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太谷——大盛魁大掌柜李顺廷及其宅院

走遍太谷——大盛魁大掌柜李顺廷及其宅院

首页模拟经营中华大掌柜更新时间:2024-06-03

李顺廷宅院

李顺廷宅院位于晋中市太谷区北洸乡泥梁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初创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民国时期建筑。占地约5000余平方米,坐北向南,院落五套,共有房屋80余间,后有园一座,保存完整, 目前归山西省物资储备局171处管理。

李顺廷(185?—1917),晋中市太谷区北洸乡泥梁村人。自幼家境贫寒,迫于生计,只身闯西口,到归化城大盛魁商号当学徒。由于勤劳笃实又聪明好学,还肯于钻研、工于心计,逐步由小伙计升为了大掌柜,是清光绪年间大盛魁的总经理。

大盛魁商号

大盛魁成立于清康熙年间,它以归化城为中心,以库伦、恰克图、科布多、乌里雅苏台为重要据点,靠着和蒙古王公贵族的密切关系取得了为清朝驻前后营的大员和大小部门供应军需、为外蒙王公向朝廷纳贡、值班、引见提供贷款和服务费用的特权,乃至到嘉庆年间包揽了清王朝对外蒙的税收,它所经营的商品大到跨国贸易的茶路生意,小到牧民用的针头线脑。大盛魁通过发放印票帐的方式,把触角伸进蒙古牧民的帐篷,充当王公盘剥牧民的代理人和牧民日常生活必须品的供应者。

李顺廷就任大掌柜时茶路销售不畅,出现亏损,还遇上俄商赖账不还,经营不下去;原来的蒙古市场闯进来若干中、外竞争者,蒙民在发现大盛魁长期对他们进行的不公平交易后,也纷纷离其而去。李顺廷在困难的形势下,一方面继续坚守印票生意,靠放帐、贷款获取利润;另一方面,加强对其小号大盛川票号的监督和管理,发挥其北京分号的领导和指挥作用,力争把蒙古王公和清廷的经济联系继续抓在手中。李顺廷还针对大盛魁注重蒙古市场,在内地设点相对较少的现实,采用增设小号的办法,在华北华中一些城市建点,扩大经营范围,争取更多赢利;李顺廷增小号之举还是对缓和压力、扭转颓势起了一定作用。

慈禧太后

李顺延遇到的麻烦远远超过前面的掌柜,原来的老“相与”,关系密切、稳定的一些蒙古王公也出来“捣乱”。一位外蒙的王公就曾向库伦办事大臣贵斌控告大盛魁重利盘剥。贵斌将状子转递清廷。慈禧太后闻讯下令将大盛魁全部帐册调往京城审核。李顺廷自然如坐针毡,上下打点、四处活动,总算赢了官司,这使李顺廷度过了一道难关,也给濒临危机的大盛魁又打了点气,使其苟延残喘下去。

李顺廷任大掌柜时不仅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压力,而且企业内部也矛盾重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东家和掌柜的矛盾。

大盛魁第一代掌柜 王相卿 康熙朝开始任职

大盛魁的三位东家是康熙年间随军征讨葛尔丹时,费扬古将军部队里服杂役、当厨夫出身,后来,三人结伙在*虎口开了个小杂货铺,叫“吉盛堂”。

“吉盛堂”发展到归化城的大盛魁,期间一度由于营业不景气,三人还散过伙,张、史二人返回祁县,王相卿独撑局面,形势好转后,他又把二位朋友叫了回来,继续经营。若干年后,大盛魁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入号的人也越来越多,需要按股份明确收入分配格局,但因为没有投过资的财东,于是经大家公议:给对大盛魁创立起了重要作用的王相卿顶了一个“永远身股”,张杰和史大学也依例各顶了一个“永远身股”,其他在职伙计各顶一个身股,组成了大盛魁独特的股份制形式。

秦钺 嘉庆时期大掌柜

嘉庆十年(1805),秦钺任大掌柜时,建议把王、张、史三家的“永远身股”改为“财股”,只给王相卿保留了半个“世袭身股”,这样,大盛魁才算正式有了三家财东,这也为日后企业内部矛盾埋下了隐患。除按股分红外,大盛魁大量的赢余被陆续记入“公积金”,它就是靠“公积金”不断发展壮大的。

王廷相 道光、咸丰时期大掌柜

史振兴 同治、光绪初年大掌柜

时间久了大盛魁的财东就形同虚设,其职权自然也难以和大掌柜相提并论。于是张、史两家要求按王相卿例各顶半个“世袭身股”,被搁置后,又提出调整“财股”和“身股”的比例,也被否决,三家财东支藩众多,麻烦也越多,要求借款、要求在号内食宿、要求安排子弟入号,这些问题成为王廷相、史振兴、李顺廷三任大掌柜任期内最大的难题,为了对付财东,李顺廷采用分化其内部,拉一家、打一家的办法,由于他的前任史振兴的大掌柜是史东家的后人,有功于号,李顺廷就每年从归化城柜总号上补贴史家五百两银子,然后凭借史家的力量对抗王、张两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李顺廷 光绪时期大掌柜

李顺廷为了防止财东们在号伙中挑拨离间,还嘱咐休假回家的伙计们不要到财东家里拜访。他还明确规定了一条制度,“不到结帐时期,号内不招待财东们食宿”。到大盛魁末期,财东们的无理要求越来越多,为了抵制财东们的胡搅蛮缠,李顺廷索性让郝建美担任名义上的总经理,自己退居副经理的位置。遇到财东们提出根本不能同意的问题时,他便以要请示总经理为托词,敷衍了事,推托过去。东、掌之争贯穿大盛魁历史的始终。

光绪二十五年(1899)新粮上市前,李顺廷估计新粮上市后粮价必然低落,届时囤积一批粮食,来年就可狠赚一笔,于是指示开设在包头的小号——大义魁粮店大量抛售粮食。岂料,当年粮食欠收,粮价不起。第二年又遇大旱,粮价成倍上涨,一里一外,大盛魁净赔了十二万八千多两银子。在此巨额亏赔面前,李顺廷和小号大义魁的经理杨道中写了一张假合同,声称大义魁已经脱离了和大盛魁的隶属关系,债务由杨道中任经理的大义魁承担,可是大义魁是个没有资本的空头商号,想以无钱偿付来赖帐。李顺廷和杨道中的这套鬼把戏,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何况包头商界完全了解这两家店铺的关系。

一怒之下,债权人——包头粮食公行将大盛魁控告到归化城道台衙门。李顺廷自然极力在官场活动,企图打赢官司。但是,此时大盛魁在蒙古地区的威望已经大大衰落,经济困难时候,巨额资金贿赂道台衙门又拿不出来,而官司确实一点儿也不占理。经过一番周折,归化道台衙门乘机大敲竹杠:判令大盛魁如数偿付赔款,另加二成罚款上交道台衙门 。还责打了李顺廷几十板子,抓他坐了几天牢。这场官司不仅让李顺廷大丢脸面,而且使大盛魁在包头威信扫地,没人愿再与其共事,使大盛魁在包头市场的处境更为艰难。

段履庄 清宣统、中华民国时期大掌柜

李顺廷在几经周折后,心力交瘁。看到世事纷纭、号事衰败、人心涣散,自知无力回天;加之,*们也提出希望年富力强、精明强*段履庄接任号事;于是他主动辞职,并请求退出商号。获准后,他回到老家北梁村,建设自己的家园,经营自己的商务。李顺廷在家乡建设的庭院叫纯一堂,虽然没有附近的曹家“三多堂”那样豪华、气派,但也是院中套院、颇具规模,只不过缺少高大楼房而已。李顺廷地产较多,为子辈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17年,李顺廷病故于家。他有五个儿子,大多子从父业,在商界也颇有名气:长子李联于1922年前后出资接垫了归化的兴盛隆铁铺、永合堂药店,以后又从业于太谷曹氏的励金德,既为曹家理财,也图自家发展。次子李联珉入祁县大德诚茶庄。三子李联琨在祁县大德通票号供职,在祁县商界威望较高。抗日战争时期曾组织爱国人士,并带头解囊,筹集资金与布帛和医药用品,运往抗日根据地、支援八路军。五子李联珂,在乡料理家务,他乐为乡梓效力,曾投资开渠引水入村,改造农田,建设果园,从河北、青岛引进苹果、梨、桃等优良品种,形成果树种植基地。新中国建立后,以其果园为基础扩建成山西果树研究所,对太谷乃至山西农业做出重大贡献,影响至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