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六玺、八宝、二十四宝?简说皇帝玺宝及明代符印

什么是六玺、八宝、二十四宝?简说皇帝玺宝及明代符印

首页模拟经营应天府印更新时间:2024-04-29

作者:史遇春

一、六玺

1、秦玺

秦制,天子六玺。

据唐人杜佑《通典·嘉礼八·天子诸侯玉佩剑绶玺印》记载:

秦人将印称作玺;因为玉是不与臣下共同使用的,所以,就用玉制作天子六玺。

六玺分别如下:

1、皇帝行玺

2、皇帝之玺

3、皇帝信玺

4、天子行玺

5、天子之玺

6、天子信玺

另外,秦始皇获得蓝田白玉之后,又制作一玺。

此玺之钮为螭虎。螭虎,乃异兽,传说为龙子之一,性好文采。

玺文为: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系印的带子(韨fú)坏掉之后,便用彩色的丝带挽结成穗状,“光明表章、转相结受”,遂称之为“绶”。

2、汉玺

根据东汉卫宏所撰的《汉旧仪》可知:

汉沿秦制,天子六玺,皆白玉制成,钮作螭虎,文与秦同。

汉高帝刘邦进入关中之后,获得了秦始皇的蓝田白玉玺,佩带在身边,称作“传国玺”。

二、八宝

唐代皇帝有八宝。

八宝,也就是八玺,在原来六玺的基础上,加了神玺、受命玺,合而为八。

玺而宝、宝而玺,唐人杜佑《通典·嘉礼八·天子诸侯玉佩剑绶玺印》有载:

武则天长寿三年(公元694年),玺改称为宝;唐中宗(李显)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宝恢复称玺;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玺又称宝。

唐代皇帝八宝,大要如下:

1、神宝:用来臣百王、镇万国,因珍爱而不使用。

2、受命宝:用来修封禅、礼神祇。

3、皇帝行宝:答疏于王公,则用之。

4、皇帝之宝:劳来勋贤,则用之。

5、皇帝信宝:征召臣下,则用之。

6、天子行宝:答四夷书,则用之。

7、天子之宝:慰抚蛮夷,则用之。

8、天子信宝:发番国兵,则用之。

三、九宝、十一宝

1、九宝

大宋立国之后,还在遵循唐朝的旧制,皇帝八宝。

到宋徽宗(赵佶)时,增加一宝,由八宝而成九宝。

据载,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宋廷从于阗得到一块二尺见方的大块美玉。这块玉的质地和颜色非常好,就如同切开的脂肪一般。宋徽宗遂用这块玉又制作了一宝。此宝之钮为赤螭,宝文为“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合太和,万寿无疆”。宝上篆刻有虫鱼,制作精美,几乎接近于秦玺。此宝九寸,法式也与秦玺相似,定宝号为“定命宝”。合前八宝而为九,皇帝下诏,以“九宝”相称,并将“定命宝”作为九宝之首。

2、十一宝

宋室南渡之后,又有十一宝之制。

据宋人王应麟《玉海》卷八十四《车服·十一宝》载:

御府藏有玉宝共十一:

1、镇国神宝,宝文“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

2、受命宝,宝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以上二宝,封禅用之。

3、天子之宝,答外夷书用之。

4、天子信宝,举大兵用之。

5、天子行宝,封册用之。

6、皇帝之宝,答邻国书用之。

7、皇帝信宝,赐邻国书及物用之。

8、皇帝行宝,降御札用之。

以上,即所谓的“八宝”,全都是赵构制作,宋高宗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二次郊祀时,才八宝齐备。

9、大宋受命之宝,宋太祖(赵匡胤)制作。

10、定命宝,宋徽宗制作。

11、大宋受命中兴之宝,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制作。

对于宋室皇帝之宝,《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明人沈德符认为,全都不符合规制。

四、十七宝、二十四宝

明朝初期,皇帝有十七宝。但查阅史料,十七之数,多有遗缺。参酌《明史·舆服志四》、《明史·职官志三》等史料,简单辩证,十七宝或如下列:

1、皇帝奉天之宝,为唐宋传玺,用以威镇万国,祭祀天地。

2、皇帝之宝,用以下发诏、赦。

3、皇帝信宝,用以诏亲王、大臣、调兵。

4、皇帝行宝,用以册封、赐劳。

5、天子之宝,用以祭享山川、鬼神。

6、天子行宝,用以封外国、赐劳。

7、天子信宝,用以招外服、征发。

8、制诰之宝,用以下诏书、识诰命。

9、敕命之宝,用以下敕书、识敕命。

10、策命之宝,用以下策书、识策命。

11、广运之宝,用以识黄选勘籍、奖励臣工。

12、御前之宝,用以进御座、从车驾,御前杂事封识。

13、皇帝尊亲之宝,用以上尊号、答赐宗人。

14、皇帝亲亲之宝,用以谕亲王、赐亲藩书。

15、敬天勤民之宝,用以训迪有司、敕谕朝觐官。

16、表章经史之宝,用以图书文史之事。

17、钦文之宝,用以敕封丹符出验四方。

据《明史》记载,以上十七宝中,“皇帝亲亲之宝、皇帝奉天之宝、诰命之宝、敕命之宝”四宝为明成祖朱棣所制,既然如此,那么,明高祖永乐、明惠宗建文朝各有几宝,暂难辨明。

除上述十七宝外,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明世宗朱厚熜又新制七宝:

18、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

19、大明受命之宝

20、巡狩天下之宝

21、垂训之宝

22、命德之宝

23、讨罪安民之宝

24、敕正万民之宝

前后相合,所以,沈德符说是:到明神宗万历(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时,皇帝有二十四宝,材质金、玉兼有,为符台所掌管。

何谓符台?

按照明制,中央官署设有尚宝司,掌管宝玺、符牌、印章及其使用,别称符台。

五、明代皇后及百官符印

1、明代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为女官所收存掌管。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骃集解引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由文献与出土汉印可知,汉代除皇帝外,皇后、诸侯王、王太后亦得称玺,并亦可用玉。沈德符有“中宫之玺”一说,明代皇后之印,或亦可称玺。

朱元璋曾制白玉印一方,印文“厚载之纪”,赐予孝慈高皇后马氏。至万历时期,此印仍传授珍藏。

历朝太后,每上徽号一次,就按照新的称号,另行铸造印章一次。印章材质,全是纯金。这是旧例,全都如此行事。

2、明代百官符印

明代臣下的官印,大体如下。

一品、二品的文、武衙门,其印可用银造。

三品以下的文、武衙门,其印全都用铜造,只是用规格大小来区分级别的高低。

两京兆(当指顺天府、应天府)虽然是三品,但是,其印也是银铸,主要是因为,此两府为朝廷重地。

以上印文,全都采用九叠篆。

沈德符说是:这种九叠篆文不知取自何意,唐宋以来,并没有这种篆法,大约是本朝所创。猜想,九叠篆,是不是借用《易经》中“乾元用九”之意。

从资料看,有人认为九叠篆创于宋,以沈德符之史识,其云九叠篆“盖创自本朝”,或有其据,亦或同文异事。

巡按御史(秩正七品)使用方印,规格最小。这种方印,与从九品巡检僧道衙门的印相比,还小了四分之一。百官之印,只有一颗,唯独巡按御史有循环二印;因为这样,巡按御史拜官之后,即可佩带印绶。巡按御史的印文为八叠,这也与大小文武官的印文样式不同。难道是因为巡按御史事关执法、职位重要,而特意改变规制了吗?

此外,各镇挂印的总兵官,例如征南、征西、镇西、平羌、镇朔、征蛮、平蛮、征虏等将军,全都用银印,其规格比一品之印稍小、比二品之印稍大,且独独以虎作为鼻钮、篆文为柳叶(篆书的一种),这也是百官中未见的。

其他添设大帅,虽然事体一样,但是会另外给予关防(印信的一种),式样与督抚文臣的没有差别。

明朝建立之后,没有正任的大将军。

立国初期,只有徐达曾领受过一次大将军之号。其他的大将军,必须带上军号,比如,徐达、蓝玉、冯胜、邱福、盛庸均曾领受征虏大将军,杨洪、朱永曾领受镇朔大将军,仇鸾曾领受平虏大将军。不过,这些大将军的印制,已无可考据。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品秩不过就是正五品而已,其所用的文渊阁印台,规格仅有一寸七分,大略与御史接受差遣、巡视四方时所用之印相似,但是,其材质却为银,与一品、二品文、武衙门的官印材质相同,由此可见,其位之重;并且,印文为玉筋(篆书的一种)篆文,与皇帝的御宝书法相等同,也就难怪其权力超过百官了。

————————————

主要参考资料: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2.《明史》

3.唐·杜佑《通典》

4.宋·王应麟《玉海》

5.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

(全文结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