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背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加快国际化医疗中心建设,启动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项目。本次设计旨在依托现有病房楼内的感染科病区,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完善传染病救治网络,对建筑内部进行改造,并设立正负压切换病房,使其成为能在疫情发生后快速收治患者、承担传染病重症应急救治功能的临床中心。
该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运行采取“平战结合”模式:在平时作为普通病区,开展传染病临床治疗与科研工作;当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可按照“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迅速成为满足“三区两通道”要求的集中救治病房。
二、设计内容
为满足相关设计要求,本项目分别在医疗流程优化、病区院感防控改造、基础设施提升三大方面开展改造,主要内容包括改造病区内部饰面、重新布置水电管网、完善排风与净化系统、更换暖通设备等,同时考虑医用气体、清洗消毒、智能化物流等系统。
01、医疗流程优化
根据公共卫生防控防治及现代医院业务流程等要求,合理规划病区内部流线,设置独立通道,确保医患分流,防止院内感染。
同时通过改进医护区域房间布局,尽可能优化并改善医护空间,解决原建筑空间凌乱、办公室无采光等问题,创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洁净、充满人情味的空间。
02、病区院感防控改造
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设置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病区分别单独设立医护人员和患者出入口,并在各通道口增设门禁系统,门禁可采用人脸识别、刷卡、密码等多种识别方式。门禁系统还带有可视对讲功能,方便日常管理及疫情管控。
日常运行时期作为普通感染科病房,分为医护区域及病房区域,2、3 号通道门保持打开。患者平时从 1 号通道门进出病房区域,仅能在医护人员陪同的情况下进入医护区域。医护人员从 4号通道门进入医护区域,进入更衣区后可通过门禁经 5、6 号通道直接进入病房区域,离开时由原路线返回(图 1)。
图1 日常运行时期医患流线
疫情防控时期通过改变值班室、库房内设备及家具布局,将其改造为穿脱防护服的清洁区域,并关闭 2、3、5、6 号通道门,完成物理隔断,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从 4 号通道门进入医护区,依次通过保持正压的一穿、二穿区域,穿戴防护服及其他防护用品后进入病区,通过缓冲区进入污染区病房;离开时进入保持负压的一脱、二脱区域,脱去防护服并沐浴后回到清洁区域。患者仅能通过专用电梯经 1 号通道口进出病区(图 2)。
图2 疫情防控时期医患流线
污染区病房按照确诊患者床间距大于 1 m、疑似患者在单间隔离的原则设置,分楼层收治患者,其中收治确诊病例的病房调整为双人间,收治疑似病例的病房调整为单人间。
为防止患者误入,各区域内在合理、醒目的位置设有内容科学规范、大小合适、图文清晰的流线图及引导指示牌,且这些标识标牌可根据病区变化快速更换,保证信息准确。
03、基础设施提升
1. 对原有病房及监护室进行改造
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为阻断传染源,病区禁止使用大楼中央空调系统。因此在将原有病房改造为正负压切换病房时采用全新风的通风方式,通风系统采用中央集中控制与就地控制同步的形式,且配有自带密闭风阀的智能风量调节模块,满足每个支路可单独关断的室内消*需求。空气经有序组织,按一定压力梯度,经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后通过竖向井道到达屋面,再经过有效过滤、消毒处理后高空排放。病房、医护人员用房、缓冲区等区域均安装等离子空气消毒器,以减少空气污染。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空调冷凝水分区排放至各自区域的卫生间洗手盆 P 弯上部,随各区域排水分别独立排放。
负压病房是救治传染性较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隔离病原微生物及保护医护人员的重要医疗场地。为保证院感控制效果,在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借助原有隔墙设立缓冲间,安装互锁联动门, 并在门上设置玻璃观察窗。日常运行时期病房为正 压,互锁机制解除,2 号门保持打开,避免对患者 进出病房造成影响;疫情防控时期病房切换为负压, 互锁机制启动,1、2 号门无法同时打开,形成空气 迷路,防止开门时空气对流(图 3)。
图3 正负压切换病房缓冲区设置
针对重症监护病区改造,设计时增设床旁监护 吊塔系统、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相 关设备,满足危重症患者救治需求。
2. 手术室改造
正负压切换手术室与普通手术室分区设置,新 增单独的患者出入口及通道,患者准备前室、医护 准备前室、术后处理缓冲间等医疗用房。医护准备 前室内设置感应洗手池,术后处理缓冲间内设置污 洗池,便于污物清洗处理,将受污染的物品控制在 最小的范围之内。同时重新规划药房位置,增设血液、 病理标本传递窗口,优化、规范手术流程。
正负压切换手术室带有独立的空调新风机组,同时完善净化空调系统、增设排风系统,防止交叉 感染。顶棚排风入口以及室内回风口处均安装高效 过滤器,并在排风出口处设置止回阀,防止回风管 气体倒流。
3. 空中转运临时起降点
在病房楼屋顶增设高标准直升机通用停机坪,实现长三角地区危重症患者空中无缝转运。直升机抵达后,可利用手术室专用电梯将急救患者快速运 送至手术室,有效缩短抢救时间。
04、BIM应用
原建筑层高较低,而改造后正负压切换感染病房所需的新风量增加,风管管径变大,将造成病区吊顶降低、病房环境压抑等问题。
本项目通过 BIM 建模,进行室内装修吊顶与机电管线分析,优化调整管道路线布置,避免施工现场发生管线碰撞,尽可能提高病区吊顶高度,满足规范对净高的要求。同时通过调整灯光照度改善病区氛围,提升病房舒适性,体现人性化关怀。
三、结束语
为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医院不断提高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医疗需求。本次改造项目遵循“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的理念,通过合理划分“三区两通道”、设立正负压切换病房 等方式,旨在建成可迅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并在医疗流程、系统设备等方面不断优化创新。
沈宇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资料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2023年第2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