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记者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徐卫国
34岁,对人的一生来说,正是风华正茂时;
34岁,对一名年轻军官来说,正是追梦好时节。
然而,正当青春梦想激情放飞之时,癌症病魔却无情地将他羽翼折翅。突然的变故,没有让他追梦的脚步停歇;一时的困境,没有让他奋斗的意志衰退。他说,有梦想的生命最鲜活,有梦想的人生最充实,有梦想的奋斗最精彩……
走近他,我们曾经所有的抱怨在他面前烟消云散;
走近他,我们过去所谓的坚强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走近他,我们如今拥有的一切在他面前多么奢侈。
眼前这名年轻军官,深陷的眼窝放着精光,消瘦的脸庞透着刚毅,羸弱的身躯依然挺拔,不禁让人为之动容、为之感叹、为之震撼。
他,就是中部战区陆军保障部财务处助理员姜魁武。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追梦的脚步停滞
2018年4月25日
正在重庆出差的他,
实在是疼痛难忍,终于顶不住了。
在随行领导和同事的多次劝说下,
不得不来到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急诊。
这是此次出差的最后一站,病理结果一时还出不来。领导让他留下等待检查结果并住院治疗,他却不以为然:“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能是胃痛的老毛病犯了,打几针、输点液、吃点药,就好了。再说,还得赶回去起草调研报告,回头再说吧!”就这样,他吃了点止痛药,当天就随工作组登上了返程的航班。
飞机刚一落地,带队领导打开手机,一连串的未接电话映入眼帘,当即回复过去。对方是西南医院的领导,电话中告知,姜魁武检查结果不容乐观,初步诊断为胰腺癌晚期,建议返回后立即前往原陆军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听闻此言,领导的心揪了起来,脸色也凝重起来。
“小姜,回去收拾收拾,明天去‘陆总’住院。”领导故作镇定。
“没事!待忙完这阵子再说。”姜魁武满不在乎。
“不行,这是命令!”领导一脸严肃。
其实,在领导心里,姜魁武作为抽调的骨干,眼下的工作还真离不开他。可工作再需要、时间再紧急,也不能耽误他的治疗,更不能拖垮他的身体。他太累了、太累了……
10天5座城市,行程近万公里,白天检查调研,晚上加班加点,每天休息不足4小时,大多还是在车上、飞机上度过。据说,这10天他体重骤减了9斤。
第二天,姜魁武依令前往原陆军总医院就诊。
“姜魁武,让家属来一下。”医生出于职业习惯,吩咐道。
“家属没来。什么结果,你就直说吧!身为军人,承受得住。”姜魁武起身回应。
医生望了望他,有些犹豫,欲言又止。然而,当看到他那坚毅的目光,便破例直言相告:“结果不太好,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初步诊断为胰腺癌晚期,立即住院治疗。”
“最好还是去解放军总医院请专家会诊,最终确认一下。”
……
姜魁武闻言,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懵了。至于后来医生说了些什么,脑子已经一片空白。
对于这个结果,
他有点始料不及,
更是不敢相信!
“手头的工作刚刚展开,在这个节骨眼上,怎能就这么倒下了呢?”
“自己年青力壮、精力充沛,正处于干事创业的黄金期,怎能就这么倒下了呢?”
“上有父母、下有儿女,自己还未尽责尽孝,怎能就这么倒下了呢?”……
姜魁武一时木然,喃喃自语。
是啊!这些年,他怀揣梦想,张弓满弦,高速运转,一刻也未曾停歇。
姜魁武,出生在河北省武邑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向往军营、崇敬军人。2002年,他带着一片军旅情怀,在高考志愿上填上了军校,并以优异成绩如愿考入原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成为一名军校学员。从此,他把青春染成了绿色,把梦想放飞在军旅。4年的军校生活,他孜孜以求,勤奋刻苦,学习是尖子,训练是标兵。特别是作为专业科目的英语,毕业要求是6级,他却通过了8级。毕业前夕,他带着美好憧憬,怀揣一腔热血,立志在部队干出一番事业。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未能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而是被分配到某装甲团,成为一名坦克排长。从专业类院校,到指挥类岗位;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山区。专业上的错位、能力上的短板、环境上的落差,并未让他失去自信,更未让他有所畏缩。
400米障碍
这一从未接触过的训练课目,曾让他在官兵面前出过丑、丢过脸。但仅用一个月时间,他便以1分46秒打破了团队纪录;
通信专业
作为坦克排长的必备技能,他从零起步、弯道超车,特别是最新装备配发后,他更是率先攻关、领先一步,对新装备提出的改进意见得到厂家认可,并配合进行改装;
全团秋季大比武
首次参加坦克实弹射击的他,打出了满堂彩,从此一炮成名。
2008年,刚刚任职两年的他,被破格提拔为副连长。当年,便被集团军评为“装备管理先进个人”。因其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先后被团军务、保卫、作训等业务部门作为选调对象。最后,却被财务股抢得先手,成为机关的一名财务助理员。
已在基层指挥岗位干得风生水起的他,转眼间变成了一名机关业务干部,不得不再次从零起步、从头开始。于是,他从政策法规学起、从财务账目记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熟悉业务,提高能力,加快转型,很快从一名“门外汉”,成为一名“财务通”。一年后,便在集团军财务专业教练员比武中夺得第一名。
2010年底,由于业务精湛、专业过硬,他被破格选调到集团军财务处。
2013年,又被选调到原北京军区财务部。从基层到大机关,其进步的速度之快、转型的跨度之大,令同学战友羡慕不已,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其实他清楚,只要有梦想,就会有不竭的动力;只要去追逐,离梦想就越来越近。
2016年,新一轮军队改革全面铺开,机关干部面临着调整分流。老领导找到他,问他有什么想法,可否考虑跟随去军区善后办,还干老本行。
他经过再三思考,婉言谢绝了好意,并对领导说:“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势所趋。我的事业在改革主战场,我的梦想在强军第一线。善后办固然重要,且环境熟悉、生活安定,但毕竟离部队的中心相对远些。虽然,新组建部队可能远点、苦点、累点,但还是恳请组织上能将我交流到一线部队。”
最终,他如愿来到中部战区陆军保障部财务处。
然而,报到之初,尽管事先也曾设想过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他始料未及。那段时间,他一人身兼数职,分管多项业务,既要对上,又要对下,白天业务咨询电话不断,工作只得晚上加班加点,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每天忙活到凌晨一两点更是常事。
“那阵子,不知怎么的,自己变得脾气大了、性子急了,动不动就上火,时不时就急躁。说实话,回头想想,面对那样的局面,又怎能不着急啊!部队开局起步,经费保障要跟上,财务管理要理顺,咱决不能拖后腿啊!”谈到上任之初,姜魁武感慨道。
作为处里的业务骨干,每逢大项工作,他必牵头;每遇突击性任务,他必挂帅;上级机关抽调执行任务,他也是常客。有一次,陆军财务局抽调他完成一项突击性任务,下午报到,通宵加班,第二天一早就完成了任务。
机关处长见状,不无关爱地说:“小姜,着什么急啊!身体重要。”
“任务完成了,今天得赶回去,还有一摊子等着我呢!”姜魁武着急地说。
领导说,他就是个“不倒翁”,压力再大、任务再重,都能挺得住、扛得起;同事说,他就像个“陀螺”,工作起来连轴转,不用鞭策、不用续能,不知疲倦、永不停歇。
可眼下,大家心目中的硬汉,却出人意料地倒下了……
一封饱含真情的申请,让追梦的期冀延续
尊敬的部、处领导:
诊断出患有肿瘤后,安排完手头的工作,我即将赴医院进行治疗。临行前,有两个请求向组织提出:
1.我所从事的人员待遇工作,涵盖数百项经费科目、上千份政策规定。从团、军、军区到战区陆军工作十余年,自认为在业务和经验上有一定的积累,还可以为军队改革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唯一放心不下的是,眼下财务人员青黄不接,亟待进行补充和培训。治疗结束后,如身体状况允许,恳请组织可以让我发挥余热,继续参加工作,将自己的经验传下去,把新任助理员扶上马、送一程。
2.从军十几载,受党教育和组织培养10多年,党员的使命感、军人的荣誉感,已经融入了我的血脉。可以说,这身军装是我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一生的职业追求。治疗结束后,我希望能继续穿着绿军装,以正常的军人身份投入工作。如果组织上安排我病退,我将把军装永久珍藏。
申请人:姜魁武
2018年4月30日
这是姜魁武赶赴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前,给单位领导写的一封信。
“小姜,你的请求组织一定考虑。但目前你的主要任务是安心养病、配合治疗。单位需要你,工作需要你,期盼你尽快康复、早日归来。”部处领导安慰道。
“谢谢领导和组织的关心!虽然我身体倒下了,可脑子还清醒,如果工作接续中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打电话问我;基层财务人员业务上有什么不懂的,全天候接受咨询。放心吧,我顶得住!”姜魁武道谢说。
这封饱含真情的申请,姜魁武从头至尾没有提及自己的病情,没有流露自己的病痛,也没有向组织提出照顾,而是充满了对单位工作的牵挂、对财务队伍的担忧、对强军事业的追求。因为,他不甘心就此倒下,不情愿从此停摆。
用他的话说:“都说‘病来如山倒’,但病魔可以击倒我,不会击垮我。顶多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突发故障,突然抛锚。那就权当一次送检大修,当成一次加油充电。”
这种坚韧,
这种自信,
力量从何而来,
信心从何而生?
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答案也变得清晰起来……
“军改后,财务干部来自不同单位,人员成分新、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新手,政策不清楚、业务不熟练、工作不到位。加之,机关明显‘瘦身’,任务更加繁重,不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将严重影响保障的效能和改革的进程。”说起工作,姜魁武不无忧虑。
“财务工作不同于其他岗位,政策多、头绪杂,领导关注、官兵关心,万一出现一点差池,势必会影响部队改革建设和官兵切身利益。可以说,财务工作不容错、不能错、不敢错。大家私下里也曾议论,过去财务系统是腐败的“高发地带”,如今财务岗位被看成是‘高危职业’。”
“此前,我曾就战区陆军财务工作现状进行过深入思考,并向领导提出建议,组织一期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尽快解决新从业人员不懂不会的问题。目前,整个培训方案还在筹备之中,我正在加班加点提交一个计划,以便为领导提供参考。这个事真的不能再拖啦!”
“住院之前,我随陆军财务局工作组赴部队检查调研,着实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越查对本单位和基层部队越不托底。下半年原计划进行一次基层普查,并对编几个组、谁带队,查什么、怎么查,都有了一个初步设想。尤其是资金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决不能再在经费问题上出事啦!这一方案我也正在加紧拟制。”
看着滔滔不绝的他,爱人不时倒些苦水:
“自己都病成这样了,整天还想着单位里的那些事,可他就像着了魔似的,全然不顾自己是一个癌症病人。有时候,放疗化疗期间,每天下午都要高烧到40度以上,人都烧糊涂了,嘴里还在念叨那些事。尤其是,药物反应强烈的时候,自己的手脚都行动不便,还非得拉上我,他口述、我记录。看着他那个样子,说实话,既心疼,又无奈。”爱人抱怨道。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是安慰道:
“都说癌症病人心思重,说心里话,得了这个病,谁能不害怕,哪能不瞎想?我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到工作上,一方面,可以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以至无暇去胡思乱想,还能缓解一下病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好让自己追梦的脚步不会停滞,康复后回到岗位也不至于脱节。”
对于他的这些说辞,爱人也无言以对。
治病的这些日子,单位的工作电话几乎不断,基层的业务咨询也不分昼夜。据说有一次,一名基层新任财务助理员,因为非现役人员待遇问题,在电话中咨询了近两个小时,姜魁武不厌其烦地进行解答解释,可还是没有搞明白。由于持续时间太长,他身体实在吃不消,不得不暂时挂断了对方电话,稍事休息后又回复了过去。看到这个情景,爱人恼了,强行让他休息。可他说:“不把问题讲清楚,担心他们会出错。我就是动动嘴,累不到哪儿去!”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篇关于“当前部队财务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报告,已经初步成形。姜魁武说:“这个课题我思考很久,此前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没时间动笔。这下好了,我可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把它完成了。如果能够挺过这个关,我想把它付诸实施。倘若万一挺不过去,也好给部队和同事们留下一点可供参考的对策和思路。”
医生嘱咐他:“一定要配合治疗,千万要注意休息,决不能再劳累了。”
爱人抱怨道:“单位那么多人,少了你一个,工作照样转,难道你真不要命啦!”
他却嘻嘻哈哈说:“这么多年,我就是这么过来了,一直就是这么个生活节奏,在高速运转的惯性下,突然紧急制动,还真有点不适应,即使没病也会闲出病来。这样挺好,我就是想跟病魔决斗、与时间赛跑,或许还真会跑赢,也许会真有奇迹。”
一场约定延期的婚礼,让追梦的激情重燃
4月28日,对于姜魁武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是大喜的日子,更是终身难忘的日子。然而,当幸福再次降临,他却百感交集。这一天,就在他准备住院治疗的前一天。虽相识不久、但相爱至深的女友,非要拉着他去民政局把结婚证领了。
“傻丫头,你可想清楚了。我患的可是绝症,或许不能陪伴你一生。”望着眼前那张期待已久的笑脸,姜魁武感到一阵阵钻心的痛。因为,对于这份爱,他可能无以回报、更无力回报。
“想清楚啦!这样,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照顾你了!要不,别人问起来,多尴尬啊!再说,治疗过程中医院如需家属签字,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签了。”女友执拗地说。可他深知,这对她来说,将意味着什么?要么将被自己的疾病拖垮,要么将会把她的幸福断送。他矛盾着、痛苦着、纠结着,因为他不想让前妻的境遇在她身上重现。可最终,她的那份真情不得不让他作出让步,两人一起领取了结婚证,并约定待他康复后,再给她补上一个婚礼。
提起前妻,他难掩愧疚。这些年,两人聚少离多,大多数时间是前妻一人拉扯着一对双胞胎孩子。尤其是工作频繁调动,家不停搬迁,加之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人,爱人多有抱怨,导致感情破裂。虽几经努力,仍无力挽回,不得已与前妻办理了离婚手续,自己孤身一人前往新单位履职。
上任不久,稍作安顿,为了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亏欠,在征得前妻同意后,他把孩子暂时接到了自己身边照顾。从此,进入了早晚接送孩子、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待孩子睡着后再到办公室加班的生活模式。期间,由于新组建部队幼儿园改造,不得不先送到地方幼儿园过渡。
说起与现任妻子的这段情感历程,看似一种巧合,却是一份机缘。
当时,两人的孩子在同一个幼儿园就读。作为创业有成的她,已是一家企业的老板,可谓是一位“女强人”。可是,拥有豪宅、豪车和优越生活的她,也因感情生活受挫,离异后成为单亲一族。然而,生活在不同轨迹、不同阶层、不同世界的两个人,却离奇地在人生的旅途中交汇。
提起那段经历,她温情地说:
“由于每天接送孩子,我俩总会不期而遇。起初对他并未注意,时间久了却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接送的人群中,一名军人显得有点另类,每天都是行色匆匆、神情疲惫;一身迷彩不变,总是汗渍斑斑,一看就是缺少女人关爱的男人。有一次,我打趣地问了一句:‘你们当兵的,怎么接送孩子也像打仗一样,匆匆忙忙的。真有那么忙吗?孩子他妈呢?’‘嗨!离了!习惯了!’他淡淡一说,特别无趣。”
后来,时间久了,聊得多了,她才了解了他的境况。慢慢地,一种莫名的同情和怜悯油然而生。
“要是太忙了,就打个电话,我帮你一块接回来,送到你单位大门口,反正我有车,也方便。”
其实,她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堂姐当过兵,那飒爽英姿,至今都刻在她脑海里,只因父母担心她吃苦受累,才未能圆自己的当兵梦,但对军营的那份向往、对军人的那份崇敬,却始终不曾改变。于是,她试探着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也许是同病相怜,抑或为抱团取暖,渐渐地,两颗年轻的心走到了一起。
都曾经历过感情挫折、婚姻不幸的他们,几乎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更多是彼此间的理解和关爱。尤其是当看到他工作那么紧张忙碌、如此辛苦劳累时,她便悄然担当起女主人的角色,接过了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的重担。从此,企业的事情过问少了,公司的打理也放手了。
然而,现实生活比起感情生活,却要艰辛得多、复杂得多。为此,她也曾有过委屈、有过苦恼。
去年底,石家庄正值流感,孩子高烧39℃多,吵闹不止,难以入睡,好不容易哄睡着。不料,凌晨1点多,一个业务咨询电话打了进来,一下子把孩子惊醒。
待接完电话,她怨气难消,愤然对他说:“以后晚上你把电话关了,工作上的事去办公室处理。”
他却充满歉意地说:“人家这么晚还在加班,咱得理解啊!再说,部队上的事耽误不得,必须24小时随时待命,哪能关手机啊!”
那天夜里,她抱着孩子,彻夜未眠……
记得有一个周末,他去办公室加班,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逛商场。在乘电梯时,一个孩子上了电梯,一个孩子还在后面。待她转身时,发现电梯已关闭下行。当时,她一下子就懵了,整个人都傻了,赶紧抱起孩子,发疯似的从楼梯间狂奔下去。心想,如果把孩子弄丢了,可怎么向他交待。那一刻,她真的不知所措,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最后,通过商场寻人广播,才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到了走失的孩子。见到孩子的那一刻,她瞬间瘫坐在地上,喜怨交加,泪如泉涌。说起那次经历,她仍心有余悸。
“其实,生活中他是个极其无趣、也很无聊的人,只有工作才是他的全部,唯有工作才充满激情。可以说,只要投入工作,一旦进入状态,那什么家事、琐事、烦心事,他都通通抛在脑后。”言语中,她不无责怨。
在一起的那段时间,晚上他总去办公室加班,彼此很难有交流的时间。于是,她每天料理完家务,等到孩子入睡后,就会来到他办公楼下的小花园,透过窗户灯光,看着他的身影,来回踱步,用心交流,默默守候,直至他熄灯下班,陪伴一起回家。说起这些细节,她委屈之中带有一丝甜蜜。
“有时候我也想,姜魁武有什么可爱之处,值得我如此付出。感情上,不知道浪漫、不懂得情调、更不会幽默;生活上,家庭负担重、经济收入薄、工作压力大。都说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可思来想去,他唯一的可爱之处,那就是对使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著、对梦想的坚守。”在自问自答中,她会心一笑。
如今,她已经辞掉了工作,把公司交给家人打理,毅然当起了全职保姆、全职护工,每天既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又要督促他服药治疗。同时,还要兼任他的专职秘书,帮他整理和记录工作体会和心得。
因为,她坚信,他会站起来的、会挺过来的、会好起来的。
“我照顾你治病养病一时,你要照顾我今生今世。”这是她对他提出的唯一要求和必须得到的承诺。
“追逐梦想,是我战胜病魔的精神支柱;兑现承诺,是我赢得重生的动力源泉。”姜魁武临别时的话,在记者的脑海中久久萦绕、挥之不去。
魁武,愿你早日康复!
解放军报记者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