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个骷髅在台城上坐着聊天,互相问是怎么死的。
你是怎么死的?“我欠缴太清五年的租税,饿死了。”
你又是怎么死的?“我参加了抗侯景战争,饿死了。”
那你呢?“刁民!朕还活着!嗬!嗬!嗬!”
——知乎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他一直活着。
——臧克家
一、南朝会何时被统一如果没有侯景之乱,南朝会何时被北朝统一?随着时间的流逝,南朝与北朝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朝一改东晋和刘裕时期咄咄逼人的强势,转攻为守。宋初失河南,宋明帝又失淮北,南齐又丢了淮南,对峙前线的不断南移,彰显了南与北实力强弱的变化。
南朝实力的转弱在于其统治阶级的腐朽,如果说刘裕建立南朝宋,将不可一世的门阀士族拉下神坛,为暮气沉沉的江东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那么到梁武帝的时候,皇族与士族早就沆瀣一气了。
对比来说,北朝的社会依旧活力十足。梁武帝天纵英才,趁着北朝内乱,夺回淮河防线,又入洛成功,后来北朝又分裂,一时之间梁朝在南北三国鼎立之中好像一个巨无霸一样存在,高欢、宇文泰哪一个敢不跟萧衍客客气气的。但饶是这样,萧衍在北朝内乱中也没捞到什么好处,寒山一战,十万南朝精锐大军覆灭殆尽,原因无他,死气沉沉的南朝已经担不起中国未来的出路,国家的未来毕竟在北不在南。
只是依靠萧衍早年积累下来的一些基业,不出意外,北朝也暂时灭不了南朝,南朝依然会灭亡。只是时间应该会大大延后,要等南朝的统治阶级彻底腐烂之后,北方再像西晋灭吴或者隋灭南陈那般,摧枯拉朽,直捣建康。但来自北方的侯景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梁朝时的南北对峙
二、台城陷落太清三年(549年)三月,叛将开城迎纳侯景,坚持了半年的京师保卫战就此结束,台城陷落。(点击看侯景之乱是怎么来的:)
南京台城
在皇宫正殿,志得意满的侯景,见到了须发皆白、宝相庄严的菩萨皇帝萧衍。两个月后这位86岁的长者在凄凉的境况中死去,“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这是萧衍对自己一生的评价。萧衍一死梁朝也就实际灭亡了,后来的简文帝受制于侯景,梁元帝只是个割据的诸侯,梁敬帝更是王僧辩和陈霸先的傀儡。
侯景之乱后南朝大片领土被北朝鲸吞,继起的陈朝只能龟缩一隅,至此北朝统一南朝只是时间问题;另外死人就不必多说了,史载当时最富庶的三吴地区,千里无人烟,白骨堆得像山那么高,江南社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最可怕的是,南朝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彻底被侯景颠覆了,南朝时期士族门阀虽已不像东晋那样处于权力核心,但依然是统治阶级的重要一员,侯景打下建康以后,“经过数百年腐化的南朝士族,被全部消灭(陈寅恪)”;侨姓士族的覆灭,直接导致南方土著做大,所谓“郡邑岩穴之长,村屯邬壁之豪(南史·侯景传)”,从某种意义上,陈朝是南方蛮族(相对来说)建立的朝代。
所以侯景之乱的影响远不止江左一个朝代的更替,他的影响还要深远。
三、土地兼并的死局这是很神奇的一件事,侯景在北朝只是一介丧家之犬,来到南朝后竟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难道这个跛奴(相传侯景天生残疾,两脚长度不一)真有这么大的能量?
侯景没有这么大的威力,要真有他在北朝早就干翻高澄了。
侯景能在梁朝哪吒闹海,主要是有神队友的助攻。不是萧正德,也不是死不救援台城的那些亲王、大将。侯景的神队友正是萧衍本人。
侯景攻陷台城后,初见萧衍有过这么一段有趣的对话。萧衍见到侯景,老神在在问他:“你刚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又问:“攻城时多少?”“十万。”萧衍再问:“现在呢?”可能萧衍认为侯景攻克台城半年,十万部队应该有所伤亡,想问问他现在还有多少人。
没想到侯景霸气回道:“率土之内,莫非己有。”听到这萧衍不说话了,他知道自己问错了。
不过这段话里透露出一个信息含量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侯景围攻台城的时候已经有了十万人马,这些兵马哪来的,肯定不是侯景在江北的时候招募的,因为侯景自己说了自己刚过江的时候只有千余人马。那就证明这些人马就招募自江南,而且就是建康周围,因为侯景渡江之后直奔建康,哪都没去。
建康周围能不能募到这么多士兵?应该是可以的,据统计梁武帝晚年,建康有二十八万户口,人口过百万,加上周边乡村,招募个十万人还是可以的。这又透露出一个可怕的事实,百万人口,去除掉老弱妇孺,青壮年参加叛军的人数着实不少啊。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梁武帝当国半个世纪,成果斐然,当时的人认为梁武帝治国的成就已经超过了“元嘉之治”,实乃江左第一大治世啊。盛世之下,怎么会有这么多平民跟着侯景造反了?很简单,活不下去了。
春耕图
活不下去的原因是因为士族阶级兼并土地实在太厉害了,到了梁武帝晚年,不少百姓已无立锥之地,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只要一点火星就会爆炸。其实自打刘裕建立宋朝之后,门阀士族在南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开始他们还能凭借“冢中枯骨”而“平流进取,坐至公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朝皇权的不断抬高,“冢中枯骨”也无法保证他们“平流进取”了,乃至王谢这样的顶级门阀中的不少家族都混的特别惨(关于这一点,以后再讲),直到梁武帝的出现。
梁武帝本人出身兰陵萧氏,一等一的大族,(政治上)又在起兵之际得到过士族的帮助,所以梁武帝一上台,扭转了高门大族持续衰落的趋势,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扶持这些暮气沉沉的士族,但梁武帝积极争取门阀士族的支持,只是为了将他们当作帝国的点缀,权力是不会给他们的,真正掌权的是梁武帝启用的大批经世致用的中下层寒门。
梁武帝萧衍
既然没有权力,这帮贵族就只好想着发财了。好在梁武帝虽然不给他们权力,但对于他们的生计还是颇为照顾的。梁武帝的小弟弟临川王萧宏爱财如命,贮藏钱财的库房将近百间。有人向梁武帝告发他造反,梁武帝弄清楚他家里藏的只是钱之后,不光不生气还很高兴。萧宏家产光钱就有三亿,这些都是放贷得来的,可见他是个理财高手,至于他是如何放贷得到这么多钱的,那就见仁见智了。
对萧衍来说,只要不造反,一个王爷弄点钱怎么了,萧衍对皇室贵族是这样宽容,对士族成员也是一视同仁。这些士族从祖上起就是理财好手,现在又得到皇帝的默许,更加肆无忌惮。
等到梁武帝晚年的时候真的是做到了“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所以那时候的阶级矛盾真的可算是空前激化,普通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并不是一句空话。这就是他们为啥铤而走险跟随侯景的原因,赌一把还有能活下去的机会。
其实南朝土地兼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百余年内屡见不鲜,为何到了梁武帝这边如此优秀,能逼到百姓活不下去。要知道南宋、南齐的那些所谓昏君都没做到官逼民反,反倒是号称圣明的梁武帝做到了。为什么?
因为梁武帝活的太长了,中国历史有一个怪圈,但凡开国时期必定地广人稀,然后国家分田分地,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人口增多,大地主开始兼并土地,农民土地越来越少,最后造反,艹翻前王朝,新王朝建立,人口大大减少,然后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不过在南朝时期这一循环里面少了一环,由于南朝禅代特别平稳,所以新朝的建立不是开天辟地那种形式的,除了名字是新的,其他一切都是旧朝照搬过来的。具体来说就是,相当一部分士族地主不受朝代更迭的影响,不管是谁坐庄,我自巍然不动,管你是刘家天子,还是萧家皇帝,我照旧兼并我的土地。由于土地兼并不受朝代更替的影响,所以南朝的土地兼并速度较之普通朝代,要迅猛的多。加之南朝时期,南方的土地开发还不似后来那么广阔,所以很容易就占完了。
梁武帝之前,唯一可以抑制这种病态土地集中的办法就是——统治集团的残酷厮*。刘宋的“前见子*父,后见弟*兄”,南齐明帝诛灭高帝、武帝的子孙,虽然每一次都是人头滚滚,但皇族残*的同时,也会有相当大一批地主(包括皇族地主、士族地主、寒族地主)一起陪葬,他们的土地家产大多会被抄没或者赏赐功臣,政治斗争的残酷,使得统治阶级每年都在减少,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土地兼并的脚步。
直到梁武帝上台,江表五十年无事。不得不说梁武帝政治手段真是很高,南朝无止境的*戮在他当政这几十年,硬是被他叫停了,又由于他的大力倡导,士族、贵族之间表面上保持着难得的和睦,一改江南近百年的腥风血雨,整个国家变得一团和气。看上去很好,但统治阶级暂时不内斗了,那就枪口一致对外了,不是北朝,梁武帝时期的贵族们早就没了当年的血气,一个个活像圈养的宠物,他们只敢将手伸向下层民众,这就使得地主吸血的速度比前朝要快的多,尽管梁武帝五十年治世,成果斐然,但依然不够既得利益者瓜分的。
地主还想要的更多,但百姓已经被吸干了血。梁武帝虽然纵横捭阖,强压下这座火山,但到了他统治的第47个年头,85岁的梁武帝再也撑不下去了。所以侯景之乱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梁朝。
参考资料:《梁书》、《南史》、《资治通鉴》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好文推荐☆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