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亡佚的象棋谱

明代亡佚的象棋谱

首页枪战射击九九象棋旧版本更新时间:2024-04-24

从明代至今六百多年,有许多象棋谱已为历史所淹没,现存谱名的有象棋、象棋势谱、金鹏秘诀、金鹏十八变棋势、破金鹏、象戏谱、象戏秘诀、桔中乐、江行象棋谱、桃溪象戏谱及赛奕搜玄等十一种。

一、象棋

《象棋》一卷,明解缮,姚广孝等编。

《象棋》是《永乐大典》中的一卷。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解绪等奉敕始编,成于永乐六年(1408),初名《文献大成》,后更名《永乐大典》。全书共二二八七0卷,其中一四九三卷“棋韵”有《象棋》一卷。现因《永乐大典》散侠,残本目录未见,《象棋》存亡不详。

二、象棋势谱

《象棋势谱》一卷,明朱权编。亡。

据明高儒《百川书志》记载,《象棋势谱》下注明“南棋极逻龄老人曜仙编”(1)。考耀仙,名朱权,号涵虚子,丹邱先生,明太祖第十六子,封于太宁,溢献,故又称宁献王。他是明初的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作家、古琴家、棋艺家,编著甚多。他晚年笃信道教,还写过有关养生的著作。《象棋势谱》署名“南极遐龄老人”,既带有道学气味,又说明是他晚年的著作,他卒于英宗正统戊辰年(1448),该谱诞生年代当早此若干年。

三、金滕七着

《金勝七着》象棋谱,已亡侠。

据明弘治间著名艺术家唐寅在《谱双·书后》说:“《象棋神机集》不见传。今惟有《金滕七着》《双陆格》不获见……(2)。”又在《四十自寿诗》中也说:“山房一局金藤著。”《象棋神机集》系南宋间象棋谱,唐寅时已失传,但《金膝七着》此时尚流传,不过唐寅未能得见,耳闻而已。林幼如在《象棋》月刊上考证说:《金滕七着》就是《金鹏谱》,但他又说《金鹏谱》刊于明嘉靖四年,然而,唐寅《谱双·书后》却写于明正德间或正德之前,至少要早于它二十年。显然,两谱不是同一种。

考“金滕”原为周书篇名。据史载,周武王病危,周公祈祷文王,请以自身替代,并将其祝册藏于“金滕”之匮中。因为明人讹传象棋为周武王所造(见谢在杭《五杂姐》),故托“金滕”之名,以说明象棋的源远流长。“七着”可能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象棋残局。在唐寅时代是明代象棋全盛时期,当时的著名象棋谱如《梦入神机》等谱已产生,但他只字未道及,而只言《象棋神机集》与《金滕七着》,而且与《双陆格》并列,说明该谱可能为明以前棋谱。

四、金鹏秘诀

《金鹏秘诀》一卷。作者侠名。已亡失。

《金鹏秘诀》初见《赵定宇书目》(3)。此书目为明中叶常熟著名藏书家赵用贤自编。用贤卒后,其子琦美,扩充藏书,曾藏二部《金鹏秘诀》。又明侠名《近古堂书目》及明末钱谦益《缝云楼书目》(4),也录有此谱。可见,是谱在明末并非孤本,同时为各藏书家所重视。

我国没有河界和九宫式的九九象棋传入日本,日本古称“博棋”或“将棋”,而日本称我国近代象棋为“金鹏”。据日本的古文献说,我国有九宫式和河界的象棋所以叫金鹏,是与我国改革前的古代象棋——象戏“以表其异也”。但我国古文献中没有这个说法,可能我国“金鹏”象棋谱明代就已传入日本,日人则误以为“金鹏”就是我国象棋的别名。

考《金鹏谱》在我国出现,决不会早于明代,据明杨慎《升庵诗话,兰亭杜诗》说:“所记是棋势残着,原无金鹏变起手局也。”可见我国先有残局象棋谱,全局象棋谱的诞生稍晚,而《金鹏谱》的产生,也不会太早于杨慎时代(1448-1559),可能稍晚于《梦入神机》残局象棋谱。按《金鹏谱》有各种版本,而《金鹏秘诀》只有一卷本,着法较为简单,可能是其它《金鹏谱》的前身。

五、金鹏十八变棋势

《金鹏十八变棋势》一卷,明无名氏撰。

据明万历三十年壬寅编《徐氏江雨楼书目》载:《金鹏十八变棋势》(5)一卷。“棋势”一词,我国古代一般指残棋而言,可能是一种残局象棋谱。其产生年代在明万历之前,比“金鹏”全局谱产生年代要晚些。

六、破金鹏谱

《破金鹏》象棋谱四卷。明迭名撰。亡。

据清初钱曾《述古堂书目》有《破金鹏》象棋谱,注明“四卷二本”(6)。

宋、元、明以来,有关全局的象棋谱,其起手局大多是以研究当头炮为主,《金鹏谱》就是代表。而《破金鹏》则是研究破当头炮的布局。这在《桔中秘》中已见端倪,但尚未加以发挥和系统化。清康熙间王再越撰《梅花谱》,其屏风马破当头炮,可能是从《破金鹏》象棋中继承下来的。

七、象戏谱

《象戏谱》,无卷数。明徐中行辑。

徐中行,字子兴。明长兴人。嘉靖间举进士,当过刑部主事和江西布政使等官职,曾入李攀龙、王世祯等诗社,为嘉靖七子之一。据《鸣野山房书目》载,他辑有欣尝编六十七种,《象戏谱》(7)是其中之一。因此,是谱可能为明嘉靖(1522)以前的作品。

八、象棋秘诀

《象棋秘诀》九卷。撰者姓氏不详。存亡不明。

《象棋秘诀》,明黄居中“千顷堂”有藏本。书名现见于居中子虞稷编《千顷堂书目》子部艺术类中。黄居中字明立,明晋江人,万历间举人,官至南京国子监,藏书甚富。其《象棋秘诀》当为明万历(1573-1615)之前的象棋谱。谱有九卷,仅次于《梦入神机》,是明代另一部象棋谱的巨著。

九、桔中乐

《桔中乐》象棋谱一卷。撰者迭名。

《桔中乐》象棋谱,曾为清初常熟著名藏书家钱曾收藏,当是明代的象棋谱。是谱为一卷,当然不是朱进之的《桔中秘》。清代末年有传抄本《桔中乐趣》,是否为此谱,亦难查考。

十、江行象戏谱

《江行象戏谱》一卷。明秩名撰。亡。

《江行象戏谱》见于清初钱曾《也是园书目》,当系明代棋谱。清代盛行一种民间排局,又称江湖排局。《江行象戏谱》可能为早期江湖排局的案集。

十一、桃溪象戏谱

《桃溪象戏谱》一卷。明侠名撰。亡。

《桃溪象戏谱》见于清初钱曾《也是园书目》,当系明代象棋谱。据清薛丙改编《梅花泉·凡例》中说:“同一金鹏之局,或讹为桃溪谱,眩人目耳”。似乎《桃溪象戏谱》在薛丙时代(清嘉庆间)尚有流传,而且与《金鹏谱》大同小异。

十二、赛弈搜玄

《赛弈搜玄》二卷。明迭名撰,见于清钱曾《也是园书目》,亡失。

弈,一般是围棋的专称。在我国古代,围棋一般在士大夫阶级中较为盛行,而象棋则多盛行于劳苦大众之中。明末在士大夫的舆论界弈贵象贱之说甚盛,如朱进之《桔中秘·凡例》中说:

象戏向因市塞童臾纷然,从事人遂卑为末艺,而弈独高之。所以,弈谱充栋,而象谱寥寥,即有一二行世,混合鲁鱼,弃同罚狗。

其实,象棋与围棋,同是一种棋艺,“非有低昂”之分,正如朱进之所说,“弈固立微,而象尤深奥”,各有各的艺术魔力。既然士大夫阶级说弈贵象贱,而象棋爱好者则来个针锋相对,偏说象棋比围棋好,故取其名曰“赛弈”。

注:

(1)《百川书志》杂艺术,第168页。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版。

(2)《谱双》,光绪间长沙叶氏刻印。

(3)《赵定宇书目》第100页。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版。

(4)《绛云楼书目》卷二,杂艺,第170页。

(5)《徐氏红雨楼书目》第388页。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

(6)《述古堂书目》卷四,艺术,第12页,见《粤雅堂丛书》。

(7)《鸣野山房书目》第60页。古典文学出版社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