好,这也是做建筑设计的画图狗们的一大特点,除了会画图,好像啥也不会干。

残酷的是,现在也没有想明白今后的职业生涯该怎么走,但必须一直往前走,索性把近日的见闻做个记录分享吧,毕竟在社区里,分享是一种美德!

02、闲置二手物品交易实录

前两天隔壁小区组织闲置二手物品交易活动,号召大家把家里不用的、多余的物品拿出来有偿分享。

老婆给我说了这个活动后,我感觉很有趣,一来可以交换、共享二手货物,提高货物利用效率;二来可以带孩子体验真实世界货品交易的过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而不用在意卖出多少东西赚到多少钱。于是我俩很积极地收拾儿子不玩的玩具。

现在小孩子的生活条件相比我们小时候优越太多了,家家都有一堆不玩的玩具、不看的绘本等,我们夫妻俩装了满满一手提袋。早早吃完午饭,准备完毕,带儿子去活动现场。

那天天气不太好,阴天,有点冷。活动现场选择在篮球场,我们到之后已经有5个家庭参与活动了,自发在篮球场边缘摆起小摊子。

有卖水杯的,有卖闲置书籍的,有卖玩具的,还有一个老奶奶卖自己用毛线手工编织的手套、马桶套,等等。

于是我们按照顺序,在地上铺了一块垫子,摆上闲置的玩具,都是一些小汽车、积木类的小玩意。这时篮球场上大概有五六个小朋友,有个小朋友说,我家也有这个玩具,哈哈,看来家长给小朋友买的玩具都雷同。

几个小朋友比较好奇他们没玩过的玩具,挤在摊子前开玩,我儿子教他们玩法。由于都是旧玩具,大部分定价1元或2元一个,极个别的卖三四元一个,基本上算是象征性的价格,但是玩了十来分钟也没人买,我俩来之前和儿子约定无论如何都要卖出一单,但是此刻隐约感觉有可能开不了单。

好在我老婆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以玩套圈的游戏,5块钱10个圈,套中了就拿走,如果一个都套不中,可以送一个小玩具。

这个方法的效果立竿见影,很快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嚷嚷他爷爷要玩套圈,于是第一单就有了,收入5元,一个没套中,送了一个小汽车。

小孩子也有跟风的习惯,只要有第一个小朋友开始玩,后面就可以吸引第二个,她是个小女孩。小女孩比小男孩要成熟一点,之前就玩过套圈,知道一点套圈的技巧,她给小弟弟也分享了几个套圈,最后套了2个小车车。

然后是第三个小女孩,她也是跟着妈妈过来摆摊卖小玩具的,在第二个位置摆摊,不过女孩和男孩的玩具风格差距较大,她说她不喜欢这些车车,她就是想玩套圈这个游戏,最终一个也没套到,随手送了一个小玩具。后来我儿子去她的摊子买了两个小魔方,也是5元,相当于我们两家都没花钱,物品置换了。

套圈游戏一共吸引了三位小朋友,收入15元。还有一位奶奶看中了一把小手枪和小风车,说是给孙子孙女买的,于是8块卖给她了,一个小时收入23元。

我儿子看到了一个4盒装的变形积木,很喜欢,在网上买的话至少三四十,现在只要15元,于是给他买了;另外还买了老奶奶自己编织的毛线马桶套,10元;又买了一瓶洗碗剂,15元,一共支出40元。

由于天气太冷,刮风,已经带儿子体验了卖东西的乐趣,于是一个小时后我俩开始收摊回家。

03、复盘

整个过程除了让儿子体验交易的乐趣外,最让我受启发的是转变卖货的思路:同样的玩具,一开始只是单纯地、直接地卖,但是效果不理想,小朋友们并不稀罕这些他们也有的小玩意,所以没有购买的意愿。

然而我老婆想出了办法,增加一个套圈的环节——采用套圈的形式,增加了游戏的不确定性,既可能全部套中,也可能一个也套不到;既扩大了风险,也增添了售卖过程的可玩性和娱乐性,一举击中了小朋友爱玩的心理。

回到家后,回想此次活动中的两个细节,我非常感兴趣,虽然平时我是一名古建筑设计师,很少研究除古建筑设计外的内容,但是此刻我想弄明白这两个现场背后的原理,于是做个复盘:

1. 为什么明明可以用5元钱买5个小车车,却选择可能一个都套不到的套圈游戏?

2. 为什么明明是同样的玩具,直接售卖没人买,而加入了一个套圈的环节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搜索到了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对应到两个名词分别为“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

“穷人思维”指的是思想比较保守,喜欢确定性的选择;“富人思维”恰恰相反,通常是指思想活跃,喜欢挑战。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那个选择直接得到100万,还是选择50%概率得到1000万,或者50%概率一无所有。

不同的选择对应不同的思维模型。

回到这个套圈游戏中,这3个小朋友明明可以用5元买走5个小玩具,但是他们宁愿一个也套不到,也要玩套圈,同时大人也支持他们玩,这也就说明她们更在意的或许是游戏过程的不确定性,即使出现最坏的结果她们也能接受!

进一步讲,如果一个人如果能承受做一件事情的最坏结果,或者说能够承受两个选择中相对坏一点的选择,那么他倾向于选择那个冒险而收益高的方式。而这个选择的前提是,最坏的结果不会对本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针对第2个问题,对应的经济学原理专业名词叫“产品游戏化”。此概念是心理学博士Amy Kim提出的,简单说就是通过设置一些游戏玩法,激发客人的兴趣,以此达到吸引更多人参与活动的目的。

这些平常无奇的小玩具,小朋友们家里也都有,所以并不能强烈地吸引他们,这也导致一开始并没有成交的行为。而中途加入了一个套圈的环节,把售卖的玩具当做套圈的奖品,这个动作调动了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了乐趣。

这背后的原理是,如果一款产品平淡无奇,那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配套的游戏,以此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在消费者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供情绪价值、运动价值、社交价值等各种附加价值,在两点之间再增加几个环节,丰富交易流程的趣味性,那么也可能促成交易。

了解了这两个经济学原理,突然感觉比画图有趣多了!

你看,一个古建筑设计师不好好研究建筑设计,开始改行研究经济学原理了,莫非今后大街上又要多一名摆摊的古建筑专家?(手动狗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