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困局怎么破?3招教你升级职业规划“造富”人生后半段

养老困局怎么破?3招教你升级职业规划“造富”人生后半段

首页模拟经营造富人生手游更新时间:2024-04-11

前不久,日本星巴克录用了一位76岁高龄的女士——山田胜子。和自己孙辈年纪相仿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做同事,胜子似乎干劲十足。她还说只要企业不劝退,会一直工作下去。

源于网络,侵删

很多网友都赞赏这位老奶奶很励志。但其实如果你去日本旅行就会发现,很多出租车驾驶员都是你爷爷辈的老大爷。老年打工仔的背后是日本养老危机带来的迫不得已。

1 养老困局要求我们升级职业规划

因为养老金越来越扛不住,日本的退休年龄从55岁一路延迟到70岁,但钱依然不够。怎么办?难道还要延迟到75岁吗?

不,安培已经开始喊话呼吁打造无退休社会了。这是让老年人工作到死的节奏啊。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要说,害,那是日本的事,我们瞎操什么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呀,我们的情况也非常不容乐观。

来看一组今年行业研究报告中的一些数据:

老龄化率7%一般被认为是一个警戒线。英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从7%上升到14%,用了45年时间。日本只用了25年就完成了这个过程。我们国家呢?短短16年时间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就从7%上升到10.8%。按照这个速度下去,2026年就会突破14%,前后大概也差不多25年,与日本大体一致。

日本的生育率长期在1.5左右徘徊。生育率及格要到1.8,正常要到2.1才能维持。而我们国家现在的生育率也只有1.6。

重点是,养老金靠年轻人来“充值”维系。随着老年人队伍越来越庞大,但年轻人“充值”又跟不上,这个缺口必然越来越大。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所以我们这几年也开始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和全国养老金统筹。

给出报告数据的笔者直接说了一句狠扎心的话:“这届年轻人要做好多干10年的准备。”

所以如果不升级职业规划,你不仅可能要面临中年危机,以后更是要面临老年危机。

2 华丽的职业生涯在人生后半段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哪个年龄段赚到的钱会在整个人生财富中占得最多?《远见》里的答案是40岁之后,而且财富比例高达85%~90%。

比如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我们的数据就算不同,但也可以肯定,你人生的绝大部分收入源于40岁之后。胡润就说过:“马云90%的财富是在50岁之后赚到的。”

这不难解释:第一,40岁之后的职业年限更长了且年薪更高。第二,复利效果更明显。第三,房贷和教育等大头支出逐渐减少。所以大多数的财富积累是在40岁、50岁甚至60岁才爆发出来。

这能说明什么?那就是千万不要低估人生后半段的“造富”作用。注意,并不是说你随便混到四五十岁就会蹦出个几百万一个亿。

首先你需要升级为长期进阶的职业规划。它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可大约持续15年,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

职业规划

第一阶段:加添燃料,强势开局。这一阶段是你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打好基础的同时你要弥补自己的短板。“学习”比职位、职称更重要。进入职场的学习其侧重点在“可迁移”技能的习得,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服式沟通技巧、应对危机的能力。学习的目标是发掘出真正的兴趣或特长。

第二阶段:聚焦长板,达到高点。这个阶段你的精力开始下滑,所以重点是专注打造长项并忽略掉短板,同时与能够帮助你、弥补你短板的人为伍。比如你可以参考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来大量练习你的长项,但千万不要一个人闭门造车。你需要寻找一位优秀的导师,在导师的反馈下去刻意做到提升。

第三阶段:优化长尾,持续发挥影响力。这个阶段虽然延长,但你的精力进一步下降,你应该致力于实现持续的影响力,寻找一条可以稳定延续到60岁甚至70岁的新赛道。比如你可以利用影响力去创业、去大学或社区授课、或者担任你熟悉领域的顾问工作。

昨天网络上有个“70岁老太成都创业”的热搜。原来这位老太太叫孙亦敏,她早年在台湾生活,1995年又到美国从事餐饮业。2006年回到成都定居后,孙阿姨逐步融入社区活动并在西华门创客空间为大家分享自己的厨艺。

源于网络,侵删

很快,孙阿姨的厨艺得到社区群众的广泛认可,2013年社区设立“孙阿姨厨房”作为展示平台。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今年也是在社区支持下,“孙阿姨厨房”正式注册公司。孙阿姨就是懂得利用自己的长板优势来撬动持续影响力,并华丽入场人生后半段。

有很多网友都觉得孙阿姨好厉害。其实如果你能践行好以下三点,我相信你也可以。

3 如何践行升级的职业规划?(一)角色定位:成为你自己的品牌经理

卖你自己

1、成为专家

你可以选择一些“专题”去钻研,成为某方面的专家,逐渐成为别人咨询的对象。

刚开始时这并不需要是非常高深的技术。比如说,你可以成为部门里的PPT高手,你可以玩转公司的某个系统,或者你有一套高效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2、主动教学

你可以主动向领导和同事提供帮助解决问题,或者找机会在适当的场合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并教会别人。教学可以让你不断精进。

查尔斯•阿迪在《思想者》中就说过:“最好的学习是教会别人。”

教学的过程也是“卖货”,没有“买卖”就没有“品牌”。

总之,要让你的领导和同事在一提到这个领域时就会想到你。

(二)原则定位:学会做减法

1、与少数人为伍

当你回顾自己漫长的职业生涯时,通常会关注到几个给自己留下重要印记的人。他们不会是朋友圈的几百来人,也不会是领英上的上千来人。只有3~5个特殊的人会成就你自己,他们是你真正的导师或支持者。

所以保护好你的精力,和这少数的几个人建立深度联系,他们才是你职场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少即是多

2、做事要有取舍

深度打磨你的长项,而不是成为一个通才。没有一个领袖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做电商的马云就不懂技术,但这并不影响他笼络技术人才的本领。能说会道也是一种给他人赋能的本事。

学一门新技术,还是搞定一个团队,马云选择了后者。

(三)态度定位:快速成长,慢慢变富

作家兼天使投资人奥朗•霍夫曼认为,长期成功的基础是快速的成长。

他说:“当你有33%~66%的概率失败时,成长的速度也是最快的。想要精进,就得主动站在可能失败的立场上。”

贝索斯曾问过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那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快速成长和慢慢变富之间有什么联系?

对于真正厉害的人,只有快速成长本身才能让他们爽。所以他们真正关注的焦点是“做事”而不是“赚钱”。马云和马斯克都是这样的例子。他们做事的源动力是如何让自己带领的企业快速成长,而不是“我要变成一个富豪”。

如果你也能转变一下态度,不把“变富”看得那么迫切,而是把眼光聚焦到自己的快速成长上来,那我相信,你不仅能慢慢变富,提前变成巨富也有可能。


布莱恩·费瑟斯通豪说:“你需要有技能规划,才有资格碰到好运气。”

所以,该怎么“造富”人生后半段,我想你应该清楚了吧?

技能:

1.成为你自己的品牌经理

2.学会做减法

3.快速成长,慢慢变富

规划:

阶段1:加添燃料,强势开局

阶段2:聚焦长板,达到高点

阶段3:优化长尾,持续发挥影响力

参考资料:

《远见》——布莱恩·费瑟斯通豪《远见》

行业研究报告《我们终将面临的养老困局》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