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海行动》的一些感想

关于《红海行动》的一些感想

首页枪战射击现代行动黑色小队更新时间:2024-06-20

我和老妈去电影院看了《红海行动》。

看完出来我整个人脑壳发颤,这真的是中国电影吗?

回来就一直手痒,想为这部电影写点什么。

【我尽量避免剧透,但还是有可能有轻度剧透,还没看电影的到这行就可以停了】

所有人都首先注意到的第一点,就是这部电影非常真实,甚至于真实得让人害怕。放在国外,这部片子绝对是辅13这个级别往上走的。

最显著的一点——电影里有大量的断肢、伤口、子弹穿透,甚至是给特写镜头,番茄酱耐受能力差一点的人就受不了,比如我老妈,不止一次跟我说“太血腥了”这句话。坐在我后排的熊孩子也是被这阵仗吓到了,中途就离场了。

去之前就看有戏言说:海军已经把舰炮对准广电大楼,不给过就开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对于电影游戏分级制度的欠缺,这个问题也说了好多年了。额,跑题了。

至于这个真实,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说:

1、 场景真;

2、 肉体真;

3、 心理真。

首先一个,就是场景真。举个例子,我们以前看的战争片,凡是炮火集中的地方,都是“轰”地一个音效,然后一团火球,一缕白烟,这就叫炮弹落点了。但凡是看过相关的纪录片和资料之后都知道,真实的落点没什么大的火光,就是土炸的满天飞,至少这一点,《红海行动》的爆炸镜头是我看过的最好最真实的爆炸镜头之一,完全不输《钢锯岭》、《敦刻尔克》这些一流大片。

又比如我方和敌方狙击手的对决。很多电影游戏犯了一个致命问题,就是这种作战里狙击往往是两人小队,一个狙击手,一个观察员,必要时两人会互换角色。同时那个少年狙击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次在山坡上的狙击时,他架枪时第一反应是扯了个垫子来垫枪,第二次在镇子里的狙击时,躲在阴暗背光处、不露出枪管、随手找了颗羊头来垫枪。架枪时以固定物垫枪,不单可以保持稳定,同时可以避免分散狙击手的体能消耗和注意力分散。我看过狙击手训练的纪录片,需要狙击手盯住一个目标几个小时甚至两三天的时间,让你开火你绝不能迟疑,必须立马扣下扳机,所以必须时刻保持注意力,对体能消耗非常大,所以我方狙击手一直在嚼口香糖,少年狙击手一直在嚼坚果,就是为了保持清醒与专注。

迫击炮击中公交车,几个人被碎片刺穿,剩下的人不是被震死了就是被震晕了,人和人摞在一起一片狼藉,伴随着受难者的哀嚎。

汽车炸弹袭击政府军,尸体被烧焦,炸断的腿还在颤抖,而背景里接连不断的枪炮声绵延不断,这就是真实的战场。

被袭击的民房随着一声轰响变成废墟,墙上的每一个弹孔都在告诉你,这里远离文明、远离理性、远离人形,这里是人间地狱。

其二,就是肉体真实。我看到的描写了枪战的电影,往往就是中枪了,往后蹦一下然后就躺了,或者是捂着弹孔嗷嗷直叫,这就叫中枪了。

但在《红海行动》里,没有这回事,中枪就是中枪,受伤就是受伤,死亡就是死亡。导演林超贤甚至不遗余力地给那些伤口、断肢、遗体甚至是特写的拍摄。不同于《*死比尔》那种以暴力为美,《红海行动》的断肢伤口并不会给人带来多少生理上的恶心感和恐怖感,反而会让你觉得“这就是战争啊”,进而得出结论“和平真好”。

石头脸被炸烂的时候,半边牙齿都露出来了,却还在继续作战,直至最后一刻;医疗兵陆琛把手雷反扔出去的时候,一只手说炸断就炸断;迫击炮集中巴士的时候,也是用刀直接割断连着的皮肉筋,丢车保帅;记者助手阿布被割喉的时候,并没有切镜头,而是完整地拍到了刀刃入肉的镜头。很多人觉得这很残忍,很血腥,甚至很恶心,但是抱歉,真实的战场比这个还惨烈。

我觉得之所以加入这些“血腥”的镜头,就是要让大众认识到和平的不易,以及军人这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奉献,才会让大众对军队有发自内心的拥护与爱戴。我认为真实的撤侨和维和部队任务,虽然不会有电影里这么戏剧化,但只会更艰苦、更危险。确实,让这些个过多了好日子的人知道战争是多恐怖的一件事,不然这些人还会继续说些什么“中国已经三十年没打仗了,都忘了怎么打仗吧”这种用屁股思考出来的问题。

第三是心理真实,相信我,除非你是一个身经百战,从17岁打到70岁的人。十分钟前还和你有说有笑的队友瞬间被炸碎,你身上是他的血,甚至可能身上挂着他的残片、器官,你也收了伤,耳边都是枪炮的轰鸣与被扬起的尘土,就算是个特种兵,你也肯定会感到害怕、恐惧与愤怒。

《红海行动》完全真实地描写了这种反应。片中的蛟龙算得上是我国的精英部队了吧,上了战场也会害怕,也会颤抖,也需要不断的沟通和疏导。这个片子让我感到,就算是精英部队,他们也是人,也会受伤,也会恐惧,也会流血,一不留神也会死。没有主角光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瞬间阵亡都不意外,也许,这是银幕上的中国军人离全军覆没最近的一部片子。而这种巨大的风险,就是现代战争的真实反映。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石头被打掉半边脸濒死的时候,女机枪手佟莉半哭着喂石头糖吃,那个焦急的表情,连剥个糖纸都在手抖。最后那句cnm,比我爱你干脆多了。

还有那个少年狙击手,连我方的职业军人都在害怕,而那个十几岁的少年,我却从他的眼中看到了坚毅与沉稳,看到的是在沙场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眼神。战争,真的会改变一个人。不单是肉体,更是心灵。

有很多人把《红海行动》和《战狼2》放在一起比较,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这两部电影更像是《兄弟连》和《第一滴血》的感觉,一个突出战友的协作和同生共死,一个突出个人使出浑身解数突出重围,一个将团队合作,一个将个人英雄主义。

刨去主旋律和民族自豪感不谈,《红海行动》有问题吗?有,我不否认。全篇从头打到尾,巷战、车队遇袭、小镇战斗、抢黄饼,每一块单独掰出来都能做一部电影的高潮,但问题是这四个点平均用力。拍电影是讲究起承转合的,这么平均用力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本来设想是从头爽到尾,实际上可能非军迷观众看到一多半就有些感到疲劳了,因为都是高潮,缺乏铺垫,节奏有问题。

其实我觉得,如果电影在小镇的8对150的战斗那里作为高潮,那么这部片子就更为完满了,留下一个黄饼的悬念拍第二集。本来我以为就是返回军舰疗伤补给,结果最后硬是安排了一个抢黄饼。比起前面的小镇大战,黄饼这段有些仓促,铺垫不足,显得有那么点突兀。除那么个小瑕疵以外,我觉得《红海行动》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版的《壮志凌云》,既宣传了拥军爱军思想,又传达了热爱和平的内在;外表是百分百的大片水准,内在输出了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价值观:别的地方你们爱怎么打怎么打,和中国人没关系的我们绝对不掺和(白头鹰一个喷嚏),但只要动了中国人的奶酪,你就可以准备棺材了。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逐步提升,这种对外保障我国海外利益的事肯定是越来越多,同时也把我国的价值思想和文化经济向外传播,我想,《红海行动》就是启明星吧。

随手写写,文笔仓促,还望海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