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邪相争”贯穿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全过程。既然人体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控制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就必须借助外部力量。
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策略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应用攻击(祛邪)方法直接*伤癌细胞;
二是应用防御(扶正)手段,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有效抑制癌细胞发展。
我们该如何掌握攻击与防御的适宜时机,准确把握以攻击为主,还是以防御为主的分寸呢?
彻底摧毁
早期癌症患者,其肿瘤常局限于身体的某个部位,体积小且未向周围的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重要的脏器功能、患者的体质状况等都基本正常。对于这部分患者,短期应用较为剧烈的攻击疗法以期彻底*灭肿瘤细胞是可行的。
例如,一位一般身体状况良好的Ⅰ期乳腺癌患者在肿瘤得到明确诊断后,及时进行根治手术,彻底清除肿瘤病灶,此后进行一段时间的中医药调理,既清除了癌细胞,又使其在短期内、最大限度地从手术打击中恢复过来,最终获得完全康复。
画蛇添足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因顾忌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过分地采用一些本不必要的攻击疗法,反而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过度伤害。同样,以上述Ⅰ期乳腺癌为例,如果我们采取术前放疗、应用激进的根治手术方式(如不保留胸大肌、胸小肌,加大伤口愈合难度)或术后再进行放疗或化疗等方法,便是过度治疗。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对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并无益处。
同归于尽
中晚期癌症患者,因其肿瘤体积大,且存在较为广泛的周围组织侵犯和远隔脏器转移,而且由于肿瘤的巨大消耗,使得机体的免疫功能、各重要脏器的功能,以及一般的体质状况处于不正常的状态。此时,若要达到彻底消灭癌细胞的目的,必须长时间、反复应用剧烈的攻击疗法。但患者的身体状况却不能承受这种在理论上成立的抗肿瘤治疗。盲目应用攻击治疗的后果是肿瘤*伤的疗效不明显,患者的病情反而进一步恶化。
在肿瘤学科发展初期,很多人认为,癌症是一个以局部病灶发展为主要矛盾的恶性疾病。因此,所谓的“根治术”“超根治术”“根治性放疗”“根治性化疗”等广为流行,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放疗或化疗的剂量,似乎成为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唯一办法。而且,衡量抗肿瘤疗效的指标很单一,即是否能够达到彻底清除肿瘤病灶。在上述思路指导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目攻击,导致了部分晚期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笔者在工作初期曾遇到一晚期肺癌合并胸水的病例。该患者一般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且有冠心病史,不适合全身化疗。最初应用免疫疗法、局部抽胸水,并进行胸腔化疗以及中医药调理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患者肺内原发病灶在三年内未见明显增大,胸水得到明显的控制。
然而,三年后的一次X线检查发现,肺内病灶较前稍有增大,患者及家属竭力要求应用化学治疗,以期控制病灶的发展。而此时,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勉强能够接受那些对心脏影响不是很大的化学治疗方案。于是进行了两个周期的化学治疗。化疗后,肿瘤病灶无明显缩小,但是患者的身体状况却发生急剧恶化,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加重,并出现明显的肺部感染。不到一个月,患者还是去世了。
由此可见,在患者身体状况不佳、体内肿瘤优势相对较大的情况下,应用“祛邪”攻击法,有可能出现癌细胞与患者生命“同归于尽”的治疗结果。
与狼共舞
对于晚期病例,当意识到“应用目前的医学方法还不可能彻底治愈”时,与其奋力搏斗、两败俱伤,倒不如“与狼共舞”、和平相处。
笔者治疗的绝大多数肺癌患者已属中晚期,应用目前的治疗方法已经不可能完全*灭肿瘤细胞。而且由于肿瘤的长时间消耗,患者体质往往很差,无法耐受攻击治疗带来的进一步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免疫、中医药以及气功锻炼等一系列可提高患者机体对肿瘤细胞防御能力的治疗方法,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病灶的发展,又不至于给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带来太多损伤。待患者的身体素质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时,再辅以短时间、小剂量的放疗或者化疗。这种以防御为主、攻击为辅的晚期肿瘤治疗策略,能够在抑制肿瘤发展的同时,减轻症状、延长生命。虽然肿瘤未能完全消失,但是患者能够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基础上维持生命。
由此可见,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准确掌握攻击与防御的时机,是获得更好疗效的关键。
来源:健康报医生频道微信公众号
文: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 王笑民
编辑:管仲瑶 王建影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