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位外国人写兵马俑写得这么好

为何一位外国人写兵马俑写得这么好

首页枪战射击魂器学院学院探秘更新时间:2024-05-09

还记得丁真一夜之间火了之后,各地官媒撸胳膊挽袖子邀请丁真做客的盛况吗?要说当时玩得最嗨的还要数陕西。人家连夜下坑里打着手电,找到了千年前的"丁真"——一个长得和丁真最像的兵马俑!

这谁能比得过?自从被农民打井发现后,兵马俑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不但吸引无数游客和专家实地观看和探秘,和秦与兵马俑相关的文化作品,更长期处于社会热点位置。

刚刚过去的2020年,连续剧《大秦赋》和兵马俑摄影师拍下的千年指纹,都成了热门话题。兵马俑是秦时先辈的劳动成果,更是时间和历史的刻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她构建着我们的文化自信,蕴藏着中国更趋强大的基因密码。

介绍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著作不少,英国学者爱德华·伯曼的《秦俑两千年》,公认是西方世界关于兵马俑的最权威读本!

为什么一个老外能写出这么专业的兵马俑书籍?

爱德华·伯曼在英国剑桥长大并接受教育,之后在多个国家工作生活,是英国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客座教授。2003年起他定居中国,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来往西安,从此痴迷于兵马俑,特别想写一本专著,以一个外国人视角看兵马俑,向外国人介绍兵马俑。

他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花了三年时间,走访了几十个秦代古迹,采访几十位秦史学者和考古专家,查阅大量有关秦代历史的中外著述。书稿完成后,受到陕西省文物局许可和支持,经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严谨审定,才最终面世。

英文版

《秦俑两千年》中有"关于秦俑的一切想象、现实与未知",是历史,是文化,也是探秘。

一切都要从一名叫楚的武士说起,他跟随秦始皇的先祖征战*伐,度过光荣的一生,死后人们照着他的样子做了个人俑,永远陪伴秦始皇于地下。

爱德华认为,这种殉葬方式,来自于从周开始就确立的"君权天授"思想。君通过一套复杂的(祭天)仪式,代表天来进行统治。并且生前死后要一样。

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统一帝国的皇帝,他要视察自己的版图,感受自己的功绩。在巡游过程中,秦始皇一方面举行仪式,进一步巩固自己作为上天代理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还要把看到的山川河流,复制到坟墓里。他要让自己创造的"奇迹"永远存续下去。

死后也要和生前有同样的生活,"事死如事生"是中国"长生不老"观念的一部分——"神圣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死的艺术。"

兵马俑隐藏的谜团

1974年临潼几个村民抗旱挖井发现了兵马俑。从此,这里由农村变成了旅游胜地——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以来,有超过一亿的中外游客来到这里"朝圣"。

兵马俑现在开放的有3个坑,1号坑最大,出土了6000名士兵、140多辆战车、520匹马和150匹骑兵用马。爱德华·伯曼借鉴19世纪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毕瓯的理论,认为这些就是当时实际的军队构成:以战车为单位,包括3-5名在车内的指挥官和跟随战车的108位士兵。

这些人俑平均身高177.7厘米,研究者认为,这基本符合当时普通男性的实际身高。但令人疑惑的是,战车却只有实际尺寸的一半。这个明显不合逻辑的尺寸组合,被爱德*释为,这是灵魂的战车。《礼记》中有讲:"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器则无不之也。"

那么,这么大规模的兵马俑是怎么建造出来的?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废止真人殉葬以后,人俑成了主要的殉葬"成员"。但建造如此大规模的兵俑还是第一次。

爱德华认为,在吕不韦和李斯的严格监管,甚至秦始皇本人的督建下,当时的工匠们采用的是一种模块化系统。先把当地粘土用木制模具制成俑坯和基座,俑坯包括躯干、手臂、腿、头等,然后再组合起来。

不过有人会问,不是说兵马俑里没有两个相同的兵俑吗?模块制作怎么能保证不同?

爱德华是这样解释的。兵俑有8个基础脸型,在制作流程的最后阶段,工匠们像化妆师一样,用粘土给兵佣"化妆",进行面部表情、发髻等细节塑造,让他们都成了独一无二的自己。

还有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解释模块化生产的可能性。

虽然当时中国的烧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制成品都是盆罐这些家用物品,体积普遍较小。而烧制真人大小的兵俑,则需要大得多的窑炉,但现在找不到这些巨大窑炉的遗迹。唯一的解释就是模块化烧制,身体各部位分开烧制。但这又需要发达高效的物流系统。国外学者感叹,这在同时期的古埃及和罗马是不可想象的。

仍然未解的谜团

解决了烧制技术问题,那么,这些人物形象的灵感又来自哪里?他们长得是当时中国人的样子吗?

法国汉学家谢阁兰认为,中国最早的雕像来自汉朝。也就是说,中国人在秦时还没有雕塑传统。卢卡斯·尼克尔认为,兵马俑的形象和烧制技术,来源于外部世界,很大可能是希腊。

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在位期间,曾向东远征,公元前250年在阿富汗建立过一个希腊-巴克特利亚王国。这个国家后来和新疆甘肃等地进行过广泛交流。

在喀布尔博物馆的《图解指南》中,有类似于兵马俑的雕像。而马家塬墓地出土文物,则证明甘肃作为东西方交流通道的历史地位。比如,战车上的金、银、玻璃珠是欧亚大草原上的,但表面的漆艺是周朝的;个人装饰品不用中国的玉,用的是来自波斯的金和花丝,等等。

尼克尔的理论被很多人认可。历史学家巫鸿就认为,从兵马俑的面部特征到制作工艺,都是从希腊传过来的。

但是,因为没有直接证据支撑,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作家阿城认为,兵马俑的面部特征就是典型的蒙古人特征。而制作这些俑的工匠,则来自西方。因为当时东西方交流很频繁,匠人来往也很方便。

新的发现也在不断涌现。在最近发掘的墓坑中,发现了一些杂技艺人俑,他们有巨大的手臂和强壮的二头肌,就像现代的摔跤手和举重运动员。这点和我们传统的造像风格很不一样,倒和公元前450年的希腊雕塑《掷铁饼者》有点相像了。

随着新技术应用和挖掘工作最新进展,越来越多谜团会被解开,也会有更多谜团继续涌现。兵马俑只是规模宏大的秦始皇墓葬的一部分,但它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塑造了中华文明的血脉。

爱德华·伯曼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上唯一拥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国,正以顽强的斗志、空前的凝聚力,迎接伟大民族的复兴。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文化输出成果,《秦俑两千年》从兵马俑入手,从埋下中国文化更趋强大的基因和密码开始,输出交流,重塑自信。

遗憾的是,《秦俑两千年》中文版上市之际,作者爱德华·伯曼在意大利去世。本来发行方白马时光策划了一场超级隆重的新书首发式,就在兵马俑博物院举行。因为疫情也不得不取消。这些让《秦俑两千年》更多了一份纪念意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