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女孩爱美成疾、容貌焦虑,67个小时心理干预让她重启人生

抑郁症女孩爱美成疾、容貌焦虑,67个小时心理干预让她重启人生

首页模拟经营因爱成疾更新时间:2024-09-15

本文章节:

01、不化妆无法出门

02、病态爱美源于心理创伤

2019年,我们曾收治一名大学生患者小璇。

上大学时,她被国内权威的精神科专科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抑郁症

又因为她极度在意外表,忍不住花大量时间化妆,大夫还认为她有强迫症状。她找过的心理咨询师也说她有“躯体变形障碍”,也被称为“想象丑陋综合征”。

她内心对自己外貌的极度不自信,加上休学后无聊,想到创伤记忆和无法上学时会非常烦躁。她逐渐沉迷购物,一度达到重度“剁手党”的程度。从专业上来说,达到了“购物成瘾”的诊断标准。

而且,她接受过精神分析疗法后,变得非常仇亲,在家砸东西、骂父母,对母亲拳打脚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她就诊时如实告知精神科专家,很有可能就会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甚至可能被强制收治入院,除了接受药物治疗和保护性约束外,极有可能还要接受电休克治疗。

病情严重时,小璇根本没法上学,她经历过2次休学,尝试过复学但失败,学习障碍非常严重,有7门学科挂科,一想到学习或学校就烦躁不安,甚至大发脾气。

因为遭受过来自于男性尤其是父亲的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她还对男性非常厌恶,坚持不婚、丁克主义,甚至有继发性的同性恋心理

总之,小璇的病情很复杂,绝不只有表面的抑郁症那么简单。

后来,小璇父母带孩子找我们求治。经过我们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后(共计大约67个小时的心理干预),小璇终于成功复学,通过了所有的挂科补考,成绩还很优秀。我们此前分享过她的心理干预过程。

最近,小璇妈妈发来好消息:

小璇已经大学毕业,拿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offer,工作表现优秀,跟目前的男朋友相处也很融洽,康复得非常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她在结束心理干预后,曾遇到一些较大挫折,情绪又有波动;但她的母亲学会了理性积极的应对,再加上我们的远程心理指导,最后都化险为夷。

现在,小璇复发的可能性已经极低了。她不仅已经康复,还正在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人才,其逆商和自信在历练中不断提升!

以下分享小璇的患病经历和心理干预过程,希望对广大读者有启发。

01、不化妆无法出门

小璇来就诊时是大学生,已经休学接近2年了。她的爸妈都是老师,从小对女儿管教严格,期待颇高。尤其是爸爸,他认可棍棒教育,认为只有严厉,才能将女儿培养成知书识礼、有才华、有能力的人。

所以,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小璇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小时候,小璇只好忍耐;到了中学,小璇开始反抗。她跟爸爸频频发生剧烈冲突,父女关系非常恶劣。

从小学到初中,小璇的成绩都很好。但到了重点高中后,因学业紧张,又受到一些外貌上的打击,以及常年累积的心理压力和叠加性心理创伤等因素,小璇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差,达不到她的自我期待。

她变得更加压抑、自卑、焦虑,高中3年她的情绪波动很大,已经显露出精神心理问题了。小璇曾上网自测,结果是轻度抑郁症。她告诉了父母,但父母不在意,认为只是学习压力大。

小璇的学习成绩不断下滑,父亲还经常指责她,打她,父女矛盾进一步白热化。小璇一度不愿意看到爸爸,也不能听别人提起爸爸,否则暴躁、愤怒。

小璇咬紧牙关读完了高中,进了一所本科院校。

刚开始她状态不错,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但很快她开始失眠,非常在意脸上的痘痘,越来越不愿出门,频频旷课,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大一时,她被诊断为抑郁症,大二开始休学。

休学期间她正常吃药,在家休息,情绪还算稳定。复学前在上海精卫复诊,诊断为轻度抑郁症,还有点强迫症状。父母和小璇都以为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满怀期待地复学。

但好景不长,小璇发现自己还是学不进去,沉迷游戏和网购,期末考试挂了很多门课,再这样下去,她会面临被退学!

小璇又崩溃了,而且更加严重,她把自已关在房间里,日夜颠倒地玩游戏,有时几天不吃饭,还仇恨父母,怨恨父母导致自已生病,也不愿意看病、吃药了,认为都没有用,说自己就是一个废物。

后来,小璇父母了解到我们,几经波折终于说服了小璇来面诊。当时她不但有严重的心境障碍,还爱美爱到了病态的地步。

休学前,小璇坚持“不化妆、不出门”,哪怕只是到宿舍楼下拿个快递、丢个垃圾,她都不能素面朝天,否则非常焦虑,缺乏安全感。

如果实在不得不出门,又来不及化妆,小璇就会戴上大大的口罩、帽子,把自己的脸挡得严严实实。

每天早起后,小璇出门前要花3个小时化妆,从早上5点化到8点,比她起得晚的同学都出门了,她还在化妆。所以她经常上课迟到,频频旷课,最后因为不想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指指点点嘲笑,她干脆旷课了。

我问她,为什么要花那么长时间化妆?

小璇说自己接受不了一点瑕疵。比如,眼影化得不均匀、高光打得不好,她会把妆容全部卸掉,彻底清洁面部,再次上妆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其实小璇的五官长得很好看,但她非常不自信,尤其讨厌自己的鼻子。每次照镜子都刻意不去看鼻子,化妆时必须反复遮掩鼻子的不足才有安全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对穿着也很讲究。每天早晨隆重其事地搭配造型,恨不得把衣柜的衣物都翻出来试一遍。这又要花去很多时间。偶尔搭配得不如意,她一整天都会情绪低落。

而且,就算精心打扮好可以出门了,可一旦别人说她今天哪里不好看,她立刻焦虑。“我会忍不住拿出化妆镜不停地照,用很长的时间补妆。可是,我这样做,别人又会觉得很奇怪,有的人还笑话我。我更加不想出门了”。

总而言之,她对外貌的要求到了极其偏执的地步。如果接受一般的认知行为疗法,估计效果微乎其微,这背后肯定有相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而且,由于她经常旷课,不爱与人社交,也不愿意跟别人解释自己病了,所以很多老师、同学都认为她是个爱慕虚荣、不务正业、性格高傲的“坏学生”。

她在学校里很痛苦、很孤单,学业严重落后,有7门课挂科。

可是,她的学习障碍又很严重。自从得了抑郁症以后,她的记忆力极差,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看书,压根学不进去。

她已经休学近2年了,第一次复学失败,如果第二次复学再失败,或者即使复学成功、但挂科补考不通过,她的学籍也会保不住,连毕业证都拿不到。一家人着急得不得了。

这个才20岁的小姑娘,已经被疾病折磨得万念俱灰了。充满活力和色彩的青春岁月,小璇却看得消极悲观,一片灰暗:“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做,每天就是混吃等死,耗日子!”

小璇当时还有一个问题:她极度厌恶异性,完全无法与异性正常相处,对爸爸更是恨之入骨。

这令她的性取向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她认为自己不太可能找到男友了,考虑以后找同性伴侣,但仍然希望自己能正常地与异性沟通交流,“不影响学习和生活就行”。

其实在内心深处,小璇还是非常渴望回学校上学的。她也意识到自己不能过度在意外貌,但无法控制。这些都是她有一定求治动机的原因。

但对于家庭关系,小璇却显得非常无所谓。我问:“你希望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吗?”

小璇耸耸肩,面无表情,甚至带着点冷笑地回答:“我已经无所谓了,就那样吧。”

她内心对父母的负性情绪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甚至到了麻木冷漠的地步。

02、病态爱美源于心理创伤

由于小璇是被父母半哄半逼地来接受面诊的,虽然她最终同意接受我们的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但配合度不是很高。

一开始,她情绪波动时,还说要把我们这里砸了,我们的工作人员哭笑不得。

所以,在心理干预的前期,我花了较多时间与她建立信任关系,跟她分析目前的状况和解决办法,强化她的治疗动机。

接着,我把她转给了催眠治疗师Lucy,开始解决实质性的精神心理问题。

当时,先处理的,是小璇“爱美成疾”的心态。因为她出门前总要花大量时间化妆,经常迟到,这严重影响到了心理干预的顺利进行。

我们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醒小璇的妈妈要准时,妈妈就去催促女儿,最后母女俩总是大吵一架,到达我们机构时两人都黑着脸,闹得很不愉快。

对妆容特别在乎的人,往往都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尤其是对自己外貌、外形的不自信。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

可是,小璇长得并不丑,甚至可以说是漂亮,很有气质。那她为什么对自己的外貌这么不自信?

催眠治疗师Lucy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技术(TPMIH)找到了背后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最早可追溯到小璇的小学时期。

小璇上小学三年级时,班里有一对长得很漂亮的双胞胎姐妹,打扮得时尚新潮。可这对双胞胎对小璇很不友善,总是嘲笑她。

“为什么你每天都穿得这么土呢?你爸妈是不是不给你买衣服?”

“其实有时候你的衣服还挺好看的,但为什么穿在你身上就那么丑呢?搭配上发卡和鞋子就更丑了!”

在深度催眠下,小璇想起这对双胞胎姐妹总是这样揶揄她。

小璇当时非常郁闷。她曾经让妈妈给自己买好看的发饰,希望打扮得漂亮一些,提高自信。但爸爸发现后,不分青红皂白就骂她不用心学习,只会打扮,还把整盒头饰都倒到了垃圾桶。

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小璇的内心对自己的对外貌越来越自卑。但她又不甘心,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打扮得好看,一定不能让别人觉得我又丑又土。

初中,小璇终于摆脱了那对双胞胎姐妹的挖苦,但新的问题出现了——长痘痘。

小璇说自己是天生的“痘痘肌”,进入青春期后脸上的痘痘此起彼伏,皮肤红肿不平,她很烦躁。

但妈妈觉得是小事,略带调侃地说:“哎呀,你怎么那么多痘痘,我年轻的时候和你可不一样,从不长痘痘,皮肤要多好有多好!”

小璇非常讨厌妈妈说的话,更讨厌自己脸上的痘痘,控制不住想把痘痘抠掉,总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用手抠痘痘。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妈妈又训她:“你长痘痘是因为体内有毒素,你还用手抠,手上也沾有毒素,越抠越严重!”

小璇妈妈一语成谶。到了高中,小璇的额头、脸颊、鼻子满满都是青春痘。同桌女生的皮肤却白皙细腻,天生“牛奶肌”。

“我每天看着同桌白得透亮的皮肤,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黑黑的脸上满是青春痘!”,这强烈的对比让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高中3年,关于青春痘的打击接踵而至。有一次上体育课,同学们三五成群在操场上聊天。小璇听到后面有女生在讨论,“你看小璇,脸上长了好多痘痘呀!”小璇非常尴尬。

她越来越害怕别人看自己的脸,总觉得人家是在盯着自己的痘痘看。

还有一次,小璇放学后与另一名男生负责打扫卫生。这位男生脸上也有不少痘痘,他一看,小璇的比他还多,忍不住开了个玩笑:“小璇啊,我以为我够惨的了,结果你的痘痘比我还严重啊!”

小璇一声不吭,低着头继续扫地,内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

妈妈也意识到皮肤问题给女儿带来了困扰,她带着小璇找医生接受了祛痘治疗,痘痘少了很多。但小璇的内心已经千疮百孔了,即使脸上没有一颗痘痘,她也不愿意别人看到她素颜的脸。

上大一时,小璇接触到化妆。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同龄女孩,两个人私下见面成了朋友。第一次见面时,小璇觉得对方的妆容很精致、很好看。

女孩发现小璇没有化妆,惊呼:“你为什么不化妆啊,那多土呀!”

她给小璇送了睫毛膏、口红,还手把手地教学。小璇发现自己化妆之后确实好看了很多。不过,那时她对化妆还没有到达着魔的地步。

小璇平时喜欢用手机摄影,并把作品放在社交平台上,逐渐吸引了好几万粉丝。有一次,她跟一名闺蜜吃饭,两个人聊得开心,玩起自拍。小璇把合照发到网络上,很多粉丝留言夸她的闺蜜长得好看。

小璇觉得纳闷,闺蜜明明长得没有自己好看,怎么大家都夸她,不夸自己呢?

她想了半天,得出结论是:闺蜜化了妆,而她没有!她心里马上响起了之前送她化妆品的那位女孩的声音:“不化妆,多土啊!”

从那时开始,小璇形成了一个扭曲的认知——不化妆是不好看的。

小璇开始拼命学化妆。但作为新手,难免会出些状况,眉毛画太浓了、底妆浮粉了等等。

有一次小璇与大学同学聚餐,有位女生盯着小璇的眉毛良久,忍不住哈哈大笑:“你怎么把眉毛画得跟蜡笔小新一样啊?”其他同学也笑起来。

小璇羞愧难当,她一直认为自己化妆后还挺好看的,没想到这么多人笑她,她好不容易建立的自信瞬间崩塌了。

她又开始不停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定是我的化妆技术不够好,化妆不够仔细,只要每次化妆都做到完美无暇,就再也不会被瞧不起了!”

小璇还经历了很多与外貌的相关创伤,在此不一一分享了。

这些心理创伤不断叠加,小璇对外貌的追求越来越极端,而且表现为多个方面:化妆的,衣物搭配的,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不愿意被直视脸部的……

光是处理她严重的容貌焦虑,Lucy就进行了4次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还纠正了很多深层次的错误认知,花了不少时间。

在这之后,小璇有了明显的积极变化。她妈妈说告诉我们,女儿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化好妆、换好衣服出门了,有时不化妆,也能大大方方地外出,自信有很大恢复!

我们也感到高兴,而且终于不用担心她总是迟到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