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时下话题热议度最高的电视剧非正午阳光新作《都挺好》莫属
尤其剧情发展到这周,因为老婆朱丽被妹妹苏明玉当众揭发没有遵守会计审核避及亲属的原则而被辞退,二哥苏明成车库暴打苏明玉
拳拳到肉,手狠仇浓
彼时,苏明成那个眼神儿那股劲儿让你早忘了演员郭京飞其人,遥遥的那股子毛骨悚然简直是隔着17年时间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遥远的安嘉和致敬
大姚饰演的苏明玉的害怕和颤抖,都快破屏而出
——纵使如此,她的亲哥哥还是毫不留情面地把她打到“站都站不起来”、“浑身没一块好肉”,然后扬长而去
连替苏明玉叫120都是听到声音匆匆赶来的苏家大嫂吴非做的
更关键的是,在苏明玉遭受过这种非人虐待选择报警后,苏家老小却携家带口集体上阵:没一个人关心苏明玉的伤情,每个人都以“家和万事兴”的口气劝她放她哥哥一马
二嫂说“他还是个孩子”
大哥说“自己人无所谓”
父亲说“我带他来给你道个歉”
至亲还赶不上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嫂和男朋友能看不过去说句公道话
甚至当苏明玉最后还是心软,选择不上诉,只要求苏明成现场念悔过书并录像后,苏家再度全员上阵强势要求删视频
直至这种时候,苏明成还对把妹妹打成重伤一事毫无悔意,口口声声叫嚣着“苏明玉是全世界最最恶毒的女人”“只有我妈看透了她”“如果我妈在没有人会这么欺负我”
芭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也会有朝一日隔着屏幕被电视剧剧情气得脑瓜仁儿疼,也没想到自己会有天隔着故事如此深切的体会一个女人的无助和心痛
有家却不如没有家,父母的抚养仅限于养“活”
没人在意她是怎么长大,就像被哥哥暴打后没人在意她是怎么一次次午夜惊醒
——正午实在太擅长去揭露这些从古至今,中国家庭里那些被掩藏在“家和万事兴”的伪善标语后的无助和黑暗
从樊胜美到苏明玉,原生家庭的痛苦仿佛张开了血盆大口,向她们不断追击。那些一地鸡毛让你隔着屏幕都如此深切的感觉无力:
反抗,是不孝;隐忍,是理所应当;被抽筋扒皮还要感激不尽,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都挺好?
才不好。
苏家三个男人,中国三种男人
苏明玉和樊胜美不是夸张体,只是沉默的大多数
一开始,大家看《都挺好》无非都是奔着“正午出品,必属精品”几个字去的
毕竟在一众武侠、架空、胡同剧的夹击之下,“家庭伦理剧”明显显得太过地接地气,那些琐碎繁杂的鸡毛蒜皮,连同这个满满中式家庭“大团圆”型温暖剧名,怎么看怎么没有个爆款剧的样子
却万万没想到,电视剧才播出不到3集,我国的各大社交平台就已经被剧里这一家子的那点儿破事儿刷了屏
咱妈比操心我们上学还操心苏明玉的亲妈怎么能这样:
能拿钱给大儿子出国,给二儿子旅游,轮到女儿想上清华就愣是不让去
甚至还强迫女儿去读不要钱的师范大学
美名其曰“托关系找门路帮你找到铁饭碗”,实际上就是为了给家里多省些钱
后来,卖房子大儿子读书,给二儿子娶媳妇儿,生生把女儿逼到无家可归
到这种时候还理直气壮地告诉女儿“我卖我自己的房子,关你什么事儿”
更别提什么哥哥吃鸡蛋就牛奶,妹妹白水就馒头;哥哥的衣服全给妹妹洗,妹妹还要洗衣做饭干家务等等时日长久的“不平等对待”
不怨长大以后的苏明玉自己去验DNA,这明显搁谁谁也不信同样为人父母,怎么就能这么偏心眼儿
可如果说陈瑾老师饰演的苏家妈妈赵美兰女士是让人费解
那苏家的三个男人简直就像中彩票一样,分分钟集齐中国式家庭里的奇葩男人所有类型:
苏爸苏大强,年轻“窝囊废”,晚年老作精。
妻子儿女产生争执,他不是尿遁就是假装听不见;
逢上家里大事儿,孩子读书,找工作,娶媳妇儿,他什么主意也没有,什么都靠老婆做决定;
看妻子偏向倒是也心疼女儿,可饭桌上连给女儿夹个鸡腿儿也得小心翼翼;
曾因为私藏奖金被老婆罚跪;
也因为护不住孩子被女儿看不起
——苏妈的强势一半原因也来源于苏爸的靠不住,嫁给这样的男人,苏妈半生也就约等于丧偶。
最关键的是,在苏妈过世后,苏大强本质里的自私却又暴露无疑:妻子尸骨未寒,他已经在开开心心地为了能跟大儿子去美国而欢乐试新衣服;
女儿被二儿子暴打,他满心躲开乱子让大儿子给他买房子;
不仅调和不了家里的子女关系,还完全充当搅屎棍的角色,东边告一状,西边卖个惨,临了临了,全世界都对不起他。
除他之外,每天把“我对你太失望了”挂在嘴边的苏家大哥苏明哲像是很多中年中国男人的另一种典型:
少年时以光耀门楣为努力目标,然后躲进学校里就觉得万事大吉
以学业和工作为借口远离家里的鸡零狗碎,却还保持着自己作为“成功者”和为家里争光者的优越感远程指导
打肿脸充胖子,在乎自己作为“大哥”的尊严和脸面胜过一切
且理所应当地认定自己在家庭里的大家长地位不容动摇,也自然地认为自己的老婆孩子理所应该陪自己吃苦
把“都是一家人”和“我是老大我该管事儿”变成口头禅,绑架约束着每一个人然后还沾沾自喜;
到苏家老二苏明成,就更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像小时候上学,老师不是喜欢学习最好的那个孩子,就是喜欢嘴最甜的那个小孩,你看着苏明成就觉得,家长怎么也可以这样
因为会撒娇卖萌,所以学习不好有妈妈拿钱给办学校
不务正业有父母给找铁饭碗
结婚、买房、过日子,爸妈处处贴补
等到有一天被人指着鼻子说啃老他倒是第一个暴跳如雷“你说谁呢?我妈给我那是因为她爱我,她给的不是钱,是爱”
干得都是不要脸的事儿,却偏偏要装作一个要脸面的人,苏明成让我们看见的是那个最被父母溺爱的孩子的成长——你以为是爱他,其实是害了他。
而倔强到骨子里,也被不公平的待遇压迫进骨子里的苏明玉,像是《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一样,半生拼命挣扎,终于摆脱了跟那些最亲近的陌生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痛苦
可越离开才越发现,原生家庭像一道魔咒,带着跗骨之痛,牢牢地粘在了你人生的每一处
——仔细看看那些掩藏在“都挺好”的表象下许多实质上早已千疮百孔的中国式家庭,那些在独生子女时代来临之前曾被苛待的孩子们,你就会发现,苏明玉和樊胜美不是夸张体,她们只是沉默的大多数。
亲缘是注定,亲情要经营
亲情说到底何尝不也该是人心换人心?
说起来,直至芭姐成稿时,关于#苏明玉该不该选择和解#的话题微博阅读讨论量已达3500万
而#苏明成打苏明玉#的剧情讨论话题热度更是直冲3.2亿
一时之间,感觉全国人民都在不分年龄段儿地被《都挺好》里从苏家爸爸,到苏家大哥二哥这三个男人气得肝儿颤,也都在心疼老幺苏明玉“这个孩子可真是倒了血霉”
但神奇的是,微博话题下,大家的聚焦点更多的是在“我身边的苏家男人”:
无论是不作为的爸爸,嘴上永远挂着“我是大哥,这事儿我得管”,还是那个干啥啥不行,就是嘴甜会哄人的二哥
生活里,身边人,似乎我们总能找到这样或那样的对应
那些用你时你是家里人,不用你时“女儿不见娘家灯”的做法,多少人也都心有不平,但总都默默咽下,到今时今日,也只敢偷偷在不为三叔二大爷知道的社交平台上抱怨几声,点个赞
朋友圈里,最多只说两句自己追剧追到很生气,苏明成怎么能下那种毒手打他亲妹妹
——艺术的夸张掩护生活的琐碎,即使有无数意难平,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家和万事兴”还是能拿来准确挡刀
幸而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切身体会到所谓的“父母偏向”或“重男轻女”问题,但那种强势的老人,五指连心却偏偏区别以待的行为,即使不曾出现在你的家里,却也总让你觉得怎么那么似曾相识
好像在中国人心里,“都是一家人”就是一道免死金牌,没有它解决不了的事情;“父母在堂”又是另一道丹书铁券,甭管你到底是占理不占理,只要让父母操心了,你就是不孝顺
——在中国这个孝比天大的亲缘关系组成社会里,“不孝”是如此严重的一项指控,重到足够全世界不问是非来戳你的脊梁骨
所以,有些摆脱原生家庭成了比摆脱*组织更更艰难的“逃亡”
因为至少其他摆脱不必背负道德枷锁,而对亲缘关系的“断舍离”却真实的是要面对千夫所指的痛与矛盾。
所以《都挺好》里苏明玉明明早就跟家里断绝了关系,拒绝经济支援,自己也闯出了自己的世界,可该往家里搭钱出力时,谁也没忘了她
甚至哪怕自己跑前跑后,出钱出力,一条龙负责了母亲出殡、买墓地等等所有丧葬事宜,却还是被大哥下飞机就开始教育“你怎么想是说别人家的事儿”
被二哥指着鼻子“不就是有几个臭钱”
“她花钱她应该的,爸妈没养活她那么多年吗”
——用你时指着脑袋质问你”还记不记得自己也是苏家人“,不用你的时候就”苏家的事儿跟你有什么关系“,樊胜美苏明玉的背后是多少中国上一代女儿的共同缩影。
戏剧自然高于生活,现实也自然少有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如苏家一般这样干脆利落地扯破脸
但仔细看去,在”都挺好“,”都是一家人“”儿女都有出息“的中国式家庭追求下,到底掩藏了多少各自的意难平,兄嫂弟妹、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三叔二大爷···
那些细细密密却又深深潜藏的裂纹就像是哥窑出土的瓷器
很多年后,我们只记得它的美,记得哥哥的因祸得福,上天的善恶有报
却少有人想着,弟弟往窑里泼的那盆水——也是骨肉至亲,可谁说他把水泼进去那一刻不是奔着让他哥哥家破人亡去的呢。
你看,中国文化就是这样,只要是一家人,故事讲到最后也不会太狠,大家对”大团圆“的热爱胜过了所有理性的判断,而老一辈人的一生所愿到最后也就是个”家和万事兴“
甭管你实际上合不合,至少在外人眼里你们必须和——一代一代中国人,就是这样被凝聚,也被绑架,被教导,也被洗脑
”都挺好“成了许多家庭关系的遮羞布,仿佛只要你不扯破,它就不曾存在
我们一直没能理解透,”血缘关系“重要的从不是”血“,而是”缘“,即使是最亲最亲的亲人,也是要人心换人心的,不然再热的心再热的血,也总有一天会被凉透的
像苏明玉站在殡仪馆长长的巷道上,看另一头妈妈的儿子们痛声哀嚎
像她站在母亲的墓碑前面无表情地放下一束花
像更久以前,在全家福的合影里,她疏离地站在一边——我还爱你,但我早就不指望你们了。我走出了这个家,却怎么一直孤独的住在湖底
没有人知道,苏明玉的”我永远也过不去“是一道多么深的疤。
父母兄长带着施舍地口吻告诉她”不管怎么样,爸妈把你养了这么大“,明明是血脉相连的缘分,却变成了这样充满施舍的“交易”:因为他们抚养你长大,所以你必须无条件顺从
——这背后,是多少处于混乱家庭关系里的中国人共同的意难平。
家是港湾,却未必是每个人的港湾;亲人是护佑,却未必是每个人的护佑。到长大以后我们才明白:
这世界上所有伤口经过经年累月地缝补,总会愈合,却唯有伤心是治不好的。
来自最亲的人的伤害和背叛,更是永远永远也治不好的。
是时候该明白,亲缘关系是一种注定,但亲情真的也需要经营,也需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如果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负面情绪和影响,我们第一要做的绝不是无限的隐忍
我们不该被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和亲情无限绑架
也不该以此去绑架别人——纵使家人一场,每个人也都要尊重彼此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和意志,“一家人”不该是一张遮羞布,而应该是我们和家人之间真实的温暖纽带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亲情说到底也要人心换人心,每个人都只能活一辈子,不能辜负别人却也更别辜负自己。
最后,芭姐想说,让亲情不再是“理所应当”,让家庭也可以以爱养爱,以心换心,让我们不必受困于“一家人”的面子,让我们所有人的“都挺好”可以是真的好。
希望所有原生家庭真的都可以成为每一个人成长中的最后壁垒,温暖港湾,而不是荆棘丛林,吸血怪兽
——别让亲情变成了我们人生里最难一道“坎儿”。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