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融艺:分享影视资讯,感受影视文化
随着《星际穿越》《盗梦空间》相继重映、新片《信条》的定档,等到本周五(9月4日),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时空三部曲就将全部面世。
不过,诺兰"时空"主题的影片总是给人"烧脑""难懂"的印象,而这部诺兰自称野心最大的作品——《信条》——更是如此,各种深奥的物理概念都将在这部影片中展现,时空概念更是被玩得出神入化。
根据已上映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评价,《信条》完全算得上是诺兰现有作品里最难懂的一部影片,即使你看过剧本,也不影响观影体验!
借用一个高赞影评来说就是:"不要尝试理解,而是去感受和体验!"
不过,为了让大家在影片上映后有更好的"感受"和"体验",这里有必要为大家整理一份观影攻略,做一个小小预习。
友情提示:本文不涉及任何剧透,如果有,那么笔者将深感荣幸!
片名玄机《信条》原本英文名为《TENET》,TENET意为宗旨、信念、原则、教义,初看和整个片子并没有什么联系,但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这个单词的奥秘——正读反读都是同一个单词。
其实,这个单词只是一个名叫"Rotas Square"的阵列中的一个词条,这个阵列由五个单词ROTAS、OPERA、TENET、AREPO、SATOR组成,最早发现于庞贝古城废墟的一块石碑上。
更神奇的是,从公元6世纪到现代,这个阵列出现在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意大利托斯卡纳的锡耶纳大教堂的墙上、曼彻斯特、利文顿教堂的地面上......
长期以来,围绕"Rotas Square"有着许多解释和猜测,最多的猜测则与基督教有关。更有人认为"Rotas Square"有着强大的魔力,以保护持有人免受邪恶的侵扰,它能将邪恶从家中驱逐,并带来祝福。
诺兰取"Rotas Square"这个阵列中间十字部分的"TENET"作为影片名称,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因为它刚好可以用来展现影片《信条》的核心观念:来自未来世界的人,绝对不能干扰过去世界的运转。
影片简介通过官方给出的说明和近来发布的几支预告片,我们可以对电影《信条》有一个简单的描述:为了阻止未来世界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角们将通过时空逆转,穿梭于全球各地展开特工行动,通过时空钳制,最终实现任务。
这么看来是不是非常懵,看完之后是不是依旧不能知道故事的大概。不急,我们可以从预告片中透露的信息里找到一些关键线索,以帮助剧情理解。
时空逆转
在预告片中,罗伯特·帕丁森和大卫·华盛顿饰演的角色之间有过对话:
- "时间旅行?"
- "不,是时空逆转。"
从车辆行驶的场景来看,可以知道在影片中,正序时间和逆序时间可以在同一个空间中发生,即:分别以过去和未来为起点,两者可以在"现在"这个时空内同时存在并发生关联。
以现在这个时空为观察点,正序时间发生的事情,其运动方式是正常的,而逆序时间下发生的事件,其运动方式看起来则像是倒放一样。在同一空间,两个不同方向的时间因果下,两个运动方向完全相反的运动便同时呈现出来。
门
这是影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通过这扇时空运算机的大门,人可以进入正向时空或者反向时空,以帮助角色们实现时空逆转以及返回正向时空。
同时,当未来的人使用了时空运算机,那么在同一空间中就可以出现两个或者多个同一角色,两者之间的碰撞交错都将对彼此造成影响。
面罩
这是影片中用来辨识处于不同时间流向中的角色的重要标识,由于是逆转时空,因此从未来逆转到现在的人,将会对周围发生的一切在听感、视觉和呼吸上,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面罩可以很好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时间流向下发生的事情。
蓝、红色调
这也是影片中展现不同时间流向的重要帮助,两种色调代表了两种不同时序下的个体和事件。当两者交遇时,这种色调上的区别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处于不同时序下发生的事情,并预测造成的影响。
观影前需要了解的概念在信条这部影片中,有许多物理概念,影片的烧脑程度大部分也源自于对这些物理概念的镜头展现。所以为了更好理解这部影片,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物理概念做一些了解。
时间
这个想必我们都很熟悉,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我们对时间的这些度量和换算关系也都烂熟于心。但如果要问时间到底是什么东西,可能许多人都会感到很懵,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清楚地表达。
其实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它是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可以这么说:时间是运动的结果,可以用来刻画描述一系列的运动因果。
比如,我们能够感受到时间流逝,这是因为我们处于一个运动的空间且自身也在运动。我们区别早晨、中午和晚上,也是通过地球的自转以及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我们自己做了什么。
比如我们定义早上,通常需要在早上这个时间段里发生的事情所构成的记忆来帮助。假如有一个相对静止的时空,那处于其中的静止的我们,则可以实现所谓的"永生"。(比如冻存人体实验。)
但假如我们让某件事情从未来的某个时刻为起点,让其倒着运动,那么就实现了所谓的时空逆转,而已经发生的过去则是这个事件还未发生的确定的"未来"。
熵
这是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一个概念,用符号S表示,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同时有熵增定律:在孤立系统中,体系与环境没有能量交换,体系总是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
即一个体系总是自发地朝更加混乱的状态下发展,比如冰化作水、食物腐烂以及你越来越乱的卧室和桌面。
那没有办法实现熵减——也就让体系由无序还原为有序呢?以现在的科技确实无法实现,不过在《信条》这部影片中却进行了展现。比如被炸毁的建筑重新恢复、破碎的玻璃变得完好如初等。
莫比乌斯环
如果将一个蚂蚁放在一张纸条上,那么我们知道,不翻过纸条的断面的话蚂蚁只能在纸条的一个面爬行。
但如果将纸条的一端旋转360°后,将两端对接,那么我们就会得到由纸条的正反两面构成的一个曲面,蚂蚁不用翻越断面就能在纸条的两个面上来回爬行。
这样的一个由纸条扭曲、对接而成的环就是莫比乌斯环。在电影《信条》中,时空运算机器的门,则可以看做是对接两个三维空间的、如同纸条对接面的物体。通过这扇门便可以实现时空逆转。
看完这些概念之后,你是不是变得越来越懵,甚至有点担心自己不能看懂这部影片了呢?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紧张。
因为即使你已经完全弄懂了这些概念,但当在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大相径庭的概念电影中以镜头场景展现、交织,如果我们试图在脑海里将其理顺、理解,那么在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必定会让我们对后续的剧情理解造成损失。
所以正如那条影评所言:"不要试图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和体验!"
《信条》为何值得期待回到电影本身,即使不执著于影片中这些烧脑的物理概念,我们还是可以获得绝佳的视觉体验和强烈的心灵震撼。
在这部影片中,诺兰依旧贯彻了他"不滥用CG、尽量采用实拍""运用胶片机拍摄"的习惯。因此,在这部影片里,你将看到更大画幅、更佳清晰度、更加逼真的画面效果。
影片拍摄过程中,诺兰这个"实拍狂魔"依旧展现了他"疯狂"的一面。继《蝙蝠侠:黑暗骑士》炸医院、《星际穿越》里烧掉近3000亩地玉米后,在《信条》中,他又买下了一架最大型号的波音747飞机,让其高速地冲向大楼,随后爆炸、葬身于火海。
这种不依靠CG技术,直接以真实场景来代替的做法,无疑让影片画面充满了真实感,同时也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因为这些场景完全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事实。
不过,诺兰拍电影虽然很烧钱,但也非常"鸡贼",在真实地呈现大场面的同时,还通过一些操作来"回血"。
比如在《星际穿越》中,虽然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来种玉米地,但最后在烧毁玉米杆之前,卖掉的玉米棒还是让他收回了不少成本、甚至小赚了一把;
在《信条》中拍摄飞机撞大楼的场景也是如此,虽然飞机是撞了,但飞机的引擎和其它内置设施早已经卖掉,最后撞向大楼的飞机相当于只是一个空壳,这又让他"回血"不少。
除了拍摄过程充满挑战,影片的剪辑同样充满难度。甚至可以说《信条》是一部最具剪辑难度的电影。
为了展现时空逆转,以及在同一空间内表现正序和逆序时间流逝,那么必须得倒放素材,然后进行画面的拼接,最重要的是还不能出现违和画面。这对剪辑而言,无疑是非常复杂的。
诺兰对拍摄画面的逆向处理,最早出现在他的第二部长篇电影《记忆碎片》中,从那时候开始,诺兰就曾构想拍摄一部以"逆转时空"为主题的影片。
如今20年时间已过去,诺兰的愿望终于实现,这样的一部影片当然让人充满期待。
此外,《信条》的演员阵容也非常强大,罗伯特·帕丁森、约翰·大卫·华盛顿(丹泽尔华盛顿的儿子)、伊丽莎白·德比茨基(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银河护卫队》等)、迈克尔·凯恩(已经与诺兰合作多次)等,在演技呈现上几乎不用担心。
而且,在新片《信条》中,诺兰之前作品中被诟病的打斗戏份被改良了许多,在这部影片里,你再也不会看到如同他其它作品里那种笨重、剪辑混乱的打斗。
相反,打斗场景整体看来非常顺畅,在正逆时间流向的设定下,显得尤为新鲜、刺激。
在种种优势加持之下,《信条》也不负其"救市大作"的称号,收获了全球各个电影市场观众的大量好评。
所以,如果你曾被诺兰的电影征服过的话,那么千万不要错过这次机会,去电影院看一看这部专为影院打造的科幻大作吧!
EDIT&TEXT:小H
THANKS FOR WATCHING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