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实的深海,生物学家发现深海压强的增大减少了很多鱼类的天敌,但为了更好地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生存,同时也进化出了千奇百怪的形态。
△大鳍后肛鱼
大鳍后肛鱼就是这当中最为奇特的代表。充满液体的透明头部,让我们对其中的生命组织一览无余。
这看似眼睛的地方实际上是“鼻孔“。这个安放在“全景天窗”当中的两颗翠绿色的结构才是它真正的眼睛,而关于捕猎,桶眼鱼常游在管水母下方,一旦看到管水母的触手捕捉到猎物,桶眼鱼便游上去抢夺。深海环境险恶,为了生存可真是各出奇招,各显神通。
△鮟鱇鱼
小灯笼般的光亮,其实这是鮟鱇鱼捕猎的“诱饵”。外形恐怖的鮟鱇鱼,通过头上的发光拟饵来吸引趋光的深海生物,然后将其一口吞到可怕的大嘴中。当然,敌人同样可能也被吸引来,这时,鮟鱇便会把拟饵放进嘴里,抹黑逃跑。
接下来我们继续下潜,进入到海斗深渊鱼类栖息的地方,海斗深渊一般是指6000米以下的深海区域,在这里生存栖息的鱼类少之又少。但像鼬鳚鱼、鼠尾鳕、狮子鱼都能够在海斗深渊生存,他们并非像我们想象中的深渊怪物一样,张着血盆大口,也没有深海鱼类的狰狞的形态,相反海斗深渊鱼类身材细长,形态与很多浅海鱼类相似,游动起来也灵活自如,丝毫没有感觉到超大的压强在他们身上。
△马里亚纳狮子鱼
而马里亚纳狮子鱼是海斗深渊最具代表性的鱼类。研究人员解剖发现,狮子鱼胃部有近百个完整的甲壳类生物,这表明狮子鱼可以长久地储存食物,从而应对食物匮乏的生存环境。为适应高压环境,狮子鱼头骨发育的并不完全,骨骼也非常薄,而且具有弯曲的能力,同时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稳定性相关基因也发生了特异性改变。保证了超深渊狮子鱼能够以肉体之躯,承受海洋底部的极端压力。
在没有光照的海斗深渊,面对危险的时候怎么办呢?
这里需要靠鱼类的嗅觉。当受到惊吓或伤害时,它们的身体会瞬间释放可以表达危险的信息素,附近的鱼类同伴嗅到气味后,会迅速撤离,这也印证了大家经常说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这句谚语。因为渔网上附着鱼类的危险信息素,同样的渔网在第二天是很难打捞上鱼。
蔚蓝色的海洋
滋养着这颗美丽的星球
同时也给人类
带来了太多的智慧与启示
每一种海洋生物
都蕴藏着无穷的生物演化可能性
而未来又有哪些生物将会被发现
让我们拭目以待!
监制丨肖振生
制片人丨周旋
主持人丨劳春燕
记者丨陈茜 宋亮 尚印 王再通 杨理天 贾易铭 张博
编辑丨韩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