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战争中,经过中途岛海战和瓜岛战役,日本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构建外围防御圈和绝对防御圈,用以疲敝消耗美军,再适时出动联合舰队,进行海上决战,一举扭转不利态势。为此,日本在重要岛屿上精心构筑工事,主要做法是,一是派驻日本精锐陆军驻守岛屿,二是构建完备的半地下工事,三是派驻精英指挥官亲临指挥。其中,最成功的防御发生在硫磺岛上。
硫磺岛战役
硫磺岛日军总指挥官是栗林忠道中将。栗林是出色的职业军人,曾担任过天皇警卫部队的指挥官,他意识到面对美军绝对海空优势,滩头作战难以奏效,要凭借折钵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托坚固的工事,实施纵深防御。当地的火山灰和水泥混合可以成为非常良好的混凝土,日军用此建成许多非常坚固的地下工事,为了防止人员被围困,每个工事都有许多出口,四通八达,通风良好,大的暗堡甚至可以容下300到400人。
同时,放弃日军在战争初期的死拼战术,借鉴塞班岛日军反登陆战3天内损失3万人的战例后主张对美军抢滩采取不抵抗战术。直到美军先头部队进入陆地500米再发起反击,利用隐蔽工事近距离地大量*伤美军有生力量。规定了近距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还严禁自*冲锋,号召每一个士兵至少要*死十个美军。栗林的这些苦心经营,确实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使硫磺岛之战成为太平洋上最残酷、最艰巨的两栖登陆战役。
硫磺岛战役从1945年2月19日开始至1945年3月26日结束,日军阵亡被俘23388人。而美军阵亡6821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硫磺岛战役也成为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唯一一次伤亡人数超过日军的两栖登陆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