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10月11日电 题:何以解缺水之忧?“全民总动员”谋“节流”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节约用水”一词几乎是中国内地孩子入学伊始,即必修的“启蒙课”。时至今日,水资源短缺正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对有限水资源实现“节流”?成为正在进行的中国节水论坛上探讨焦点。
10日至11日,以“节水与社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节水论坛在兰州举行。来自中国各行业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围绕节水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度节水、极限节水的实现途径与对策等开展对话交流。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坦言,水资源短缺是中国的基本水情,总量不足和区域短缺为基本特征,水环境污染恶化了水生态,水旱灾害频发危害了水安全,全社会节水意识还相对淡漠,水资源利用粗放和浪费仍较为严重。
何维建议,节水关键是将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刚性约束,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和流域,通过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构建以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水资源保护、供给、监管和保障体系。
“水资源是支撑农业发展的物质和环境基础。”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介绍说,近年来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约四分之一。全国多年平均因干旱导致粮食损失每年近190亿公斤,约占2019年粮食总产量的3%。
余欣荣分析称,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农业用水效率有了很大提高,2019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4,但与先进国家0.7-0.8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进一步挖掘农业用水潜力,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开展农业用水革命。
作为世界上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中国近年来付诸实施了一系列“节水”举措,不仅多个省份以立法形式试图破局“缺水问题比较突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水情困境,坊间各类“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更是日益密布。
“节水是新兴朝阳产业,特别是今后相当长一段发展时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只有大量的节水项目投入运行,节水社会才能形成。”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谢经荣认为,以创新为引领的民营企业,要加大节水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再生水综合利用水平。
中国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表示,节水贯穿于生产生活各领域全过程,涉及到各地、各单位、每个用水者,需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行动。今后要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生活重点领域节水,推动节水政策、制度和技术等创新,加快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
作为干旱缺水的经典写照,素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的甘肃,是长江黄河两大河流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但又是中国最为缺水的省份之一,七成以上面积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甘肃省省长唐仁健说,缺水是甘肃发展最大的难题,该省近年出台一系列地方性法规政策,构建最严格的水资源节约保护体系,并加快实施了多个水利工程,供水保障能力正持续增强。此外,近年大力发展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因“高效的水循环利用和农业节水增效”成为中国节水技术探索的“试验田”。(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新闻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