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经济学》:在富足到什么都不缺的世界里,人们如何生活

《星际迷航经济学》:在富足到什么都不缺的世界里,人们如何生活

首页枪战射击星际迷航银河大战更新时间:2024-07-26

设想一下三百年后的生活:每个人都衣食无忧,想要什么都可以随时获取,金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也因此消失无踪……

在这样的世界里,你会在哪里、做什么?

我会选择登上星舰“进取号”(Enterprise),跟随无论Kirk还是Picard舰长游荡在星际之间!

我想,每个看过《星际迷航》(Star Trek)的人,都会被这个未来世界及这艘旗舰星舰所吸引并沉迷不已。

如果你还没有接触过《星际迷航》(Star Trek),或者分不清楚《星际迷航》《星球大战》《星际穿越》《银河护卫队》,没关系,不妨跟着马努·萨阿迪亚(Manu Saadia)这位《星际迷航》死忠粉,一起走进浩瀚银河的科幻世界!

马努·萨阿迪亚(Manu Saadia)是一位专栏作家,有着科学史及经济学史专业背景的他曾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内幕》等多家媒体撰写经济和科技文章。出于对《星际迷航》的痴迷,他曾经翻找过各种与《星际迷航》有关的论述,赫然发现,居然没有关于经济学的!在2015年的圣迭戈动漫展上,马努·萨阿迪亚与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耶鲁大学的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教授一起主持了“《星际迷航》中的美妙经济学”讨论会,受到克鲁格曼教授的鼓励,马努·萨阿迪亚针对《星际迷航》中所呈现出的“后稀缺经济时代”(post scarcity economy)的特点,撰写了《星际迷航经济学:科幻、经济学和未来世界》一书。

在《星际迷航经济学:科幻、经济学和未来世界》里,马努·萨阿迪亚描绘了《星际迷航》中的社会与经济状态,并探讨了在一个物质丰饶、没有金钱的世界中,人们的心理和动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人们为什么还要工作,现在的经济学中经常探讨的替代作用、搭便车、公地悲剧、正负外部性等是否还有意义。

当然,作为死忠粉(Trekkie),马努·萨阿迪亚免不了要向读者大肆安利一番《星际迷航》、相关的科幻小说,以及科幻作者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艾萨克·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及他的“银河帝国”。接下来,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星际迷航》,登上“进取号”吧!

01 《星际迷航》 是什么?

《星际迷航:原初系列》(Star Trek: The Original Series)最初于1966年以电视剧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至今已过去50多年。在当年的星际联盟中曾经幻想过的21世纪将会出现的很多新科技、新产品,现在都已经变成了现实或者正在变成现实:离子推进、远程呈现、便携式诊断传感器、无创医学成像与手术、透明铝器、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自然语言互动、实时翻译、程控假体植入……我们现在人手一部的手机,在当时似乎只有柯克舰长(Kirk)才会随身携带。

在我国,《星际迷航》似乎比较小众,很多人是通过《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TBBT)了解到《星际迷航》的,在剧中,Sheldon是《星际迷航》及史波克(Spock)的死忠粉。

Sheldon & Spock

所以,《星际迷航》与《星球大战》有什么区别吗?何以吸引全球如此多的粉丝为之痴迷?

看过这两个系列的观众会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星际迷航》描绘的是美好和温和的未来世界,而《星球大战》则更像是对现实世界的影射。

在《星际迷航》的世界中,由于复制器的存在并且完全公用及免费,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想要的几乎任何物品,物质世界达到极度丰裕和富足的状态,即经济学中称之为“餍足”(satiation)的高等状态,没有什么资源是稀缺的。人们无需担心温饱,也不再需要金钱,财富变得无关紧要,人们无需在“双11”抢购物品,更不会彼此炫耀各自的房子、车子和其他奢侈品。

但《星际迷航》呈现的并不是一个花天酒地或岁月静好的世界,人们并不是每天寻欢作乐或享受人生,我们在剧中看到的依然是忙忙碌碌、辛勤工作的人们,而且他们看起来十分热爱及享受自己的工作,甚至有时候,他们宁愿为此冒险和献出生命。

正因《星际迷航》所设定的社会背景及所呈现出的人类的工作生活状态,让我们非常好奇真正丰裕富足的后稀缺社会究竟是怎样的。

Star Trek III: The Search for Spock (1984)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对《星际迷航》影响深远的“银河帝国”系列科幻小说及它们的创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对于科幻世界的贡献不只在于创造了“银河帝国”这个庞大的星际宇宙,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更重要的是,他对于机器人、对科学、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影响了后续的很多创作,其中就包括《星际迷航》。

阿西莫夫在他的机器人小说中一直强调的观点是,机器人是对人力劳动的一种替代,而包括机器人在内的自动化技术本身是对人类有益并且充满善意的,阿西莫夫在小说中给予了著名机器人丹尼尔以人类的情感,使得丹尼尔能够更好地帮助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除此之外,阿西莫夫一直在传达的理念是,科学知识才是人类的救生筏,科学家是星际的守护者。这些信念在《星际迷航》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阿西莫夫为代表的未来派作家们坚信,科幻小说不是低俗作品,不止是为了给人们以幻想和娱乐,科幻作品本身就是引发和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科幻作品中的奇思妙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整个时代和科技的进步: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公开表示,他的经济学理论就来自“银河帝国”的启示;而《星际迷航》系列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02 《星际迷航》中的后稀缺时代与经济状态是怎样的?

我们刚刚已经提到在《星际迷航》的时代里(21-24世纪),物质世界极度富裕,金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并退出历史舞台,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社会会是怎样的?

如作者在书中所讲,在一个完全不存在稀缺的世界里,按照不同的社会组织方式,也许会产生两种迥然不同的模型:一种是类似于蜂巢一样的博格集合体(Borg Collective),其中的每一个个体的行为和意识都被归入一个普遍意志之中,他们的基本生理和心理功能全部依赖于科技,因而可以即时在所有人中交流和反馈信息,达到了功效的最大化,但他们积累资本的方式非常具有掠夺性,会暴力吸收和同化一切外来的实体、知识和物质。另一种则是星联的形式(United Federation of Planets),带有松散而温和的无政府性质,寄希望于个体的不断自我改进来达到所有人共同受益的目的。

很显然,博格会让人恐惧,而星联才是人类梦想中的天堂。

Borg Cube,截取自:Star Trek: First Contact (1996)

Borg的蜂巢式结构,截取自:Star Trek: First Contact (1996)

在这样的天堂里,没有犯罪、没有贫穷、没有战争。

正因为无需担心温饱、也没有必要追逐的财富的积累,这里的人们看上去非常地心满意足、理性、谦和,似乎他们彼此之间只会偶尔开开玩笑,永远不会发生争执;无论飞船遭遇怎样的重创,他们总是保持着镇定自若的姿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动声色地运用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解决危机,在他们的声音中甚至听不出一丝的恐慌。

而这正说明,未来果然是一个没有贫穷的地方。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讲:

在观看《星际迷航》时,人们很容易忘记真正的贫困是什么,以及它会带来哪些困扰。因为贫困造成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艰难,也不仅仅是金钱问题。金钱困窘给人带来的心理衰弱远远超过了购买能力有限本身。贫困令人感到心中无底、忧虑重重。它不但占据了你清醒时的每一重思绪,甚至还潜入你的梦境。它束缚了你,让你无法计划将来,因为让自己和家庭吃饱穿暖成了你的心头大事。

贫困悄悄侵入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养育子女、教育、社会关系、罹患慢性病的概率、暴力、预期寿命,甚至爱情。已有研究表明,与贫困相关的许多压力对于儿童大脑发育具有直接可测的心理影响。这些压力往往也会削弱人们做出合理经济决定的能力。在贫困严重的地方,贫困能自行繁殖,并一代一代传下去。而坠入贫困显然比脱贫容易。

Star Trek IV: The Voyage Home (1986)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埃尔德·沙菲尔在他们的著作《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一书中详细分析了稀缺对人的心理及行为的持久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侵蚀大脑的思维模式和决策能力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抉择。

所以,在《星际迷航》这样的后稀缺社会中,也许最好的消息并不是贫穷被彻底消灭了,而是贫穷对人类的束缚被解除和终止了。

03 在不愁吃穿的星际联盟中,人们为何工作?

也许在《星际联盟》中,最让人想不通的是,已经不需要金钱、也无需担心温饱了,人们为什么还要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没有金钱激励的情况下,科技如何保持不断地进步?

Star Trek: First Contact (1996)

人们为什么工作?

如果你想毕生在丽莎星海滨游荡度日,你也会受到热烈欢迎。 没有任何东西,也没有任何人,会阻止你慵懒懈怠、骄奢淫逸地自我陶醉。没有任何限制因素阻止你虚度自己的大好年华。

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进取号”上这1%最顶尖的人类的代表,他们的勤奋与自律与普通人迥然不同,或许另外的99%的人类都在游荡度日、享受人生。

实际上,金钱和物质上的需求并不是人类工作的唯一目的。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指出的,人类在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还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

更何况,在星际联盟中,还有荣誉经济体系的存在。

激励星联人不断钻研的动力在于:荣耀。Picard舰长在向21世纪的人类解释他们的工作时提到:“我们工作是为了改进自我,还有整个人类。”

Star Trek: First Contact (1996)

在这里,让我们回到“经济学”的本质上来。

经济学研究的并不是金钱,而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说到底,经济学关注的是日常行为中的选择。

因此,即使在星际联盟这样的后稀缺时代,经济学仍然在发挥作用,这里的稀缺资源并不是物质或能源,而是人力资本;对于每个人来说,他们稀缺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在传统社会中,激励社会和科技进步的是利润;而在星际联盟中,起作用的是荣耀。顶级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与星舰军官竞争各种卓越地位,他们由此所获得的特权与奖赏是社会货币的一种形式。“人们真正要做的唯一决定,是如何平衡增进个人效用与增进全人类效用这两个目标。换言之,对于每个星联公民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分配他的天赋、时间和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如何对共同富裕作出最大的贡献。

看到这里,我们会明白,星际联盟仍然不是一个完美的乌托邦。

所谓的不完美,指的是荣耀经济体系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一旦有需要追逐的目标,就会有无法实现目标的人;一旦有*,就会有焦虑,从这个角度来说,星际联盟中必然会存在想要获取荣耀却不得的可怜人。这并不可怕,反而让这个设定看起来更真实。

所谓的非乌托邦,指的是这种荣耀的激励作用在当代社会同样存在,科学家之间的竞争、互联网的共享知识与智慧,已经在逐步实现荣耀的奖赏与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这同样让《星际迷航》的设定看起来真实而亲切。

Star Trek V: The Final Frontier (1989)

再让我们回到人们为什么工作的问题上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给予喜欢和不喜欢给图画上色的小朋友同样的奖励,激励的只是那些原本不喜欢给图画上色的小朋友,原本就喜欢给图画上色的小朋友反而变得丧失了动力。这说明,经济的刺激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在有些时候,它甚至会挫伤我们的内部动机,让我们对原本的兴趣产生深深的怀疑:“难道给图画上色是这么无聊的一件事、要靠别人给钱才去做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金钱刺激的消失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让我们能够更自由地探索内心的兴趣所在,并享受真正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快乐。换句话说,在抛开物质条件后,不为工资卖命的工作,才是真正幸福的工作吧!

04 结语:Live Long and Prosper!

在《星际迷航经济学:科幻、经济学和未来世界》的封面上,两只手并列做着“Live Long and Prosper!”(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手势,在它们中间写着一行字:“当我们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稀缺时代‘已经到来。”

没错,比起一个世纪之前,我们所处时代的物质资源已经大大丰富了,这也意味着,我们距离“后稀缺时代”越来越近了。当我们不再需要为生计烦忧、无需靠金钱来支撑我们工作,整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也许每天都要算计房租和饭钱的你,会很想住进大房子、山珍海味、游戏人间,但抛开当前的生活状态,跳进科幻的世界里,你也许会有完全不同的想法,到那时,你所渴望的很可能已经远不是纯粹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更丰裕的精神生活。所谓的“Live Long and Prosper!”并不是祝福你“福寿与天齐、富贵又发财”,我更愿意理解为“生命不息,追逐理性、科学与挑战不止,精神的丰裕更盛!”

Star Trek IV: The Voyage Home (1986)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