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军事杂志或是网站,狙击始终是观众和读者最感兴趣的题材之一。狙击题材之所以这么讨喜,跟媒体的传播不无关系。不过,狙击题材的影视为了追求内容精彩,大都会夸大狙击作战的效果,让观众以为狙击威力巨大,甚至认为狙击无所不能。其实,狙击远没有影视小说中那么神奇,狙击手也不是超人,对狙击作战在未来战争中的期待过高,可能会付出血的代价。
狙击其实是弱势一方更依赖的手段不知大家是否发现,狙击其实是弱势一方更依赖的手段。比如,苏芬战争中的芬兰军队、上甘岭战役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车臣战争中的车臣武装,均是如此。
苏芬战争,苏军以50万大军、1500辆坦克、1800门火炮及800架飞机向芬兰大举进攻。而芬兰一方,算上民兵预备役,总共只有40万人,坦克火炮分别是苏军的约1/20,飞机是苏军的1/8,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在这种情况下,芬军不具备常规作战击败苏军的实力,但芬军利用特殊的天气和地理,以狙击手大量毙伤苏军,取得了其他战法无法取得的战果。尽管重创了苏军,但是芬兰依然输掉了战争,可见仅靠狙击是难以扭转战局的。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依托山地和坑道,抗击“联合国军”的山地阵地战。由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具备空中优势和火力优势,志愿军缺乏大量*伤敌人的手段,需要依托山地和坑道稳定战线。此时,志愿军发起的群众性的冷枪冷炮歼敌运动,是*主席“零敲牛皮糖”、积小胜为大胜战略思想指导下的具体行动。在正确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加上广大指战员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过硬的战斗素养,志愿军的冷枪冷炮狙击*伤了敌方大量有生力量,也震撼了对方的战斗意志。
两次车臣战争中,车臣武装根本不是一支正规军,而俄军则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军,因此车臣武装便依托有利的环境,如格罗兹尼市区,对俄军展开狙击战。车臣武装的狙击手战斗经验丰富,战术非常灵活,他们经常采用故意击伤俄军利用伤员设置埋伏圈的方法,狙*前来救援的俄军。同时,车臣武装通过购买德国NsG-90、奥地利斯泰尔SSG-86等高精度狙击步枪,在性能上碾压俄军。第二次车臣战争进攻格罗兹尼,俄军伤亡中的60%至70%是被对方狙击手毙伤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攻击格罗兹尼时,由于俄军吃了狙击的亏,因而在第二次车臣战争进攻格罗兹尼前,俄军便对部队进行了反狙击训练,有效遏制了对方狙击战的效果,降低了伤亡数字。
弱势一方更依赖狙击,是否有例外呢?也许有人会以美军为例。越战中,美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狙击手,相比越军的实力,美军应是优势一方。不错,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是,越战中,美军最大的敌人并非越军,而是越南亚热带山岳丛林环境,这种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极大抵消了美军的优势,这也是美军使用狙击手的一个深层原因。
由此可见,两军相遇,实力强的一方有很多武器和战法可供选择,狙击只是其中一个选项,而对于弱势一方,在缺乏*伤对方的武器和战法时,狙击无疑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手段。
强军反狙击手的战法简单而暴力可能是受经典狙击题材大片《兵临城下》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对付狙击手最好的方式,是用一名更优秀的狙击手。比如,影片中,德军官兵在斯大林格勒被大量狙击后,猜测是苏军出现了一名优秀狙击手,于是,从远方调来狙击教官柯宁斯与苏军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对抗。
《兵临城下》中的德国狙击监管柯宁斯
事实上,强势军队对付对方狙击手的最佳手段,并非千里迢迢再召来一名己方狙击手,而是第一时间对敌狙击手进行火力摧毁。俄军在车臣战争后期的做法,就是一旦遇到对方狙击手,首先用坦克将狙击手藏身的建筑物一层楼梯撞塌,断其逃路,同时,用步战车和小炮对建筑物窗口依次轰击,必欲将其就地歼灭面后快。美军在战地遭遇对方狙击手的反击,同样简单而暴力。比如,美军巡逻队遭遇对方狙击,会第一时间以车载武器压制对方火力,同时呼叫空中打击。无论是面对美军还是俄军,对方缺乏支援的狙击手,都很难在战场上生存下来。要么不开枪,只要开枪即暴露,而只要暴露,就意味着被消灭。
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能力越来越强,各种火力越来越猛烈而迅捷,一旦在未来战场遭遇敌方狙击手,解放军与美俄军队的做法也会同出一辙——用猛烈的火力就地将对方狙击手清除。
狙击“斩首”实战中很难实现不少人最津津乐道的神奇的狙击作战,其实就是对敌重要目标实施“斩首”,美国大片《生死狙击》就有相关桥段。然而,在现实中,用狙击手对对方重要目标实施狙*,几乎是不可能的。
目标的重要性越高,其安全保卫就越严密,狙击手很难进入狙击步枪的射程之内,很难找到可供狙击的阵地。退一步讲,即便目标进入了狙击步枪的射程,狙击手也很难完成狙*。
《生死狙击》电影剧照
电影《生死狙击》中,狙击手在2400米(约1.5英里)外,计算了风偏、温度、湿度等条件后,精确狙*了目标。事实上,在实战狙击中,也的确出现过狙*2000米外目标的战例,比如,英军狙击手、加拿大军狙击手在阿富汗战场都有过这种超远程的狙击。但是,请注意!实战中这种超远程狙击的目标,从已被报道的战例看,无一是重要目标!为什么呢?
子弹飞行是需要时间的。以美军M82A1为例,枪口初速为853米/秒,如果射击 2400米距离的目标,子弹需要飞行近3秒,即便目标在这3秒钟完全静止不动,子弹飞行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导致弹着点偏差,这些是狙击手不可控的。即便一切条件都非常理想,在这个距离上,狙击步枪的射弹散布也超出人体的宽度。可以说,超远程狙击要想首发命中,运气甚至比枪法更重要。
那么,为什么实战中依然有超远程狙*的战例呢?此类超远程狙*战例,大多出现在阿富汗战场。在战场环境中,普通人员对一两公里外的枪声并不敏感,这就给狙击手首发未命中后提供了宝贵的修正时间,迅速调整射出第2发,甚至第3发子弹。而重要目标,无论是其本身还是其警卫人员,警惕性都很高,这就是狙击手难以在实战中超远程狙*高价值目标的重要原因。
解放军未来面临的狙击战解放军自建军起就强调射击的精准性。刘伯承元帅说,“宁要百发百中枪一支,不要百发一中枪百支”。中国家喻户晓的《游击队之歌》里唱到,“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在解放军的战斗序列中,还出现了因射击精准而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如“神枪手四连”。
20世纪60年代,解放军进行大比武时,陈锡联上将视察“神枪手四连"射击,发给特等射手蒲纯惠 50发子弹,要求他向150米外的胸靶射击,靶子每5秒钟出现一次,如果哪一枪打不中便告结束。蒲纯惠举枪便打,枪枪命中。取过靶子一看,蒲纯惠把50发子弹密密麻麻地打在一块。更有意思的是,陈锡联上将的反应——他用一只手捂住靶子,发现所有弹孔都被手掌盖住,于是连声喊道:“打得好!这样的枪法战场上封碉堡眼没问题!”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无论是士兵还是上将,解放军对射击精准性的追求,早已融入血液中。
今天,世界战略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的战略对手开始紧盯解放军的导弹、战机、新舰。然而,对全世界所有军人而言,枪响靶落是共同的信仰。枪响靶落,无疑意味着训练有素,意味着常备不懈,意味着不可侵犯。2020年10月28日,联南苏团(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朱巴战区举行射击比赛,中国第6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与卢旺达维和步兵营、埃塞俄比亚维和步兵营、孟加拉国维和工兵连等同场竞技。取得了步枪射击和手枪射击两项第一。这次比赛虽是友谊赛,但在军事交流中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未来,解放军步兵若面临岛屿山地或城市作战,狙击手仍将发挥重要作用。空中力量再强,舰艇导弹再先进,占领依然要靠步兵,而分队编成内的狙击手,则是保护步兵的一道屏障。他们将为所在步兵分队提供远程精确火力支援,其自身也将获得步兵、坦克步战车、火炮乃至空中火力的掩护。将以往单打独斗的狙击融进地面作战体系,解放军狙击手将在未来战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