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善生的善生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涉配件,均来源于自购。个人观点,有一说一,请放心食用~
萨瓦迪卡,我是善生。
一年一度的iPhone 13系列配件指南,终于可以和大家见面了。
从首发拿到机器开始测试,买齐全部配件大概花了几千块钱。我会给到选购建议、数据实测和避坑建议,希望大家能给个点赞收藏~
文章大概会类似Talk的形式,给大家聊一聊这些配件选购。
大家可以善用标题功能,快速跳转到你需要的部分。比如你想买充电器,直接点击相应章节就行。
?????首先抛出五个问题。
Part 1:iPhone 13系列功率提升,各款型号选什么功率合适,有了20W还用吗30W吗?
我会实测相关的充电曲线,给出分析与购买建议,让你不花冤枉钱。
Part 2:手机壳不同诉求下的选购要点,有哪些我买完觉得不错的壳子?
轻薄、手感、防摔三大类,我买了10个壳子,会和大家聊一下我的心得。
Part 3:MagSafe无线充电,传言说只有苹果原装20W能达到快充,真相是什么?
我会实测从18W到100W,告诉大家各功率档位充电器,对苹果MagSafe兼容性如何。粉碎谣言,大家没必要花冤枉钱买苹果20W。
Part 4:好用的MagSafe生态配件
结合去年到现在的购买心得,聊一聊如何把MagSafe用舒服。
Part 5:9块9包邮或者更便宜的路边摊贴膜,到底能不能用?
斥巨资从1688、拼多多、路边摊和京东等买了多款不同价位贴膜,实测给你答案。
OK,我们开始
充电测试我们知道iPhone 13系列功率又有了一定的提升,峰值功率可以摸到27-28W左右。
13 Pro实测
但值得注意的是,13和13Pro的峰值功率是在亮屏模式下测得,正常息屏状态下,峰值状态绝大部分时间都是20W。
而13 Pro Max,息屏状态下就可以达到27W-28W的功率。
息屏充电曲线▼ 跑了一组13 Pro的全程测试,可以看到系统抓取的峰值功率为24.97W,最大功率输出维持时间大概是16分钟左右。(测试状态为10%起充,无论是测试还是自己用都不建议低于10%再充电)
回电曲线▼ 全程回电曲线如下,10%起充,室温20°C左右。
10分钟回电30%、20分钟回电50%、30分钟回电66%,全程充满需要93分钟。这个过程复测了三次,基本一致。
全程回电速度相比去年12 Pro系列略慢了一丢丢,半小时回电速度在可接受范围内。当然和隔壁安卓阵营没法比,动辄100W、140W的快充,苹果用户很无奈。
亮屏充电曲线基于这次13和13 Pro亮屏功率高不少的情况,我又跑了一组测试。
▼ 全程亮屏刷微博的情况下,电流电压曲线如下。
可以看到在中低电量下,只要你使用手机,功率就会维持在峰值状态。注意下图红框部分,峰值功率为27.95W。
充电器怎么选所以问题来了,iPhone 13系列的充电器怎么选。
一句话总结:
13和13 Pro,20W充电器够用了,手上有20W充电器没太大必要换30W。如果经常边充边用,建议选30W。
13 Pro Max,30W优先选择。
20W充电器市面上最多,30W相对价格会贵一点,感兴趣的可以移步这里。
20W/30W的横评,这篇很多朋友吐槽不详细,今年会再更新一个版本。
▼ 下图20W都可以买,看个人对体积、价格的敏感度。少了一个倍思20W,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从左至右依次是Anker Nano*2、Anker 安芯充、Aukey、Aohi、图拉斯、麦多多、绿联、ZMI、苹果原装。
一句话总结:
上图充电器里,体积相差并不算很大,可以哪个便宜买哪个。
苹果原装可以买,相对第三方贵的并不多,体积也还可以接受。问了一些买原装充电器的朋友,他们觉得几千上万都花了,顺手带一个原装也可以接受。体积方面虽然比第三方大,但不太大就可以接受。
推荐的话,我喜欢体积更小的。最小的目前只有三家,Anker、Aukey和Aohi。Anker nano上市很久了,换壳更新了好几个版本,看个人需求,安芯充不算迭代。
我推荐几个吧( 以下只是我个人对于体积的喜好,没考虑性价比)
20W充电器推荐如果对价格敏感,选这个便宜的ZMI即可。但ZMI自从换血之后,研发明显乏力和迟缓,只能吃老本了。
Anker nano上市很久了,但市面上依然没有体积比它更小的,所以可能一直没找到迭代的理由...聊20W充电器,这个是绕不开的,无论你喜不喜欢它的定位和营销方式。
Aukey和Anker体积差不多,但价格看略贵。但这款也推出比较早,Aukey和Anker曾经还有段渊源。
Aohi和上面两款体积差不多的情况下,价格是最贵的。但优点是增加了三色呼吸灯,感兴趣可以等个好价。
▼ 30W目前市面上值得买的并不多,主要也是这个档位可选相对少一些。
下图左起依次是aohi、努比亚方糖、Anker 超能充。
Anker和Aohi老生常谈就不说了,Aohi最小,但和Anker都比较贵,说下努比亚吧。
努比亚方糖这是我新买的一个,错过之前好价原价买的,感觉损失一个亿...59块钱价格蛮好,体积没有大多少,插脚可以折叠。 努比亚手机不行,充电器倒是还可以。关键是价格合适,和很多20W充电器差不多。
手机壳这个类别,其实挺难推荐。因为也没办法数据量化测试,所以只能聊一下我个人的主观感受。
手机壳大致可以分为防摔壳、Apple原装、透明、极致轻薄几大类,我到现在基本买了十几个壳子,经常用的也就下面这10个。
Apple原装壳苹果原装的我每年都要买很多,对它们就是又爱又恨吧。三款壳子都有很好的不可替代性,但各自缺点又相当明显。
透明、硅胶和皮壳,都是MagSafe的。如果你买了官方壳又不用MagSafe,其实蛮浪费的,毕竟你花了这个钱。所以建议买官方壳的朋友,看一下后面的MagSafe部分。
苹果 透明壳399的价格真的很贵,但你又找不到可以平替的第三方。第三方渠道或者拼多多是个好选择,目前价格基本在200 ,后面会再便宜一些。
TPU PC双材料,也就是橡胶边框 塑料背板双结构。苹果把不同材料的融合做的近乎完美,你很难发现合模的痕迹。
缺点是按键很硬,手感是三款官方壳里最差的。而且今年我买三个了,2个都出现了按键嘎吱响的问题。如果发现你买的也是,及时联系换货吧,很烦人。
下巴不封边,摔落的话大概率边角碎裂。我已经摔烂了一个了,这是买的第三个...而且还要防止边框磕花。
苹果 液态硅胶壳液态硅胶不是什么稀奇的名词了,第三方很多,但能打的一个没有。别听什么博主吹自己的货有多好,一样是工厂拿的货,买了对比下你就知道了,只是价格便宜而已。
今年买了苜蓿草色,实物比照片略亮丽一点。我只吃过木须肉,还真不知道苜蓿草是什么。
新的手感很好,按键介于官皮和透明之间,略硬一丢丢,可以接受。
我为啥说新的手感不错的,因为这玩意太容易打油了,如果你手汗比较多,建议慎入。右边蓝色的很明显,油腻感很重。使用MagSafe时间久了的话,中间圆圈也比较明显。
所以苹果的硅胶壳就是胜在颜色亮丽,材质来说对手汗人群很不友好。
今年内衬工艺稍有些变化,MagSafe里层没有了外层材料。
苹果 皮壳449的价格挺贵的,但是吧,市面上你又找不到第二个替代品。
今年我买的金褐色,颜色相对亮一些,其他颜色都太难看了。细看的话,可以看到使用了一段时间,背部已经出现了打油痕迹,手汗党没办法。
底部边角也有染色情况,但这都是真皮特性。怕水怕汗怕染色,看需求购买吧。不过苹果皮壳的手感,我一直觉得是所有材质里最棒的。按键也很舒服,官方三款里最舒服的。
对比下去年的花菱草,今年颜色好像也只有金褐色能买了。不过浅色相对磨损的时间会快一些,非艺术家的话其实也不用纠结。
没有出任何意外,和去年一样,一星期顶框就开始脱皮。
防摔壳防摔壳是很多人的需求点,目前市面上其实可选的就那么几个牌子。
我提前买了决色的,又新买了个UAG。
决色 SHIELD防摔小彩壳决色的SHIELD,可能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个防摔壳了, 颜色选的是极光系列。
决色应该是近两年势头很猛的配件厂商,除了苹果,还适配了小米、华为等机型,这在防摔壳品牌里是不多见的。
SHIELD是决色产品线里的主打系列,在兼顾防摔的同时又不会过于厚重。而且这个极光系列的颜色也很好看,在不同光线下会有着渐变效果。
其实壳类产品,已经过了单纯功能性的时代,消费者更多的诉求是要兼顾美观和个性。极光配色我选的还可以,真机到手后也和远峰蓝非常搭。
多结构一体化设计,边框是合金吸能框架、四角做了防撞气囊。气囊凸起程度不高,比UAG那种直男式边角好看多了。
透明背板,也更能体现远峰蓝的质感。
背板的透明度不错,很通透,和苹果官方透明壳差不多。
虽然是多结构内在,但整体厚度控制的不错,戴上之后并不会感觉笨重。侧面的静音按键开孔很大,方便拨动,这点比苹果官方壳做的要好。
正面边框略高出屏幕,在落地的时候可以有效缓冲冲击力。
UAG 探险者UAG是绕不开的防摔壳牌子,我一直觉得不太好看就没买。上次很多人说,我就买了个白色的探险者,也算是我能接受的外观。
但是京东买的开箱就是弯的,不知道是不是个例......不过不影响用,装上手机之后背板会变直。
下面两个开孔没想明白是什么意思,也许是散热?但是时间长了这里就容易进灰。
我现在贴的是hoda 0.33的膜,探险者装上之后会顶膜。很奇怪,问了另外的朋友没有发现顶膜的情况。
刚好膜碎了,换了张摩可的0.33康宁,顶膜问题消失了。
轻薄凯夫拉除了防摔壳,很多人喜欢极致的轻薄。那我就要推荐下凯夫拉壳子了,材质上来说是最适合最轻薄壳的。
因为凯夫拉是世界三大高性能复合纤维之一,可以兼顾极致轻薄、出色手感和保护效能。因为柔韧性出色,所以很多防弹衣也采用了这种材质。在数据线领域代表极致耐用,通常在线芯里面加入,作为加强筋存在。
PITAKA 凯夫拉保护壳凯夫拉保护壳有几家出货量大的,但我每年都会买一个PITAKA。论研发和产品线丰富程度,PITAKA在业界可以排在前几位了。
这款分为磁吸和非磁吸两个版本,我为了极致的轻薄,所以就买的这款非磁吸的细纹款。
因为采用了600D的稀缺凯夫拉材质,所以自然良率很低。而且加工工艺很复杂,很多人诟病到手的凯夫拉壳子做工不好。
PITAKA这两年我都有买,目前没有发现工艺问题。模具很准,边缘也没有毛边之类的情况。600D的凯夫拉纹理很细腻,成本也要更高一些。
重点来了,这个壳子只有9g,比常见的壳子都要轻上很多。
今年的远峰蓝搭配PITAKA这个细纹凯夫拉也挺好看的,手感很接近裸机。毕竟9g其实不太有重量感知,加上直角的边框也和iPhone保持了一致。
因为材质非常的薄,所以MagSafe也是可以吸上的,只不过相比内置MagSafe模组的磁力也弱一些。如果想要磁吸,也可以购买PITAKA的磁吸款,他们也做了很多磁吸的生态配件,比苹果的更丰富。
按键采用了开放式设计,自然不会有按键偏硬的问题,直接就是原机的手感。
透明全包壳我个人是偏爱透明壳的,每年都要买好多。但透明壳的门槛不高,市面有很多现成的公模方案。
但要想把透明壳做到高水准其实是很难的,如果说苹果透明壳是天花板的话,那么第三方壳子里的天花板就是Power Support。
这个日本的品牌专注透明壳很多很多年了,我是从iPhone 6时代入坑的,一直用到了现在,每年照例都会买。
这是市面上可能仅剩的做全包硬壳的大品牌了,且买且珍惜吧,因为工艺和材料要求极高。
通透的背板,也是最能体现iPhone质感的壳子。
透光度看一下,整个壳体非常的通透。
当然透明壳会有些良率的问题,看之前文章也有朋友反馈。我买这个倒是没什么问题,准备双十一再去买个送人。
按键都单独开槽,不会存在按键偏硬的问题。和手机贴合度应该是目前市面上最高的一款,拿在手里会有裸机的手感。
仔细看的话,里面做了很细微的点状处理,只有凑得非常近才能看到。这其实就是Power Support经典的设计,在不影响透明视觉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免透明壳带来的水纹或者彩虹纹的问题。
重点Power Support还是全包的,比苹果不封边的透明壳更能保护底框。
一起买了透黑色,本来没报什么希望却意外的好看。这个颜色会变成一些类似灰色和黑色的合体,远峰蓝装上去又会有一些细微的紫色。
最重要的是这个配色是磨砂材质,如果你害怕透明壳沾染指纹汗渍,那买这个磨砂款透黑就可以。
switch easy透明磁吸壳这款本来没打算买的,上次有几个朋友都评论说这个,就买了回来。
买的磁吸版本,也有非磁吸可选。当然这不是MFM认证的,所以磁吸模组就是祖国版了。
对比一下苹果的MagSafe透明壳,MagSafe模组样式不太一样,整体也没什么精细度。
边框相比Power Support会厚不少,四角做了防撞气囊。当然你想兼顾防摔的话这样会好一些,不过缺点就是少了精致感且比较宽大。
什么是缺少精致感呢,看下图你就明白了。
而且这个壳子摄像头保护圈凸起很高,和MagSafe Duo或者磁吸支架的兼容度更差了。
好一点是充电动画还是有的,就是不知道后续苹果会不会封掉。
MagSafe无线充电首先明确一点,今年13系列MagSafe充电功率,差不多还是峰值18W 。
充电头网之前测试,好像是说除了苹果原装20W之外,其他第三方充电器摸不到峰值功率。(记不清楚了,大概是这个意思)
其实是因为MagSafe协议握手的问题,苹果到现在都没解决。去年我在MagSafe答疑解惑里就说了,没想到今年还这样。
简单说就是当你反复测试多个充电器为MagSafe供电、或者忽然拿下来再放上充电,也就是结束MagSafe充电这个动作后,需要把手机休息几分钟,此时再次接入充电器即可触发最大功率。
实测我手上的20W、30W、65W、100W规格充电器,均可以正常触发MagSafe的15W。
电流表端显示18W左右,去除掉无线充电不到20%的损耗,差不多就是苹果标定的15W无线快充规格。
▼ 图拉斯20W,正常触发。
▼ Aohi 30W,正常触发。
▼ ZMI 20W,正常触发。
▼ 小米65W,正常触发。
▼ 倍思65W 2C1A,正常触发。
▼ 闪极100W 3C1A,正常触发。
▼ ZMI和苹果18W,触发失败。
所以大家用MagSafe充电器的话,随便买20W或者以上PD充电器均可,没必要去买苹果原装20W。
MagSafe生态从去年开始iPhone的新特性,一年过去了,大家的接受度似乎并不高。
其实MagSafe你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想要用的舒服,就要有不错的配件来支持这个体验。
下图是几个我常用的MagSafe配件,涵盖了不同的场景。有苹果的,有亲儿子贝尔金的,也有第三方的。
所以以下论点和体验描述,也算是我这一年来的心得吧。
MagSafe 卡包因为磁吸的特性,卡包可能是大家接受度最高的了。
我常用的是苹果官方卡包和MOFT。
苹果 MagSafe卡包这款刚刚更新了,现在可以支持定位和查找了,记得千万买新款。
我买这个吧,纯粹是因为好看而已。日常用的时候并不多,出差我更愿意带支架功能的卡包。
不算厚,所以最好就放一张卡。两张的话,里面那张会不好拿出来。注意这个卡包是做了磁屏蔽的,你刷门禁门卡还是要把卡从里面拿出来。
MOFT MagSafe卡包MOFT一直主要做支架生态,属于一招鲜就吃老本,从笔记本支架后就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了,万变不离其宗。
我买的时候还以为这是MOFT原创,直到我看到了星巴克的卡包...
我买时候只有咖色和黑色两款,看刚出了个花菱草,喜欢的可以看看。
做工就一般吧,朋友的缝线已经断了。
这个卡包的好处就是可以当支架用,不管是Pro还是Max都可以挂的住。
说起来也有意思,苹果很贵的卡包我没用过几次,反倒是这个便宜的支架卡包经常带着出差。
你们看我出门必带的,一定有这个卡包。放个酒店门卡,身份证过安检什么的挺方便。
高铁飞机或者酒店床头,也可以横置看电影或者比赛。
MagSafe 电池磁吸特性,也带动了移动电源的形态变化。第三方出了很多MagSafe移动电源,但其实都不算完美。
兼容最好的,那自然是苹果自己的这款,13 Pro的摄像头也不会遮挡到。
动画也好看,系统里可以直接看到电量。
但槽点是这玩意和MagSafe一样充电并不快,只能说日常应急可以用。外观当然是很好看的,重量113g还可以,这可能是我买这个的唯一原因了...
磁吸力度非常大,可以秒*所有第三方MagSafe移动电源。
给MagSafe电池供电的同时,它还能继续给手机充电,看了下功率是5.3V/2.9A 12.1W,很奇怪的档位。我没仔细测试,对这玩意不抱什么希望。
但这样用的话,线材接口会非常的热,就是你小拇指的位置,甚至已经有些烫手了。
热成像仪看了下,电池接口和数据线接头位置,双双破了40°C,这还是室温20°C左右的情况下。
第三方MagSafe移动电源电源买第三方移动电源,13 Pro用户注意下是否遮挡摄像头。另外要注意磁吸是否牢固,能不能快充输入。
比如Anker这个,磁吸没有原装强,而且会遮挡13 Pro摄像头,重点是自己输入也仅仅5V1.5A......
之前魔狐的江总送了我个大容量MagSafe电源,好像是过年的时候。我偶尔会用,这次就一并拿出来聊一下。
一万毫安时,自带屏幕和功率计。
USB-C、Lightning、USB-A接口配置。苹果Lightning接口有点意思,市面上很少看到这样的产品,你可以直接拿C-L线给它充电。
USB-C输入5V/3A、9V/2A,Lightning输入 5V/2.4A、9V/2A。
输出就是AC双口5V/3A,单USB-C 5V/3A、9V/2.2A、12/1.5A。
充电的时候可以通过屏幕直接看到功率。
因为容量比较大自然会有些沉,所以还附带了一个引磁片,可以吸附在手机和移动电源之间。
虽然移动电源本身就带磁吸了,加了引磁片会更牢固。
无线充电是Qi协议,所以功率就是5W。因为13 Pro的摄像头问题,所以吸附充电的时候只能竖置了。
MagSafe 有线输入移动电源既然MagSafe发热大导致无线充电功率慢,那么有没有可能只要磁吸,然后采用有线充电呢?
还真让我找到了,我当然要买一个回来。名字是Fitease,但不是天猫店就不放链接了
它是通过MagSafe磁吸到手机背面,然后一根面条扁线给手机有线充电。外形不好看,还设计了那么大一个Logo,显得很廉价。
看起来很完美的方案,但可惜这厂家没好好做。
输入5V2A,输出5V/1.6A。没有快充的输入输出,我买的时候太高兴了就没注意......配件吃灰大军再添一员。
重量倒是控制的不错,只有84g,不过只有4030mAh。
但即使很轻,磁吸依然拉胯,碰一下就很容易掉......搞不明白那么多好评是哪里来的。
当然凑合的话也能用,起码比MagSafe无线充电要快,毕竟第三方也都是5W功率。
MagSafe支架支架可以分为两类,卧式便携和立式桌面。
便携的我只推荐MagSafe Duo,买其他的都是浪费钱。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祖国版,只要一百多块钱,你不介意做工和充电功率的话。
之前详细解析过,感兴趣的跳转到这里看吧。
立式支架的话,我买了三个。去年12发布时候随便买了个公模便宜货,现在已经不知道扔哪去了。
这类支架都是MagSafe充电器的支架,因为MFM开放认证太慢了,把充电器塞进去就好。但下图这个便宜货太轻了,做工差就算了,取手机经常能把底座拿起来。
那MagSafe支架能干什么呢?除了日常随手充电以外,下图也是正确姿势啊朋友们。
Twelve South MagSafe支架价格有些贵,但是我最喜欢的一个MagSafe支架了Twelve South也是官方合作品牌,你在苹果店里也能找到同款。
天猫精选
TwelveSouth Forte磁吸MagSafe无线充电器支架适用苹果12iPhone13278.0元去购买优惠
满100元减20元
扫码领取
这个和MagSafe Duo一样,买之前你觉得贵,拿到手可能就觉得值了。
全金属的支架非常有分量,白色也很好看。
把MagSafe充电器塞进去,背面设计了理线槽。不过这个理线槽有些紧,不太容易塞平整。而且还设计了70°的可调倾角,这点比一般的支架都要好。
因为正面没有理线位,所以会留一截线在外面。我觉得视觉上还好,产品本身好看,多一点线就当点缀了。
手机放上去,那根线就看不到了。因为是苹果自己的MagSafe充电器,所以也不用担心充电速度和动画。
金属的底座很稳,拿手机也丝毫不动。
Native Union这款好像天猫店找不到了,链接就不放了。Native Union也是苹果合作品牌,Apple Store里能看到。
和12南不同,NU的是两段结构,支架是组装起来的。
背部设计了理线槽,所以正面可以看不到线了。
贴膜避坑指南这个部分也是我最想让你们看的,斥巨资测试好嘛。
我上次13的首发上手里就说了,贴膜还是不要买太便宜的。很多朋友说没觉得有差别,几块钱的一样用。
那这次我就在拼多多、1688和路边摊买了好几张。价格从2块钱到10块钱不等,我们来看一下这些膜究竟如何。
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去买贵的膜,我一般就很少买过百的。之前推荐的hoda涨价了,那其实Benks、摩米士之类都可以买,再不济买闪魔也行。
▼ 散装的是我买的便宜货,盒装的是之前买的Benks和新买的摩可康宁。
滴水测试我嫌麻烦就不做了,直接简单粗暴拿记号笔测试涂层。
通透度都还可以,没有特别翻车的情况。都是便宜膜,就不排序了,我就记得最右边是2块钱的。
记号笔分别写上「值」字,就是普通黑色记号笔,孩子学校门口买的。
可以看到写上去之后,墨水附着很明显,这和涂层有直接的关系。
2块钱的最差,基本全附着上去了。
然后拿纸巾擦拭,看残留情况。
可以看到一遍擦拭之后,四张膜的残留都很明显。擦的时候能感觉到明显的生涩感,也就是说这几张膜的涂层都非常垃圾甚至有的没有涂层。
大力反复擦拭之后,残留情况如下。基本没一张干净的,全部报废,右边2块钱的绝大部分字迹都留在了上面。
甚至加了水大力擦拭都无济于事。
拿出来邦克仕,京东买的41块钱。
可以看到油墨有着明显的疏水性,呈现小水珠排列,这就是涂层的区别。
一次轻轻擦拭,油墨基本消除了大部分,擦的过程也很顺滑。
二次擦拭,油墨已经完全消失了。
拿出来新从朋友那里买的摩可康宁,APR里卖298,朋友给我的是几十块钱。
油墨也是呈水珠分布,疏水性明显。这个比邦克仕明显再好一些,也就是说涂层更好。
轻轻擦拭一遍之后,基本全部消失,只留下了一点细微痕迹。
二次擦拭,已经全部消失。
然后拿出来我用了一个月的hoda,涂层肯定已经掉了一些,但还是测试一下吧。
可以看到虽然用了一个月,但疏水性还是有的。
一遍之后残留如图。
两遍之后完全消失。
钢化膜小结测试完的结论就是,便宜膜你看不出来区别。但抛开其他不谈,单就涂层来讲都非常垃。反应到使用上,就是触摸操作会很涩。
我一直说贴膜不是为了防止碎屏,更多的是保证屏幕操作的顺滑感。iPhone屏幕一样有涂层,但你裸奔的话几个月可能就磨没了,之后就会感觉到滑动生涩。贴膜的话就简单了,涂层没了换一张就是。
稍微贵一些几十块钱的膜,虽然利润依然很大,但涂层都比较有保证。
我一般是1个月-2个月换一张,不太在意的话几个月换一张也没问题。
但是就在这篇文章快写完的时候,我手滑把Nutive Union的全金属底座砸到了手机边框上。当时看碎裂的样子,我已经想好明天几点去天才吧了...
还好把膜撕下来的时候,边框完好无损,iPhone的超瓷晶玻璃有点东西。但也是因为我贴膜了,如果直接裸奔,屏幕一定是碎了。
可以看到这个砸下来的力度还是蛮大的,直接从边缘开始碎裂。所以贴张膜,很多时候可以避免你的碎屏。
当然万事不是绝对的,手机从几米摔下来,超瓷晶Pro Max都救不了。
总结打完收工,这期做的特别累。
因为我买了太多东西,就想把自己感知到的点,都给加进来,我已经尽量控制内容长度了。
感谢能看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评论区交流,点个赞收个藏就更好啦~
最后,求推荐MagSafe磁吸 有线快充移动电源,求推荐好的支架类MagSafe卡包,感谢感谢~
OK,基本就是这样了。
我去拿我的16寸MacBook Pro啦,拜了个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