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赵国,最容易想到就是胡服骑射,战国四大名将占其二,唯一能与秦国对抗而不落下风。但稍查历史,你会发现,赵国曾经多次面临灭亡危机,一次次死里逃生,堪称春秋战国时期最顽强的诸侯。
一、秦赵同源赵国与秦国同出一脉,是不太远的亲戚。
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赐为赢姓。后来,夏启打败伯益,夺取了夏朝统治权。夏朝末期,伯益的后代辅佐商汤灭夏,在商朝世为重臣,成为世家贵族。
武王灭商时,赢氏一族忠于纣王,大臣蜚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恶来被武王所*,小儿子季胜随父亲逃亡到太行山上躲避起来。
恶来,就是秦国的先祖;而季胜,则是赵国的祖先。
季胜有个曾孙名叫造父,是个驾车高手,应聘做了周穆王的贴身司机。
有一年,东方的徐国趁周穆王西巡未归之际,号召附属小国反叛。周穆王紧急回国,调集重兵平定徐国之乱。
在这一战中,造父驾车千里东归,为平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立下大功,被封于赵城(即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自此,造父后代便以赵为氏。
周幽王时,赵叔带因劝谏被贬为平民,改投晋国。
赵夙以将军之职随晋献公讨伐霍、魏、耿三国,因功被赐于耿国之地。
赵衰追随晋公子重耳流亡19年,是重耳的重要谋臣。在翟国时,赵衰与重耳分别娶了姐妹两人为妻,做了连襟。晋文公继位后,赵衰受到重用。
二、赵氏孤儿赵衰死后,世子赵盾更进一步,成为晋国正卿。
晋襄公死后,赵盾扶立太子夷皋继位,就是晋灵公。灵公年幼,赵盾大权独揽,成为晋国实际上的当家人。
同时,赵盾还借晋国新君的名义,召集齐、宋、鲁、卫、郑、曹等国结盟,成为第一个以臣子身份召集诸侯会盟的权臣。
晋灵公日益长大,想收回权利,开始与赵盾产生矛盾,派遣刺客去刺*赵盾,没有成功。
一计不成,晋灵公又假意设宴,放出恶犬撕咬赵盾,被赵盾的护卫拼死救下。赵盾与晋灵公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只能活一个了。
公元前607年,赵盾派弟弟赵穿*死晋灵公,迎接晋文公的儿子黑臀继位,继续担任晋国正卿,统领晋国朝政。
赵盾去世后,原先受赵氏压迫的栾、郤等世家在晋景公的支持下,群起而攻,将赵氏满门屠*殆尽。
只有赵盾的孙子赵武,当时尚在襁褓之中,被其母亲(晋景公的姑姑)藏在宫中,才免遭劫难,为赵氏留下唯一的孤儿,被称为“下宫之难”。
十五年后,晋景公生病,巫师占卜是因为有功臣蒙冤。韩厥趁机劝谏复立赵氏,以赵武继承封爵。
这是赵氏第一次灭顶之灾,差一点便绝嗣了。
三、晋阳保卫战晋阳是今山西太原的古称,位于晋水北岸,由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所筑,易守难攻。
公元前500年,赵鞅率兵伐卫,卫国献上500户人口以求自保。赵鞅将这500人家安置在邯郸。因为邯郸也是赵氏的地盘,由赵穿的孙子赵午管理。
三年后,赵鞅索要卫国的500户人口,被邯郸赵氏拒绝。赵鞅大怒,将赵午召回晋阳*死。
邯郸赵氏群情激愤,起兵叛乱。晋国六卿中的范氏与中行氏与邯郸赵氏关系交好,且与赵鞅不睦,早就想整治他了,趁此机会联兵攻打赵鞅。
赵鞅措手不及,退守晋阳,依靠坚固城防与敌军周旋。
晋国赵、范、中行三家打成一团,另外智、韩、魏三家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他们想借机灭掉范、中行两家,于是以晋国国君的名义,出兵剿乱,救援赵鞅。
经过激战,范、中行两家战败,赵鞅终于保住了性命,并在其后升为正卿,独揽晋国朝政17年。
赵鞅死后,智氏继任正卿,掌控晋国政权,实力逐渐做大,成为晋国实力最强大的世族。
公元前455年,智伯借口恢复晋国霸业,建议各家分别拿出一个万户之邑上交给国君。
大家都知道,此时智氏当政,名义上是交给晋君,实际上是交给智氏,但迫于压力,只能双手奉上。只有赵无恤拒绝。
智伯见赵氏不从,便以晋君之命,胁迫韩、魏二家一起攻赵,再一次兵围晋阳城。
这一次晋阳外无援兵,只能死守,比上次更凶险。
智伯围攻数月不克,于是掘开城外晋水堤坝,水灌晋阳城。城内水深六尺,人们悬釜煮食,坚守一年有余,拒不投降。
赵无恤知道,长此以往晋阳终有被攻破的一天,于是偷偷派人潜出城外,说服韩、魏两家内外夹攻,大败智军,瓜分智氏封地。
赵氏又一次取得了晋阳保卫战的胜利。
公元前403年,赵氏与魏、韩三家一起被周王室赐封为诸侯,正式立国。
四、胡服骑射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各诸侯国都来参加葬礼,秦、齐、魏、楚、燕五国更是各自带来万人的精锐大军,炫耀武力。
赵雍继位后,屡次败于秦、齐、魏等国,损兵失地。
为了挽回被动局面,赵雍决定在国内进行军事变革,在军队推行胡人的服饰,借鉴游牧骑兵的骑射方式训练部队,被称为“胡服骑射”。
同时,赵雍还积极向北方草原地区拓展,收编了林胡和楼烦的大量骑兵,使赵国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
随后,赵国开始攻略中山国。
此时的中山国,正好处在赵国的心腹之地,将赵国南北隔绝,一分为二。
经过数年征战,赵雍消灭了中山国,赵国的南北终于畅通,领土面积大增,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成为与秦、齐并列的军事强国。
或许是被连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赵雍将王位禅让给小儿子赵何,自称“主父”,专门负责军事事务。
经过多年研究,他决定绕太行山,从北边的云中、九原地区南下偷袭秦国。为此,他还乔装跟随使团入秦,考察秦国地形,窥探秦王性格为人的风格。
然而,还没等到赵雍实施袭秦计划,就出了事。
赵雍的长子赵章,原本被立为了太子,后因弟弟受宠被废,一直心怀不忿。
公元前295年,赵雍与两个儿子及众大臣一起去沙丘(即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游猎。赵章发动兵变,意图谋*弟弟赵惠文王,没有成功,失败后逃入赵雍的宫中躲避。
赵惠文王派兵围住父亲的行宫,先*死赵章,又怕父亲以后会追究责任,于是将宫内仆役都赶出来,围宫三个月。赵雍被活活饿死,谥号“赵武灵王”。
五、邯郸保卫战公元前386年,赵国将都城从中牟(即今河南鹤壁)迁到邯郸,自此邯郸一直都是赵国最重要、最繁华的城市,直到赵国灭亡。
赵国的邯郸,也经历过两次兵与血的洗礼。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54年,赵国向南进攻卫国,并夺取了两座城池。
由于此时卫国正受魏国保护,魏国便联合宋国一起出兵相助,三国联军打败赵国,一路直逼邯郸城下。赵国被迫展开防守,并派人向齐、楚等国求救。
齐国害怕魏国做大,答应相救,但并没有即刻出兵,而是等到双方相持一年多,邯郸即将被攻破时才率军驰援。
虽然齐军在田忌和孙膑的指挥下,通过围魏救赵之计打败魏军,但邯郸也早已经被攻破城池。直到一年多以后,魏国才从邯郸撤军。
所以,从赵国的角度来说,围魏救赵只成功了前一半,并没有救到赵国。当然从齐国的角度来说,赵魏两国鹬蚌相争,自己这个渔翁是得了大大的便宜。
100年后,同一座邯郸城下,一场更大规模的攻防战正在进行。
这一次,进攻方换成了实力更为强大的秦国,而城内,则是刚刚经过长平之战后的残兵弱旅。
赵国45万精锐主力,在长平一战丧失殆尽,举国皆惊。
面对20万围城秦军,平原君赵胜散尽家财,将妻妾编入行伍,赵国大将廉颇率领邯郸城内军民顽强抵抗,苦苦支撑。
两年后,魏、楚援军终于赶到邯郸城下,与赵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军。
此战影响巨大,赵国虽然损失巨大,却保住了邯郸城,而且赵、魏、楚联军大破秦军,也是秦国强盛之后关东诸侯第一次在正面战场战胜秦军,鼓舞了六国抗秦的信心。
而对于秦国来说,不仅在此战中损失了20余万精兵,更重要的是造成秦国君臣失睦,武安君白起被赐死,相国范雎因郑安平降赵受到牵连,罢相而死。
六、郭开卖国郭开,说是战国第一卖国贼也不为过,他凭一己之力,毁掉赵国两个名将,为秦军铺平道路,可以说是秦国灭赵的第一功臣。
赵国名将廉颇因为犯罪逃亡,居住在魏国。赵国屡次受到秦国打击,想重新召回廉颇,派人去魏国面试。
廉颇在魏国不受重用,也想回国效力,便在使者面前卖力表现,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挂上马,连发三箭,皆中红心。
郭开与廉颇有私仇,不愿意他回国,偷偷地贿赂使者,让他在赵王面前诋毁廉颇。
使者回国后,向赵王回报:“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一听,以为廉颇老得只能吃饭,连弓箭也拿不住了,只得放弃。
廉颇无奈又去了楚国,终是碌碌无功,郁郁而终。
赵国的另一个名将李牧,年轻时驻守赵国的雁代之地,使用诱敌深入之计,一次灭掉匈奴十余万骑,保障赵国北方十多年的和平。
赵悼襄王继位后,名将赵奢、廉颇、乐乘等均已去世或离去,李牧成为赵国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将军,受到重用。
在此后的数年之间,李牧东破燕国,南拒韩、魏,并且两次击败秦军,勉力支撑赵国大局。
公元前229年,秦国灭韩之后,以王翦为统帅,分兵三路进攻赵国。赵国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军相抗。
王翦知道不除掉李牧,就难以取胜,于是使用离间计,派人送重金给郭开。
郭开受到秦国贿赂后,立即在国内散布谣言,说李牧勾结秦国阴谋反叛。
赵王听到谣言,心惊胆颤,不加证实便收捕并*害了李牧,另以宗室公子赵葱代替指挥。
第二年,王翦获知李牧已死,立即率军猛攻,大败赵军主力,攻入邯郸,俘虏赵王。公子嘉仓皇逃亡代地,自立为代王。赵国名义上已经灭亡。
而“名相”郭开,自以为对秦有功,向秦王嬴政请假到邯郸搬取家产,在赶回咸阳的路上,被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一群“盗匪”腰斩而死,钱财也被劫掠一空。
6年后,即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攻灭代地,俘虏公子嘉,赵国彻底灭亡。
而这一次,再也没有奇迹发生了。
参考资料:《史记·赵世家》
作者简介:
我是今青,一名文字爱好者,愿与你一起品读历史,分享人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