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科视界。
你不要小看这两只汪,它们的功劳你想象不到。小豹和珊珊虽是两只品种普通的狗,却在1966年先后成为太空狗,乘坐我国研发的T7探空火箭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基础。
起初我国曾让白鼠上天,但想要更好的模拟人类必须寻找与人类更接近的动物。你肯定会想为什么不选猴子?答案是猴子会闹天宫。在实验室里就发生了猴子不受管束,无法测试训练的闹剧,由此狗成为取代猴子坐火箭上天的动物。
实验人员在实验室中繁育出了一支由100多只汪星人组成的汪星大队,从中选拔我国的太空狗。对于太空狗除了要经历加速度、震动、旋转、温度等指标耐受性的严格选拔,还得颜值高、身体小巧、情商高、性格好。简单来说这比给我找对象难多了。在经历层层选拔后小豹与珊珊脱颖而出。
1966年7月15日,603基地上T7火箭腾空而起,将小豹送上了天。在20多分钟的飞行过程中小豹承受了最高12.3G的超重,各项生理指标虽有不小波动,但均在正常范围内,并于发射场40公里外安全着陆。随后珊珊也进行了一次同样的飞行,但由于过程震动过大没有带回可用数据。
不要小看这样的一次飞行,虽没有超过100公里高度的太空边界,但它们先于宇航员承受了火箭飞行中的各种情况。对于一只狗来说环境与经历所带来的恐惧与惊吓需要它们拥有巨大的勇气与定力。若在舱内乱动挣扎极易导致检测仪器脱落损坏,前功尽弃。由此实验带回的各项数据为以后的载人航天空间生命保障提供了重要依据,被认为是我国最有意义的一次太空生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