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美文】我(郭 磊)继续跟着张传禄老哥连续推发当代著名报告文学家李延国与王秀丽合著的力作——《张桂梅》[玫瑰][谢谢]这是奉献的是原汁原味的文化大餐,亲们尽情享用哈[笑][谢谢]
李延国老师是从我们老部队原26军走出来、我们崇拜敬重并引以为豪的著名老作家[谢谢][作揖]
第一作者李延国
张桂梅和《张桂梅》第一作者李延国
《张桂梅》(长篇报告文学)
李延国、王秀丽 著
(下 部)
山有桂兮,
金秋飘香。
崖有梅兮,
凌雪傲霜。
桂兮梅兮,
国之芬芳。
——题记
第九章 长征十万里(中 )
4、热情的“佐罗”
在大山深处,有时为寻找一个孩子的家,得花费一天的时间。
一个冬天,“家访小团队”行至宁蒗县,在路边一个加油站问路时,一个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的男人走过来,梳着拉风的大背头,脖子上挂着小姆指粗的金链子,手夹着香烟,手指上露出宽大的金戒指,身着黑色风衣,闪闪发光的黑丝绒裤子,脚蹬锃亮的皮鞋。如果他再戴上一副墨镜,骑上骏马,活脱脱的一个中式“佐罗”!
家访中,很少碰到生活如此优裕的人。
他板着脸过来问,你们有什么事?
你坐在车里思忖,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扛把子”老大吗?“小团队”的人向他介绍,是华坪女高的张桂梅老师要去家访,问一下路。
男人一听,板着的脸一下就笑得云开雾散,整个人变得又热情又温暖,乐呵着跟走下车的你打着招呼,问你要去哪儿?
你把写有孩子名字和地址的纸拿给他看,他说:“我知道这家人,但他们没有住在这里了,搬到城里了,我带你们去。”说完拉开车门就上车了。
在车上,他自我介绍是那个加油站的老板,他老早就听说过张桂梅的名字,只是一直没有见过。并用“幸会!幸会!”表达和你的相遇。
他说:“张老师你知道吗,我一直觉得你就像菩萨一样,如果没有你,我们宁蒗好多女娃娃都读不上书。”
你回答:“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能力,这是党和国家对老百姓的关心,学校是党和国家办起来的,我只是帮忙代管一下。”
他说:“现在党和国家政策是越来越好了。”
一路亲切交谈着到了城里,他带领你们穿过几个小巷,在一处偏僻的大杂院里找到了学生家人的租住处。如果没有他带路,这要花多长时间才找得到孩子家?
“佐罗”率先下了车,站在狭小的院子里,用民族话大声喊着什么,很快,低矮的木楞房里就有人出来,男人回身笑着告诉你,就是这家了。
当你跟学生家长聊着学生情况时,加油站老板肃立在一边听着,听到学生成绩不太好时,他竟比学生家长还着急,开始大声训斥站在一边的学生。
他汉话民族话并用,教训完学生又教训家长,大意就是张老师如此辛苦,带病工作,你们还不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还要给张老师增添麻烦,还要让张老师这么大老远从华坪跑去宁蒗……
每一次脾气发完,可爱的“佐罗”总要回身恭敬地跟你说:“张老师,您继续、您继续。”
你笑着说:“我想说的你都说完了,我没说的了。就这样了,你们当家长的,多关心一下孩子。孩子呢,回学校要努力学习,不然会辜负这么多好心人。”
你站起身来,加油站老板赶快过来扶住你走出门,你要用车送他回加油站,因为出来路程似乎有点远,结果他大气地说:谢谢了张老师,我已安排员工把我的车开在后面跟起,我坐自己的车回去。
他又豪爽、恳切地邀请你们留下吃午饭。
你说还有好多娃娃家要走,一再向他表示感谢。车开出好远,回头看,他还在原地目送着你们。
显然,这位“佐罗”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人,可是他们仍关心着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实为难得。
家访遇到“佐罗”这样的人不多见,挠心事到是更多。
5、三顾土屋
家访遇到的问题千奇百怪,生活本就多元化,苦乐并存,祸福相依。
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家庭。
你目光如炬,随时能从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中捕捉到某个女孩的异常,并用心灵的雷达去探测孩子们的心灵。
陈建华老师向你报告了他班上有一个家庭情况复杂的姑娘有轻生念头。
你立即提高警惕,姑娘正上高二,正值豆蔻年华,为什么想轻生?而且高二是高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一个学生在此学段掉队,她的高三和高考都将变得渺茫。
你决定去姑娘家看看,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从县城出发,三个小时的车程进入到了大山深处,没有了车路。
热心的乡亲告诉你需要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女生家。你在路边一筹莫展。
“你是张老师吧?”
“是的,我是张老师。”
“真的是张老师哎。”
村里人围过来向你挥着手。
他们热情地告诉你,原本摩托车还能进去,目前因天气太冷,路上有冰霜,摩托车也危险。
“你能骑骡子吗?”一位村干部模样的人问。
你小时候在东北骑过马,家里有马车,小时候,父亲扶你到马上骑着玩儿,你觉得骑马和骑骡子应该差别不大。
很快,一匹高大的黑骡子被牵到你面前。骡背马鞍上还铺着一床毯子,那是乡亲们传递的温暖。
乡亲们七手八脚地把你扶上骡背,一位中年人牵着骡子走在前面,骄傲的向路人打着招呼:
“嗯呢,我送张老师去家访呢。”
一幢土屋孤独地座落在山凹凹里。
土屋里装着一个悲惨的故事。
女生原本有一个弟弟,十岁左右下河洗澡不幸溺亡。同年,爷爷奶奶因琐事争吵,奶奶一气之下喝农药自*。
一年之内,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失去了两个亲人。
女生的父亲失去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人。无法排遣伤痛,没有文化的他只能借酒浇愁。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最后父亲完全沉浸于酒壶中不愿再清醒过来。
妈妈有病,却不懂延医请药,只会在乡里找神棍、巫师来做法。画符、舔火棍,病没有好转,只能残喘度日。
爷爷已经年过花甲,也已无力盘田种地。
家里破锅烂灶,已经不像农家正常过日子的样子。
这里山太高了,阳光只照得到两三个小时,你感到浑身发冷。
女生的爸爸还在半醉半醒的状态,坐在板凳上身子摇晃。
女生的妈妈面带菜色,光脚穿着一双辨不出颜色的塑料拖鞋,裤子肥大不合身,可能是哪个亲戚淘汰送给她的,手极不自然的捏着右裤腿里侧——你看出来了,那里破了一个口子,她的手并不能把那个破口全部捏住。衣服是极不协调的大红色。她的目光空洞而麻木。
“你们就打算这样过日子啊?”你问。
他们夫妇互相看着,未做回答。
“你们女儿在学校都不吃饭了,你们难道不想让她考上大学吗,不想让她活下去吗?”
“家里一个灾连着一个灾,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女人说。
你把包里的钱都掏出来,塞到女人手里:
“这些你先拿起,先治好你的病,添点家里用得着的,你要帮你男人戒酒,有钱喝酒,没钱过日子,你们把日子过颠倒了。”
“张老师,我不能要你的钱。拿了你的钱,也被他拿去喝酒了。”
“你拿着,你男人酒醒了劝劝他,咱还有一个姑娘不是?难道你们不心疼她?”
回到学校,你让女生搬到你的宿舍和你住上下铺。你负责她的生活费。
你同时叮嘱她的班主任陈建华,多多关心她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成绩。
女生和你住在一起后,朝夕相处,逐渐产生出一种亲情,她愿意和你说话的时候也多了起来。
有一天你问她:
“姑娘,告诉我,还有什么困扰你的呢?”
“我不知道我爸爸妈妈现在怎么样,家里怎么样了。”
“我去过你家,*妈状态还好,也答应帮助你爸爸戒酒。”
“弟弟出事后,他们就像家里没有其他亲人了,只顾自己,完全不顾爷爷和我,我只希望家还能像以前那样,即使出了事,我们一家人还能度过去。”姑娘哭了。
为了她这番话,你决定再去一次她家。
这次,村干部提前通知了家里,女生的爸爸只是小酌了两口,你进到屋里还能闻到一股酒味,他知道是姑娘的校长来了。
“你姑娘怕你们在家过得不好,不放心,让我来看看你们。”
男人一愣:“她自己过好点就行了,担心我们干嘛?”
“她自己过好?她怎么过好?你给过她一分钱生活费了吗?天冷了,你给她送过棉衣铺盖了吗?你给过她一点父爱了吗?你醉了就躺下睡,你想过她没有?你希望她回到大山里像你一样生活吗?”
男人愣住了,这可能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问题。以为托共产党的福,把女儿送到“女高”,完事大吉了。
“就算这样,她还担心你们,怕你们冬天难过,让我来看看你们过得怎么样。”
说着,你又从包里掏出钱来,你刚发了工资。
女生的妈妈上前拦住,压低声音说:“上次你给的钱,这个酒鬼都用去买酒了,不要、不要……”
“酒鬼”因被揭发,表情尴尬又有些恼怒,摸起小凳子要向妻子砸过去。
你制止了家暴。你知道改变需要时间。
男人干脆顺手摸过手边的酒瓶仰脸灌了一口酒。
这是酒鬼的习性。这亦是对你的挑战!
“你喝给谁看呢?这家不是你的?姑娘不是你的?身体不是你的?”
男人也觉得有些过份:“对不起张老师,我没忍住。”
“我来过两次了,你们不问一下女儿在学校学习好不好?生活过得好不好?你还是她亲生父亲吗?”
不是每一次家访都会获得成功,此次家访不欢而散。
难道天下真的会有不爱儿女的父母?
你分析了酒鬼父亲的状态,失去儿子对他的打击最大,他失望、绝望,认为自己绝了后。重男轻女的传统习俗,使他并不把女儿放在心上。临走你还是嘱咐女人好好操持家务,一定要帮助男人戒掉酗酒恶习,多多关心女儿。
回到学校,你怕影响她的学习,就告诉女生家里一切都好,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姑娘盯着你看了一会儿,淡淡的笑笑,回了声谢谢。
每一个纯真的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她们的第六感会戳破谎言。你却没有看懂她那淡漠的一笑背后隐藏着无法排解的心结。
有一天凌晨, 你发现睡在上铺的姑娘在偷偷写着什么,你翻身时,见她迅速把纸张塞到了枕头下。
你很警觉。“姑娘,你去我办公室给我把抽屉里的药拿点过来,我浑身痛死了。”
姑娘不是第一次为你跑腿,她急急跑出宿舍。
你起身伸手从她枕头下摸出一张纸——
竟然是一份遗书!
姑娘在信中写下失去奶奶和弟弟的痛苦,写下父亲酗酒母亲有病的失望,写下对前途的迷茫和决绝的放弃……
你赶紧打电话给班主任,讲明了事情的严重性,并让班主任不要声张,关注陪伴她,你马上又联系车,带着两位体育老师(怕“酒鬼”闹事),第三次赶去女生家。
你和两位体育老师走进了那熟悉的土屋。女生的父亲仍然醉醺醺的,无法谈话。而他的妻子上山做农活去了。
你默默地坐下等他酒醒。
“你又来了?”父亲口舌不利索的开口了。
一位体育老师把女儿的遗书递给他。
“什么?遗书?她,她怎么了?”他顿时醒过来了。
“你自己看吧,你女儿自*,死了!”
失去才知道可贵,亲情被唤醒了,他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吼:“娃啊,你要了爸的老命啊……呜呜……” “你知道她是为什么死的吗?”
“都怪我啊,都怪我啊!我要去看看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啊,呜……”
“现在正在医院抢救……”
“她还有救吗?”
“说不准。”
“她要是能活回来,我再也不喝酒了哇……再也不了哇……是我把她喝死的啊……”
女生的妈妈从山上赶回来,跟着一起放声大哭。
男人突然抓起一根木棒,高高举起来,像要打人。
两位体育老师上前把他按住,却没有按住,棍子落到酒坛子、酒瓶子上,打个稀碎,酒流了一地。
你看火候差不多了,便说:“我们发现的及时。你想让她活下来吗?”
“想啊,想啊……”
“那你能保证今后不喝酒了吗?”
“只要她能活下来,我再也不喝酒了,不喝酒了啊……”
“你写个保证书吧,我们全力抢救她。”
生离死别,使他知道了女儿的宝贵。
“我写!我写!”
体育老师递上纸笔,男人抖着手,写下了一份“保证书”:
他保证不再喝酒,向他的女儿保证会关心她,保证把家里的日子过得好起来。
一个家庭重生了!
你把“保证书”叠好装在包包里,对夫妻俩说:
“做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好,而不是拖她们的后腿,如果你们再不努力,今天我们帮你看住了女儿,明天呢?后天呢?你们能接受失去女儿的痛苦吗?”
回到学校宿舍,你悄悄把这纸“保证书”交到女生手里,她双手微颤的接过,泪水滴落到信纸上,无声的啜泣渐渐变成小声抽泣,最后她一头扎进你怀里放声大哭。
“哭吧,姑娘,哭一场就好了。”你轻轻抚拍着姑娘瘦弱的脊背。
转年,女生考上了大学一本。
有多少个女孩儿成为山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6、自古来第一个大学生
永胜县秀美村,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
但很奇怪,这里虽然有成片的森林,却没有水。
村民种地全是靠天吃饭。学生家长告诉你,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全部姓和。早年从丽江搬迁过来的,可能是祖上因为躲避战乱,所以哪儿偏僻就在哪儿安家。
这家父母非常能吃苦耐劳,家里收拾得非常妥贴,并修建了丽江古老的木质雕花小楼,看得出,标致的小楼才建了没多久,玻璃锃亮,木质新鲜。这是家访中很难看到的胜景。
学生的妈妈是一名党员,她告诉你,每次去乡里开党员大会,来去都要三四天,但她从来没有落下过。
她笑着对你说:“桂梅校长,我早就认识你了,只是没有看到你真人。”
你很奇怪,难道她有你照片?你还没发问,她就走进屋拿出一本画册。翻开画册,里面竟有你的图片。她兴奋的指着图片里的你说:“我告诉大家,我女儿就在张老师的学校读书,这就是张老师。”她骄傲的心情溢于言表,你也忍不住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她说,村子里没有水,种不出水稻,吃的米全部要出山去买,以前穷,得赶着毛驴去驮,最快也得两三天才走得到家。现在种魔芋,种药材,生活有了起色,这些就是党和政府扶贫想的办法,老百姓就是要跟着党和政府走生活才有奔头。所以不管村上乡上开党员大会她都从不缺席的会去参加。
她还笑着自我介绍,她是一个党小组长。
你问:“那你丈夫呢?”
她爽朗的哈哈笑着说:“他是普通党员,他归我管。”
她丈夫在一边憨厚的笑着。这样和谐的家,在家访中是第一次见。党风影响着家风。
她说:“现在生活还算不上很好,但已经是以前无法比的了。现在政府把路也给我们修通了,能*人家已经买上了汽车,我们请他们帮助拉米,大半天就回来了。”
说完村里的事,她开始感叹:“张老师,你说现在党和国家咋那么替老百姓着想呢,什么都给我们想到了,修路,帮忙我们找钱,还有你们,解决了娃娃读书的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帮了老百姓的大忙啊。现在我们的生活看起来是好多了,但真正的脱贫还算不上,供一个娃娃读书还是有点困难,我们的娃娃去你那儿读书,真的是不仅解决了娃娃的问题,也解决了我们家里的问题,不然,找钱供娃娃读书都吃力,家里的发展就完全顾不上了。”
你说:“现在党和政府就是一心为老百姓谋福利啊,我们学校也是党和政府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办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象你们一样的家庭安心脱贫,也让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以后孩子考上大学了,家里就更好了。”
这时孩子的父亲插话说:“张老师,你知道吗,我们村子里只出了一个大学生,叫和泽美(音),就是你的学校出来的,去年毕业的。”
你一听有点意外,问他:“你说一个大学生?”
“是的。”孩子的父亲很肯定的回答你:“从我们搬迁到这儿后,也就是说从民国时代到现在,只出了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就是和泽美(音),去年从你那儿毕业的。是一本。”
孩子的母亲使劲点着头,证实她丈夫说的是实话:“嗯,一本,就是和泽美,再往以前,从来没有出过大学生。村里现在不识字的还很多。”
“张老师你来,”夫妻二人站起来搀着你走到院子里,指着自家上面不远处对你说:“你看嘛,那儿就是和泽美家,就是上面第三家了。”
每个孩子高三的时候,你都要家访。但你真不知道和泽美是这个村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而且用他们的话来说,是从民国时代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回到廊前坐下,你百感交集。夫妻二人絮絮的跟你说着和泽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村都沸腾了,很多人提着米、鸡蛋去她家庆祝。
“我的女儿也一定考得上大学是吧?”夫妻两人笑着问你。
“肯定能考上。”你肯定的回答他们,“而且,以你姑娘现在的成绩,只要再努力一点,一本也是没有问题的。”
开朗的父母笑得嘴都合不拢。叫过姑娘便说:“听到没有,姑娘,张老师说你努力就能考上一本,那时,你就是我们村里的第二个一本大学生喽。”
姑娘也笑出一脸幸福:“张老师,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努力考上大学。”
后来,这个姑娘成了村里的第二个大学生。
而在华坪田坪,另一座大山深处,你家访时,村主任一直陪着你和同行老师,带路,寻人,沿途帮你们讨水喝,跑前跑后,非常殷勤。傍晚时分,家访快要结束了,你看到他好像有什么话要说,就主动问他有什么想法。
他说:“张老师,我们村里出过大学生,但从来没有出过清华北大的学生,你能为我们村里培养出一个清华北大的学生吗?”
你震惊了。一个村主任居然有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一定要清华北大的学生呢?”
他说:“我读的书也不多,但我知道,清华北大是我们国家最高学府,最好的大学。我真的好希望我们村子里能有清华北大的学生。那样,她们以后回来帮助村里发展,就太好了。”
停顿一下,他又说:“哪怕不回村里来,也能为国家做大事,让自己下半辈子过得更好啊。以后她们的娃娃交不起学费读不起书的事情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你问:“如果有了你会怎样呢?”
村主任想了想,兴奋地说:“如果有了清华北大的学生,我们这座大山都会沸腾,我们会载歌载舞三天。”
你再次震惊,为了一个美丽的向往,一个五大三粗的农家汉子也会变成诗人,谁说他们心里没有蕴藏着岩浆一样的感情呢?
“如果有了清华北大的学生,我们全村老少都会为她送行。”
你瞬间感动得几乎要流泪了。你坚定地对他说:“我一定拼尽全力,为你们培养出第一个清华北大的学生。”
你感到你肩负着的,不仅是改变一个贫困女生的命运,更是一个村庄、一座大山向往的未来。(待续: 第九章 长征十万里〈下〉)
高绪平(金大庄人)制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