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由韩国人气女演员裴秀智主演的6集迷你剧《安娜》引发了观剧狂潮,并斩获2022年度韩国最具影响力和权威的影视颁奖礼之一的第58届韩国电影大钟奖“电视电影导演奖”。该剧改编自韩国女作家郑韩雅的小说《第二个安娜》。电视剧选取了小说中女主角李由美四种人生中的一种加以改编,而小说相较于电视剧,对人性的揭示、对女性生存环境的探讨、对人物命运沉浮的挖掘更加丰富与立体。这种迥异于电视剧更加注重节奏与戏剧张力的文本充满了魅力,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阅读的。
《第二个安娜》,[韩]郑韩雅 著,千日 译,接力出版社2023年8月版。
安娜究竟是谁?这个名字背后又是隐藏着怎样的人生?郑韩雅在小说开篇就抛给了读者一个千头万绪的犹如悬疑小说般的解释:“那个人的名字叫李由美,三十六岁,是个女人。他告诉我的名字是李友尚,之前还曾叫李安娜。不过这些不见得都是真的。他连自己是女人的事情都能瞒住我,更何况是名字和年龄呢。他戴着几十种面具生活。半年前,他留下这本书和日记本就消失不见了。”读者甚至都无法在即将展开的小说中准确获取主人公的性别。这也正是作者善于叙事的高明之处,随着小说的推进,层层抽丝剥茧,为我们展示一个多维的、复杂的、出人预料的“安娜”。
李由美出生于一个驻韩美军基地旁的裁缝铺。父亲是个憨厚老实的裁缝,母亲是个聋哑人。虽然家庭称不上富裕,但是老两口对女儿疼爱有加几乎有求必应。每个冬天,李由美的裁缝父亲都会亲自设计一款袖子和下摆处用貂绒点缀的羊绒大衣给女儿穿。放在当时,也就俄罗斯公主等身份的女孩才穿得起这样的衣服。故而常来裁缝铺的夜总会歌女,也是对李由美人生性格塑造产生重大的影响的劳拉,给她起了个名号“安娜斯塔西娅”,此后身边的人们也开始用这个名字来称呼李由美。安娜斯塔西娅,只要她想要的,都可以拥有。
安娜斯塔西娅·尼古拉耶夫娜·罗曼诺娃女大公(1901年6月18日-1918年7月17日),是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与妻子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最小的女儿。安娜斯塔西娅在十月革命后被契卡枪决,而此后多名女子冒充安娜公主招摇撞骗,过上富足的生活,甚至还被翻拍成著名电影《真假公主》,并且由史上最伟大的好莱坞女演员英格丽·褒曼担纲主演。理解了书名中安娜的含义,就掌握了一把打开李由美人生大门的钥匙。
天真的普通人是如何堕落的?
一次谎言需要成千上万次谎言来掩盖。我们看见李由美的人生借由本不属于自己身份标识的华服、钢琴、名校以及上流社会等标签短暂地满足了心理和身份跃迁的需求,但身份焦虑和道德困境像如影随形的枷锁一直压得她喘不过气,机关算尽后也不免竹篮打水一场空。用谎言编织起的人生就如沙塔一般脆弱,狂风一起,漫天扬尘,瞬间崩塌。
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美国现实主义力作《嘉莉妹妹》犹如一个镜像投射在时代背景为21世纪10年代的《第二个安娜》身上,两者对女孩的描述竟没有因为一百多年的沧桑巨变而大相径庭,竟是如此相似。《嘉莉妹妹》中提到:一个女孩子十八岁离家出门,结局只有两种,要么遇好人搭救而越变越好,要么很快接受了大都市道德标准而越变越坏。在这样的环境里,要保持中间状态是不可能的。这个大都市里到处有狡诈的花招,同样还有不少比它小得多、颇有人情味的诱人的东西。那里有种种巨大的力量,会通过优雅文化的魅力来引诱人。成千上万闪耀的灯光,实际上有时跟恋人频送秋波一样有力。
天真的普通人之所以堕落,一半是由某些完全超人的力量造成的。喧器的市声,沸腾的生活,还有数不清的蜂窝式大楼——这一切使人们受惊,越发感到迷惑不安。如果说身旁没有人低声耳语,给予谆谆忠告,真不知道该有多少虚妄谎言灌入缺乏警惕者的耳里!这些光怪陆离的景象不是那么容易让人识破,它们表面上的美有如靡靡之音一般,往往使头脑简单的人先是思想松懈,继而意志薄弱,最后便堕落下去了。
《安娜》(2022)剧照。
但人们热衷于看谎言故事。近现代文艺作品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悲惨世界》中冉·阿让隐姓埋名成为市长,乐善好施、满怀仁爱之心,再次遭遇通缉,四处漂泊仍然悲天悯人收养珂赛特,最终感化旧势力和腐朽的代名词——警长沙威。这里的谎言是社会的不公与黑暗,是法律和暴力的残酷造就的悲惨人间,也是善良、正直、自我牺牲的伟大人格和灵魂救赎的跳板。《基督山伯爵》中爱德蒙·唐泰斯经受不白之冤,化身基督山伯爵,谎言是羊羔跪乳涌泉相报的门径,谎言也是复仇中削铁如泥的利剑。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为了心上人黛西,积累了泼天的财富,想通过谎言堆积的上流身份重新获得昔日恋人的芳心。而谎言是盖茨比身上昂贵的西装,又是他受伤心灵中那已经被击碎的铠甲,更是对岸黛西家一闪一灭而盖茨比永远抵达不了的绿色荧光。《嘉莉妹妹》中乡下姑娘嘉莉来到大城市芝加哥寻找梦想,诚实工作找不到出路,充满谎言、操控和出卖的作为却能在名利场中风生水起。谎言是对“拜金主义”和消费社会的莫大讽刺。不独文学,电影作品中谎言的魅力也造就不少佳作。《猫鼠游戏》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弗兰克是“20世纪最非凡的骗子”,他是纽约一间文具店老板的儿子,16岁因父母离异离家出走,他乔装飞行员飞遍美国、游离于20多个国家,他假扮医生、律师这种专业性极高的工作均能胜任并全身而退。《华尔街之狼》中又是小李扮演的乔丹·贝尔福特靠着欺诈和操纵证券市场大肆敛财,酗酒,吸毒,洗钱后入狱。终成一场幻梦。
尽管谎言和骗术最终的结局大致都逃不过疏而不漏的天网。但是,谎言的效果也可以是与常理背道而驰的,善意的谎言也许能折射出人性的光辉、牺牲精神、仁义大爱等截然相反的人生伦理,这也是个中的迷人之处。但是人们对行骗过程中产生的肾上腺素,刺激的经历和幽微的心理都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和挡不住的跃跃欲试。郑韩雅在《第二个安娜》巧妙地运用了李由美伪装的各种身份,调动读者的好奇心,看她如何闪转腾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李由美变身为李安娜之后是否能自如游走,又如何化解危机,正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法宝。
人物弧光论:“安娜”的多重人设转换
有“好莱坞编剧教父”之称的罗伯特·麦基在他的经典著作《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首次阐释了人物弧光理论,对后来的影视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物弧光”,译自英文Character Arc,是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者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它具备隐蔽性、动态性、对抗性和渐进性等特点。其中动态性包括变化、发展与成长,这也是“人物弧光”与“性格流动性”“性格成长说”存在差异的地方,即“人物弧光”的维度更宽广。《第二个安娜》中作者郑韩雅就把人物弧光论运用得炉火纯青。在她笔下,李安娜是出身上流社会的时尚杂志编辑;是音乐学院毕业受人景仰的音乐教师;是养老院让人信赖心安的年轻医生;是郁郁不得志却举止优雅的职业小说家。
郑韩雅从李由美从小“只要她想要的,都可以拥有”的性格出发,一步步为角色身份的变迁铺排好下一步落脚的步点。譬如她在盗用“ART精品店”店主女儿姜美丽的学历,迈出成为“安娜”之路步伐前。作了如下的精心安排,把“人物弧光”纯熟地运用在角色身上。二十五岁时,李由美正在平仓洞A美术馆里的“ART精品店”当店员。在此之前,她曾在化妆品柜台、咖啡连锁店呼叫中心、啤酒屋、大型超市、美容院、高尔夫球场和一些没有提及名称的场所工作过。如此多的经历让“安娜”在接人待物上有了普通人不可企及的积累和底气,也为后续她的多重人设转换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再举一例,同样是在“安娜”作为钢琴教师的这一段人生中,与她有过短暂婚姻的丈夫,是这样回忆她的:结婚当日,妻子入场的时候,周围响起耳熟的音乐正是那个女人以前在钢琴学院演奏过的曲子。虽然我们的关系以离婚告终,但她带给我的记忆却十分深刻。流光溢彩的礼服、乌黑飘逸的长发、柔若无骨的手臂、在空中翩翩起舞的玉指……曾经她也灌溉过我干涸的内心。当妻子走到我面前时,我张开双臂抱住了她。我能感受到妻子的身体微微颤抖,也许我的身体也在抖动,因为我实在无法预料以后会发生何种事情。人物弧光要与环境影响合辙,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物的性格。郑韩雅让角色沉浸在钢琴教师的生活环境中,可谓设身处地。
《安娜》(2022)剧照。
美国剧作家约翰·霍华德劳逊认为“没有环境的人物根本不是人物”。人物所处环境越复杂、越多变,人物性格越丰富。在社会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群体形成的矛盾统一体,加之家庭、学校、族群、阶层、身份等的转变,使得人物面临的矛盾此消彼长,决定着人物的性格虽然在一定时间段内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但从长远来看是变动不拘的,这是人物弧线的成因。正是“安娜”如变色龙一般能够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变化自身的保护色,才能让她在扮演多个角色时游刃有余,同时也体现了郑韩雅高超的人物塑造能力。
获得自我认同与解脱的重生之旅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讲:“他人的凝视使自己意识到自己是被凝视的对象,是一个客体。”人生来便处于他人和社会权力的凝视之中。“主体”和“客体”之争使凝视成为一种侵犯力量。米歇尔·福柯认为,“凝视”(Gaze)既是知觉手段,又是权力机制:它赋予凝视者自我认同的主体性,监督、规训被凝视者思想、言行。
而两性中的女性在这种凝视中更受拘束与限制。针对女性在不断审视自己和别人对她的观察中将自己变成他人尤其是男性凝视的客体对象,而促使自身主体被隐藏甚至消失所产生的疑惑,反抗女性凝视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第二个安娜》中,陷入中年危机的女性作家突然看到一则“寻人启事”,而要寻找的人竟然抄袭自己十几年前匿名发表的处女作。抄袭者就是本书的主角“安娜”。全书基于女作家寻访“安娜”来展开。通过“寻人启事”发布者“安娜”名义上的妻子珍,女作家寻访了很多和安娜在她多重身份中存在过或共同生活过的人。这里小说作者郑韩雅举重若轻地运用了非线性叙事手法,还特别用到了当事人在接受访问时,摄像机或者录音笔的REC符号(REC是“RECORDER”录像机,也指数码产品的录像功能)来还原受访者对“安娜”的回忆。而这些叙述就可以被理解为“女性凝视”中的客体。
《安娜》(2022)剧照。
不属于“安娜”身份阶层的谎言让她成为了被凝视的“客体”,失去自己作为主体的价值,成为一个随时可能被拆穿暴露的赝品;同时也是对她自身的束缚和枷锁,剥夺她成为自己的自由,要求她活成符合她扮演身份的应有的文化以及社会资本背书的形象。
然而《第二个安娜》却跳出了这个窠臼。李由美在各个身份中变换并非臣服于她所扮演身份的社会属性和阶层所带来的禁锢与规训。而是在认清社会对女性和不公平现实的污秽之后,选择自我救赎和逃出身份焦虑、谎言恐惧,获得自我认同与解脱的重生之旅。这不仅是李由美的新生,也是女性觉醒和反抗女性凝视,追逐身心双重自由的鉴证。
冲破束缚的作家与安娜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女性历来是作为男权社会附庸的产物,或者说顶多是以锦上添花的花瓶形象出现。女性作为妻子、母亲、女儿、员工的角色更符合社会主流的认知框架。贤妻良母、父慈子孝、家庭和睦也历来是家庭伦理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第二个安娜》却对这些既有的主流价值观做出了深刻的反思。
女作家人到中年,夫妻关系陷入僵局,恋爱的美好激情散去,枯燥的家庭生活正在葬送这个看似幸福的家庭。郑韩雅借女作家之口说道:丈夫只有在我主动请求、向他传达准确的指令时,才会帮忙照看孩子。这种伙伴关系缺少了最起码的默契。照看孩子成了我一个人的事情。且不说整天被关在狭窄的公寓里看孩子,最难熬的是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我的青春、我的灵魂以及足以实现一番成就的光阴均被孩子这个黑洞所吞噬。在那一刻,我无比痛恨孩子。哪怕她饿的哭得撕心裂肺,我的内心也没有生出丝毫的怜悯。我甚至产生了一些幻想,发不出任何声音。
总之,我是一个没有资格当母亲的人。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疑问:我当初为什么想要写这种小说?谁会看这样的小说?写小说究竟对人生有什么用处?这是一些振聋发聩的提问。面对曾经令人怦然心动的工作,我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可除了这些,我也只是一个对世间万物都漠不关心的、三十多岁的普通女人罢了。这个女人始终觉得是丈夫和孩子夺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生机和美丽,所以她暗自憎恨他们,又害怕被抛弃,因为不知何时,他们已然成为她的名字、她的家以及她的现实。
《安娜》(2022)剧照。
人生过渡到这个阶段,家庭生活占据了女性的绝大部分时间,女性天然成为对家庭贡献,让渡自己才华、工作能力、精力和感情的牺牲品。这也是整个男权制社会压迫女性、剥夺女性工作和生活权利的糟粕文化。作家的反思就意味着她正在觉醒,她是试图摆脱这种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消耗。最终作家通过离婚和出走,逐渐找回了自我,摆脱了生活琐碎的束缚重新获得创作(工作)的能力。
郑韩雅对女性生活的观察远远不止于中年危机这种常规范畴。她也描写了李由美在进入钢琴教师角色时,步入婚姻经历的家庭暴力。她当时的老公经常对她施暴。小说中提到:不同于赵民浩所说的只抓过一次领子,她遭受的家庭暴力的程度要更高。李由美每次都会把自己的遭遇记在日记里。比如,他是如何制服自己的;他是如何推搡、碾压自己的;用拳头打和用手掌打时的疼痛有何不同;自己流过多少血;身体上的瘀青是什么颜色……不过最令她感到害怕的是对方的暴力强度越来越大。她不敢想象对方知道自己的全部谎言时会发生什么,关节扭曲地躺在地上的劳拉如梦魇般相随。
郑韩雅,毕业于建国大学国文系,2005 年曾获大山大学文学奖,2007年以长篇小说《月之海》拿下第 12 届文学村作家奖,也是金溶益小说文学奖、韩戊淑文学奖、金承钰文学奖得主,擅长悬疑小说,文风轻快流畅。
家暴不仅是对女性身体上的暴力伤害,也是对女性心理上的严重戕害。它就像梦魇伴随受害者的一生。而比谎言更可怕的就是施暴男性那畸形变态的心理与整个社会对家暴的漠然。郑韩雅通过家暴情节的设置,延伸出了一组深刻的对比,究竟是谎言还是家暴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对一个人的一生危害更大。
在三个女性互帮互助的“骗局”中完成自我救赎
郑韩雅也对父母、母女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观察。父亲、母亲和我同住一个屋檐下二十多年,但我似乎对他们的关系一无所知。就像其他普通人平凡地行走在道边的风景一样,他们的婚姻也是如此。只要我们有序地演好各自的角色,真正的人生就无从说起。那么,真正的人生究竟在哪里?那是在生命的尽头才会揭开的谜底,当你一切尽失化作尘土。父亲一生遵循旧约的世界观,怀疑人类,否定现实,但他从未将自己的生活推向危险境地或置于风口浪尖。然而,真正的怀疑主义者是母亲。这是谁也没有料想到的状况。
太多的夫妻为了子女的成长而埋葬了自己的梦想、*和生活热情。在亲密关系走到尽头的时候仍然硬着头皮苟延残喘地在一起凑合着过。
而安娜的觉醒就像一场行为艺术,同时也是Girls help girls(女生应该帮女生)的典范。郑韩雅甚至探讨了同性恋人的情感。她借小说开头寻人启事中的妻子“珍”之口说出:我们不是朋友。在一起近一年,分享了彼此的秘密,但我们从来都不是朋友。那么我们是什么关系呢?我最近经常在想这个问题。在遇到她之前,我的人生就像是一个错位的魔方。也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心中就生出自己是失败者的念头。母亲对我有很多的期待,我总是达不到她的预期。我竭尽全力去实现那些目标,但每次都让母亲失望。终于,我放弃了。十几岁时,我动辄离家出走,随心所欲,我一直戴着面具,没有任何愿望没有任何期待,一切按照母亲的规矩生活。和恋人见面如同做贼。每天苟延残喘。
您知道我们有一段时间居住在外面。就像那些候场的演员一样,我们可以暂时脱离各自的角色。在那里,我们不需要撒谎、假笑和设计动作,也不需要提前沟通彼此的行动路线。正是这样,我们无话可说,这种沉默让我感到有些困惑,在空房子住的半个多月里,我们在各自的房间里生活。她喜欢散步,每天会走很远的路。她不是欣赏周围风景,也不是闲庭信步,而是看着地面大步流星地走,让人猜不出她是在沉思,还是在放空。独自一人时,她就像一个人形模型,所有的生机都消失了。
《安娜》(2022)剧照。
李由美女扮男装,用作家的身份把一个深受母亲精神控制的女儿从她母亲手中解救出来。而这个一生都在致力于摆脱母亲控制的女儿,在自己的同性恋人身上找到了真实的自我,终于能将爱意和自我肆意挥洒。“安娜”在这场三个女性互帮互助的“骗局”中也完成了自我救赎,重新开始,放下一切虚伪的面具,与过去不属于自己的生活挥手作别。
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入学典礼演讲上曾说过:今后等待着你们的会是一个努力也未必会有公平回报的社会。而你所秉持的“努力就会有回报”这个观念,请你记住这不是你一个人努力的结果,环境也造就了你。你现在之所以会认为“努力就会有回报”,那是因为你一直以来所处的环境有人鼓励你在背后推着你走,在前面提携你肯定你的点滴进步。这世上还有“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的人、“想努力却无从努力”的人、“太过努力而身心俱毁”的人,还有想要好好努力的人,但一想到“反正轮不到我”“我这种人还是算了”就打退堂鼓的人。所以请你们不要把所有的努力都用于追逐个人的胜利。你们被优越的环境所塑造出来的能力优势,不是为了凌驾于没有享受过同等资源的人们之上,而应该发挥这些能力去帮助他们,然后不要逞强,而是承认自己的脆弱,与他人互帮互助。
李由美就是身处这样一个“努力也未必会有公平回报”社会,然而她并没有带有主观恶意地欺骗过任何人,她只是在“安娜”的面具下努力地生活。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上有一个“安娜”的影子,名利的浮云也许会一时蒙蔽我们的双眼,但是只要我们不被喧嚣浮躁的环境裹挟,心存善良,脚踏实地,面具终将褪下,自由的空气终将充溢天地之间。
《第二个安娜》是一部深具内涵的小说,它以锐利的刀锋剖析了现实生活的断面,将生活的复杂多元内核生动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作者对现代人的各种感情纠葛和家庭关系的刻画可谓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夫妻、子女、父母、社会关系中那些不和谐与言不由衷的真实面貌。犹如一幅现实生活的浮世绘。它也是一部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挣扎、努力、逐渐重新认识自我,最终拿回命运之匙的抗争史诗,展现了女性在面对不公命运时,如何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它还是一个颂扬女性在困境中相互扶助的精神,她们共同驱散生活中的阴霾,展现出女性的力量和勇气的赞美诗。
撰文/格瓦拉
编辑/何安安
校对/刘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