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T-34用户-KAZAN根据尤里·巴沙洛克 & 米哈伊尔·巴里亚蒂尼著作整理写作。
缺乏T-34底盘的问题最少持续到1942年10月,直到国防委员N.N沃若诺夫大将亲自出面干涉这一问题,1942年10月16日,沃若诺夫召开了一场旨在讨论自行火炮样车制造的问题,10月19日斯大林签署了GKO第2429ss号决议《关于制造自行火炮样车的相关决议》,该决议决定支持SG-122M项目的样车试制工作,同时取消了SG-122U的后续研制任务。尽管GABTU KA明确支持U-11主炮的相关项目,但是GAU KA强烈反对该项目的推进,最终最高统帅部和国防人民委员会选择了更务实的M-30自行火炮方案。
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第592厂最终获得了自己需要的后送修复坦克,这是一辆由STZ生产的T-34坦克,在战斗中严重受损并后送第1修理厂维修。根据1942年10月23日的NKV第541ss号指令,第592厂被要求于1942年11月10日完成样车制造工作,这对于新车的制造而言是十分紧迫的。11月21日第592厂开始等待主炮到位,24日完成火炮安装,尽管制造进度大幅度落后于NKV的要求,但是其竞争对手——UZTM的U-35此时尚未完成战斗室的安装。11月28日,第592厂完成自行火炮样车的制造工作并准备进行厂测,样车获得了SG-2的全新编号用以和使用StuG III底盘的SG-122加以区分。其设计基本与夏季完成的SG-122M原始设计保持一致,但是也有修改。首先第592厂设法将SG-2的整车高度降低到2120mm,这是通过降低主炮安装高度实现的,这导致了首上和战斗室正面的连接切角变化,之后,根据SG-122测试和服役后的相关改进意见,SG-2在首上追加了驾驶员舱盖,此外火炮防盾进行了设计优化以为M-30火炮提供更好的保护,在这些改进后,SG-2的正面外形显得复杂且缺乏对称性,不过对于战斗车辆而言,外形并不是值得专门考虑的因素,在战斗室内部布置上,SG-2则显示出对U-35的优越性。
SG-2样车,其正面造型独特并配有机枪
SG-2的车长位置布置在战斗室右侧前部突出车体的部分,并拥有一具PT-K潜望镜和一部9-R电台,除了指挥整车战斗外,车长还要负责火炮高低机。在测试中,SG-2位于战斗室右前侧的车长被认为相较于U-35位于战斗室右后侧的的车长能更有效地协调车组作战并能高效操作车内设备。总体来说SG-2的战斗室布局继承了SG-122的风格,M-30主炮只进行了有限的修改,而T-34底盘和更大的战斗室则让SG-2有了更加合理的弹药架布置以方便装填工作,其车内备弹也达到了技战术要求中规定的40发,而不是U-35的34发。战斗室顶部布置了一个凸起的装甲塔用于容纳M-30火炮的瞄具,车顶的双开舱盖也进行了修改以便于车组上下车与补充弹药。在正面装甲方面,SG-2首上和战斗室正面分别为65mm和90mm,同样优于U-35的45mm首上和60mm战斗室正面。
SG-122战斗室布局,SG-2与之相似
1942年12月4日,SG-2运抵戈罗霍韦茨的ANIOP接受测试,很快其来自回收车辆的底盘就暴露出了问题,仅仅行驶5km以后,SG-2便发生故障并失去行动能力,只得由牵引车将其就近拖到高尔基的第112厂由一个特别小组进行修理,修理工作持续到11日,不过并未能完全解决底盘问题,结果SG-2未能完成机动性测试,且主炮射击测试减少到235发。
不过在战斗室设计评估和射击测试后,U-35过于糟糕的表现让测试委员会直接对其判处了死刑,而SG-2的表现则要优秀得多,尽管SG-2每分钟8发的射速同样未达到技战术需求,但测试委员会全面支持SG-2投产并提出了11点改进意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委员会建议将SG-2车高加高50mm以方便炮手操作火炮。
SG-2自行火炮,其底盘保留了独特的STZ生产的T-34特征
不过梅季希在测试场上的胜利并没有带来SG-2的投产,根据1942年12月2日发布的GKO第2559ss号决议,第592厂由NKV移交给了NKTP并改编为第40厂,同时因为第38厂开始转产SU-12轻型自行火炮(即采用并联发动机的SU-76自行火炮),NKTP需要一个新的工厂保证轻坦的持续供应(早前第37厂改编为第50厂并转产T-34,第264厂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而停产,高尔基汽车制造厂产能有限且需要生产汽车,加上第38厂即将转产轻型自行火炮,NKTP已经没有工厂能大规模生产轻型坦克以快速填充坦克部队),而SG-2未能完成测试无疑是停止第40厂自行火炮项目并要求其转产轻坦的绝妙契机。而UZTM已经投产T-34,其显然在将来会对T-34底盘更加熟悉,生产自行火炮也不需要从其他工厂调拨T-34底盘,因此放弃更加合理的SG-2,并由UZTM结合SG-2的设计深度改进U-35显然是更加合理的选择。至此原第592厂这个苏联中型自行火炮研发的先锋退出了自己熟悉的领域,而在未来其也仅仅是完成了T-80和ZSU-37两个微不足道的型号的研制工作,但是在1943年投产的中型自行火炮,无论是UZTM的SU-122还是第38厂的SU-76I,无疑都深刻地受到了梅季希产品的影响,也可以算是其对苏联中型自行火炮研发做出的重要贡献吧。
视线回到斯维尔伍德洛夫斯克,1942年12月初的GKO第2559ss号决议确定了UZTM为中型自行火炮的研制生产单位并没有让UZTM感到轻松,实际上在随后的测试中,U-35被证明完全不能满足GAU KA的要求,这意味着自行火炮本身需要重新设计。而稍早在UZTM投产T-34的决定,在NKTP看来是UZTM生产基于T-34底盘自行火炮的巨大优势,但实际上受限于实际产能和投产初期的种种困难,UZTM在生产T-34的生产上一直磕磕绊绊,从未达到过NKTP制定的生产任务,对于UZTM而言,可以预见在未来投产同底盘自行火炮后,其已经捉襟见肘的生产能力必将受到更大的挑战(实际上1943年投产SU-122后,T-34和SU-122的生产任务也确实从未被完成过,直到1943年9月停产T-34和SU-122并转产SU-85后,情况才好转)。无论如何,此时斯维尔伍德洛夫斯克的工程师们只得从零开始完成新的自行火炮。
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尽管U-35被NKTP钦定为中型自行火炮方案,但是钦定也是要符合基本法的,那便是必须要能满足测试委员会和GAU KA的要求。然而测试委员会强烈反对投产U-35,并支持使用全新底盘制造改进后的SG-2并对新的样车进一步测试后再做出最后决定。不像未来的SU-85-II,NKTP接受了这一意见只不过已经变更为第40厂的第592厂不再负责SG-2的重制工作,相关工作交给了UZTM。而在UZTM,U-35的改进计划同样早于1942年12月的U-35和SG-2对比测试,改进工作由N.V.库林的团队负责,到了1942年12月中旬,当两辆样车的测试还没结束之时,库林就提议重新设计U-35以解决该车的诸多设计缺陷。1942年12月15日,UZTM召开了一场技术会议讨论U-35的改进事项,除了库林,NKTP委员科京,第9厂首席设计师F.F.彼得罗夫及其副手A.N.布拉舍夫,UZTM首席设计师N.D.沃纳,U-35总设计师L.I.戈里茨基,驻UZTM的军代表G.Z.祖尔均出席了这场决定了新自行火炮设计方案的会议。会上对新自行火炮设计提出了14点要求,其中多数都是源自SG-2的成功设计,包括舱盖设计,战斗室观察口设计,安装火炮瞄具的鼓包,弹药架和乘员布局,U-35的车长指挥塔也计划换成SG-2的PT-K潜望镜。当然UZTM也不是完全照搬SG-2的这些原始设计,而是做了相关改进与简化。
SU-35车内布局
尽管大量借鉴了SG-2的设计,但重新设计的U-35还是明显不同于SG-2的原始设计,当然和之前的U-35区别更大。这一次设计师没有继续遵守不修改T-34底盘原始设计的原则,首上和战斗室正面不再采用阶梯布局,而是被一块52度的装甲板取代,火炮安装基座也不再采用焊接的框架,而是采用一个整体铸造的托盘结构,以期解决测试中出现的裂纹问题。车长位置向前做了移动,其职责类似SG-2,需要负责操作电台并负责火炮高低机的操作,装填手获得了一个折叠座椅,以确保装填手工作时的空间,炮手位置也做了稍许修改,车前体左侧战斗室内部的油箱被取消以增加战斗室空间,火炮瞄具被置于车顶凸起的鼓包内,另一个重要改进则是使用了基洛夫工厂设计的圆柱形外挂油桶,用于夜间作战的火炮瞄具照明系统也被提出并计划安装在样车上。
新设计的U-35得到了认可和支持,同时一个专门的临时小组成立用于协调和指导样车的组装工作。第9厂也对M-30系统做了修改以更好地适应自行火炮,其中位于高低机壳体上的润滑油加注口和注油机被移除,M-30的炮架,摇架,高低机,方向机,火炮瞄具支架都做了修改并对火炮重新配平。
实际上最终重新设计的U-35某种意义上是第592厂和UZTM合作的产物,尽管这一点往往会被UZTM方面刻意地掩盖,不过实际情况可以从1943年3月13日,时任GAU KA主席I.I.沃尔科特鲁布中将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中看出些许端倪,信中沃尔科特布鲁建议授予戈里茨基和库林斯大林奖金以奖励两人领导研制SU-35,但是沃尔科特布鲁同样没有忘记负责SG-2研制工作的佩里维希纳和辛利什奇科夫,显然GAU KA的首脑很清楚SG-2对于SU-35的出现所扮演的重大作用,最终上述4名设计师均被授予斯大林奖金以奖励4人对SU-35研制的贡献。
(未完待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