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一
刘伯承和许多军事家一样,喜欢在实战中培养将领。虽然刘伯承后来担任的职务很多,地位也越来越高,但其手下的将领都习惯称他为“师长”。之所以这样称呼,一是因为刘伯承曾经担任129师师长,二是因为“师长”这个称谓,也是老师和长者的合称,是部属们对他发自肺腑的尊敬。
抗战爆发之后,有的将领不完全认同游击战策略,但刘伯承与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刘伯承一向习惯少说话、多做事。他为了培养将领们的游击战能力,会事先拟定题目,让将领们去实践。
刘邓首长
八路军在七亘村受阻之后,刘伯承亲自来到七亘村观察周围环境,这里是日军从河北进攻山西平定的必经之路。刘伯承决定在此设伏,旅长陈赓则负责具体的作战部署。1937年10月26日,陈赓率领772团获得了七亘村战役的胜利。陈赓本打算见好就收,刘伯承让他再打一仗,继续在七亘村伏击日军。
两天之后,陈赓再次取得了七亘村伏击战的胜利。不久,刘伯承根据手上的情报,让771团长徐深吉在日寇进攻昔阳的必经之路,也就是黄崖底河谷设下伏兵。同年11月2日,徐深吉率军成功伏击日寇。
以上,都是刘伯承在实战中练将的战例,他总是能给部将找到属于他们的战场,发挥出他们身上各自不同的能力。“将帅将帅”,为帅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指挥运用手下的将。
除了实战操作外,刘伯承还会通过战后复盘的方式训练部属。刘伯承很细心,会从战役中挑选出一大堆的问题,比如敌情侦察不够、人员配置不当、指挥协调欠缺等等。部属们从刘伯承挑出的问题中,再对自己的指挥进行反思,这是提升作战能力的有效方式。
七亘村伏击
实战和复盘的目的,都是在引导部属形成成熟的军事谋略,最终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作战能力。
1948年7月,刘邓大军分兵进攻襄阳。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依山傍水,易守而难攻。蒋氏明白襄阳的地位很重要,派特务头子康泽坐镇襄阳。康泽也知道,自古守襄必守山,为了守卫襄阳,他修建了大量的山地防御工事。
刘伯承仔细分析了部属们的能力后,选派6纵司令员王近山当“攻擂手”。早在1943年,刘伯承让王近山率一个团回防延安。旅长陈赓指示王近山,让他尽快抵达延安,不要恋战。结果王近山率军经过韩略村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华北日寇的战地观战团。因为王近山突然出手,日军的全面扫荡计划被打乱。
刘伯承带了王近山8年的时间,此时的王近山已经是集勇猛与智谋于一身的杰出将领了。所以刘伯承放手让王近山攻打襄阳,自己稳坐中军帐。王近山进入襄阳城郊后,没按先攻山、再取襄阳的传统路数,而是直接攻打襄阳城。
襄阳战前标语
当刘伯承得知王近山直接攻打襄阳城时,笑着说道:“襄阳城已经是探囊取物了。”襄阳一战,只打了一个星期,王近山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了蒙古大军花费数年才打下的襄阳城。
除了王近山,刘伯承还将许多将领锻炼成独当一面的指挥员。例如,陈赓向主席“毛遂自荐”,用偏师强渡黄河,成为挺进中原的三把利刃之一。皮定均孤军深入河南,后率部千里突围来到华东,威慑四方。
这些将领回忆起刘伯承,都常常讲起刘伯承的“五行”思想。五行,指的是任务、敌情、我情、地点、时间,一个优秀的统帅必须搞清楚这五点,方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不然就是无头苍蝇,瞎飞乱撞。
1938年3月,刘伯承决定在神头岭伏击日军。他亲自到预设的战场观察地形,结果发现军事地图上原本从岭下绕过的公路,实际上是从岭上通过的。他当场对身边人说道:“如果我们按照地图上的指示,把部队埋伏在岭下。那么最终的结果是,日寇从岭上通过,我们还在岭下傻傻等待,甚至可能反过来被日寇偷袭。”正是因为刘伯承实地细心勘察,才避免了失误,才有了著名的神头岭大捷。
神头岭伏击中的战士
刘伯承的练将之道和用将之术,将其麾下的众多将领都培养成了智勇双全的复合型指挥人才。有的时候,我们去评价一位战将,不仅要看他自身的战功,也要看他手下有多少优秀的将领。
因为一个人做到优秀固然很难,但要把一群人都带得很优秀,则是难上加难。刘伯承做到了这一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