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深海救援》比《战狼》还燃!防救劲旅下潜330米挑战极限

纪录片《深海救援》比《战狼》还燃!防救劲旅下潜330米挑战极限

首页枪战射击使命召唤手游深海救援版本更新时间:2024-04-16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张楠)2018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9周年的日子。为献礼人民海军,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南京电影制片厂、江苏苏影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的电视纪录片《深海救援》,将于4月17日晚20:00在中央电视台4套《国家记忆》栏目中中英双语播出。

主角是海上防险救生“种子部队”

防救部队的主要职责是援潜救生,就是对失事的潜艇进行救援,援潜救生能力也是评价一个国家军事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深海救援》片中所记录的中国海军防救部队。其实是一支组建不到5年的年轻部队,但他们却是海上防险救生的“种子部队”,是我国8支应急救援“国家队”之一,担负着全海域应急救援使命。这支默默无闻而功勋卓著的部队,出征时并没有火炮齐鸣、导弹腾飞的快意潇洒,却往往与险情相伴、与生死相系。

从执行海拔4862米的高原潜水搜救,到创造饱和潜水330.2米记录,从“东方之星”沉船救援到亚丁湾护航,执行国际搜索打捞任务,以及APEC会议和首都阅兵等多项重大活动水下安保,海军防救部队的官兵们用行动铸造了一支敢打硬仗、恶仗的防救劲旅。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发现,对于中国海军防救官兵们来说,即使没有先进装具,当任务到来,再大的打捞难度,再危险的海域他们也依然会迎难而上。”纪录片主创张磊,在拍摄防救官兵的同时,还见到了一位已年近7旬的老人,而他正是老英模汤东征老人。他曾经因为成功打捞“阿波丸”号而荣立一等功。“阿波丸”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被美国击沉的一艘12000吨巨轮,沉没在台湾海峡70米深的海底,船上载有橡胶、锡锭等大量贵重物资。当时的美、英、日等国跃跃欲试,但因为“阿波丸”沉在我国海域,海军救捞中队的官兵们受命出征,而这次的打捞需要潜水员把40余斤重的烈性炸药送到水底去。对于潜水员来说,他们明白,此时他们不仅肩负着军人的职责,更背负着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创造记录:下潜330米极限挑战

为圆满完成每一次的任务,每天高强度的潜水训练已经成为海军某防救部队潜水官兵的日常。拍摄的现场,主创们见到下潜到水下330米极限挑战的张恒银。300米,是世界上大多数潜艇的极限深度,更是潜水员作业的生命禁区。水下300米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一个大气压就要受到一公斤的力。330米就是33个大气压,这个点就要受33公斤的力,可想而知,要是压力内外调整不平衡的人是无法承受的。下潜到水下330米,这种压力足以将8毫米厚的钢板压弯。当然,与此同时在高压舱不断加压下,精神恍惚、头痛欲裂、呼吸困难等情况也会随时出现。

“张恒银说,记得到150米的时候就出现高压深水综合症。突然感觉头有点晕,身上一点劲都没有。到晚上,经历了十几个小时。而他也创造了中国潜水的新纪录,实现了人民海军的又一次深度跨越。”但很少有人知道,从33个大气压减到恢复正常,张恒银和两名队友在一个个长11米,横截面仅2米的圆筒状舱中整整度过14天。

训练日常:挂30公斤铅块,踏17公斤铜鞋

据该片导演张磊介绍,为更好的让观众了解中国海军防救官兵,摄制组也深入军营进行了纪实拍摄。每天长跑10公里,还要身穿密不透风的潜水服、胸挂30公斤重的铅块、两脚踏着重达17公斤的铜鞋练行走,这些看似有些残酷的锻炼方式却是每名新潜水员入门的必修课。而整套装具穿戴下来,重量惊人,达到75到80斤,仅一个头罩就重达16公斤,氧气瓶重30公斤,再看身旁有很多铅块,大的3公斤一个,小的2.5公斤一个,为了方便潜水员下潜到更深的地方通常都要带5.6个铅块压在身上。这对普通人来说,别说是救援,就是每移动一步,都要消耗很多体力。加之水下阻力大,暗潮、涌浪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潜水员们的水下作业往往比在陆地上完成同样的工作要多消耗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体力。

该片撰稿兼编导田柳透露,摄制组还从2016年6月15日跟随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由浙江舟山某军港起航奔赴美国夏威夷,全程记录这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上军事演习——“环太平洋—2016”军演。这也是中国第二次参加由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来自26个国家的50余艘舰艇、200余架飞机、2.5万人云集夏威夷海域,参加了这场联合军演。中国海军防救部队也是首次亮相在国际舞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