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类几乎没有天敌,它们飞在高高的蓝天上,从高空中冲向猎物的身影,往往引起猎物的极大恐慌,因而造成了极佳的“奇兵”效果。
最大最凶猛的猛禽当属食猴雕和角雕,它们以捕食猴子为生。据科学家考察,很多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大型雕类,几乎都有捕食猴子的习性,但以食猴雕和角雕最为典型。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食猴雕,身长1米多,体重4公斤以上,脑后长着由许多长达10厘米左右的羽毛组成的菊瓣形状的羽冠。每当食猴雕发怒时,满脸*气,鹰眼圆睁。食猴雕和角雕具有很多超群拔萃的素质和本领,甚至20多天不吃喝也能生存,其忍饥耐渴能力确实罕见。
食猴雕常常瞪着那双金黄色的锐目盘旋于万里晴空以搜寻猎物。为减少体力消耗,它常常做浮旋和滑翔飞行,看似潇洒,实为侦察。一旦发现目标,立即突袭,悄然降落,在猴群扭打正欢、毫无防备之际,迅猛地用锐利的双爪抓起猴子,啄瞎它的眼睛,然后一爪掐住猴子的咽喉,另一爪便撕开了它的胸膛。食猴雕几乎不费什么力气便凯旋而归。如果当它被哨猴发觉,听到报警的群猴拼命逃跑之时,食猴雕便瞄准落在最后面的猴子,猛扑上去,掐住猴脖子或抓起猴头,直冲云霄。被活捉的猴子若奋力反抗,食猴雕便将它从高空摔落,让它粉身碎骨再取食。
角雕也是以捕食猴子为生的。虽名角雕,它头上其实只有一对高高竖起的黑色羽冠。论身长,角雕与食猴雕一样,可它的体重超过食猴雕的一倍多,足有9公斤重。角雕一身带灰色斑点的羽毛,像军人穿的迷彩衣,在茫茫林海中难以辨认。角雕的看家本领是它的双脚大如人手,在凶禽中首屈一指。角雕袭击猴子时,首先动用这双大脚,一旦抓住猴子,8个爪尖立即抠进猴子的皮肉;别说猴子,任何猎物也动弹不得。
角雕生就了一副垂直起落的身体构架,它的翅膀宽而短,尾羽却长而灵,便于在林中的空隙中垂直起飞和降落,如同直升飞机一样。有别于食猴雕的高空侦察侧重于视觉,角雕靠的却是听觉。角雕得深入林子,全神贯注地聆听猎物的动静,一旦听到猴群的喧闹声,它就往发出声音的地方飞去,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
在猴子家族,组织是十分严密的,它们不论出游、采食、宿营、争斗,哨猴都是恪尽职守,保持很高的警惕性。
角雕在捕猎时飞飞停停,一点一点地接近猴群。它们的滑翔,轻得简直连树叶也不会晃动。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之中。角雕按既定谋略飞抵前沿阵地,已与猴群近在咫尺。只见它振翅高鸣,以“打草惊蛇”之计,故意把树枝碰得乱响。紧急中,哨猴尖叫着发出信号,便立刻逃之夭夭了。这意外的突袭使猴群大乱,各自只顾逃命,你冲我撞,一时间让偌大的林子枝飞叶落,而那猴王竟比哨猴溜得更快。有的顽猴比较机灵,在这动乱之际会抓住一根长藤,借助那悠晃之劲逃离现场,跳跃攀援到苍松之上。它的举动启发了尚未逃离的伙伴,于是,当这长藤晃荡回来时,十来只猴子你争我抢,一拥而上,同时抓住这救命之藤。可慌乱之中,忘了齐心协力,结果是你动我不动,谁也动不了,反而耽误了时间,更加乱成一窝蜂。特别是那些小猴子,出生以来头一次遇到这种危机,吓得嗷嗷哭叫……
趁着猴群慌乱,角雕瞄准落在后面的离群的那只猴子,凶猛地扑上去,先用坚硬的羽翅击昏猴子,再用它的利爪掐住猴子的咽喉,另一爪撕开猴腔……
不论是食猴雕,还是角雕,它们的突袭几乎次次得手,很少失败,这取决于它们这套战术的成功运用。如果看见或听到猴群的扭打和喧闹,就不讲策略地前去冲*,食猴雕和角雕很可能连一根猴毛也抓不到。因为猴子腾跳灵活、攀援神速,它们一旦发现天敌,就会很快逃跑,在几秒钟的时间内消失于茂密的丛林。
人生启示终极猎手的谋略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研究它们,就是研究怎样才能更轻易地获取胜利。突袭之妙,贵在突然出现,从而造成对手慌乱无措,引起对手的恐慌,使其失去理智的思维,便可趁乱取胜达到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