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尸文化漫谈之丧尸文化的兴起

丧尸文化漫谈之丧尸文化的兴起

首页枪战射击僵尸传染更新时间:2024-06-23
丧尸文化漫谈之丧尸文化的兴起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丧尸这一形象的起源。"丧尸"这一形象一方面源于非洲巫毒教的传说,一方面也是非洲黑人在殖民者控制下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随着美国学者和作家越来越多将"丧尸"这一形象通过调查报告、游记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形式呈现给美国民众,"丧尸"的形象和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丧尸"这一现象是怎样一步步发展成为人们所熟悉的"丧尸文化"的。

1、在巫毒教信仰中的丧尸只是巫术的产物,尽管会在巫师的指示下*人,但并不吃人,也不会通过撕咬的方式让受害人成为丧尸。

2、现代丧尸的形象融合了人类对对疾病的恐惧,对密集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同类尸体的恐惧,对似人非人的恐惧,对丧失人性的恐惧,对食人禁忌的恐惧,对无差别打击的恐惧,对完全无法沟通的恶意的恐惧。

3、而将现代丧尸形象真正带入主流流行文化的开山鼻祖,正是1968年由导演乔治·A ·罗梅罗(如果有之前看过我关于《生化危机》系列回顾文章的朋友,应该会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这个导演就是最初卡普空为真人版《生化危机》找的导演,后来很不幸老爷子被踢出了局,如果真人版电影由这位老爷子执导的话,真不知道会不会拍出另一部经典之作)拍摄的电影《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在此之前,也有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加入了丧尸元素,不过在这些作品当中,丧尸多是以单纯呆板地受人控制的苦力形象出现,而在罗梅罗的影片中,丧尸脱离了巫术和魔法变成了不生不死、肢体腐烂、撕咬活人的恐怖形象。

就如同阿西莫夫确定了机器人三大定律一样,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为今后的丧尸片也确立了几条核心规则:

·丧尸大脑完全退化,身体腐烂,行动迟缓,没有自我意识,完全靠本能活动。

·丧尸唯一的目标就是啃食新鲜人肉,对活人血肉尤其是人类大脑有强烈渴望。

·丧尸会传染,人被咬后会感染,死后也变成丧尸。前一分钟的同伴,下一分钟就会成为敌人。

·丧尸必须被爆头才能消灭,伤害躯干和四肢无效。

最终,该片在当时一举斩获净利润4900万美元,被誉为"恐怖片界的新曙光"。同时也奠定了现代丧尸片的基调,影响了后来无数的同类型影片。影片被译成25种语言在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发行上映,《华尔街日报》称《活死人之夜》是1969年的欧洲票房冠军。1999年,《活死人之夜》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国家电影登记处列为在文化、历史和艺术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电影。

4、一种文化的形成,一定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丧尸片的大行其道甚至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也与丧尸片拥有的政治隐喻以及迎合了人们心中关于意识形态、阶级、种族对抗的恐惧心理有着莫大的关联。

1968 年,《活死人之夜》上映后,被解读出不少政治隐喻,直指美国的社会问题:黑人与白人之间紧张的冲突贯穿始终,反映了美国尖锐的种族矛盾;领导众人的黑人英雄被赶来救援的政府军枪毙,被认为是影射马丁·路德·金被刺*;自私自利的父亲被丧尸女孩咬死,反映了美国的家庭问题和对传统文化的反叛;电影末尾,广播中提到政府要用"搜寻并摧毁"的方式对付丧尸,暗讽了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失败的战术。

纵观近代以来的丧尸电影,除了惊悚的自带属性之外,还往往带有末日、灾难等属性。所以丧尸电影的重点往往不是丧尸,而是出于极端环境下的人类。他们如何抉择,是互相依靠互相帮助,还是为了自己生存残*同类,而这一点也正是人类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5、对未来高科技的担忧,也成为丧尸文化流行的助推剂。不难发现,大多数丧尸片中的丧尸并不是由巫术或魔法造成的,而是由环境污染、病毒变异和核辐射扩散等人类自己的作死行为形成的。随着近些年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人们对科学技术究竟会将人类带向何方的忧虑日益加深,而丧尸片则成为了这种忧虑的最佳出口。

目前丧尸文化已经从单纯的影视文化发展为全面的现代流行文化,即使从没看过丧尸电影的人们也在不停地讨论有关丧尸的问题,甚至把这些问题代入现实生活中来。因为丧尸文化的流行终归还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忧虑和对负面情绪的一种发泄。

我是主机游戏爱好者守门员,请喜欢的朋友点赞点关注支持,谢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