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随着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去哪儿玩、玩什么”成了许多人休闲娱乐考虑的问题,而打造城市IP,恰好为此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标识点”和“切入口”。风口之上,大量城市竞相入局,加入网红城市的竞争队列中,从去年夏天“淄淄”有味的淄博,到这个冬天“滨滨”有礼的哈尔滨,越来越多的城市凭借“天赋异禀”或“独门秘籍”,将城市文化符号化、形象化,纷纷打造出“能为自己代言”的城市IP,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短期而言,打造城市IP为城市带来巨大话题度、关注度;长期来看,也有利于带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居民自豪感。
哈尔滨被誉为“冰城”,冰雪作为哈尔滨的城市IP,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或一个标识,它更像是城市的“文化芯片”一样,让哈尔滨市更具辨识度、记忆点,也深深植入几代国人的记忆之中。尤其是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后,随着“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实施,我国成功实现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推动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成为大家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娱乐活动。正是在这种冰雪热的大背景下,近段时间,各大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众多关于哈尔滨宠爱“南方宝宝”的热门内容,一经发布纷纷登上热搜,推动哈尔滨成为“网红城市”,假日市场呈现井喷需求新景象。数据显示,今年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成功打造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哈尔滨旅游何以火爆出圈?
NO.1
多元文化的深度
哈尔滨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独特城市,自古以来,就是狩猎文化、渔猎文化、牧猎文化、金源文化的交汇之处。这些文化又与从中原来的闯关东人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混合型的多元文化。
19、20世纪之交,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西风东渐,哈尔滨又得欧俄的风气之先,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正是因为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哈尔滨独具一格的城市特色和韵味,拥有 “天鹅项下的明珠”“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音乐之都”诸多美誉。今冬文旅部门对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给予进一步的发掘、展示,采冰节上采头冰、迎风旗、震天鼓、祈福词等特色民俗活动,鄂伦春族人带着驯鹿在中央大街巡游,冬捕节呈现出来的塞北打鱼场面……这些独特而罕见的场景,充分展示了哈尔滨多元文化的魅力。
NO.2
欧陆文化的厚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国侨民的涌入,深刻影响了哈尔滨音乐、建筑和哈尔滨人的生活方式。
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拜占庭、新文艺运动派和俄罗斯式的典型建筑随处可见,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是人类建筑史上中西合璧的典范;西洋交响乐、歌剧大量涌入;经过哈尔滨人改良的俄罗斯大列巴、红肠仍然是哈尔滨最具特色的食品,吃西餐成为哈尔滨人最浪漫的美食。中西文化交融使哈尔滨洋味儿十足,充满欧陆风情的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哈尔滨火车站、阳明滩大桥、哈药六厂等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这个冰雪季哈尔滨更是把交响乐搬进了商场,把弦乐重奏搬进了车站、机场。这种独有的“洋味儿”和冰天雪地的融合,对南方人来说具有天然吸引力,让游客得以在“北国冰封雪飘,杏花烟雨江南”的“最萌南北差”中探索、体验和理解哈尔滨别具一格的文化。
NO.3
哈尔滨人民的温度
哈尔滨人热情、豪爽、重情重义。在网络上不少哈尔滨人调侃起了自己的家乡,“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我以为我是亲生的,结果才知道亲生的在南方”……但落到实际行动上,他们绝不含糊。
这次哈尔滨爆火的背后,哈尔滨市民用最真诚、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哈尔滨欢迎你”,从性格粗犷的的哥温柔说起夹子音“公主请下车”,到被切成一块块的冻梨摆盘;从中央大街地下通道连夜铺就的防滑地毯,再到对11个“小砂糖橘”的全程贴心服务;从为游客送去暖心姜糖水的志愿者,再到为南方朋友制定攻略的当地热心网友……哈尔滨能够火出圈,离不开哈尔滨人那份情意满满的真心,离不开每一个友善的微笑、每一次友好的助力。
NO.4
打造冰雪经济的热度
近年来,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为打造冰雪经济下功夫、花力气、出实招。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冰雪经济新标杆”,省政府出台冰雪经济发展规划及配套措施,打造了十大冰雪旗舰产品,十大冰雪精品线路,十五个品牌节庆活动,二十个网红打卡地,推出了一大批兼具民俗风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高品质、复合型旅游目的地,擦亮了“冰雪之冠,童话龙江”品牌。
哈尔滨通过“五个一工程”高质量加速冰雪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冰雪文化之都”。这个冰雪季以“约会哈尔滨•冰雪暖世界”为主题,以“龙年游冰城•一起迎亚冬”为主线,布局四大活动篇章,构建七大板块,推出百余项冰雪活动,全力打造国际化一流冰雪旅游目的地。
NO.5
创意营销推广的速度
借助创新创意赋予冰雪更多魅力,释放巨大吸引力,掏家底、整新活,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同时,不断刷新他们对于“冬天”的认知。
人工月亮、冻梨摆盘、飞马踏冰、凤凰飞天、公主旅拍、蹦迪巴士……游客想要的哈尔滨都努力做到,甚至游客想不到的哈尔滨也能“掏家底”满足,不断推动冰雪旅游创意出新。充分借助短视频传播和“种草”平台等新媒体的推广力。短视频创作者们,用镜头记录下哈尔滨冰雪独有的视觉冲击力,“种草”达人们则通过感性的文字,把冰雪赋予了更多深刻的意义。有人把冰雪形容为爱情,广东游客说“自己来到哈尔滨就像度了一次蜜月,回去之后又失恋了”。当冰雪不再单纯是冰雪,当旅游不再单纯是旅游,情绪会带动更多人去关注哈尔滨,让哈尔滨从冰天雪地的老工业城市,一跃成为这个冬天“炙手可热”的“网红”旅游目的地。
NO.6
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
各级政府大力为文旅市场“保驾护航”,努力为游客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旅游环境。
黑龙江部署打击整治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了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各类违法行为,极大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哈尔滨发布倡议书,号召广大商家提供优质服务,恪守诚信之道,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切实保护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号召市民承接好这“泼天”的情谊,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让路让景让利让爱给远道而来的朋友。新年头两天市政府连续组织召开冬季旅游提升宾馆酒店服务质量座谈会,提示从业者珍惜城市“出圈”机遇。同时,对出现的问题真诚直面不回避,冰雪大世界开园发生“退票事件”,有关部门立刻妥善处理,发文道歉;获悉游客打车被宰,监管部门连夜调查核实处罚当事人。可以说,正是因为政府用心服务才让各个冰雪旅游景区穿点成线成片,让旅游服务丰富多彩、贴心暖心,让游客宾至如归、流连忘返。
平心而论,哈尔滨冰雪旅游想要走得更远,也面临不少挑战。只有从源头抓质量抓服务,从创意抓特色抓品牌,从资源抓整合抓升级,从媒体抓营销抓推广,才能够延续影响力和美誉度,这才是今后哈尔滨冰雪旅游能否变“过客”经济为“留客”经济,从“爆红”到走向“长红”的关键。
最后借用网友改编的一首诗“土豆生南国,冬来哈尔滨。愿君多采撷,南北最相思”,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龙江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欢迎大家到龙江赏冰乐雪。
作者:于一丁
配图摄影:“哈报手机记者” 郭伟成 陶钢 史敏捷 肖向昕 丁晓华 冷岩 李春生
来源: 哈尔滨日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