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拥有20多万亩土地的河南首富,为何来禹州建别墅?

当年,拥有20多万亩土地的河南首富,为何来禹州建别墅?

首页枪战射击滋滋先遣队内购版更新时间:2024-11-15

河南首富“刘半县”,为啥把“别墅”建在禹州此村间?‖老家许昌

文·图‖张延伟

禹州市无梁镇政府西北方向3公里有个高垌村,它原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深山村,因村里留存有清朝乾隆年间尉氏人“刘半县”所建别墅式庄园——环山园(当地人称“刘家寨”)遗迹而荣膺河南省传统村落,高垌村也由此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下图:传统村落高垌村。

深山宝地“环山园”

在高垌村正中位置,有一条高20余米、宽30余米、长500余米,呈条状分布、蜿蜒凸起的土岭,土岭上就是当地人口中所说的“刘家寨”。

刘家寨原本有个雅致的名字叫“环山园”。从远处看,土岭的形状就像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自西向东把具茨山圈了半拉,而刘家寨正是依着龙身形状环山而建,也许这就是主人以“环山园”为名的缘由了。

下图:“环山园”寨匾。

刘家寨建成于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尉氏人“刘半县”——进士刘致中的别墅式庄园。原来在土岭东西方向各建有二进式“四合院”两座,共有“二梁起架”的各类房屋50余间,屋内均用木隔扇(类似于“屏风”)隔开,还建有马棚、粮仓和库房等。

下图:所谓的“二梁起架”。

寨子东头用砖石垒砌有类似于龙角的建筑,东北角还挖有1眼水井,东南角建有1个用2米长的条石拼对、铁汁浇缝、呈六角形状的“莲花池”,里面种有莲花、养有金鱼。据说这莲花池正是“龙眼”位置。

下图:被掩埋的“莲花池”。

东边两座四合院是下人及看寨人的住处,西边两座四合院则是刘致中及其家眷们会客和下榻的地方,人称“进士院”,进士院屋脊上装有五脊六兽和钢叉之类饰物,成为官宦门第和普通人家住宅区分的明显标志。

为防匪患,刘致中叫人依着地势在土岭四周用黄土夯实,堆起1米多宽,2米多高的寨墙,里面用石头裱砌;东西各建有寨门一座,寨门一侧均设有炮台,炮台上装备有比水桶还粗的“榆木喷(土制大炮)”。

由于此地藏风聚气、冬暖夏凉,成为刘致中继尉氏县城住宅之外的另一处“别墅”,他经常偕其家人来此居住。

下图:东炮台。

“刘半县”其人其事

刘致中是河南尉氏县人,于乾隆三年(1738年)得中进士,曾出任保定知府、大名道等职。再加上刘家善于经营生意,整个家族很快兴旺发达起来,当时尉氏县城一多半的房、地、产业都是他家的,为此人称“刘半县”。

据说一外地人初到尉氏做官,想要找个地方方便一下,谁知刚一下马,便有人告诉他脚下是“刘半县”家的土地,这人心说:“你刘半县家大业大,我偏就不尿你!”于是他复又翻身跃上马背、快马加鞭自东向西奔跑了半晌,谁知脚一着地,别人告诉他仍没跑出刘家地盘!这人实在憋不住了,只好就地解决,从此对刘半县势力范围心服口服。

据说,刘家最鼎盛时期,在全国各地拥有20多万亩土地,门前悬挂“双千顷”牌;另外还开设了150多个钱庄、当铺和数以百计的生意铺面,号称“七十二茂,八十二盛”,遍布开封、南京、北京等几十个府、州、县、镇,刘家人也由此自夸说:“南京到北京,不尝他家水,不住别家店。”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河南首富。

下图:坍塌的门楼。

因“刘半县”名声太响,自然引起一些匪盗之徒的注意,为家人生命、财产安全着想,刘致中即考虑另建房舍,以备急难时之需。

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明前后,刘致中带领手下来禹州北老山坪(具茨山)踏青,他站在奶头山顶上手搭凉棚向南细看,所见之处东有明朝殷娘娘出生之地“莲花寨”及其兄长受封之处“封王寨”,西有盘龙岭一条,中间还有一个卧龙潭,一股地气自西向东蔓延开来,实属“一龙攀二凤”的风水宝地。

刘致中用手朝山下土岭一指:“这是谁家土地?”因刘家当时在禹州也有许多生意,管家应道:“大人,这还没出咱家大门呢!”刘致中遂决定在此建寨。

刘致中虽然在高垌村建起了“环山园”别墅,但他也明白和当地官民搞好关系最为重要,平民百姓才是自己最好护身的道理,因而在人前显得十分谦逊和低调。他每次来环山园避暑或居住,行至距离自家庄园2里多地的莲花寨即下马步行,还不时和路边的行人、田间劳作的平民打招呼;他甚至还和距离高垌村五六里远的月湾村(至环山园必经之路)一位贺姓举人结成了干亲戚(儿子认举人为”老干大“——即义父)。

下图:井台架。

附近村民常来寨里躲避匪患。刘致中特意交代看寨人,无论他在寨中与否,只要有附近百姓为躲避匪患而来,尽可提供方便且供应饮食所需。因而他在这一带村里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有一年夏天,刘致中回环山园避暑休憩。有一股杆匪到附近村庄打劫,村民蜂拥而至。刘致中命人把村民放进寨内,调整炮口对准寨门东南方向。只见大股土匪气势汹汹地追赶过来,马上就到寨子下面了,刘致中赶紧命人开炮。可是炮手连续点燃几次炮捻儿,都不见炮响。

刘致中急红了眼,他解下身上穿的的红绸衫往“榆木喷”上一搭,自己骑坐在炮筒上,吼道:“再点!”只听“嗵”地一声巨响,“榆木喷”里满膛的火药和铁砂喷薄而出,正朝着卧龙潭打过去,把潭里的水都摧赶了个干净,连岸边的石头都打红了。土匪们一看刘致中拼了命,也不敢再过多纠缠,很快就撤退了。

人们说,刘家寨原本就是一条下山喝水的龙,因为刘进士这一炮把龙给崩死,地气也炸毁了,从此刘家的产业也慢慢衰败了。

下图:西门炮台。

“刘家寨”过往兴衰

民国初年,各地匪盗愈发猖獗,*人掠货的事情时有发生,附近村民一有匪警就到刘家寨躲避。

刘家寨形状狭长,依山就势而建,寨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再加上那时枪炮设施笨拙落后,有土匪在寨前久攻不下,就率众登上对面地势更高的“草枯岭寨”朝刘家寨里放枪,结果是打高了枪弹越寨而过,打低了枪弹又落在寨墙上,最后还是拿这儿毫无办法。因此,当时刘家寨为保护村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上世纪30年代,刘家寨一度被国民党旧政权的联保处占用,成为他们搜刮民脂民膏的所在地。

1944年9月,由皮定均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委的八路军太行军区“豫西抗日先遣队”成立;1945年2月,豫西抗日先遣队派出第四支队在无梁、浅井一带活动,建立了禹(县)密(县)新(郑)办事处,并开辟了刘家寨、马沟、扒村3个抗日游击区。

当年3月,张才千在禹、密交界处的荟萃山成立河南省第四军分区地委和四专署,并任军分区司令员兼地委*。

下图:闩门石。

1945年4月,沈甸之率密禹独立团进入浅井、扒村、麻地川一带活动,并派李浩到无梁一带开辟工作。

李浩带人驻扎在刘家寨办公,迅速在周边发展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30余人,他们以刘家寨为中心发动群众英勇抗击敌伪顽及土匪等,恢复和发展地下党组织,巩固和建立抗日基层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动员参军参战,发展地方抗日武装等。

有一次,白沙国民党军联合地方匪兵抓住了参加地下活动的积极分子杜聚才,连夜让他带路到刘家寨捉拿李浩等人。杜聚才故意把匪兵领到与刘家寨毗邻的尚家门,并闹出一定动静,使李浩等人得知消息及时逃脱。

下图:土寨墙局部。

解放后,地方政府将刘家寨所有房产充公,作价卖于平民百姓。据说是有人住进进士院后,半夜里往往被莫名奇妙地抬出屋外,还时常听到磨坊里的石磨在无人推动的情况下吱吱作响,由此认为常人福浅压不住进士官宅,再无人敢在此居住。于是后来刘家寨又被当作学校使用。

1958年,全国上下兴修水利,县、乡决定在刘家寨对面修建水库,环山园成为就地取材的首选对象,除了看寨人居住的3间瓦屋外,其它房屋则被悉数拆除,拆扒下来的石头全部用于垒砌水库护坡。这座有着200余年历史的庞大庄园就这样被毁于一旦。

下图:残垣断壁。

如今的刘家寨内,除了保存尚算完整的一幢3间石墙瓦屋外,残破的山墙、土夯的寨墙、若隐若现的“莲花池”以及满地的烂砖碎瓦等,仿佛都在诉说着这座寨子曾经的辉煌。

下图:残存的瓦屋。

所幸,高垌村成功申报了河南省传统村落,上级已经拨付专款将对刘家寨实施保护性修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刘家寨乃至高垌村都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下图:寨墙内侧。(文首图片:寨墙外侧。)

【作者简介】张延伟,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字散见于各级报刊和网络媒体。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