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载人火星航行,未来人类这样登陆火星!

解密载人火星航行,未来人类这样登陆火星!

首页枪战射击火卫一号2089完整版更新时间:2024-06-10

月球和火星旅行一直很多人的梦想!整个太阳系除月球之外,人类展开最多任务的星球就是火星,从飞掠星球拍照、到进入火星轨道再到登陆器着陆,火星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未来宇宙星际之旅 ,人类将要完成两大世界性的大型航天工程——重返月球和实现载人火星航行。

早在3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多次成功地登上月球,所以重返月球从技术上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障碍。而要实现载人火星航行却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火星一直不友好,差不多一半的行动都失败了。

火星位于地球的外侧,是一颗外壳为固体的行星,距离太阳2.279亿公里,约为地日距离的1.52倍,绕日公转一周需687 天,它的赤道半径为3397公里,体积是地球的15%,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23秒,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火星上的一年也有四季之分,共有687天,几乎是地球上一年时间的两倍,火星上的一天只比地球上的一天长37分钟。

火星被一个大气层包围着,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约占95%。大气密度极其稀薄,相当于地球海拔高度35公里处的大气密度。火星的天空白天呈粉红色,朝日初升和夕阳落山时呈蓝色。火星表面风速每小时可达几百公里,虽风力很小,但扬起的尘暴可持续数星期之久。火星表面的温度在摄氏-140度至+27度之间变化,岩石会因天空光线的变化,在一天里呈现不同的颜色。

由于载人火星航行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还需要解决因长期太空飞行产生的若干难题,为此必须进行多次无人火星探测,以便为人类登上火星提供更多的依据和经验。怎样才能安全可靠地把人送上火星并返回,实现载人火星航行的伟大理想呢?让我们从太空航行的基本问题――速度说起。

需要大于11.6公里/秒的速度

载人飞船要飞往火星,首先必须摆脱地球的引力束缚。我们知道,一个物体要想脱离地球引力,必须获得等于或大于11.2公里/秒的第二宇宙速度。当飞船以11.2公里/秒的速度飞离地球,到达距地球大约100万公里处,可以认为已经摆脱了地球引力。此时,飞船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已减小到接近于零。但是,飞船仍具有地球给它的29.8公里/秒的相对于太阳的速度。于是,飞船就像地球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伙伴,伴随地球一道,在半径为1.5亿公里的地球轨道上,绕太阳运行。

要使飞船脱离地球引力飞往火星,就要使它在摆脱地球引力以后,还有3公里/秒的剩余速度,加上地球给它的29.8公里/秒,它就获得了相对于太阳32.8公里/秒的速度。这样,飞船就会离开地球轨道,沿着一条以太阳为焦点,近日点在地球轨道上,远日点在火星轨道上的椭圆航线,飞向火星。这条航线称为“双切轨道”、“霍曼轨道”航线。而要使飞船具有3公里/秒的剩余速度,就需要使飞船从地面起飞后,获得一个11.6公里/秒的朝东方向的初始速度。

飞船飞往火星走什么样的航线和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它相对太阳的速度。速度越大,飞往火星的航程越短。双切轨道航线要求飞船的初始速度最小为11.6公里/秒,是最省能量的航线,但是它的航程长,航行时间也长,沿双切轨道航线飞抵火星需要259天。

双切轨道,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窗口

飞船经过259天漫长的航行,抵达火星轨道时,并不见得能与火星相遇,因为火星也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只有当飞船达到远日点,即与火星轨道相切点时,火星也正好运行到那里,飞船才能与火星交会。这就要求:飞船从地球发射起飞时,火星必须位于地球前方44度的位置,这个特定的发射时机叫做“发射窗口”。

这种特定的位置——“发射窗口”是不常有的,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这段时间,天文学上称为“会合周期”。因此,如果错过一次发射窗口,或者发射失败,下一次发射就只能等到两年零两个月以后了。

双切轨道航线虽然最省能量,但是航行时间最长。在能量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宁可让飞船的初始速度略大于11.6公里/秒。这样,飞船将沿着一条比双切轨道大的椭圆轨道航线飞行,沿这条航线到达火星轨道的航程短,航行时间也会相应缩短。初始速度越大,航线越短。所以,在设计火星航行方案时,往往考虑将初始速度定为12公里/秒左右,这样可使航行时间缩短到大约200天。

从火星返回地球也不是随时可以启程的。如果沿双切轨道航线返回,飞船是在轨道的远日点离开火星轨道,到近日点与地球轨道相切。为使地球同时走到这一位置与飞船交会,就要求在飞船从火星出发时,地球应位于火星后面75度的位置上。这样的相对位置(发射窗口),自飞船到达火星之日起450天才第一次出现。此后,按照地球与火星的会合周期,每隔26个月出现一次。

火星与地球的会合周期为780天,即将近26个月。也就是说,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沿双切轨道发射火星探测器的窗口。虽然轨道形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发射窗口的时间区段能持续几十天之久,所以仍给发射航天器留下了少许自由度。尽管如此,这样的发射方法限制性仍然较大。更为不利的是,用“霍曼转移法”向火星发射的探测器,因为在到达目的地时仍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前进,难以被火星引力捕获而进入环绕后者的轨道运行,故而它在飞抵火星时需要制动减速。由于这种制动需要航天器携带大量推进剂,因此人类对这颗红色星球的探测任务就变得又耗时又笨重又昂贵。这样一来,让探测器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就成为不易之事。截至目前,人类共进行过41次火星探测计划,23次失败,失败率过半。

所以,每次载人火星航行任务,航天员不得不在火星上呆450或500天(500天是选择途中为200天航线时,需要在火星上等待的时间),多也不行,少也不行。由此可见,载人火星航行,如走双切轨道航线,来回需要2×259+450=968天;如走较短航线,需要2×200+500=900天。往返一次要花900个日日夜夜,也真够长的!

载人火星航行,需要解决的几大难题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无人火星探测的实现及载人登月的成功,为载人火星航行所需的基本技术和功能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载人火星飞船的研制、火星航行的导航与控制、通信与测控、捕获火星、从火星着陆与返回、火星车及仪器设备在火星表面的自主或遥控工作等。

为了实现载人火星航行,尚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技术和系统,特别是提高它们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同时,载人火星航行还必须解决因长达两年半的航行给航天员带来的一些特殊难题。为减少旅途中航天员的孤独,执行任务有人商量,每次载人火星航行的航天员人数不能太少,一两人不合适,也不能太多,初期以4至6人为宜。

航天员在两年半中所需要的食物、水、氧气、能源以及其他生活和工作消耗品,重量将达到数十吨,都需要从地球运去。向火星每发送1吨有效载荷,需要消耗大约100吨重的运载器。尤其麻烦的是,航天员从火星返回地球用的返航运载器也必须从地球运去。这个运载器装满推进剂后,将重达100多吨。为此,需要研制一种不亚于发射“阿波罗”登月飞船的“土星5号”的重型运载器,以便能把数十至一百多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飞往火星的轨道。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航天专家们提出了三条途径:

一是充分利用火星大气资源。

利用火星大气生产推进剂、水和氧气,尽可能减少需从地球运往火星的载荷。由于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利用从地球上带去的氢,与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反应,可生成甲烷和水,再将水电解又可得到氢和氧。甲烷和氧是推进剂,不仅可供返航运载器用,还可供火星车及可移动仪器设备用。氢可以循球使用,不断生产甲烷、氧气和水。生产推进剂所需电能由从地球带去的核电站供给。

二是分批运送,“粮草先行”。

先将返航运载器、推进剂生产设备、液氢、核电站及航天员生活、工作必需品等分批运送,最后运送航天员,以减轻每次发射的有效载荷重量,降低对运载能力的要求。

三是开发新的重型运载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马歇尔航天中心曾设想了一种名叫“马格努姆”的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可达80吨。由飞船(或其他有效载荷)和推进级组成、重量为100至200吨的航天器,可以用该火箭分2至3次送入近地轨道,在轨道上组装,然后点燃推进级,将速度由7.6公里/秒左右提高到12公里/秒,飞向火星。美国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工程师祖伯林曾提出了研制名叫“阿勒斯”的重型运载器。它能从地面将数十吨的飞船或其他有效载荷直接加速到12公里/秒,进入飞向火星的轨道。

基于上述解困途径,马歇尔航天中心和祖伯林提出了各自的载人火星航行方案,即基准航行方案和火星直航方案。

基准航行方案

这是马歇尔中心提出的方案,主要特点是:每次任务有6名航天员参加,进行3次发射。总投资约需500亿美元。

第一次发射用“马格努姆”火箭把装满推进剂的返航运载器送往火星,停泊在环绕火星的轨道上,待3年零3个月以后,供航天员从火星返回地球用。

第二次发射在第一次发射后不久(在同一个发射窗口内)进行,发射一艘运货飞船。它携带有充气式居住舱、未装推进剂的上升船、推进剂生产设备、核电站、液氢、科学仪器和航天员在火星期间及返回途中的食物等必需品。

无人货船到达火星表面后,推进剂生产设备即开始调试运行,利用带来的液氢和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产甲烷、氧和水。甲烷和氧是上升船需要的推进剂,返回时用。氧和水供航天员用。在此期间,充气式居住舱在火星表面自动充气展开成形,准备迎接航天员到来。

第三次发射在第一次发射以后2年零2个月(即下一个发射窗口到来之际)进行,发射乘有6名航天员的飞船。但在这之前,必须经过地面遥控、测试,证明已送到火星上的所有设备和仪器均工作正常,甲烷、水和氧产量已能满足上升船和航天员的需求。

航天员在火星表面期间,可以乘坐火星车或用可移动的仪器设备进行巡视探测。500天以后,当返回窗口来临时,航天员乘坐上升船离开火星表面,到环绕火星轨道上,与等在那里的返航运载器交会对接,6名航天员即可乘坐返航运载器返回地球。

此后,每隔26个月发射一个返航运载器,一艘运货飞船;再隔26个月发射载人飞船。照此办理,就可为在火星上建立起可供人类长期居住的火星基地创造条件。

火星直航方案

美国工程师祖伯林提出的这个直航方案特点是:每次任务派4名航天员;从地球运去的返航运载器不带推进剂,推进剂在火星上生产。与基准航行方案相比,直航方案需要从地球运往火星的物资大大减少。每次任务只需发射2次,比基准方案少1次;所需投资也少一半,为250亿美元。

所谓“直航”,是指飞船和返航运载器都从地球直接送到火星表面,既不需要在环绕地球轨道上组装,也不需要停泊在环绕火星的轨道上。航天员返回时,乘坐返航运载器从火星表面直接返回地球即可。

第一次发射时,用“阿勒斯”重型运载器将未装推进剂的空的返航运载器、6吨液氢、推进剂生产设备和100千瓦的核电站送到火星表面。

这些设备到达火星后,就展开运行,利用带来的液氢和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产甲烷、氧和水。总共需要生产108吨由甲烷与氧组成的推进剂,其中,96吨供返航运载器用,其余12吨供火星车和可移动设备用。另外,还需生产一些供航天员用的水和氧气。

第二次发射在第一次发射后26个月进行,发射乘有4名航天员的载人飞船。飞船中还装有航天员在900天任务中所需的食物和其他消耗品(水和氧气除外)。在航行途中,载人飞船和熄火的运载器末级之间用一根长1500米的系绳连接。整个系统以每分钟1转的速度绕质心旋转,使飞船内产生与火星表面重力大小(0.41g)相等的人工重力。在快到火星表面的时候,飞船与运载器末级分离,并使飞船减速,然后利用火星大气制动,最后降落到火星表面。4名航天员在火星表面生活、工作500天后,返回窗口来临,他们便乘返航运载器离开火星表面直接返回地球。

在直航方案中,前后两次航行任务是交叉进行的:后面一次的首次发射(发射返航运载器及推进剂生产设备等)安排在前一次任务的第二次发射之前几个星期进行。这是为了使后一次任务的返航运载器可以兼作前一次返航运载器的备份,万一返航运载器发生故障,航天员可以乘坐后一次任务的返航运载器返回。

无论是基准航行方案,还是直航方案,现在还都处于方案设想阶段。方案中所提出的技术途径,如重型运载火箭或重型运载器的研制、返航运载器的火星着陆和返回、自动生产推进剂以及充气式居住舱自动展开等,都还需要通过无人火星航行,进行几次飞行验证试验。链接:

历史上的著名几大火星任务

◎Korabl4、Korabl5:失败的飞掠尝试。

这是前苏联星际探索的初次尝试,K orabl 4和K orabl 5是孪生飞行器,但两个火箭都在第三阶段点火时发生故障,都无法靠近近地轨道。

◎Korabl 11、Korabl13:失败的飞掠尝试。

Korabl 11和K orabl 13是前苏联设计的两个孪生飞行器,K orabl 11在靠近近地轨道时解体,碎片坠毁到地球甚至引发美国在阿拉斯加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警报。

◎火星1号:失败的飞掠尝试。

“火星1号”成功发射并在星际旅行了一段时间,曾传回星际数据。但在1963年3月21日失去联系,当时飞行器距离地球已经有1.07亿公里。

◎水手3号:失败的飞掠尝试。

在飞行器靠近轨道时,保护搭载仪器免受大气摩擦的金属壳未能按照预定计划脱落,额外重量让飞行器无法进入预定抛物线,最终难以靠近火星而是做绕日飞行。

◎水手4号:成功飞掠火星。

“水手4号”是第一个成功飞掠火星的人造飞行器,第一次给“红色星球”拍摄近照。它飞掠时离火星的距离是9844公里,第一批数据传回地球需要4天。“水手4号”拍摄到一个巨大的古老撞击坑,首次证实火星大气层远比地球稀薄。到1965年10月,受限于当时的天线技术,无法再与地球联系。奇迹的是,在1967年年底,科学家再次恢复与“水手4号”的联系并再次接收数据直到12月20日。

◎水手6号、水手7号:成功飞掠火星。

“水手6号”和7号是完全一样的飞行器,目标是飞掠火星并拍照。两个孪生飞行器的探索帮助人类首次了解火星密度、半径和形状,初次看到南极冰盖。现在这两个飞行器都在做绕日飞行。

◎Kosm os419:失败的轨道飞行器。

Kosm os419已接近近地轨道,但火箭第四阶段点火失败,飞行器再次返回地球大气层并被摧毁。

◎水手8号:失败的飞掠探测器。

“水手8号”和“水手9号”是同时设计制造的飞行器,8号是飞掠火星的探测器,9号是轨道飞行器。不过8号未能脱离近地轨道。

◎Mars1969B、Mars1969A:失败轨道飞行器。

1969B在火箭起飞后第一阶段点火失败,1969A在点火的第三阶段失败后爆炸。

◎水手9号:成功的轨道飞行器。

“水手9号”是第一个环绕地外行星的飞行器,仅小幅度领先苏联的“火星2号”及“火星3号”,它们都在一个月内抵达预定目的地。“水手9号”绘制超过70%火星地表,以当时最低高度(1500公里)及最高分辨率。红外线仪侦测到热源作为火山活动的证据。“水手9号”最终全面超越它的设计目标。

◎火星2号、火星3号:轨道飞行器成功,登陆失败。

“火星2号”和“3号”完全一样,先后发射,2号进入轨道,但登陆器与飞行器无法按预期分离,3号的登陆器在尝试着陆的时候遇到强大的沙尘暴,结果可想而知。两个飞行器在短暂环绕轨道飞行期间一共传回来60张图片,记录了火星表面从零下110摄氏度到13摄氏度的温度记录。

◎火星4、5、6、7计划:全部失败。

前苏联宇航局希望在1973年早于“维京人1号”实现登陆火星。但出于仓促四个飞行器的电脑芯片都有严重问题。火星4号在发射时点火失败;火星5号进入轨道但环绕22周后就不再工作;火星6号成功进入轨道但登陆器在分离后失控坠毁在火星;火星7号与火箭脱离过早(距离火星轨道1500公里),无法进入轨道。

◎维京人一号:成功的轨道飞行器和登陆器。

轨道飞行器进入轨道后马上开始为火星拍照,为登陆器“维京人1号”寻找合适的登陆点。地面控制人员原本希望在7月4日登陆,但预设地点太多岩石,7月20日择地登陆成功,这是人造飞行器首次登陆火星,也恰是人类登月7周年纪念日。“维京人1号”首次对火星进行气候研究,并对土壤样本做了化学分析实现,它一直存活在火星上直到1982年11月13日电池耗尽。

◎维京人2号:成功的轨道飞行器。

“维京人2号”在预定的乌托邦平原着陆,与之前的“维京人1号”的着陆点相距1500公里。着陆时它的一个脚轻微受损,导致整体略微倾斜,却不影响拍照,还能用小勺挖掘土壤样本。1980年4月11日因为电池耗尽,“维京人2号”停止工作,携带它的轨道飞行器在环绕火星706圈、发回超过15000张图片后也停止工作,今天“维京人火星任务”的照片依旧在火星相册中频繁出现。

◎火卫二号:失败的轨道飞行器和登陆器。

“火卫二号”的设计目标是进入火星轨道飞行,然后弹射一个小型登陆器到主要卫星“火卫一”上。飞行器成功进入轨道并开始发回数据,但是1989年3月27日,在距离卫星很近准备发射登陆器时,其电脑系统突然瘫痪,从此失去联系。

◎火卫一号:失败的轨道飞行器。

“火卫一号”的设计目标是在飞行过程中研究太阳和星际空间,一旦进入火星轨道就拍摄火星及两个主要卫星的图片。但在飞行两个月后的1988年9月2日,地面控制人员错误上传一个电脑指令,解除了飞行器的动力推进系统,飞行器马上改变太阳能板的方向,不再充电,任务失败。

◎火星观察者:失败的轨道飞行器。

在靠近火星轨道只有3天飞行时间时,“观察者号”跟地球突然失去联系,至今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定失败原因。

◎火星全球勘探者:首个完全成功的轨道飞行器。

自1980年“维京人1号”被关闭后,火星“全球勘探者”是首个完全成功的轨道飞行器,从1999年3月开始科学运作之后,“全球勘探者”给科学家们提供丰富图片和信息,包括当时最靠近火星、分辨率最高的图片。“全球勘探者”的工作时间被三次延长,成为当时服役时间最长的火星探测器。

◎火星探路者和旅居者:成功的登陆器。

火星“探路者号”在气囊的帮助下成功登陆火星,成为20多年来继“维京人”任务之后首个成功登陆火星的探测器。更令人兴奋的是,在“探路者号”成功降落火星表面后的第二天,它携带的小型火星车“旅居者”爬了出来,给地球传回大量图片以及气候数据。直到1997年9月27日“旅居者”和“探路者号”还在工作,之后失去联系,可能是能量耗尽了。

◎火星96:失败的轨道飞行器、登陆车、钻探臂。

搭载航天器的火箭发射成功,但第四阶段点火失败,导致飞行器坠落在大洋中。科学家们打捞出部分仪器,这些仪器后来被安装在欧洲宇航局合作的“火星快车”上,现仍在“火星快车”轨道飞行器上服役。

◎气象轨道飞行器:失败的飞行器。

气象轨道飞行器被设计来搜寻火星过去气候变迁的证据。1999年9月23日,当飞船非常靠近火星时,因为数学计算错误它进入了离行星过近的地方,大气层迅速将其撕成了碎片。

◎Nozomi:失败的轨道飞行器。

Nozomi是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发的火星探测器,设计目的是拍摄火星表面图像,研究大气和太阳风的相互作用。但在1999年10月靠近火星时,Nozomi不能获得足够速度,因速度降低、抛物线改变无法进入火星轨道。

极地登陆车:登陆失败。

“极地登陆车”是一个重290公斤的机器人,任务是降落在火星南极收集气候和土壤信息。但是在靠近火星大气层、做着陆准备时,它将天线转向背对地球的一面,此后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评估委员会对失败原因进行调查,认为是软件系统出错导致制动火箭提前关闭,登陆器因此坠毁。其登陆器上携带了“星际协会”赞助研发的两个火星麦克风,这是第一次由私人机构研制并发射的星际硬件,但遗憾它们也一同坠毁了。

◎勇气号:火星漫游车。

“勇气号”按照设定计划在古谢夫撞击坑成功登陆,第一次看到举目皆是岩石的情景,与“探路者号”初次看到的非常类似,“勇气号”的预定工作时间是90天,实际上大大超出预定,因为期间天气状况良好,冬季日照比想象多,沙尘暴和尘卷风也不像预想那么严重,关键是“勇气号”的自动除尘装置非常有效。在“勇气号”找到火星上曾经存在水的证据后不久,它的一个轮子被卡住了,之后几年还能艰难移动。2010年冬它无法移动到有利地形接受日照,最终耗尽能量。尽管工作人员尝试过无数次希望重新唤醒“勇气号”,官方仍在2011年5月24日正式宣布任务结束。

◎凤凰号:登陆探测器。NASA

“凤凰号”火星探测器经过逾5亿公里的跋涉,成功在火星北极着陆。任务是对之前尚未探测过的北极展开勘测。“凤凰号”能研究冰是否融化过,也能寻找北极永冻土中有机化合物的踪迹。2008年11月,由于云层遮住太阳失联。2010年5月12日,N A SA试图通过“奥德赛”再次与“凤凰号”取得联系,未果,只能宣布探测器“死亡”。“凤凰号”完成了所有预期的科学实验和观测。

◎火卫一土壤:样本取回失败。

“火卫一土壤”计划的探测对象是火星两大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这是首次针对火星卫星的探测任务。任务包括发射一个轨道飞行器观测火卫一、发射一个小登陆器采集火卫一土壤样本,最后往地球返回发射一个微型“飞行分子”、携带100立方厘米的土壤样本返回地球实验室。不过由于在发射后飞行器未能点火,坠落在南太平洋。

◎萤火一号:失败的轨道飞行器。

“萤火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第一个飞行器,计划是环绕火星卫星采集信息,但发射时因搭载俄罗斯的“火卫一土壤”样本取回飞行器而失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