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益 公益阳光花店”里,睿睿系上围裙,挽起袖子,选花、修剪、造型,整理完花束后,又用刷子把花瓶从里到外刷得干干净净,把桌面上的垃圾归类、剪刀和抹布放回原处……一个个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睿睿是这里的店员之一,作为一名“星星的孩子”,经过两年多的实习,今年毕业后她成为了正式员工,用自己的巧手将鲜花束成温暖的符号,传递着温度与爱。
2017年,“益 公益阳光花店”项目应运而生,花店以“花”为媒,凝结志愿公益的无限爱心,为特殊孩子创造工作岗位,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在五里桥8号桥园区、黄浦绿地缤纷城分别建立了2处“天空农场”公益基地,动员社区居民、白领青年分类处理家中厨余和餐后果皮,投放堆肥箱,并组建“四叶草”环保志愿团,将制成的有机肥料运送至公益基地,养护观赏植物,再采摘收集后送到阳光花店供孩子们学习所用,或进行公益售卖。
这样的用意,使得这一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四叶草”环保志愿团从最初的89人增长到500余人,在积极践行环保生活的同时,帮助特殊孩子掌握生存技能,鼓励他们勇敢面对人生。
因为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前来花店参加培训需要有专人接送,黄浦区辅读学校的教师志愿者们就承担起了这一任务,他们周到细致、风雨无阻、坚守如初;因为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课堂教学也变得十分“特殊”,极其简单的操作都需要不断重复和强化,直到成为一种习惯。正常人几节课就能掌握的技能,在这里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担任教学工作的花艺师志愿者们再累、再辛苦,都没有一丝怨言和懈怠。他们说:“看着孩子们哪怕只是极细微的变化,我们都会忍不住心花怒放。”
居民们路过阳光花店,不忘进门称赞一下孩子们,买走他们的作品,或是在项目网上开通的线上平台下个单,奉献绵绵爱心。花店在扣除日常营运成本后,将盈利部分全部捐赠社区基金会,用于扶持其他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惠及更多社区困难群众。“益 公益阳光花店”不只是一家小小的花店,它凝结起的志愿服务力量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公益环保链,也是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体现。
睿睿是个很安静的孩子,很少说话,但是当她看到五彩缤纷的鲜花时,眼睛里就闪着光,嘴角扬起的微笑单纯而美好。
从女儿4岁被确诊为自闭症后,睿睿妈妈陈女士就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培养孩子的“事业”中去。睿睿家住在佘山,每次来上班清晨5点就要起床,辗转公交和地铁,“尽管路程远,但能够感觉到睿睿发自内心的喜欢与热爱。”
下班时间到了,睿睿像往常一样把桌面收拾干净,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今天的睿睿看起来心情格外好,离店之前,她把当天多余的鲜花边角料用紫色欧雅纸包起来,再系上丝带。她将这束精致小巧的花束悄悄藏在身后,走到等她下班的妈妈面前, 突然将花束掏出来献给妈妈,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是睿睿最喜欢给妈妈送的“惊喜”,也是对妈妈辛苦付出和坚守最直接的感谢方式。睿睿于2021年3月成功考取“初级花艺师资格证”,她的妈妈激动地说:“感谢益 公益阳光花店,我从未想过,真的会有这天,女儿能和正常人一样进入职场。”
据了解,“益 公益阳光花店”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累计服务智力残障青少年超1200人次。
花店有一面墙,上面挂着的照片记录着孩子们每一个快乐瞬间,花店每周都会让孩子们自己扎一束花回家,送给家人一同分享劳动的成果和快乐。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的陈振华老师介绍说,学校里有“来自星星”的自闭症少年,也有存在智力障碍或者严重的情绪控制障碍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在花店实习一年,来这里后通过学习和培训慢慢喜欢上了和花对话、与人交流,这群特殊少年似乎找到了和这个世界沟通的密码。重复性的工作、安静和宽松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感到心安。
上海特殊教育实行“零拒绝”模式,让残障少年有了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在离开校园后,他们该何去何从始终是个难题。由于缺乏就业机会,不少孩子只能选择回归家庭。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致使他们各方面能力迅速退化。从2017年起,上海启动了面向特殊孩子的职业教育,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并且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职业教育机会,也为他们融入社会创造更多可能。
“十三五”时期,中国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城乡新增约181万残疾人就业。《“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帮助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相应的职业素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而像“益 公益阳光花店”这样的公益项目调动起更多社会力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帮助特殊孩子勇敢面对生活、顺利融入社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另一种模式。
文/摄影:袁婧
剪辑:王天赐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