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妇女参加庆阳香包制作培训(甘肃省文旅厅供图)
从深藏闺中孤芳自赏,到披荆斩棘勇闯市场,甘肃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几年的时间里,走创新之路,开启线上线下销售展销活动,“非遗 扶贫”模式,打通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绿色通道”。
1月27日,来自省文旅厅“甘肃省非遗工坊建设工作”汇总数据显示,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已成为甘肃省文旅工作新业态和新亮点,“非遗 扶贫”模式让越来越多的非遗从业人群走上脱贫致富路。
非遗成就“高级蓝领”
目前,文旅部、国务院扶贫办支持甘肃省建成2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省文旅厅、省扶贫办共同认定91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唐卡、古建筑修复、木雕、临夏砖雕、保安腰刀锻制技艺、剪纸、染缬等非遗专题培训纷纷展开,一批“非遗 扶贫”带头人崭露头角。
“从每天60元-80元的学徒工,到两三年后每个月8000元的计件工人,再到月入1.5万元甚至更多的熟练工……”作为国家级扶贫就业工坊,临夏砖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临夏青韵砖雕有限责任公司一年一脚印,不仅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扩容”非遗产业,还带动手艺工人靠实力“硬核”脱贫。
工坊自2018年11月挂牌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公司 ”模式,突出就业工坊实践性,“以工为主、以学促工、工学结合”,累计吸纳就业人员67人。
2020年9月,记者前往该公司进行非遗脱贫实地采访时,车间内一片繁忙,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定制大型砖雕。根据砖雕工序复杂程度以及工艺要求,工人各司其职。仅一朵牡丹图案,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几名工人分工合作才能达标。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工人师傅技艺不断提高,最终成为“高级蓝领”,收入实现质的飞跃。
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
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烙印,但非遗产品如何走向市场,如何让人们接纳?这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路。
对此,省文旅厅打出了多措并举的“组合拳”——开展非遗购物节线下宣传活动,积极参与“非遗云探店”活动,或携甘肃非遗作品、非遗扶贫工坊产品,先后参加全国性非遗展示展销活动。此外还与阿里、京东、快手、拼多多、美团、淘宝等网上销售平台沟通,帮助48家省级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开设67家网店,让陇原非遗产品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在各大电商平台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200余家非遗网店,在2020年“非遗购物节”(6月13日)当天,共接到订单12271单,销售总额1222312元。
目前,兰州文理学院、陇东学院4所高校参与文化和旅游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开展教学。近5年来,各高校共举办研培计划21期,培训学员748名,其中50%以上的学员来自“两州一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等贫困地区。
2020年春节前夕,在兰州举办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销活动中,甘肃省15家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张掖路隍庙进行了为期7天的示范性产品展销,销售额共40余万元。
截至2020年底,93家省级及以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总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239户207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月均收入1958元,线上线下累计培训1080期、16492人次。(高宏梅)
来源: 兰州晚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