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来不知道还有可以从布衣一跃进入三、五品高官行列的途径的有志青年张常清听到这一消息后瞬间充满了斗志。其他与会的队正们脸上也闪出了耀眼的光。完全没有了一开始听到要上真正的战场时脸上满是惊恐和紧张的表情。所有人都在憧憬着立功以后能够光宗耀祖,衣锦还乡。
就在所有人都在幻想着美好未来的时候,一个声音将他们拉回了现实,“活着回来!”是啊,打仗是要死人的,只有活着回来才能享受得到的一切。这个声音不是别人发出的,正是本次大会最高*,折冲府的负责人折冲都尉。作为过来人,折冲都尉对眼前的一幕再熟悉不过了,就像现在部队的教官们经历着一批又一批自己带过的兵退役或者转业离别的场景,心中难免五味杂陈,虽然平时对他们很严厉,但是看着他们离开回想着一起经历的风风雨雨,心中多少有点舍不得。
折冲都尉作为训练场所的负责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卫士,能再次见面的并不是很多,不是之前训练过的卫士们战死沙场或者因功升职就是自己调任别的地区。
第二天,部队开拔,卫士们跟着前来调兵的兵部官员前往指定的扎营地点,注意,这不是演习!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像张常清一样第一次上战场的人,只要少部分幸运的老兵第二次及以上踏上战场,之所以说他们幸运是前面多次上战场都得以活着回去。作为有经验的老兵,再次踏入战场立功的几率相对要大得多,有可能改变自身命运。然而他们又是不幸的,因为多次上战场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自己运气不好,没有被分配到能力强的将领手下,另一方面主要还是自身实力不济。
经过了七天的行军,终于到达了营地,这里与演习时的场地和训练场所相似,因为演习都是实战的复刻版。
与上次联合军事演习一样的是,这次的军队阵容也是由七军组成(不出意外的话,每次打仗都会按照这种阵容排兵布阵,因为这个阵容是大唐军事专家李靖发明的。)。相比于汉朝的前军、中军、后军的排兵布阵方式,这种七军阵容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要大得多,既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中军主将的安全,又能灵活的变化阵型,达到在战场上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效果。不得不说,李靖发明的这种排兵布阵的方式使大唐的军事能力提高了一大截。
这次的参战人员是十万人,是一场大型战役,一把手大总管是唐朝军事名将苏定方。这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在当年李靖率领大军活捉吉利可汗的那场战役中,就是苏定方带领敢死队夜袭阴山突袭吉利可汗的牙帐把他捉回长安的。这次西突厥来犯,唐高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位大唐军事专家,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大总管苏定方作为多次随李靖出征的将领,对李靖的行军方式了如指掌,这次出征毫不例外将十万人的军队分为七军,每军设总管一人。七军分别是中军、左右虞候军、左右军、前军和后军,扎营方式自然是六军环绕中军。至于各军人数配比情况,这属于军事机密,这里不方便透露,哈哈哈。为了阅读方便起见,兵种仅分为骑兵和步兵,至于弩兵、工兵、跳荡部队和机动部队无外乎骑兵和步兵两个兵种的细分而已。上一篇为了让大家对于唐朝各兵种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就分开细讲了一下下。
行军之前,大总管制定了严密的作战计划,首先是各军的行军顺序这里要先交代一下。本次行军的顺序是按照各部队番号及兵种的名字出现的前后顺序来对应行军的先后顺序。右虞候骑兵在最前面,紧随其后的是右虞候步兵,然后是右军骑兵,右军步兵,前军骑兵,前军步兵,中军骑兵,中军步兵,后军骑兵,后军步兵,左军骑兵,左军步兵,左虞候骑兵,排在最后的是左虞候步兵。从各军行军顺序中不难发现其规律,就是从右到左,骑兵和步兵相间,如果那时候有飞机或者航拍器,一定会发现这个阵型特别的有意思。
真正行军的时候,骑兵和步兵不是挨着的,这中间要间隔一到二里远,出现紧急情况可以留出足够的距离去处理。骑兵在前面如果遇到高地,要派四到五名侦察兵前往高地往四处瞭望,有任何情况及时用旗语汇报指挥部。走在最前面的右虞候军负责军队的扎营、侦查敌情、排除泥泞、修理桥梁渡口、查看水草等前部工作。
相对应的左虞候军则是负责收尾、保护后方安全、收拾丢在路上的无主之物、排列队伍、整饬行军秩序、收容掉队人员等红方工作。为了防止任何一方因为经常干一种工作而导致枯燥的情况,左右虞候军的工作还会经常互换。这样可以让双方都能理解对方的工作,有利于整个行军过程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大部队无论是行军还是驻军,都要在部队四周五里处各派两名骑兵,在十里处各派四名骑兵,在十五里处各派六名骑兵负责侦查工作。各侦察兵都要在高处相互可见处手持特殊令旗在发生情况的时候进行即时沟通,没有任何情况的时候旗子卷起来。千万不要因为旗子太好看正好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而控制不住自己无处安放的小手让令旗随风舞动。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最外围十五里处的二十四名侦查兵一定要配备最好的马,在发生经济情况的时候可以尽快撤离,免除被俘虏的风险。所以这二十四个人一定要千挑万选才行,不巧,张常清就是这二十四名光荣的最外围侦察兵之一,而且还是在右虞候前面十五里处的六名侦察兵之一。
终于到了最紧张着的时刻,两军对峙勇者先行,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进攻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专业,作为一个合格的将领这是必须要知道的。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第一,在敌军刚刚抵达战场,还没有扎营的情况下;第二,在到了饭点,敌军还没有吃饭的情况下;第三,在敌军逆风或者顶着太阳睁不开的情况下;第四,在敌军在我军到达战场排列好队形之后才匆忙抵达战场且没有占据有利地形的情况下;第五,在敌军行军队列混乱,战斗队形不整齐的情况下;第六,在敌军兵力分散,戒备不严的情况下;第七,在敌军疲劳不堪,军容涣散的情况下。
第八,在敌军指挥官不在的情况下(比如忽然闹肚子,去方便的时候);第九,在敌军长时间行军,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的情况下;第十,在敌军涉水时走到一半的情况下;第十一,敌军被折腾的疲惫不堪且没有休息好的情况下;第十二,在敌军自相惊扰,秩序混乱的情况下;第十三,在敌军遇到了令其惊慌失措的事情的情况下;第十四,在敌军在道路狭窄的地方行军的情况下;第十五,在敌军前后游移,犹豫不定的情况下;第十六,.....总之一句话,在对方不正常的情况下就可以发起进攻。
知道了什么情况下可以进攻,自然可以举一反三知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进攻,我军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让敌人不敢轻易进攻,我军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可以诱敌深入。正所谓,兵不厌诈,战场上,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都要看指挥官决断是否得当。
作战部队在进攻的情况下,要学会相互配合才行。这里来详细讲一下弩兵部队的战场表现,正常情况下,弩兵部队每队会配备重型弩一架,专用重箭五十支,这就相当于近代战争中大炮配备了五十枚炮弹。在远距离作战中,大型弩具在那个年代是绝对的重型武器,部队中这种装备配备的多少也决定了胜利的天平会偏向哪一方。
另外还有小型弩,这个放到现在就是半自动化的武器,弩兵每人手持一把小型弩,箭囊里有五十支箭。另外没人会配备独具大唐特色的陌刀一把以及护甲,护膊。作战的时候,弩兵成“V”字形前进,敌军在一百五十米的射程范围之内就可以放箭了,不要在乎箭的数量,疯狂扫射就行。到了二十步之内就不要再用“机关枪”扫射了,把它背在身后,拿出挂在腰后的超级大砍刀“陌刀”尽情地挥舞吧。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到了战场上一定不要想着逃跑,因为那样不止自己小命难保,还会连累旁边以及后面的兄弟。
为了家人过上好日子,为了自己过上好日子,为了我方的胜利,冲啊!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