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以为很适合北京的歌是谭维维的《江湖儿女》
结果发现一直在听《斑马,斑马》
一个不错的四月份的北京的旅游攻略,这是去年的行程,至于今年嘛,还是建议大家不要乱跑!
北京 地铁地图
1.交通1.1 即使在五环地区去首都国际机场依然会堵车,务必留足时间。
1.2 地铁的换乘系统不是非常直接,因此 未必每节车厢的排队人数相近,离换乘点近的车厢压力会小一些,人减少得快;这次借助的小伙伴家在鸟巢附近,每天体验五号线心力交瘁,相反是中间的两个圈圈,二号和十号线,没有出现挤爆。
1.3 地铁需要安检;可以下app易通行直接刷乘车码,也可以用储值交通卡;地铁站内对垂直电梯形同虚设(只是基于我体验过的少数几个站点),扶手电梯也非常有限,然后早晚高峰会挤到像一把面条,所以大件行李/婴儿车/宠物车/行动不便人士要有 心理准备。
1.4 二环内打车 可能会因为停得太频繁而 晕车,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选择出租车。不过跟北京司机聊天也是蛮有趣的。
1.5 路上看到很多共享单车,不过奇怪很少见到电动的。
2.健康2.1 雾霾是有的,不过比我想象中好很多,不要求天朗气清 明月清凉的话,也可以接受。可能北方的城市少植被色彩,自带灰蒙蒙滤镜,所以下意识觉得尘埃存在感很强。
2.2 地铁内只有换气,没有冷气,加之人流量巨大,细菌和异味传播都很便利。
2.3 春日柳絮纷飞。总之在北京,鼻敏感患者自行保重。
2.4 夜晚起风后凉感很重,但是地铁内又有些闷热,穿衣服需要取舍一下。基本上白日可以穿春装,夜晚必须加外套,风穿过身体很快带走热量,留下凌乱一团的头发。最后一晚甚至觉得需要冬日厚被子加持才能睡得安稳。
2.5 气候干燥,注意大量饮水。我一个混油皮都必须早晚涂够量面霜保命。
day 01一路向北,经历了各种作死奇葩环节之后,终于在深夜十点之后到了西站。并没有我想象中冷,也没有我想象中年轻,夜晚的北京看起来和我一样,靠最后一点点力气缓缓滑向这一天的片尾。
接我的小伙伴担心地铁太挤&太快结束营业,强烈建议打车。在出租车站排了二十分钟队后,他先累了2333
到达借宿的小伙伴家,只能自己动手煮汤圆了,还是香港特产湾仔码头2333
然后也没有马上倒头就睡环节,强迫症先打扫了他家厨房又打扫了他家客卫2333
day 02我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因为选择在春天去了香山... 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
秋天那时候的图
春日的西郊线上全是说说笑笑的老人家,兴致勃勃去颐和园的不少,终点站香山就不那么热门了。我的运气也是非常好,地铁出口去往香山公园的道路正在整修==
作为一个长期呆在南方 见过很多次春日的明媚和煦 自然或是园林的灵动秀美 的人,实在很难说香山公园印象深刻。最后就变成:和大爷一起坐在长椅上晒晒太阳**菌。
上下山的缆车对恐高患者极其不友好,不过可以在半空中看到[香山饭店]。在一片山野绿衣中,四四方方的建筑看起来有种隐世独立之感。
这是贝先生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于1984年获得了美国建筑学会的荣誉大奖。整个建筑像一个传统四合院,进门就是一片开阔的中庭,条纹的屋顶透出充沛的日光,整个屋子有明亮的白色。屋后依然是一片标志性的山水小院:松柏和墙上的树影,池塘和戏水的鸭子。四周的客房窗户既能看到院子,又各自私密清净。只是相对苏博的生机盎然,香山饭店带有一种衰败零落之感。当地的朋友说,大概是因为经营权几经流转,未得有人倾力去维持传统的体面与顽强,去维持一个文化符号的经典与诗意。就还挺遗憾的。
本来想去清华大学的[艺术博物馆]看展,不过走了一圈香山已经膝盖报警了,就老老实实回市区逛胡同了。
从[鼓楼大街]站下车,北京是眼前一堵堵矮墙,是刚刚开始冒绿的树桠,是可爱的小货车以及 形形色色的等待着歇息着的人群。
鼓楼下方似乎是个养老院,广场上有着各色安祥休闲的老人家,拖把写字的,踢毽子,光是晒太阳的,修车修招牌的... 也会偶尔看一眼我这种奇怪的游客,也不在意,怡然自得。
与其说胡同是一种传统建筑,更像一种极接地气的生活形态。蹬三轮的大姐眉飞色舞的跟游客介绍起门面的学问,指导拍照一条龙服务;摊煎饼的小哥拿着锅铲搬着货,一顿麻溜收拾开了张;这家的大叔和健身器械上的老太太开始谈起为富不仁,那头的大妈磕着瓜子坐在门前的台阶上跟环卫工人挺乐呵地开起了玩笑;那些房子里的人啊,岁月啊,和我们每个人记忆深处的质朴乡土是不是一样呢。
成功在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迷了路,啃了一个正宗的老北京[小付煎饼],杂粮酥脆,量大实在。
这是一家藏在豆腐池胡同里的小店,23号的建筑主体是一个老旧且已荒废了的道观,道观右侧一扇看起来像普通人家的门,门前放着一把木椅 一面残缺的镜子,是老派的剃头摊子。按了门铃,咖啡馆的主人就会来开门,里面便是一家复古工装风男装店。这对情侣租了这间老房子,自己加了管道,砌了吧台,在墙上挂起女生参加咖啡比赛的证书。为了免去不必要的叨扰,门前便撤了招牌,安安静静地藏在寻常屋檐下。
Mondee Coffee X Garments Lab
一杯好喝的flat white抢救了快瘫倒的我:
恰恰是因为人少,清净得像是拥有了一整个漫长的下午。有一搭没一搭的在店里和咖啡师聊着天,坐在摇椅上发呆。日式的帆布鞋们非常美貌,穿不了看看也很开心。
接着,刻骨铭心地体验了一下北京市区的堵车,跑去前门大街吃远近驰名的[四季民福]。烤鸭油而不腻,肉质酥软,服务到位,排队也不太久,大家放心去试。见了两位可爱的朋友,一不小心还把一个朋友聊失眠了...
吃撑去逛了北京坊巨大的[MUJI],也太好看了太大了吧==
你知道故宫安检要排多久吗?
等了四趟车终于挤上五号线,出了王府井就一顿暴走,抛开人生原则闯了四五个红灯,终于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了。
第一次见全家有现烤面包,居然很好吃诶。
出乎意料地非常顺利进入[故宫],和万千旅游团队一起如军队般走过午门(供参考:我们大约8点45到的午门,网上买的票,刷身份证就可以)。关于故宫,故事太多,而我们知道的太少,所以就留给大家自己去敲门吧。中轴线上人比较多,旅行团轰轰烈烈,但两侧六宫体验还是很好的。
如果脑补一个故宫的画面,应该首先会想起那种高灰度低饱和的青绿和朱红,带着灿烂却沉静;小伙伴说他会先想起红墙黄顶。脱落的油漆和落日的余晖,看起来都像王朝的没落。
“不爱宫墙柳,只被前缘误,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想起西湖边柳树纤纤,春日随风摇曳还带着几分清纯的风情,而在这里,满宫的百年古树,巍峨粗壮,宫门处的柳树就轻易写上命运摇摆孱弱之感。坐在神武门外的角楼咖啡馆看漫天柳絮,伸手也只抓住风。
吐 槽 环 节:1.不知道故宫为什么不考虑限制人流,御花园水泄不通,根本没有停留的选项就被裹挟着走了出去;原本也不允许进入近观的三大殿几乎是要靠运气才能瞥到一眼。2.租借自动讲解器地服务非常贴心,讲解器背后还自带地图,但英文标示的价格比正上方中文写着地高出不少未免有失大国风范。3.不知道为什么珍宝馆的有几个展厅一端,总有类似旅游导购的售卖柜台,差点以为自己走进了商店错过了展览。故宫既然是博物院,应当以提供更完善雅致的参观体验为目标,致力于成为一所优秀的文化展示之地,这恐怕是全国人民之期望。
出了故宫当然就去爬了[景山],中轴线上提供极度强迫症舒适的眺望视野~ 景山不高,老年人和腿教不好的朋友不用担心。
在[景山公园]里欣赏了各色牡丹后我们就打车去南城,内城路不宽,但是公车庞大的身躯要和小车车们共享通道,怎么可能不堵呢==还好司机师傅是个哈尔滨人,东北人聊天自带幽默感,咔咔的。
小伙伴去逛了天坛,我去逛了先农坛里的[古代建筑博物馆]。成功买到学生票,开心~ 只收现金,下午早些时候有讲解,可以先查下时间。
这个馆不是很大,也人极少,除了一队高中生就是四五个来回都看眼熟的访客。看完故宫来看建筑细节的解析,非常舒畅,有一种接下来可以按图索骥去看祖国各处建筑特色的鸡冻~ 展厅内部有一个精美的藻井,虽然据说是仿制的,但是非常惊艳。北京的文化观光地实在太多了,大家按心情选就好了。
起风后非常冷,看了看地图已经快出二环了,就走去最近的一家一点点买杯热茶,同时在没什么景点的南城随便走走。非常市井的一面,带着北方的萧瑟,即使在人群中也感到一丝完全和春日不搭的寒凉;那时就想起油尖旺或是深水埗,在同样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是充满着燥热的。
偶遇一座非常有趣的桥,问了一点点的店员也不知道是什么设计意图 (没拍到的最左是天体引力公式;另外两个是相对论和微积分基础内容,供文科生参考)。
在咸鱼上买的打折票,去三里屯的[德云社]感受了一下live。第一次听相声的体验还不错,侯鹤廉x王筱阁这组非常精彩,已经打开b站搜他们其他的作品看了... 然后,侯老师真的蛮帅的诶....
怎么描述北京人的幽默呢,就是酷酷的 憨憨的 直爽又带些豪气。我觉得相声演员区别于纯文字表达者,例如MC,DJ,主播甚至麦瑟尔夫人之处 是他们确实有进入一种角色,像是看到老北京人的贪嗔痴恨嬉笑怒骂浓缩在一张桌子左右。所以大约浙江人是不能说相声的,这里没那么放得开。
夜晚的三里屯凉风习习,酒吧的歌手们陆续登台,难得是几天来看到的北京年轻轻松的一面。在3.3大厦逛了一圈vintage店后就回去找小伙伴吃宵夜聊天。古着店不少,只是和香港与日本相比,价格并无优势,大家不用抱持期待。
这家看着有趣,可惜没开门。
开始下雨了。麻油抄手配零度。
在四月阴雨绵绵的早晨,穿上厚毛衣裹上围巾撑起伞,来到四月咖啡馆[April and Cafe]。非常统一的红色,明媚,热烈,温暖,不知道是不是老板对那个叫April的姑娘的感觉。云南水洗+扑面香气的牛角包,我对北京的印象突然回升。着吃早餐,翻阅过客的留言本,透过玻璃门看着窗外地红绿灯发呆,等许久未见的网友推门进来,东拉西扯地聊些文艺逗逼地琐碎,理想的周六。
咖啡馆还备有signature的含酒饮品菜单,和店内的其他陈设细节一样十分用心,老板选bgm的品味好评。我想我会回忆 这是一家温暖的咖啡馆。
在五道营胡同闲逛,雍和宫的香火味在雨水停止后地空气里飘散开来。我的北京之行就结束了。
手信毫无创意选了[稻香村],机场买了一盒牛舌饼一盒枣花酥一盒八件(都是八件礼盒装),价格不贵,携带方便haha~ 没和门店比较过无法给出参考。之前在前面大街店里买了散称的试试看,山楂+黑芝麻+乌梅+莲蓉,都是膏饼状的,不是酥皮。结论是:总体口感偏瓷实,和南方糕点的酥软很不一样,体积也大很多,一个就饱。莲蓉的印象还不错,有种奶香,其他的就一般般咯。不过机场买的打开体积小一些,就比较适合做点心了;牛舌饼是挺传统的咸香,家里人都说不错;而且酥皮质量也OK。特别提醒:稻香村真的遍地山寨。
下次来逛什么呢,国博 央美 古刹 炸酱面一定得安排。
然后我刚走,杰伦官宣去麦田音乐节了。(苦笑again)
如果觉得游记还不错的话,欢迎喜欢的彭友点个关注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