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东京百年史
从江户到昭和,1867-1989
不管哪种语言里,都很难找到一本书像日本研究专家、翻译家爱德华·赛登施蒂克对东京历史的经典叙述那样,不仅充满了一个城市及其国民的精神,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智慧。
在这部不朽的名著中,作者凭借其对日本文化的渊博知识和深厚理解,以引人入胜的独特视角追溯了东京百年来的兴衰变迁,通过各种令人惊叹的细节和详实的史料,带领读者穿梭百年东京,揭秘近代日本为何能在积极吸收西方文化,成为世界强国之后,仍能将古老传统传承至今。
爱德华·赛登施蒂克
爱德华·赛登施蒂克(Edward George Seidensticker,1921-2007),著名日本研究专家、翻译家。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长年居于日本,先后执教于东京上智大学、斯坦福大学(1962-1966)、密歇根大学(1966-1977)、哥伦比亚大学(1977-1985)。曾因日本文化研究及日本文学译介方面的杰出贡献,获旭日章(1975)、菊池宽奖(1977)、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奖(1984)。所译英文版《源氏物语》家喻户晓,被认为是该作品的最佳英译本。在日本研究方面,其最著名代表作是关于东京历史文化的两本书:《下町,山之手:东京从江户时代到大地震》(Low City, High City: Tokyo from Edo to the Earthquake)、《东京崛起:大地震之后的东京》(Tokyo Rising: The City Since the Great Earthquake),此次将这两本书合并为《东京百年史》,首次引入中国。
章节选段
第二章 文明开化
……
最初安装电灯的实验并不完全成功。1878年中央电信局开业仪式上的主要看点是一盏电灯,结果它只亮了15分钟就熄灭了,让整个会场陷入一片黑暗。1882年,大仓组商会在银座分店前成功地安装了一盏弧光灯。明治时期的浮世绘上可以看到一群人盯着它看,这种景象表明他们一点都不像谷崎那样哀叹幽暗的逝去。(当然谷崎也是在电灯点亮很久以后才写了那篇散文,他小时候也是喜欢电灯的。)
……
告别黑暗之后,东京似乎有意要成为世界上最明亮的城市,并且很可能也做到了这一点。每当各种工业博览会召开时,追求“更亮”的照明实验便不断上演。
小说家夏目漱石在1907年的《虞美人草》中写道:“把刺激文明开化的袋子翻个遍筛选一遍,你就有了一个博览会。将博览会用昏暗的夜之砂滤过,你就有了炫目的彩灯霓虹。假如你还活着,为了证明自己并非行尸走肉,就该去
看看照明彩灯。你将惊愕不已,大叫出声。被文明麻痹的文明人在大叫出声之时,才会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还活着。”虽然这番话是明治末期已对文明开化感到厌烦的人说的,不过把“照明灯”等同于明治时代精神并没什么错。寻求变得“更亮”——而且是以比西方快得多的速度,正像是那个年代日本挣扎着寻求生存下去一样。摆脱了黑暗的江户之夜,人们都向灯光最亮的地方聚集。因而当夜幕降临时,人群便开始从一片漆黑的日本桥向南涌到银座去。
谷崎直到步入中年时才成为阴翳的礼赞者。他在少年时代,对日本桥的黑暗其实挺怕的。“到了晚上即使是在下町,街灯也很少,真的十分可怕,我在天黑后一路小跑,独自从几个街区外的蛎壳町我叔叔家回来的途中,要经过几个可怕的地方。在漆黑偏僻的暗处,会有书生打扮的男人守候在那里,想要伏击长得俊俏的少年”。谷崎自己就曾被一个有着“萨摩偏好”(当时就是这么称呼男同性恋癖好的)的陆军军官绑架过,他被带到三菱草地,好不容易逃了出来。
和有轨电车系统一样,电力系统的不济也进一步暴露了城市由于过快的扩张和变迁而产生的混乱,以及私有企业的能力不足。东京在明治时代晚期的时候有三家电力公司,它们有时处于激烈到甚至引发暴力事件的竞争当中。电费不是按消耗的电力来收,而是按照灯泡的数量来收,这样的收费制度自然使人们喜欢把灯一直开着。一户家庭可能有不止一家电力公司供电。当某户家庭把电力供应从一家公司换到另一家时,两家公司的架线员便会发生斗殴。有两任市长都因为无力改变这种情势而辞职,其中一位还是有名的国会议员,人称“宪政之神”的尾崎行雄……
双重生活
在日本,你总是可以听到人们提到“双重生活”。这个词并不像刚开始听上去那么使人浮想联翩,它事实上有点乏味,指的是日本人东西合璧的生活方式,比如既穿鞋子又睡地板。双重生活即使从乐观的角度来看也是给人带来多余的花销和不便的,而在最坏的情况下,那就是一种折磨,带来身份认同的危机。
然而观察日本人平时的生活状态,会发现他们实际上是心平气和、理所当然地过着这种双重生活……
剧作家长谷川时雨有一天回家,发现她有了一个新妈妈。倘若只是旧妈妈被逐出家门,一个新妈妈取而代之,这样的变化可能并不怎么让人吃惊。而时雨的感觉是旧妈妈被“重塑”了一遍,换了新颜。“她在履行母亲的职责上与平常并无二致,但她的脸与以往大不一样。过去她的眉毛是修掉的,画着淡青色的眉线。过去她的牙齿洁净但染成黑色。而现在我看到面前的妈妈有着短而硬的眉毛,她的牙齿又白又亮,但却让人感觉毛骨悚然,令我大吃一惊。现在她脸上满是以前不曾有的笑容,让我更觉不安”。
以前的江户妇女在结婚之后都要修掉眉毛,染黑牙齿。谷崎后来在《阴翳礼赞》中提到,这种风俗使江户女性的容貌带上了亡灵般阴翳的色彩。不论染黑牙齿有什么审美上的价值,人们以前习惯上就是这么做的。明治政府认为这种做法与新时代格格不入,决定予以废止。皇后在1873年首先作出表率,停止染黑牙齿。宫里的妇女很快跟着效仿,这股新的风尚逐渐向下传播,将近半个世纪后,就连日本最偏远角落的农村妇女也不再例外。想想如果现在的英国女王和威尔士王储的妻子突然染黑了她们的牙齿,公众会多么震惊,就能明白当时日本人所受到的冲击了……
所有江户及东京的“名所图绘”上都举出了不同季节适宜造访的名胜景点。与季节的自然规律略微相悖的是,在这些类似旅游指南的名所图绘中,景点以及各种看点的收录顺序是从雪开始,而不是从花草以及通常在晚春之前常能见到的东西开始。隆冬时的看点是山茶花和颜色亮丽的叶牡丹,但两者似乎都用不着特地跑大老远的路去某个景点观赏。隅田川的堤岸边是传统的赏雪景点。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地方也适合赏雪,比如在明治期间增加的靖国神社。雪被认为是值得观赏的景物,或许是因为它像樱花一样转瞬即逝,至少在本州岛的东京一侧就是如此。
在明治初期,人们能找到季节性花草最多的地方大概是隅田川以东了。你不用向东走很远,就能把旧城抛之脑后,进入田野地带。当你转身回望,能看到成排房屋的身后是山之手地区绵延的丘陵,而在那之后是富士山巍峨的身影……
另一处花草茂盛且适合观赏的区域是在山之手的高台地区与下町低地交界的边缘一带。以樱花闻名的上野和飞鸟山都在这条边界上。从这里向东望去可以看到隅田川和田地。在高台地区的南端是从未建成的英国公使馆的所在地。
在明治时代,这条边界线上的景点比隅田川东岸的景点还要熙熙攘攘。上野已经不再像幕府将军统治时那样让人畏惧,它超越飞鸟山和隅田川堤岸,一跃成为最适于举办热闹春日祭的地方。而就在上野和飞鸟山之间,位于东京城区边缘的一带,还有江户时期的苗圃中心,其中种有盆栽的菊花和牵牛花之类的花卉。苗圃这种栽培模式直到20世纪都依然占据主流,只是栽培的地点逐渐向外迁移,以至于今天的东京都内已经没有多少这样的苗圃了,不过市区外的北郊依然还留有不少。
新书推荐
1
东京百年史
本书作者带领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穿梭于百年东京的街头巷尾,感受它的各个街区如银座、日本桥等地兴衰沉浮的同时,通过各种令人惊叹的细节、详实的史料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敏锐洞察力,揭示了近代日本为何能在积极吸收西方文化,成为世界强国之后,仍能将古老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奥秘。
以上内容选自
东京百年史
——从江户到昭和,1867-1989
[美] 爱德华·赛登施蒂克 著
谢思远 刘娜 译
曹艾达 校
ISBN:978-7-5520-2176-9/K·425
定价:89.00元(共两册)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8年8月出版
点击书籍图片获取详情
--THE NED--
点“阅读原文”打开购买链接
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