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魂(上卷)3、正义之师 ||许晨 刘树松(十五)

渤海魂(上卷)3、正义之师 ||许晨 刘树松(十五)

首页枪战射击正义之师作战更新时间:2024-06-27

3、正义之师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这首国人耳熟能详的战歌《大刀进行曲》,是作曲家麦新于1937年7月在上海创作的。它唱出了中华民族不甘受辱,众志成城抵御外侮的英雄气概,不仅伴随了长达 8 年抗日战争,鼓舞着亿万同胞宁死不屈抗战到底,而且奠定了抗日歌曲特有的凝聚苦难与力量的雄浑风格。

然而,你可知道它的创作背景吗?那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长城抗战中,用大刀片夜袭鬼子兵,创造了全国振奋的“喜峰口大捷”。1937年7月,作曲家麦新在上海为此专门谱写一曲,副题就是“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深受欢迎,广为传唱,它与《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名曲一起,成为时代强音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时任二十九军军长的宋哲元,就是冀鲁平原上的山东乐陵人。这一带民风飙悍,血性十足,有舞刀弄棒习武的传统,冷兵器时代出了不少刀光剑影的战将。抗战军兴,枪炮不足,一把大刀便成了上阵*敌的重器。前面讲到的农民武装起义、八路军游击队等队伍,除了少量的步枪手榴弹以外,大刀也是必不可少。

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的宁津籍作家郭澄清呕心沥血几十载,写出了100多万字的三卷集长篇小说,全景式反映冀鲁边区的抗战征程,名字就叫《大刀记》。一时间洛阳纸贵,风靡全国,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戏曲连环画等等,成为百年红色经典作品。

宁津,与山东乐陵、陵县和河北东光、南皮等地相邻,也是当年冀鲁边区的中心地带,是当年萧华率领挺进纵队和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创建、巩固根据地的地方。但是,国民党顽固派不甘心冀鲁边成为人民抗日的战场,想方设法疯狂争夺控制权。

1938年12月25日夜,寒风怒吼,残星闪烁。

宁津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李毓贞正在睡梦里,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动,立即警觉地翻身下床,只穿着裤头,通过后院的东北门逃了出来。

很快,一阵阵枪声、喊叫声传来,县城大街小巷冒出了熊熊火光。

原来这是国军第十军团暂编第一军政训处主任、C.C分子马皋如精心策划的一场暴乱:他派王淮川的“第二总队”的副队长梁连成化装进城,以同乡身份策动宁津县独立营第一连连长刘明福叛变,里应外合,攻破了宁津县城,*害工作人员和战士十多人,放走在押罪犯和土匪二十多名,逮捕了县政府秘书盖津源,酿成了震动冀鲁边区的“宁津血案”。

这个第一军的军长是高树勋,河北盐山县城南高金庄人,自小家庭贫寒,十六岁离家外出谋生,后到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当兵,因作战勇敢、为人刚直,沿着连长、营长、旅长的台阶一路升迁上来,甚至还当过护国军刘伯承的团部副官。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为民族大义所感召,招兵买马,毅然投身抗战,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团序列。

从最底层挣扎上来的高树勋,深切地体会到乱世之苦,同情跟自己同样出身的广大民众,理解并拥护共产党“一致对外打鬼子”的共产党主张。1938年冬天,他受命由山东章丘、历城北渡黄河,移防冀鲁边区。老实说,他对此次移师有喜有忧,喜者回到老家,熟门熟路;忧者要面对令人头疼的复杂局面,调派他回家乡的目的,就是与共产党八路军搞“磨擦”。

为此,他的顶头上司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团司令石友三,还有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军委会,特意派遣鲁北国民党部主任、鲁北保安部队政治部主任马皋如为高部的政治部主任,既监视有思想“左”倾嫌疑的高树勋,又催迫他挤走八路军。

其实,早在高部即将开赴冀鲁边的情报,第129师师部拍电报通知了萧华,并传来了刘伯承师长给高树勋的一封信,语重心长告戒他坚持抗日救国大业。师部也要求挺进纵队切实做好准备,尽力团结高树勋,同时跟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维护边区得来不易的局面。

萧华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大家把手头掌握的高树勋的情况汇总于一处,各抒己见,由萧华最后做总结,他把高树勋的政治态度概括为三点:一、倾向抗日,同情共产党;二、与石友三不和;三、在国民党内不被信任。

萧华说:“高树勋部来冀鲁边的目的,无疑是为了贯彻蒋介石‘溶共’‘防共’‘反共’的政策,‘冀鲁联防’的纸老虎被我们捅了个大窟窿,国民党顽固派不甘心,让高树勋来,就是想制造大规模的武装磨擦,把我们挤出边区。我们只要坚持*制定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主动争取,积极工作,就能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

符竹庭、邓克明、周贯五等人纷纷表示赞同。灯光里萧华的表情依然严肃,可以看出接下来的这场斗争的严峻性。

萧华接着分析了马皋如的情况:“马皋如这个人是陈立夫的爪牙,国统特务,是顽固的反共分子,而且也很有些手段,这次被委任为高部的政治部主任,明显的有监视高树勋的意思,高树勋不可能不明白,所以他们之间也是相互猜忌的,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揭露马皋如的反动嘴脸……”

会议最后做出三条具体决定:一、以主动的姿态欢迎高树勋部北上抗日,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协助他们搞好粮草供应;二、对高部里的反共分子挑起的各种磨擦,予以坚决回击,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三、边区各级武装都要提高警惕,严阵以待,以防不测。

就在我们加紧统战高树勋同时,马皋如也蠢蠢欲动,一手炮制的各县“二政权”出笼了。所谓“二政权”就是在我党已经成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地方,由国民党顽固派扶持起来的政权。高树勋的夫人是宁津县人,马皋如顺水推舟,保荐高树勋的大舅子刘松龄为宁津县长,并由省政府正式委任。高树勋见自己的亲戚当了县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加干涉。

如此一来,就发生了国民党县长争夺政权的“宁津事变”。

这还了得!挺进纵队召开紧急会议,萧华做具体部署:一、对宁津县城暂不进攻,避免与高部发生正面冲突;二、揭露马皋如制造事端,挑动“挺纵”与高部发生冲突,坐收渔利的阴谋;三、消灭保安队第二总队,严惩凶犯;四、*宁津县委和县政府,正常办公;五、选派得力干部,召回叛变战士,孤立刘明福,伺机予以严惩;六、向群众做好反对“二政权”的宣传,使其没有群众基础。

随后,萧华亲自赶往高部驻地,去见高树勋,把宁津事变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告诉了高树勋。不料,尚在国共两党之间摇摆的高树勋解释说:“宁津、沧县等县长都是省主席亲自任命的,名正言顺,无可指责。而贵县政府未经任命,是不合法的……”

“高军长,这是什么话!”萧华愤怒地打断高树勋的话:“当初卢沟桥事变后,日寇未到,你们委任的县长老爷闻风丧胆,纷纷卷起铺盖南逃,置民族安危而不顾。我们八路军与华北民众团结一心,收复失地,重建抗日政权,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错在何处?现在后方形势稍微稳定,你们又‘名正言顺’来接管,甚至怂恿暴徒袭击我抗日政府,这难道是你高军长的意思吗?”

高树勋一时语塞,连连摇手:“不不,这个,这个,请萧司令息怒,请息怒……”

萧华接着指出:“我们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团结抗战,如果有人以为这是软弱,那就错了。对于破坏抗战的行为,我们是从不手软的。”

经过这样严肃交涉,加之派出部队狠狠打击土顽武装,消灭了袭击宁津抗日政权的保安队。冀鲁边军政委员会在乐陵城召开了声势浩大的群众大会,揭露马皋如制造磨擦的阴谋,号召群众抵制“二政权”的收粮收款。当场公审枪决了主要肇事者梁连成、高华胜、刘明福三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

因为高树勋有积极抗日的一面,且与沈鸿烈、鹿钟麟有矛盾,萧华司令员特别注意团结争取他。此后发生的宁家寨事件,成为推动他走向进步的重要契机……

进入1939年,日军在正面战场停止了全局性的战略进攻,转而致力于巩固占领区,企图消灭中国的敌后游击部队。而冀鲁边区则是华北的战略要地之一,理所当然地成为日军回师“扫荡”的重要目标。

从这年1月7日开始,日军调集驻山东、河北两省的第五、第二十七、第一一四师团各一部及当地伪军两万余人,分别从济南、沧县、德州出发,向盐山、庆云、乐陵等边区抗日中心合击,一路占县城、安据点、修公路、建碉堡,步步为营,企图一举荡平抗日武装。

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决定挺进纵队撤出宁(津)乐(陵)抗日中心区,分别坚持斗争。具体部署为:萧华和参谋长邓克明率纵队机关和四支队一部由乐陵西进,活动于东光、南皮一带的津浦路沿线,打击敌人的运兵车;政治部主任符竹庭和曾国华率五支队南下鲁北,在陵县、商河、济阳、惠民等地开展游击战;周贯五和邢仁甫率六支队活动于盐山、庆云一带,打击由沧州方面前来扫荡之敌;运河、商河、津南等支队和各县大队留守原地,相机出击,配合主力作战。

与此同时,八路军“挺纵”善意提醒高树勋部提高警惕,防范日军袭击围攻。不过,旧军人出身的高树勋死抱着正规作战那一套,不懂也不学游击战术。一进入冀鲁边,他就带着直属队和特务团在乐陵城西的宁家寨安下了家。这是个有1000多人的大村镇,筑有一丈多高的坚固寨墙。高树勋认为此地远离日伪统治中心,又有险可据,大可放心与日军相峙,便积草囤粮,修房盖屋,一住就是40多天。有一次,萧华与他会晤时当面建议:

“高军长,当前武汉失守,日军回师敌后,部队不应该久居不动,容易被袭击,你们还是换一换防地好一些。”

“呵呵,感谢萧司令关心。”高树勋打着哈哈:“兵来将挡,水来土囤。日本人来了,我手里的枪也不是吃素的。”

他根本听不进去,几句话应付了萧华。背后还放风说什么:八路军光会逃跑,游而不击,不敢抵抗。

没料到,报应很快来了----

1939年春夏之交,我挺进纵队撤出乐陵城,转移到堡垒村黄夹镇驻扎,与高树勋所在的宁家寨相距十几里。日军头目宫泽文雄占据乐陵城之后,决定来一次大扫荡,妄图消灭抗日武装力量。一天深夜,他调集了乐陵、盐山、庆云等地日伪军一千多人,携带四门92步兵炮、几十挺轻重机枪,分乘三十多辆汽车首先向黄夹镇突袭。

八路军“挺纵”有丰富的游击作战经验,来到冀鲁边后又逐渐掌握了平原作战的特点,加之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建立了群众性的情报系统,早已摸透了敌人的活动规律。本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原则,萧华司令员一声令下,部队迅疾悄悄转移了。

宫泽带队扑了一个空,恼羞成怒,叫道:“八嘎,八路大大的狡猾狡猾!”继而一挥指挥刀:“宁家寨,死啦死啦的!”

“嗨伊!呀!”

日伪军调转方向,集中兵力冲向了暂编第一军,拂晓时团团包围了他们的驻地宁家寨。这一来,没有听从萧华苦口婆心建议的高树勋部吃了大苦头。

这些敌人奔了一天一夜没找到八路军,憋了一肚子气全撒在这里了。天刚蒙蒙亮,宫泽布置好了阵势,即命主攻部队沿着道沟向寨门猛扑,配合以火炮的压制性轰炸,辅以轻重机枪的掩护。寨门屡次险些被攻破,好在高树勋的警卫连也是精锐部队,顽强地顶住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一条四五十米的道沟里填满了日军的尸体。

高树勋把东寨门墙下的土地庙作为军部,亲自指挥防守作战,一面调动驻在旁边韩家村的三连增援宁家寨,一面命令军部所有人员与警卫部队共同参战。增援部队在两村之间的一道土坡前,遭到日伪军伏兵的狙击,七八十名战士牺牲。驻五纸坊的警卫团发现敌情,也向宁家寨靠拢,但道路被敌人严密火力封锁,无法通过。

形势越来越紧张,从早晨打到中午,部队伤亡过半。高树勋感到困守不是办法,寨门早晚要被攻破,便下令烧掉文件,收好电台,拟以警卫连为前锋,集中火力突围出去。可是日军早在各个出口上布置了层层火网,机枪子弹泼水一样扫过来,封得死死的,白白牺牲了一些战士,突围宣告失败。

宫泽文雄挎着望远镜,瞭望了一番,断定高部已成瓮中之鳖,可以怀柔之法威逼利诱其投降。他命令暂停进攻,轮流休整就餐,派一名翻译连续喊话劝降。

高树勋在国军里面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军人,一心抗日绝不投降。他脸色铁青,瞪着血红的眼睛,指挥部队利用时机加固防御工事,同时向驻在周边吴桥的张国基部、驻在德平的曹振东部发报,请求支援。没想到,这些同是国民党军的“兄弟部队”,只想着保存各自实力,根本置之不理。

高树勋愤慨不已,对身边的人说:“难道天要亡我?”

参谋长连忙劝慰:“军长不要这样说,我们何不请八路军“挺纵”支援一下呢?”

“唉!”高树勋叹口气:“我们因为‘二政权’的事情,跟萧华闹得很不愉快,怎么好意思开口呢?再说就是开口,恐怕人家……”

“死马当成活马医吧,总不能坐以待毙啊!”

“这个……好吧,现在就给‘挺纵’司令部发电……”

事实上,此时萧华率队已经走得很远了,接到高部求救电报时,已临近黄昏。他立即召集“挺纵”*紧急磋商。不少人对高树勋纵容部下制造磨擦耿耿于怀,而且我部在大宗家被围时,国民党军也没援手,主张坐视不管。

萧华严肃地说:“大敌当前,不能有小心眼,虽然高树勋有些做法欠妥,但我们的枪口都是对着日本人的。我命令五支队立即派出骑兵连驰援宁家寨,不得有误!”

“是!保证完成任务。”

曾国华、龙书金等支队领导带领部队迅疾行动起来。平原上骑兵连的优势显现出来,一个长途奔袭,赶到了宁家寨附近。

此时的宁家寨陷于一片火光之中。日伪军团团围住,在寨子周围生起一堆堆的篝火,严密布置了警戒兵力,大部队就地休整,准备天明之后发起总攻,将高树勋部一举歼灭。

趁着夜幕掩护,挺进纵队各部急行军到达了战斗位置,萧华观察了一下情况,命令部队从北面猛攻日军侧背,一阵惊天动地的“冲啊!*鬼子啊!”喊*声,伴随着冲锋号声和“轰轰”的手榴弹声、“嗒嗒”的机关枪声,撕裂了整个夜空。正在困守寨子的高树勋闻讯大喜,知道八路军援兵来了,马上命令部队里应外合,*出寨门。

这突然的打击使鬼子手忙脚乱、晕头转向,不知道来了多少援军,害怕被反包围了。宫泽只得下令撤退逃跑了。宁家寨一战击毙日军六十多名,伪军一百多名,击毁汽车四辆,缴获机枪两挺,长短枪二百多支。

战斗一结束,满身泥土的高树勋在寨外见到了萧华,大步迎上去,握住手连连说道:“惭愧惭愧,悔不听你的劝告,才吃此大亏。谢谢萧司令和八路军的救援之恩!”

萧华说微笑着说:“我们不是早就说过,真正抗日的必将助之,破坏抗日的必将除之吗?高军长真心打鬼子,咱们是一家人,不用谢!”

“哎,贵军所作所为实在令人钦佩,真正是正义之师,鄙人深受教益啊!”高树勋心悦诚服,甚至表示再打仗,愿听从萧华指挥。

当然,这自然是一时的客套之词。不过,八路军光明磊落的行动确实给了高部尤其是广大士兵以实际的教育。经过这次生死考验,高树勋的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再也不干“搞摩擦”的那一套了。他们承认边区政府是唯一合法政权,两军订下了互通情报、互相保护后方及伤兵、配合作战的协定。后来,高部主动撤离冀鲁边区,到鲁西地区坚持抗战。

1945年10月,高树勋因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成为抗战胜利后第一个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影响巨大,形成了一个在全国影响很大的起义反内战的“高树勋运动”。

毫无疑问,高树勋在冀鲁边时期所受的影响,是引领他一步步靠近共产党、走向光明的关键所在。不久,高树勋在*、薄一波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饱含深情地说:“是共产党教会我做一个真正的人!”

作者简介

许 晨,男,59岁,山东德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杂志社原社长主编、一级作家职称。青岛市政协委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9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2003年12月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结业。出版有《居者有其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血染的金达莱》、《钢铁铸造的岁月》、《巍巍“泰山”》、《真情大援川》和《再生之门》等十几部长篇报告文学。电视文学剧本《战歌没有消逝》、《鲁氏兄弟》(合作)。作品曾获得《人民日报》文学版一等奖、“冰心散文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提名等多种奖项,并入选山东新文学大系。2014年6月至8月,许晨受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之邀,随同我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前往太平洋科学考察,走进一线,体验生活,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积累了丰厚的素材,为写作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纪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